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山西省临汾市辖县)

更新时间:2024-12-24 08:07:24 阅读: 评论:0

蒲县(山西省临汾市辖县)

蒲县 (山西省临汾市辖县) 次浏览 | 2022.09.04 17:41:4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蒲县山西省临汾市辖县

蒲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隶临汾市。吕梁山西南侧。

全县常住人口为9567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339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11660人,减少10.86%,年平均增长率-1.14 %。

2019年蒲县地区生产总值92.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72.32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2.6:80.0:17.4。优化为2.4:78.6:19.0。

中文名

蒲县

所属地区

中国,山西

下辖地区

蒲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克城镇、山中乡、古县乡、红道乡、乔家湾乡、太林乡

面积

1510平方公里

人口

77673人(1988年)

GDP

25亿元(2006年)

地理位置

蒲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隶临汾市。吕梁山西南侧

著名景点

东岳庙、真武祠、薛关龙王庙古石器遗址、蒲伊广场、段云书艺馆

机场

临汾乔李机场(在建)

电话区码

0357

邮编区码

141033

政府驻地

城关镇

车牌代码

晋L

下辖地区

4镇5乡

著名景点

蒲县东岳庙、翠屏山、段云书屋

邮编区码

041200

电话区码

0357

行政类别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方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面积

1510平方公里

人口

10.8万(2011年)

建置沿革

据薜关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1.2万年以前,已有先民在蒲县繁衍生息。

唐尧时期,以尧帝师蒲伊子隐居于此而得名。古有蒲国、蒲阳、蒲子之称。尧舜为畿内地。

夏,为冀州地;商,为冀州地、基方地;

西周,为晋蒲国地;东周、春秋为晋蒲国地;战国为魏蒲阳地。

秦、西汉,为河东郡蒲子县地。

三国魏,为平阳郡蒲子县地。

东晋,属大昌郡蒲子县地。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石城县,县治今黑龙关村。北周初,置石城郡,大象元年(579年),废郡为蒲子县,县治今古县乡古县村。

隋开皇九年(589年),治蒲川县,县治今城关。大业二年(606年),蒲川县改为蒲县,均隶隰州。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为昌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昌州,复置蒲县,隶河东道隰州。

五代时期,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属,均隶河东道隰州。

宋,蒲县隶河东路隰州。

金初,隶河东南路隰州。兴定五年(1221年)正月,蒲县升为蒲州,隶河东南路,辖午城、大宁县。蒙古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废州复置县。

元至元三年(1266年),废县并入隰州县(今隰县)。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七月,复置蒲县,隶河东山西道平阳路隰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隶山西省平阳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隶山西省平阳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吉州。雍正九年(1731年),又归隶隰州。

民国元年(1912年),蒲县属山西省直领。民国四年(1915年),归隶山西省河东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隶山西省第六行政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隶山西省第九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蒲县升中心县,隶山西省第十三行政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隶山西省第十行政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11月27日,蒲县第一次解放,隶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九专区。

1949年10月,改隶晋南专区隰县中心县。

1951年5月,改隶临汾专区。

1954年,改隶晋南专区。

1958年10月,蒲县并人吕梁县。

1959年10月,复置蒲县,隶晋南专区。

1971年5月,改属临汾地区行署。

2000年11月1日,临汾撤地设市,隶临汾市。  

行政区划

2021年5月6日,撤销红道乡,并入蒲城镇。撤销乔家湾乡,设立乔家湾镇。  

截至2019年10月,蒲县辖4个镇、5个乡:蒲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克城镇、山中乡、古县乡、红道乡、乔家湾乡、太林乡。   县政府驻蒲城镇。  

蒲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吕梁山南端西麓。介于北纬36°11′32″—36.38′13″,东经110°51′09″—111°23′36″之间。南北最大纵距约49.4千米,东西最大横距约48.5千米。总周界长172.71千米。全县总面积1510.61平方千米。   东拱临汾与洪洞,西邻大宁,南衔吉县,北依汾西和隰县。南北凭百里之险,东西辟一线之天。故有“诚河东之咽喉,亦西秦之门户”之说。  

