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

更新时间:2025-01-09 00:48:03 阅读: 评论:0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 次浏览 | 2022.09.10 17:06:4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古尔邦节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عيدالأضحى‎,拉丁‘Idal-Adha),原本的意思是“献牲节”,在每年的10月15日举行,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该节日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哈格这一事件。汉译宰牲节,民间俗称忠孝节,与开斋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穆斯林兄弟民族的共同节日。这个节日的意义是信徒们表示:为了遵守圣行,以及对真主的忠诚,愿意献出一切。2015年中国古尔邦节为公历9月24日(星期四),联合国公布的日期为9月23日。

中文名

古尔邦节

外文名

عيد الأضحى

别名

献牲节

节日时间

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

起源事件

易卜拉欣献祭

民族

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

宗教

伊斯兰教

简介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宰牲节”或“忠孝节”。它是中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的宗教节日。[2]回族又称它“过大年”,而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则把它作为他们的新年。

意义古尔邦节朝觐

伊斯兰教重大节日之一的古尔邦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劝化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对伊斯兰精神的弘扬,对信念的树立和巩固,对人们相互帮助、扶贫济困、团结友爱、增强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邪恶作斗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伊斯兰的真义认为对主虔诚是穆斯林的最高品质。《古兰经》指出:“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作为一个穆斯林还要遵循古兰真义,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团结友爱,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穆斯林要身体力行的一项善功。伊斯兰教对于助人济贫,更有详细的规定:

1、不望报酬;

2、不待人求;

3、不为人看;

4、要尽全力;

5、宽贷穷人、孤儿;

5、善待亲邻等。

不把所宰之牲的肉全部分给亲友和穷人,还要给自己留一份,这也就是要求穆斯林关心和爱护别人的同时也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真主并不要求只关心别人而不爱护自己。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和劳动,才能更好的传播伊斯兰教,为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伊斯兰教导穆斯林一定要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共同前进。有句俗语说的好:“一刻不忘行善积福,日后必获佳美回报。”所以,在古尔邦节宰牲献祭,是向真主表示忠心,以便接近真主,这是敬主爱人、发扬友爱精神的具体表现。

起源易卜拉欣献祭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传说。据《古兰经》记载,安拉为了考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祖先易卜拉欣,命令他把儿子杀死献祭,他完全服从,将儿子带到耶路撒冷现在岩石清真寺内的一块目前作为圣物的石头上,准备将儿子杀死烧掉献祭给安拉。安拉达到考验他的目的,命令天使及时地送来一只黑羊代替易卜拉欣的儿子献给安拉。

基督教圣经记载的略有不同,认为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庶生儿子,和他母亲一起回到埃及,亚伯拉罕要杀的是自己90岁时生的嫡生子以撒(伊斯兰教译为易司哈格),但情节一样。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

教法规定;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伊斯兰历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顺主命,效发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伊斯兰教历2年(633)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今宰牲节。宰牲与朝觐同义,目的为求接近真主。

这个节日的意义是信徒们表示:为了遵守圣行,以及对真主的忠诚,愿意献出一切。

宗教功课

古尔邦节,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在清真寺举行会礼,宰牛羊或骆驼,以表示对节日的庆贺。而宰牲与穆斯林的宗教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分为“献祭宰牲”与食用宰牲两类:献祭宰牲(吴都罕叶)也称作“古尔巴尼”,专指为求主喜悦,缅怀先知的事迹。

在宰牲节里所进行的宰牲,实质上是一项严肃的宗教功课,对此,经、训与教法都有特别的规定和礼仪。

食用宰牲,主要是指穆斯林为满足日常生活食用而进行的宰牲。

法定时间

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用于农耕,一年365天或者366天,与公历基本相同。太阴历用于教事,一年354天或者355天,跟四季的轮回总相差十来天。

先知穆罕默德入主麦地那的第二天(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斯兰教历的元年元旦。由于古尔邦节与公历之间的差异,使这些年节有时候是在冬天,有时候却又是夏天。

仪式会礼

穆斯林们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或郊野),举行盛大的会礼仪式和庆祝活动。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进食。

泰克比尔

朝觐者于12月10日晨射石并举行会礼后,在麦加附近的米纳山谷宰牲。各地穆斯林于节日前备牲,所宰之牲必须健壮,牲为骆驼、牛、羊3种,大户用驼,中户用牛,小户用羊,无力宰牲者免。羊为1人1只,牛为7人1头,驼同于牛。

宰牲时必须高念“泰克比尔”(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为有效。教法定为“穆斯泰哈卜”(Mustahabb,即可嘉圣行)。

