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运动(国民教育运动)

更新时间:2025-02-24 21:59:47 阅读: 评论:0

新生活运动(国民教育运动)

新生活运动 (国民教育运动) 次浏览 | 2022.11.03 20:42:1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生活运动国民教育运动

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指1934年至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新运以”礼义廉耻“重要思想为主,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新运最后因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国共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1960年后,新运在台湾延续。

中文名

新生活运动

外文名

New Life Movement

简称

新运

时间

1934年至1949年

发起者

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

目的

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

运动简介运动目的

廉耻”(四维)是新运的中心思想。蒋介石要民众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新运想要做到的,不仅是表面的市容清洁、谨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蒋介石理想化地希望新运能使人民改头换面,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革除陋习。

三化

如果说“礼义廉耻”是新运的理论基础,则“三化”就是实践理论的行动指引。所谓“三化”,就是“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并在各篇演讲中强调务必达到军事化的严格标准。

所谓“艺术化”,就是以“艺术”为“全体民众生活之准绳”,告别“非人生活”,力行“持躬待人”并以传统之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榜样,以艺术陶养国民,以达“整齐完善,利用厚生之宏效”。

所谓“生产化”,则旨在“勤以开源,俭以节流,知奢侈不逊之非礼,不劳而获之可耻”,从而“救中国之贫困,弭中国之乱源”。

而“军事化”在《新生活纲要》中列于最末,但却是“新生活”的核心所在。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蒋介石即有这样的陈述: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

蒋举日本人民之能“洗冷水脸”、“吃冷饭”的例子来说明日本人“早已军事化了,所以他们的兵能够强”,故此要求中国人民达致同样的标准。由此可见,提倡军事化生活之目的,乃在于“安内攘外”,借此提高国民政府动员人民之能力,一方面与中共抗衡,同时也为准备对付来自日本的威胁。

新运活动

新运总会曾于1935年3月发出三份对如何实行“三化”作了极详尽规定的文件。文件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对人民生活方式规定严格,如生活艺术化的“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生活生产化的“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生活军事化的“提倡冷水洗浴”。

除了由个人生活做起,新运促进会也举办各种活动。参考各省市的工作概况,战前的新运工作大致不外乎提倡清洁和守规矩。“规矩”方面有守时运动、节约运动、升降旗礼等;“清洁”则有夏令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等。亦有针对愚民陋习、不良风气的活动,如识字运动、禁烟消毒(即禁毒)运动等。由于新生活运动力图直接干涉物质生活与经济,有学者如James Thomson将新生活运动讥为“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

战前发展

“新生活运动”这个名词,最早见于1934年2月17日,蒋介石在南昌于调查设计会所作的演说《新生活运动发凡》。演说中,蒋介石指出:所谓革命者,即依据一种进步的新思想(主义),以人力彻底改进各个人以至整个国家之生活形态之谓。简言之,革命即生活形态之改进也。吾国革命之所以迄今尚未成功,即在于全国国民之生活形态始终无所改进。

他提出的“新生活”是“先求全国国民于食衣住行四项实际的基本生活能澈底改进之一种社会教育的运动”,是使国民革命得以成功,中华民族得以复兴的手段。两日后,即(1934年)2月19日,蒋在南昌行营扩大总理纪念周以《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作演说,一般视之为新生活运动的正式开始。

近代西方对东亚的冲击,最深远的是在人们的自我认识上。由于“西方”这个巨大参照物的存在,相形之下萌生出一种对自身的不满,就好比一个乡下人原本在村里并没感觉如何,因为人人都这样,但一进城后就处处有几分自惭形秽。这种全新的自我认识,消极的一端走向自卑,积极的一端则趋于自省,进而是激烈的批判和自我提升。[1]

在这种情况下,“文明”变成了一种无可置疑的价值标准,“不文明”就像“反革命”一样,是对个人相当严厉的指控,至于“文明”与“革命”本身则不是反思的对象。从根本上说,“文明化”和“现代化”一样,都指向同样的目标,即摆脱自身在世界秩序中的落后地位,实现与西方“现代文明国家”平起平坐的愿望——换言之,这种内心冲动非常接近于日本的“脱亚入欧”。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9:20: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2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生活运动(国民教育运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生活运动(国民教育运动).pdf

标签:新生活   国民教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