地形地貌

蒲县属中山地带。境内由山、塬、墚、峁、岭、沟、川地形组成,地貌支离破碎,黄土覆盖面积大,地层发育简单。地形总轮廓是:东部高,西部低,自东向西逐渐倾斜,东、北、南三面群山环绕,平均海拔1300米以上,与洪洞、临汾平川地区相差600米左右。海拔最高为克城镇五鹿山主峰,绝对高程1946.3米;最低为薛关镇皮条沟以西1千米昕水河出境处,海拔790米,相对高差1156.3米。西部与中部为黄土沟壑区,石骨土皮,黄土覆盖,地形破碎,留存许多带状残塬,沟谷深切达200余米,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东部与北部中山、丘陵之间,为土石山区,土壤瘠薄,山梁陡险,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土石山区总面积约861.53平方千米,占57%。黄土残塬沟壑区总面积约553.04平方千米,占36.6%。河谷、河沟总面积96.04平方千米,占6.4%。  

气候

蒲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气温特点是冬寒夏热,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极端最高气温为38.5°(2002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3.9°(1998年)。年降水量平均为474毫米,变幅为450—65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日照2352.0小时,最长无霜期227天(1993年),最短无霜期165天(2008年),平均无霜期184天。主导风向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  

水文

蒲县境内有河流涧溪35条,汇集于昕水河,属黄河水系支流。发源于黑龙关镇上火石凹村豹子梁东南侧,东西流向,流经黑龙关、蒲城、薛关3个乡镇,于薛关镇皮条沟流入隰县境内。境内干流长70千米,河床平均宽60米,流域面积1510平方千米。  

土壤

蒲县土壤受水热条件影响,发育较完全,但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贫瘠,据1984年土壤普法结果,全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草甸土3种土类,6个亚类,25个土属,45个土种,据测定蒲县农田表层土壤(0-20厘米)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0克/千克,最高含量为20.0克/千克,最低含量为4.0克/千克;含氮量平均为88.8毫克/千克,最高含量为182.0毫克/千克,最低含量为21.0毫克/千克;含磷量(有效磷)平均为7.4毫克/千克,最高含量为17.4毫克/千克,最低含量为2.1毫克/千克;含钾量(速效钾)平均为143.1毫克/千克,最高含量为255.1毫克/千克,最低含量为54.1毫克/千克。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蒲县已探明原煤、铁矿石、铝矾土、油母页岩、石膏、耐火粘土、白云岩、石英、天然气、矿泉水等20余种,其中以煤为最,全县含煤面积136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08.73亿吨。其中,霍西煤田含煤面积46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33.53亿吨,可采煤种为2#、9#、10#、11#,现主采2#肥气煤(1/3焦煤),属低灰、低硫、高热值世界稀有煤种;河东煤田含煤面积90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约75.2亿吨。位于河东煤田东南部的刁口煤田,以焦煤为主,面积11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0到500米,煤层厚度在0.8到3.5米间,储量约5.82亿吨。金属矿主要有铁、铝、镁、铜、银等。天然气分布在薛关、井沟、常家湾一带。煤层气广泛分布于河东煤田,含量高,埋藏浅,薛关井沟村为最佳开采点。全县整合后有煤矿24座,分布在县东克城、太林、乔家湾、黑龙关及蒲城等乡镇。主开产煤层为2#、9#、10#、11#,厚度1.4-4米之间,埋藏浅,易开采。  

植物资源

蒲县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除农作物外,现已调查到的植物有255种,分属90科,其中乔木26科、灌木18科、野生草木46科。在植物分布上,土石山区乔木以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油松、白皮松、华北落叶松、獐子松、白桦、杨、柳、刺槐、榆、国槐、桃、杏、核桃、杜仲、椿、杜梨等多常见;灌木以沙棘、杜荆、紫丁香、黄刺梅、连翘、樱桃、山葡萄等多常见;野生草本植物以白羊草、故枝子、芦苇、早熟禾、白茅、鹅冠草、薯为主;经济作物有烟叶、大豆等;经济林有核桃、苹果、梨、杏、桃、枣、山楂等;土特产有木耳、猴头、蘑菇、金针等;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连翘、黄芩、甘草、五加皮、苍术、半夏、地黄等。  

