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艺术院校。是西北地区第一所公办艺术类高职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秦腔人才学历教育的高校。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始建于1952年9月西北文化部电影放映训练班,2013年6月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现名。据2016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校园占地233100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42858.56平方米,行政用房3772.73平方米,实验、实习、实训场地14520.08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16.55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98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建成多媒体教室55间、计算机多媒体机房6间,拥有各类在校生近3000人[2],教职员工343人。
简称陕艺职院
创办时间主管部门陕西省人民政府
校训厚德启智 精艺尚美
院校代码4161014488
知名校友苗圃、文章、王大治、杨凯、舒丹、李小锋
中文名称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外文名称Shaanxi Artistic Vocational College
主要院系影视系、舞蹈系、戏曲系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西安
校址陕西省西安市文艺南路111号
学校类型艺术
在校生3000人
类别公办大学
属性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
党委书记刘正利
院长杨孝龙
历史沿革1952年9月,陕西省成立西北文化部电影放映训练班,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培养电影放映业务技术骨干。高歌任主任。
1956年6月,成立陕西省电影放映学校。开设放映、修配两个专业。
1957年,在陕西省文化局的提倡下,陕西省戏曲学校成立。开设同州梆子、京剧、汉调二黄、道情、秦腔共6个班。
1960年,同州梆子班在京演出,受到著名艺术家田政、张奚若、张宗逊等人的赞誉。
1962年,同州梆子班赴京演出折子戏《辕门斩子》后受到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接见。后因文化大革命停办。
1978年6月6日,陕西省委常委讨论决定,重新成立陕西省戏曲学校。从9月12日开始筹备。开设秦腔、眉碗腔、京剧3个班。
1980年2月27日,恢复陕西省电影放映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3月7日,举办了第一期导演训练班。
1981年8月,举办秦腔作曲进修班。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1985年12月,陕西省戏曲学校更名为陕西省艺术学校。开设戏曲表演、音乐伴奏、舞台美术、舞蹈、歌剧表演5个专业。
1985年开始,学校发展了跨省代培教育模式。
1986-1990为新疆培养四年制秦腔表演班。
1988年9月8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陕西省电影学校(技工)基础上成立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为全日制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电视节目制作、播音、电子声像设备、美术工艺及广播电视技术6个专业。
1991年,陕西省艺术学校设立安康、榆林教学点。分别开设汉剧表演、歌剧表演、秦腔表演、晋剧表演、舞蹈表演、音乐伴奏专业。
1992年经陕西省文化厅批准,陕西省艺术学校与陕西省书画艺术协会联合办学。开办国画、装潢设计、群文、音乐等专业。
2010年1月7日,陕西省政府第3次专题会议决定整合陕西省艺术学校、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陕西省电影公司,组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3月26日,陕西省省政府第29次专题会议确定从3月26日起,将三单位正式划转省教育厅管理。
2011年1月,省人社厅核准了原三单位人员合并基数。4月省财政厅完成了三单位资产划转与评估。5月,省编办批准了三单位的机构划转。
2012年4月,在戏曲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影视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戏曲系、舞蹈系、影视系。11月,在声乐教研室、器乐教研室、美术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声乐系、器乐系、美术系。学院开设专业达到18个。7-11月,学院与中国戏曲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从2013年起招收秦腔、阿宫腔专业本科班。
2013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下发《关于同意设置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批复》,同意设置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5000人,首批开设戏曲表演、舞蹈表演、电视节目制作、音乐表演、装饰艺术设计5个高职专业,
从2013年开始招生。完成了从中等专业学校到艺术类高等职业学校的转变。
2013年6月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2013年9月,首批戏曲表演、音乐表演、电视节目制作、装饰艺术设计、舞蹈表演等5个大专专业首次招生。[1]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据2016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现设戏曲系、舞蹈系、影视系、声乐系、器乐系、美术系、学前教育与文化管理系和基础教学部等8个教学单位,设有17个大专专业、6个五年一贯制专科专业和6个中专专业。[2]
师资力量截至2017年11月28日,学院有教职员工343人,专任教师241人,高级职称60人,“双师”型(素质)教师9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21人。此外,在行业、院团、高校聘请了120余名专家、教授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2]
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知名教师:韩小青、张卫平
陕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张卫平
教学建设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天丰艺术教育奖学金颁奖晚会集锦据2016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省级示范实训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2]
学院建有电视节目制作、秦腔团、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等校级、省级校内实训基地26个。
在陕西省歌舞剧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省乐团、华清池“长恨歌”艺术团、省市广播电视台,大型装潢设计公司等建有51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2]
省级精品专业:戏曲表演
省级示范性实训专业:电视节目制作、民族管弦乐团、舞蹈表演
省级重点专业:舞蹈表演[2]
校园艺术创作科研机构据2016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建有戏曲唱腔研究室、陕西省视觉重构工程研究中心、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2]
创作成果学院先后获得各类荣誉300余项,被誉为“西北艺术人才的摇篮”。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90%的舞蹈演员由学院在校生担任。
2011年11月,戏曲系学生王萍饰演的秦腔《鬼怨》和学生商玥玥饰演的秦腔《哭墓》在全国首届文华艺术院校戏曲大赛中分别获得高年级组、低年级组铜奖。
2012年8月,舞蹈系学生排演的群舞《吼秦腔》在全国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表演二等奖和原创教学剧目三等奖,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获二等奖。 戏曲系、器乐系、影视系、声乐系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
2015年,在全国校园好声音大赛中,学院是陕西唯一一支成功晋级全国24强的团队。
2016年声乐系学生岳益飞在第五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获二等奖。
2017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2项,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2]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据2016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图书馆纸质藏书7.98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2]
校园文化传统校徽1、标志由两个圆和一个图案构成。 2、外圆主要标识校名中英文。上方中文“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字样,由著名书法家雷珍民先生题写。下方“SHAANXI VOCATINONAL ACADEMY OF ART”英文字样。 3、内圆图案为三颗树苗叠加而成,寓意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从小孩抓起的办学特点;三棵树苗代表着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三种教育形式;树苗形状似“Y”,是“艺”字的汉语首个拼音字母;三棵树苗五彩斑斓,茁壮成长,寓意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建设发展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4、内圆图案采用原陕西省艺术学校使用的标志,由佘占宏添加元素,设计制作而成,具有历史沿革性。 5、内园中“1952”字样,学院前身院校原陕西省电影电视学校创办于1952年,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上溯至1952年。
校园校训
厚德启智,精艺尚美
厚德:宽厚的道德,以深厚的德泽修身、立业、利物。取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性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
启智:以道启心、以心启智,启迪潜在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理想和志向,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精艺:遵循艺术规律,把握艺术内涵,掌握艺术精髓。精于自己的艺术事业。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事由于努力而成功。“精艺”就是要精通学业专长,精湛专业技术,突出表达了敬业、精业的精神内涵。
尚美:“尚”,即尊崇、注重、追求之意。“美”蕴涵着仁爱之心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尚美”是全体师生对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崇尚美好的写照。“尚美”不仅是人的天性,更是一种追求真善美的高尚人生境界。[3]
校园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王延奇 |
院长 | 杨孝龙 |
党委副书记 | 杨福旺 |
副院长 | 肖幸海、罗斌、佘占宏、任玉银 |
资料来源 |
文章,男,1984年6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
苗圃,影视女演员。
李小锋,国家一级演员。
王大治,1977年1月31日出生在西安,演员。
齐爱云,女,秦腔旦角。
李君梅,女,毕业于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原陕西省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陕西省岐山县人,优秀青年演员。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12 16:4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4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艺术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全日制高等艺术院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