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更新时间:2025-02-24 10:49:27 阅读: 评论:0

钦州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钦州学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次浏览 | 2022.08.13 17:44:3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钦州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钦州学院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钦州市,处在迅速发展的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多亩。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的学院扩建工程(含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征地1500亩,学院本部扩征330亩等项目)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学院使用意大利发展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项目基金约为1000万欧元。学院设置15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学生1万多人(含留学生)。

中文名

钦州学院

简称

钦院 南“北大”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校训

博观内省,达道知行

英文名

Qinzhou University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属性

区属高等院校

所属地区

广西钦州

现任校长

徐书业

专职院士

2人

主要院系

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等

学校地址

钦州市钦南区西环南路89号

学校代码

11607

所属地区

广西钦州

党委书记

赵君

学院概况钦州学院环境

中文全称:钦州学院

英文全称:Qinzhou College

钦州学院座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钦州市,位于迅速发展的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00亩。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的学院扩建工程(含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征地1000亩,学院本部扩征330亩等项目)被列为自治区2007年重点推进项目。学院使用意大利发展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基金约为1.05亿元人民币。学院设置15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学生1万多人(含留学生)。办学34年来,学院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特别是为钦州、北海、防城港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学院现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0个(41个专业方向),专科专业35个(46个专业方向)。

2008年面向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四川、云南、海南、重庆、贵州、广东、湖北、河南、山东、陕西、浙江、江苏、吉林、新疆、山西等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办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较雄厚。572名在岗教职员工中,有专任教师41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18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133人;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教授25人。学校结合北部湾地区和东盟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特点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现有专业中,轮机工程、港口物流、海产品储运与加工填补了广西高校中没有海洋类专业的历史空白;面向国内19个省区招生,面向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招收留学生,第一批外国留学生(越南和泰国籍)已经到校学习。所开专业涵盖了商学、理学、工学、文学、社会学等学科门类。

2007年,在广西教育厅的高校服务区域划分中,钦州学院与广西大学等五所院校被列为为北部湾经济区服务的大学。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北部湾、面向东盟、服务大西南”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强化三种意识、实现两个转变、打造五大品牌”的“325”办学思路,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齐心协力搞建设,同心同德谋发展。强化三种意识,即强化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市场意识;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尽快从专科向本科、从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本科院校的转变;打造五大品牌,即努力打造“临海工业”、“石油化工”、“海洋经济”、“东盟”、“北部湾经济”等五大品牌。为建设一所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最具活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探索办学经验,逐步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迅速加快,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北部湾沿海三市,三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钦州学院的建设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未来几年,北部湾经济区对石油、化工、电子、造船、外语、旅游、港口经济、海洋经济、东南亚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等方面人才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北部湾经济区的迅猛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到2010年,学校学生规模将达205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将达到8000人,专科生400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人,留学生300人,成人教育学生8000人。学科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达30个以上,系部设置中,按学科门类的发展,逐步组建成二级学院。

现在钦州学院正值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东盟有关国家的广泛认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作重要指示,要努力把广西沿海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2006年12月,以全国人大蒋正华副委员长为团长的中央考察团到广西沿海三市考察后,从战略的高度上提出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的建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07年3月,自治区教育厅批复,同意钦州学院成立北部湾大学筹建办公室,为钦州学院实现新一轮腾飞指明了方向。

区位优势

2008年1月16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这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望开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里程,逐步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中国沿海发展新一极。

2008年5月29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复》称,钦州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四至范围:北至金光工业园启动区,西至钦州港10万吨进港航道,东至大环作业区后方陆域,南至大榄坪南作业区为界。钦州保税港区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也是西南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钦州保税港区的获批对经济区现代化亿吨大港的建设,提高北部湾港口在世界港口航运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钦州学院毕业生

钦州市处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域的中心,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中心区域,处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汇处,地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利,气候宜人。广西北部湾海岸线长1595公里,其中钦州市海岸线长520.8公里;钦州港拥有68.8公里长的深水岸线,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西南大通道最便捷的出海口,早在8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已经在《建国方略》中把钦州港规划为中国南方第二大港,如今钦州港已经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要港口,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起到“桥头堡”的重要作用。这座得名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文资源丰富,是著名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的故里;这里也是著名的亚热带水果之乡和海产品基地,三娘湾滨海景区、刘永福、冯子材故居、八寨沟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经济区内还有著名的北海银滩、东兴中越边境景区。区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钦州学院的建设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平台。2006年9月,广西沿海港口被纳入国家规划建设的五大区域港口群之一。其中,防城港被列为全国24个主要枢纽港口之一,钦州港、北海港被列入全国25个地区性重要港口。钦州市实施“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战略,临海工业快速发展,将逐步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工业区,一大批大型工业项目落户钦州,如国家重点项目、广西最大的工业项目、年产1000万吨的中石油大型炼油项目已开工建设,由印尼金光集团投资350亿、亚洲最大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落户钦州并大面积破土动工,装机容量320万KW的大型燃煤电厂第一期已投产。在北海市、防城港市,也有一批重大项目在实施,如北海市的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信息产业基地项目,防城港市的1000万吨钢铁项目、600万KW核电站项目等等。这些项目投产后,产值达3000亿元以上,将会拉动整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并需要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北部湾经济区的迅猛发展,北部湾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为钦州学院的发展带来了灿烂的前景,为创办北部湾大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为钦州学院的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钦州学院全力做好就业教育、指导和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率高,多年来均居广西同类、同层次院校前列。