动物资源

蒲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分属10纲、40余类,138种,其中鸟类59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二类保护动物金钱豹、原麝;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鸟类主要有麻雀、山麻雀、家燕、喜鹊、灰喜鹊、石鸡、鹌鸫、雉鸡;哺乳类有狼、狐、兔、獾、花面狸、黄鼬、野猪、狍、獐、松鼠等;两栖爬行类有黑斑蛙、花背蟾蜍、鳖、乌龟、壁虎、虎斑蛇、青蛇、七寸蛇等。  

水资源

昕水河上游10余千米,处于紫金山断层地带,河水由黑龙关村西渗人地下,至阎家庄村逐渐出露地面。清水流量0.5立方米/秒,枯水量0.3立方米/秒。径流量7620万立方米/年,其中,清水量970万立方米/年;洪水量6650万立方米/年。20年一遇洪峰1560立方米/秒。境内地下水源较缺。贫水区14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98.3%;较富水区25平方千米,占1.7%。地下水总贮量5351万立方米/年,水层埋藏一般都在60米以下,可开采量1564.1万立方米/年,占总贮量的29.23%;已开采利用171万立方米/年,占可开采量的10.93%。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境内有泉水800余处,总流量500立方分米/秒。70%泉水分布在土石山区深沟峡谷中,不能直接用于生产,主要为生活用水。  

土地资源

蒲县耕地面积23299.41公顷;园地面积1019.25公顷;林地面积74604.15公顷;草地面积42427.8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区用地3712.13公顷;交通道路用地1341.6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面积774.57公顷;其他用地4105.27公顷。  

蒲县简介

蒲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西麓,全县总面积1510.61平方公里。2020年,全县GDP完成92.61亿元,同比增长4.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9亿元,增长16.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4亿元,下降2.7%。先后荣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省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和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垒石坑填土植树数量最多县”等荣誉称号。

蒲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薛关镇龙王庙细石器遗址发掘证实,远在1.2万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唐尧时期,尧的老师蒲伊子曾隐居于此,为尧讲道,县名由此而来。《吕梁英雄传》的作者西戎和原国家计委副主任、经济学家、书法家段云都是蒲县人。

蒲县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晋西锁钥”之称,是临汾通往隰县、大宁、永和等西山几县乃至吕梁市的石楼、交口等县的门户,临午一级公路贯穿全境,40分钟可通达临汾市区。随着中南部铁路及以县城为中心的两条南北高速引线的开工建设,蒲县将成为西山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最大的煤焦集散地,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蒲县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铝矾土、油母页岩、石灰石等20余种,尤以煤炭为最,含煤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以上,地质储量约108.73亿吨。现主采2#煤,煤质为肥气煤、1/3焦煤、肥煤,属特低灰、特低硫、高Y值的世界稀有优质煤种。全县土地总面积226.9万亩,其中耕地34.5万亩,林地146万亩,基本农田25.7万亩。农产品种类较多,以玉米、马铃薯、蔬菜为主,小杂粮有莜麦、荞麦、豆类等,干鲜果以核桃、苹果为主。  

蒲县环境优美,宜商宜居宜业。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现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08处。自然景观有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洞山天然林保护区,人文景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柏山东岳庙、真武祠、段云书艺馆、蒲子文化宫等。全县森林覆盖率42.5%,城镇化率38%,县城海拔960米,是临汾市海拔最高的县城,平均气温比尧都区低3-5℃,是度假避暑的好地方。[4]

人口

截至2019年末,蒲县年末常住人口为112146人,比2018年增加288人,增长了2.6‰。其中男性人口58206人,女性人口53940人,城镇人口55449人,乡村人口56697人。全年出生人口1282人,死亡人口978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43‰。死亡率8.72‰,自增率2.7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蒲县常住人口为95679人。  

