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中国汉字,读音kuài,会声字,意思是指细切的肉、鱼,出自《说文》、《礼记·内则》、《汉书·东方朔传》、《旧唐书》。
中文名脍
拼音kuài
部首月
字码U 810D
五笔ewf
释义细切的肉、鱼
注 音ㄎㄨㄞˋ
出 处说文
基本释义脍
脍、鲙
kuài
<名>
脍,细切肉也。——《说文》
肉腥细者为脍。——《礼记·内则》
生肉为脍。——《汉书·东方朔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又如:脍切(切细的肉或鱼)
<动>
把鱼、肉切成薄片[cut]
飞刀脍鲤。——张昭远《旧唐书》
又如:脍鲤;脍刀(切肉的刀);脍截(割切)
脍炙人口
kuàizhì-rénkǒu
[be much relished;enjoy great popularity]
脍,形声字,从月,会声,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下面是火,就是用火烤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比喻好的诗文或其它事物受到人们的广为称赞和传颂。
一篇一咏,脍炙人口。——林嵩《周朴诗集》
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古外切,音侩。《说文》细切肉也。《玉篇》肉细切者为脍。《释名》脍,会也。细切肉令散,分其赤白异切之,已,乃会合和之也。《韵会》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礼·曲礼》脍炙处外。 又《博雅》脍,割也。 又《广韵》鱼脍。《诗·小雅》炰龞脍鲤。 又《韵会》国名。尧欲伐宗脍。宗脍,小蕃国。
《集韵》或从鱼。鱠。[2]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9:4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25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脍(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脍(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