历史沿革

钦州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开设的钦州中学堂小学师资班。学校前身为1928年创办的钦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后更名为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和1973年创立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后升格为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由于广西沿海地区没有高等学府,政府和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决定以钦州地区师范学校为依托,招收首届大专生。钦州地区师范学校以培养三年制大学专科毕业生为己任,向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合格的初中师资。

1982年,9月开始招收在职中学教师脱产进修专科生。

1983年4月,设立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5年5月设立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分院,1988年6月,更名为钦州地区教育学院,1991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在钦州地区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广西钦州师范专科学校,填补了广西沿海地区没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历史空白。

1999年6月,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分校与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办学。随着小学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中等师范教育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根据自治区高等教育布局需要,为整合教育资源,增强地方高等教育办学实力,2004年6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含广西广播电视大学钦州市分校)并入钦州世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成新的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11月18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校“专升本”进行实地考察。

2006年2月14日,国家教育部下文批准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

2008年5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1年5月,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

2011年12月28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茶山片区新校区隆重举行北部湾大学建设项目开工仪式。

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2013年3月,广西区高校学位委员会批准钦州学院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钦州学院设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美术创意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音乐学院、社会科学部、海洋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社会科学教育部、电大教学部2个教学部。

师资力量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822人,其中专任教师561人,高级职称168人;博士、硕士学位326人,外籍教师4人,外聘院士2人;“双师型”教师140人。

学科建设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科覆盖工、管、文、理、法、农、经、教育、艺术等9大门类,包括19个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个(海洋生物学、化学工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北部湾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校级重点学科13个。[5]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坭兴陶艺术教学实验中心、滨海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建成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

学校有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个(汉语言文学)、自治区级紧缺专业2个(海洋科学、轮机工程);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广西区高校特色专业课程6门,广西区高校优秀教材2部:《〈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环境伦理学教程》,重点教材立项1部:《坭兴陶艺术设计基础》。2013年新增加专业:新闻学,车辆工程,财务管理。

教学成果

截止2014年4月,学校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 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广西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合作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学校社科联连续七年荣获广西区优秀社科联单位。

教学交流

学校和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钦州市和防城港市海洋局、钦州市港口集团、钦州市旅游局、中石化广西有限公司、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国投钦州发电有限公司、钦州大洋粮油有限公司、钦州市力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新天德能源有限公司等开展合作办学、共建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和香港美丽华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

学校与美国、英国、荷兰、泰国、越南、新加坡、韩国、印尼、马来西亚、佛得角、几内亚等国家建立教育合作关系。截止2014年,招收泰国、越南留学生180多人;赴泰国、越南留学生600多人。

筹建北部湾大学

2011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同年7月1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钦州学院西校区举行“北部湾大学筹建指挥部揭牌仪式”。新校区项目建设总计投资19亿人民币,工程建筑总面积达56万多平方米,满足2015年15000名学生、2020年24000名学生的办学需求。

截至2012年12月,北部湾大学校区完成征地任务1000亩,2013年4月,已经完成8万多平方米的公共教学大楼的600多根基础水泥柱施工工程,其他项目稳步推进。根据钦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于2014年底实现钦州学院整体搬迁,2015年开始申报更名为北部湾大学。

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

根据国家地区发展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实际,经过对北部湾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广泛深入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学校升本以来,学校经历了从“转变三种意识、实现两个转变,打造五大品牌”的办学思路,到紧紧围绕“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切实关注民生和积极筹建北部湾大学”的三大中心中作,发扬钦州学院起步时期的“迎难而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学院精神,提出“主动服务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涉海类学科专业及临海工业的学科,为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如下办学定位:

1.发展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把学校建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区域性教学型大学。

2.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

3.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地方紧缺专科教育为辅,努力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

4.办学形式定位:以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为辅。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

6.办学特色定位: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

2011-2012年,学校在深入开展本科教学评建过程中,学校本着既要传承优良大学文化传统,又要快速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凝炼了钦州学院新时期的大学精神:“海涵春育,鹏举南天”和学校校训:“博观内省,达道知行”。