蒲县经济

综述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2%,全市第9名,沿黄7县排名第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1.99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0.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4 :78.6 :19.0优化为3.2:77.7:19.1。

2020年,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3.1%、77.4%和19.5%,分别拉动GDP增长0.2、3.9、0.1个百分点。

2020年,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85741.6万千瓦时,增长20.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207.6万千瓦时,增长23.5%,占全部用电量的1.4%;第二产业用电62853.2万千瓦时,增长16.2%,占全部用电量的73.3%,其中工业用电62442.8万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16811.1万千瓦时,增长45.4 %,占全部用电量的19.6%;城乡居民用电4869.8万千瓦时,增长1.7%,占全部用电量的5.7%。  

2019年,蒲县地区生产总值92.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6%,超年度目标0.3个百分点,全市第5名,五个省定贫困第2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72.32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2.6:80.0:17.4。优化为2.4:78.6:19.0。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8%、61.0%和38.2%,分别拉动GDP增长0.1、4.0、2.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82083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蒲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431万元,增长13.3%。其中,更新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73246万元,增长31.6%。工程施工项目达52个,下降13.0%;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7个,下降7.8%;本年投产项目个数28个,下降24.3%。各行业投资结构比重优化。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93661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3502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3387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2.7%。  

财政

2019年,蒲县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1.34亿元,同比增长15.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82亿元,增长22.06%。分部门看,税收收入7.79亿元,同比增长10.78%;非税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52.02%,财政支出完成18.82亿元,同比增长28.89%。其中八项支出9.03亿元,同比增长42.93%,占财政支出的比重48.02%。  

2020年,蒲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71.99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0.4%。  

第一产业

2019年,蒲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1.56%。粮食播种面积222518.5亩,实现粮食总产量7.48万吨,比去年减少15.9%。全年共出栏生猪3.4万头,同比增长5.8%;出栏牛0.9万头,增长28.2%;出栏羊0.3万只;增长18.1%。出栏家禽59.8万只,增长6.11%;全县食用菌大棚较去年减少28个,有416个。  

2020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5723.4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4677.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39.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47.3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1637.9公顷;果园种植面积4367.7公顷。全年全县粮食产量92894.9吨,比上年增产24.2%。

2020全年全县完成造林800公顷。其中,经济林面积200公顷。

2020全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5284.5吨,比上年增长34.6%。其中,猪肉产量3765吨,增长46.6%;牛肉产量1435吨,增长9.9%;羊肉产量84.5吨,增长59.4%。年末生猪存栏65298头,生猪出栏 51906头。牛奶产量33吨,增长3.1%。禽蛋产量1126.5吨,下降29.2%。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8237千瓦,比上年增长5.47%。机械耕地面积11717公顷,机械播种面积12730公顷,增长3.19%,机械收获面积5320公顷,增长19.69%。  

第二产业

截至2019年末,蒲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家,201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712881万元,增长5.2%。工业对GDP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

2019年,蒲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203万吨,增长0.5%。洗精煤905万吨,增长1.0%。

2019年,蒲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430243.2万元,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9997.1万元;实现利税318041.1万元;实现利润176558.5万元。

截至2019年末,蒲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家,建筑业总产值15444万元,增长5.9%,建筑业增加值10395万元,增长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3万平方米,增长5.7%。  

第三产业

2019年,蒲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加值18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全县街道、巷道硬化2260.5平方米。全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54.7万件,电信业务总收入5188.1万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9.6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94亿元。

2019年,蒲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504.2万元,比上年增长6.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械镇消费品零售额79756.2万元,增长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748.0万元,增长40.3%。2019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74998万元,增长13.1%,其中规上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88.1万元。

2019年,蒲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创年度新高,同比增长2.1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2.76亿元,同比增长3.66%,比年初增加2.22亿元;其中个人存款3.90亿元,同比增长8.22%,比年初增加2.9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84亿元,同比下降0.98%,比年初减少0.2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4.52亿元,同比增长4.08%。  

