首页 > 试题

两小儿辩日教案

更新时间:2025-02-26 04:08:10 阅读: 评论:0

金融泡沫-老师和学生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直角三角形怎么画)

2023年《两小儿辩日》教案3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

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

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

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

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

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

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

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__。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__,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__,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

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

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

实事求是.

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熟读理解__。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__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

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

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

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⑴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⑵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多

媒体显示“方法指导”)

3、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5、解析课文

⑴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它……)

(多媒体出示“问题”)

⑵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

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体出示)

初出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

⑴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

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

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参考

所发资料)

⑵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

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

是难能可贵的。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

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创作实践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

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

尝试表演。

注:①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②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

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1、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2、拓展迁移《庄子刺虎》(印发资料)

《两小儿辩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表述。

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并能背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

创设“辩斗”的对话形式,指导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做到准确断词断句。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活用文本语言进行“辩斗”,感受祖国语言

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激发欲望

1.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知道,无论是在早上,还是中午、傍晚,太

阳离我们都是一样远。就是这样一个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科学知识,在两千多年

前,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什么看法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争论太阳远近的这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以前我们讲过,要读好文言文,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大屏幕展示原

文以及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句中的停顿,尽量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设计意图:在本篇文言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文言文,掌握了一些读

文言文的方法,所以教学时要充分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在停顿上给予一定的指

导,确保目标的落实。]

三、二读课文,理解字词,感知内容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读好,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实在不会的可以相互交

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教学的生成点:

(1)“车盖”和“盘盂”谁大,能否用手势比画?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

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2)“沧沧凉凉”和“探汤”是形容什么的?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夏天的天气,

用一个词语形容秋天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指导中差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

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__讲了什么。(不要求按照白话文一句一译地

说。)

[设计意图:抓住四个词语进行检查,使得字词教学扎实,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更重要的是带动关键句子意思的疏通与检查,让学生明白“远近”与这四

个词语的关系。]

四、三读课文,聚焦“辩斗”,读懂内容

1.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并且大部分同学都能准确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你们说

说,两个小孩在争论什么?

2.分别指名读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说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根据

回答先后板书“近、远”和“远、近”)

3.两个小孩都有道理吗?(分别指名读出孩子的理由)

4.虽然都是一个太阳,但是两个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

样。两个小孩谁也不肯认输,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辩斗。

5.“辩斗”是什么意思?请问这里的“斗”是含有“打斗”的意思,还是含

有“斗嘴”的意思?

6.请同学们将小孩的观点与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此处

可以采用引读法,一部分学生读前半部分,一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7.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辩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教师扮演小孩和学生一起“辩斗”。

预设教学过程: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

问句的读法)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做摇头动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师:汝错矣!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动)

生:汝错矣!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同桌“辩斗”。

[设计意图:紧扣“辩斗”一词,和学生读中辨,辩中读,读读辨辩,亦读

亦辩。学生不仅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精练,还能背诵这篇古文中的主要句段了。]

五、续补话语,领悟中心

1.两个小孩争论不止,孔子赞成谁呢?(读:孔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当时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小孩是怎么说

的?(读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两个小孩

的笑声中含有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5.你们觉得孔子听了后会生气吗?他会怎么说?(可以用孔子的话,也可以用

现代语言来续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学而时习之……

《两小儿辩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

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目标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

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名言警句

或: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

吗?

二、师引入__

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

__,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

三、解题

(一)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生: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三)根据题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师梳理一下问题,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四、解文

(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

(一)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生勾画。

3、反馈。

4、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

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

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师: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找句子。

3、反馈。

4、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生分四人小组学习。

5、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

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

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

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

凉近热。

6、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

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自以为有道理)

(三)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对比的感觉。抽读,比赛读,读出互不相让的感

觉。

(四)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归纳:

1、远小近大的原因:

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

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

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

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

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

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

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

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五)深入了解孔子,树立孔子形象。

1、师:孔子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两个孩子又怎么样了呢?

2、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

4、生: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师.总结。学无止境。

五、背诵这个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2:5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88&id=1023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两小儿辩日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两小儿辩日教案.pdf

上一篇:梅花魂课件
下一篇:体育总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