宰牲肉分为三份,一份留为自用,一份馈赠亲友,一份施散穷人。

庆祝活动

按照传统的规矩,穆斯林在古尔邦节这天清晨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上坟缅怀先人。节前,穆斯林家家户户打扫干净,制作各种糕点,炸油馓子、烤馕,做新衣裳,为节日做好准备。

穆斯林从清真寺做完礼拜之后,便回到家里杀牛宰羊,煮肉做饭,施舍穷人,招待来宾。青年男女有说有笑,载歌载舞,开展各种庆祝活动,节日期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

习俗维族习俗

古尔邦节前,维族人们要预先买好作为“献牲”的牲畜。节日早晨,进行沐浴全身的“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杀牲血祭。男子们互相拜节,妇女们则留在家里炖肉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等,准备迎接客人。节日的第一天,首先给在近期内发生过丧葬等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是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就是给近邻和长者拜节。在这种礼节性的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的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节活动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

在维吾尔民间礼俗中,一般是不允许男女混杂的。之后,才是同辈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的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习俗

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回族人民不论信教与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习惯,欢度古尔邦节。规模一般较大,多以村、乡、镇、巷等为单位进行,有的地方按照传统习惯要过三天,有的地方只过一天。

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古尔邦节的会礼,人们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回民向西鞠躬、叩拜。阿訇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色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即宰牛、羊、骆驼。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

文献正史记载古尔邦节

穆斯林“古尔邦”节的来历经文出处:

《讨拉特-创世纪》22

这些事以后,真主试验易卜拉欣,对他说:“易卜拉欣啊!”他回答:“我在。”真主说:“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所爱的独子易司哈格,到摩利亚地方去,在我指示你的一座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易卜拉欣把献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易司哈格的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他们到了 真主指示他的地方,易卜拉欣就在那里筑了一座祭台,摆好了柴,绑了自己的儿子易司哈格,就把他放在祭台的柴上……天仙说:“不要在这孩子身上下手,一点也不能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 真主的了,因为你没有留下你的儿子、你的独子不给我。”易卜拉欣抬眼观看,看见在后面有一只公绵羊,两角扣在稠密的小树丛中;易卜拉欣就去取了那只公绵羊,把它献为燔祭,代替自己的儿子。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عيد اضحى‎(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拉丁文称为‘īdu Aḍḥā 。“尔德”是中文“节日”的音译。亦称古尔邦节(‘Id Qurban)、“忠孝节”、“尔德节”或“古尔巴尼”。意为“献祭”“献牲”含有“牺牲”“献身”。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称作“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的,为朝觐功课的重要仪式之一。(《伊斯兰百科全书》)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麦加朝圣过后。据古兰经记载,即先知伊卜拉欣直到晚年也没有儿子。他祈求真主安拉赐给他一个儿子。不久,伊卜拉欣果然有了儿子, 他衷心感谢真主的恩赐,精心抚养幼子。十几年后的一天夜里,伊卜拉欣作了一个梦,梦见真主安拉命令他把心爱的儿子宰掉献祭以考验他的诚心。伊卜拉欣惟命是从毫无迟疑,他懂事的儿子也毫无惧色并鼓励父亲宰己献祭。于是,伊卜拉欣作着宰子的准备。 伊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伊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让伊卜拉欣刀下留人,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伊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当伊斯兰教创立后,穆斯林们承认伊卜拉欣并尊为圣祖,每年的这一天,便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成为所有信伊斯兰教(安拉)的人们的传统节日之一。(《阿拉伯语词典》)

民间传说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伊斯兰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

易卜拉欣独尊安拉,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向安拉献礼,人们对他的无私虔诚行为大惑不解。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子女,即使以爱子作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

光阴荏苒。易卜拉欣把许愿的事情已经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安拉几次在梦境中默示易卜拉欣,要他履行诺言。于是他向爱子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并带他去麦加城米纳山谷,准备宰爱子以示对安拉的忠诚。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几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抗命和逃走,但伊斯玛仪拒绝魔鬼的诱惑,愤怒地抓起石块击向恶魔,最后顺从地躺在地上,准备遵从主命和其父的善举。

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绵羊以代替牺牲。与此同时,安拉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古兰》37:104~106)。

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时,真主又降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古兰》108:1~2)。穆罕默德顺主命,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伊斯兰历2年(公元633年)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宰牲节。宰牲与朝觐同义,目的为求接近真主。

基督教《圣经》对这个故事的记载在内容上略有不同,认为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庶生儿子,和他母亲一起回到埃及,亚伯拉罕要杀的是自己90岁时生的嫡生子以撒(伊斯兰教译为伊斯哈克),但情节一样。(古兰经故事)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9:1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2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尔邦节(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尔邦节(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