交通运输

蒲县素有“晋西锁钥”之称,是临汾通往隰县、大宁、永和等西山几县乃至吕梁市的石楼、交口等县的门户,临午一级公路贯穿全境,40分钟可通达临汾市区。  

截至2019年末,蒲县公路线路里程1048.8千米,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道51.8千米,省道16.7千米,县道137.7千米,乡道401.0千米,村道441.8千米。按技术等级分一级34.2千米,二级189.0千米,三级123.1千米,四级641.7千米,等外60.8千米。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9年,蒲县财政科技投入258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12项,专利授权12人,其中实用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1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蒲县小学在校学生66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2986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84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05人,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259人,达线率36.0%。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末,蒲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2个,医疗集团卫生院及分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卫生院、妇幼机构床位540张。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蒲县图书馆。  

截至2019年末,蒲县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档案馆1个。2019年,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辐射半径50千米,实际覆盖率90%,电视台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95%,有线电视用户3.3万余户,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58场。  

社会保障

2019年,蒲县脱贫147户400人,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从18933人减至33户1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26%。全县共派出93支县级以上帮扶工作队、279名工作队员,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实施县级项目89个;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735.63万元。  

2019年,蒲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4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2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21元,增长13.0%。

截至2019年末,蒲县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2172人(退休2434人),基金累计结佘突破3.5亿元,年末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9305万元,发放养老金923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11人,基金累计结余2.3亿元,年末基金征缴7275万元,发放养老金12603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5810人,为9533名农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44万元,基金累计结余0.9亿元,年末基金征缴738.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4975人,基金累计结余0.6亿元,基金征缴981.8万元,发放工伤待遇1433.21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850人,基金政教200余万元,发放失业金380余万元;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17298人,医疗费用支出1250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4178人;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人数为85700人;全县已建立了县乡两级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2019年末,全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86户2304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547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369户2713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09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2084人,发放资金605万元。  

城市建设

2019年,蒲县城镇化率达到49.44%,提高0.89百分点。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1%;县城建成区面积为4平方千米。年未公交车路数5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15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50辆。  

环境保护

2019年,蒲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优良率为84.4%,PM2.5降幅9.1%,O3_8h(臭氧八小时平均浓度)同比增长13.2%,CO降幅16.7%,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31.7%  。

蒲县历史文化

饮食

蒲县人食粮以玉米、小麦、谷子、养麦、莜麦、糜子为主,豆类等次之。20世纪70年代前,县西地区以玉米面、杂面、两杂面(白面和绿豆面掺和成)、糜子面为主,搭配白面食用;县东、后山地区以玉米面、莜麦面、养麦面为主。早饭主食一般为窝窝,两面馍搭配玉米面糊糊或白开水;午饭主食抿节,圪粘(和子饭);晚饭主食窝窝,搭配米汤或白开水。  

祭祀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即东岳大帝的诞辰之日,蒲县东岳庙举行祭祀活动。三月二十五起会,准备献面,作醮的村子每一家都要摊面,多少不限。三月二十六日,组织训练乐队。该日早上,在村上抬着神楼转一圈,放炮,敲锣打鼓,每转到一家门口时,各家都要献菜祭拜、磕头。次日早上,此活动再重演一遍。三月二十八日,早上八点起醮,每个醮在县城均有联系点,南醮到南关,北醮到北关,西醮到西关,东醮到东关。朝醮队伍绕联系点的村庄转一圈后,才上山。上山后先照醮(四醮队伍在各自的集中点集合)。朝山的人忌五辛:大蒜、小蒜、韭菜、葱、姜,路上忌叫嚷。朝山队伍一般是由持令箭的人和唢呐班、庙堂乐、锣鼓队、彩旗、金瓜、木镫、伞、华盖、神楼组成。朝醮的程序是:各醮进入庙内先围绕回廊的台阶转一圈,把神楼做三次前后摆正动作,然后敲打锣鼓、铜乐,敲完之后祭祀,祭祀后把神楼放到大殿里,然后再进行表演。表演的内容有:各醮的威风锣鼓(少则八班,多则十几班,每班十几人敲打本醮锣谱鼓点)、耍狮子、漂旱船等。表演完后退场。由下一醮接着朝山。整个过程持续五六个小时。正式表演完之后也可继续即兴表演,但不在组织范围之内。闹醮完成之后就是接醮仪式,当年的主醮纠首向下一年主醮纠首交接,移交神楼。  