在2012年6月的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提出了“迎评估、提质量、聚人才、育特色、建大学、惠民生”六大方略和“1569”工作思路。

办学成果

学校升本以来,建成广西高校重点研究机构2个: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独立设立的科研机构20多个。

2006年至2012年12月,科研立项累计达444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省部级73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57项;发表论文2875多篇,出版专著30多部;获国家专利27项;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 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广西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合作成果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校社科联连续七年荣获广西区优秀社科联单位。

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发现海洋新物种,丰富了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组成。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作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参与承担广西区政府和钦州市政府的重大课题研究,与广西海洋局、钦州保税港区、钦州市力顺机械有限公司企事业单位合作,向地方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科技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积极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西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接受对口支援,共同申报科研项目,为培育专业硕士点打下良好基础。

学术研究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2年12月,科研立项累计达444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省部级73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57项;发表论文2875多篇,出版专著30多部;获国家专利27项。

研究机构

学校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个(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北部湾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及控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重点研究机构2个(北部湾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实验室、北部湾人文研究中心)、广西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钦州坭兴陶瓷传承与开发)。[3] 

学术资源

截止2014年3月,馆藏文献总量98万册,其中纸质文献65.4万册,电子文献32.6万册。订阅纸质报刊1935种,电子期刊27088种,有中外文检索数据库10个。社会科学书库、自然科学书库、语言外文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等8个书库。

图书馆

钦州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钦州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馆舍总建筑面积9298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98万册,其中纸质文献65.4万册,电子文献32.6万册。订阅纸质报刊1935种,电子期刊27088种,有中外文检索数据库10个。设有社会科学书库(一)、社会科学书库(二)、自然科学书库、语言外文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等8个书库。馆藏文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紧紧围绕海洋科学、教育学、地理学、艺术学、轮机工程、对外汉语、物流管理、航海技术等学校重点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为重点专业建立了学科导航库,逐渐形成具有地方性、海洋性、综合性的图书馆馆藏特色。 

  

图书馆

图书馆有新书阅览室、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海洋文献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开放式阅览室等10个阅览室,共有阅览座位1591多个。文献资料实现了两个校区之间的通阅通借,Web服务器每天24小时提供在线查询馆藏及电子资源服务,读者可通过网络全天候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书刊全开架借阅,周一至周日均开放,书刊阅览服务时间每周达到77小时。图书馆采用深圳大学图书馆的SULCMISIII系统,业务工作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36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人,占22%;中级职称人员15人,占42%;本科以上学历28人(硕士研究生5人),占78%。图书馆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岗位职责、人员管理、读者服务、文献建设等方面均有章可循,与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互助关系。图书馆积极为学校人才培养以及钦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学校和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钦州市委、市政府在近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举全市之力积极创办北部湾大学,在滨海新城茶山江片区,规划2070亩土地建设钦州学院滨海校区。学院按照钦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开展创建论证。按照大学设置的指标要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启动培育硕士点、推进校园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与地方合作,加强科研项目与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建设人才小高地,争取多方支持,积极争取在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基础上申办建北部湾大学。 

新校区项目建设总计投资19亿人民币,工程建筑总面积达56万多平方米,满足近期(2015年)15000名学生、远期(2020年)24000名学生的办学需求。 

建设中的新校区 

2011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钦州学院基础上筹建北部湾大学,同年7月1日,钦州市委市政府在钦州学院西校区举行“北部湾大学筹建指挥部揭牌仪式”,同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在茶山片区新校区隆重举行“北部湾大学等全市重大项目开工仪式”。目前,筹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钦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任北部湾大学建设指挥部指挥长,从全市各有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多次现场办公,协调各职能部门、承建方破解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截至2012年12月,北部湾大学校区完成征地任务1000亩,2013年4月,已经完成8万多平方米的公共教学大楼的600多根基础水泥柱施工工程,其他项目稳步推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大学校园,根据钦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于2014年底实现钦州学院整体搬迁,2015年开始申报更名为北部湾大学。 

现任领导[2]

党委书记:赵 君

院长、党委副书记:徐书业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伟

副院长:曾 彦、王国红、黄 鹄、黄宇鸿

学校校训

博观内省 达道知行 

“博观”,广览博察也。典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又唐·韩愈 《祭田横墓文》:“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再清·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著书之多,与 茮云 异,而其博观而慎取则同”。

“内省”,内自省察也。典出:《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达道”,解释:通行不变之道。出处:《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行”,识见与践行也。典出:明·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说一箇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箇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箇知,又说一箇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箇冥行妄作,所以必说箇知,方纔行得……某今说箇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7:2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1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钦州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钦州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