蒲子文艺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角子”,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

又名汤团、浮元子,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汤圆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花生(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当然,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按照民间的传统习惯,中国各地的年夜饭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或炸或煮;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国内常见的一项习俗。除夕吃顿团圆饭,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鱼“余”同音,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5]

地方特产

蒲县东北部土石山区生长一种“剪子木耳”,具有形大、肉厚等特点,呈淡褐色,是名贵的食用或药用佐料。  

风景名胜

综述

蒲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全县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古遗址119处、古墓葬26处、古建筑74处、石窟寺及石刻3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52处、其他12处。

蒲县自然风光壮丽奇特,梅洞山、五鹿山、太山、明山、峡村峡谷,层峦叠嶂、峭壁陡立、千峰竞秀、浓荫蔽日,是中国特有的珍禽褐马鸡繁衍生息的优良场所,具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  

柏山东岳庙

蒲县柏山东岳庙,苍松翠柏掩映,集唐、宋、元、明、清古建筑艺术之大成,为佛道混合型建筑。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规模宏大。环形庙院,双层结构,高空游廊,“品”形戏台构成东岳庙“四绝”。透雕八仙、金代石雕、元代墨迹、晴雨碑、八音钟、千年古楸、乐楼题记并称东岳“七珍”。地狱又为东岳庙之奇观,有明、清泥塑140余尊,与人等高,塑造出从死到生全部冥刑过程。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北为太山,海拔1732米;南为明山,海拔1615米。峡谷相对高差约300余米,长约3500米,宽约200米。  

真武祠

真武祠坐落在蒲县城南、南屏山隅的明代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真武祠主建筑有六十平米大殿一座,此殿系青砖垒切,顶端按八卦方位,砖雕而成,俗称八卦悬顶。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危襟正坐,赤足盘膝,铜像一尊,面北直视北方。另有配殿、侧殿及住寺僧侣下塌房舍数间。除大殿外,其余皆被战争年代兵痞践踏破坏,荡然无存,仅此大殿,供游人观光欣赏。  

著名人物

西戎(1922年—2001年),原名席诚正,山西省蒲县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参加革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附设干部班学习,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政治部战斗剧社编辑股千事,开始发表作品。历任保德县第四区抗日联合会文化部长、《晋绥大众报》编辑科长。创作有短篇小说《我掉了队后》《谁害的》《喜事》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马烽合作),秧歌剧《王德锁减租》(与孙谦、常功、卢梦合作)等。新中国成立后,南下四川,任《川西农民报》编辑部主任、《川西文艺》主编。后回到山西,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火花》《汾水》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名誉主席。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其“人民作家”荣誉称号。出版有《西戎文集》。西戎是“山药蛋派”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迁,表现了农民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和对伦理道德的深层思考。  

段云(1912年—1997年),山西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赴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学部经济系学习,毕业回国后,参加牺盟会活动,投入抗日救亡浪潮。建国后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等职。著作有《财政金融论综》及诗集《踪咏拾》。  

王居正(1715年—1773年),字季方,号贞斋,别号玉溪,清代山西蒲县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接驾五台,复蒙简授陕西永寿知县,后母亡归乡,修辑县志及《王氏宗谱》,杜门著书,不预外事。 

蒲县

 

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蒲县入选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蒲县在其中。  

2019年11月18日,蒲县入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0年7月,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1日,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11:5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3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蒲县(山西省临汾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蒲县(山西省临汾市辖县).pdf

标签:蒲县   临汾市   山西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