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族(古代部落联盟)

更新时间:2024-12-23 05:05:40 阅读: 评论:0

东胡族(古代部落联盟)

东胡族 (古代部落联盟) 次浏览 | 2022.08.22 08:59:2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东胡族古代部落联盟

东胡族曾是活动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它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 东胡族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样,同属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并非东胡族人自命之名,因匈奴人自称胡人,所以中原人便把活动在匈奴之东的部族,皆称为“东胡”(1)。由此代代沿传,东胡便成为活动在那个地区的部族之名了。在历史演进中,东胡族有其由弱渐强的曲折历史过程,也曾有为本族的利益东拼西杀,南侵北伐的辉煌时期。它在我国历史舞台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文明,也为开辟我国东北和北部疆土,为发展北方畜牧经济和草原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它的兴衰历史是滦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中文名

东胡族

地点

滦河

实质

部落联盟

性质

游牧民族

起源介绍

东胡族曾是活动在滦河中上游及其东北部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它包括了许多族属相同而名 东胡族

号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样,同属北方游牧民族。东胡,并非东胡族人自命之名,因匈

人自称胡人,所以中原人便把活动在匈奴之东的部族,皆称为“东胡”(1)。由此代代沿传

,东胡便成为活动在那个地区的部族之名了。在历史演进中,东胡族有其由弱渐强的曲折历

史过程,也曾有为本族的利益东拼西杀,南侵北伐的辉煌时期。它在我国历史舞台上创造了

自己的历史文明,也为开辟我国东北和北部疆土,为发展北方畜牧经济和草原文化,做出过

重要贡献。它的兴衰历史是滦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东胡祖源

东胡族的祖先为何许人,一直是史学界尚存争议之题。东胡起源于风姓东蒙豕韦,东夷蒙国豕韦被商汤所灭后北迁与武庚建立的“北殷胡人融合。

”有关;有人则说东胡族人是商末周初箕子东赴朝鲜时留下的遗民;有人提出东胡族系殷商

之后裔;还有人认为东胡族来自东北土著氏族部落,但无可靠的史证。笔者认为,东胡族的

祖先源自殷商氏族较为可信。据《诗经·商颂·玄鸟》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有

方将,帝立子生商”。说的是简狄吞食玄鸟之卵而生契。古代女性与异性感应而生子的

传说虽不可信,但它反映了两个历史内容:一是商族在简狄和契时,还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向

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阶段。简狄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人们知母而不知父,所以只好以“天

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解释契的出生。契以后商族世系都是父子相承,商族进入父系氏

族社会。二是商族是一个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契,是商族先祖,在禅让时代,契曾佐禹治

水有功,舜封之于商,赐姓子氏,并任命他为司徒掌教化。

这个以玄鸟为图腾的部落,最初居住在燕山以北的广阔地域。 《荀子·成相篇》载:契玄王

,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史记·殷本纪》称:“成汤,自契王至汤八迁,汤始居 东胡族

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世本·居篇》更把商族居住地指明:“契居蕃(亳),昭明

居砥石”,蕃(亳)和砥石,即今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是殷商氏族兴起之地。而这个地

域正是后来东胡族活动的地区。这种地缘关系绝非偶然,它证实了殷商氏族的沿代相传的关

系。然而,殷商在南,东胡居北,殷商之地又是如何沿传于东胡呢?据《史记·殷本纪》“

索隐”说:“北殷氏秦宁公所伐亳王,汤王之后也”。《通志略·民族略》注曰:“成汤之

后,有北殷氏”。殷商氏族自契至汤14世共八迁,渡黄河而至殷(今河南安阳),是经过了一

个艰难而长期的历史过程的,也不是整族聚迁。其中故土难离者有之,年老体弱者有之,遵

命留守者有之。这个“北殷氏”可能就是殷商南迁后,仍然留居蕃(亳)与“砥石”之故地者

。他们原来不称“北殷”,直到商族迁至“殷”地以“殷”做为国都后,才有“北殷”之称

。形成“南殷”、“北殷”相互对应之势。

这里所说的“北殷氏”,并非武庚叛乱败逃北奔后建立的“北殷王国”。武庚即商朝败国之

君纣王之子。殷商复亡后,周武王对殷商奴隶主贵族采取宽容和笼络政策,封纣王之子武庚

于朝歌,利用他统治商之遗民。后来,武庚利用商王朝统治核心出现的矛盾,勾结蔡叔、管

叔、霍叔,联合东方旧属,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武装叛乱。周公“内弭父兄,外扶诸侯,”率

师东征。在强大攻势下,武庚叛乱失败,率残余部众“北奔”。为什么武庚败逃至北殷氏之

地?史无明文记述,然而可以推断,在周公大军追杀下,武庚逃到那里都是死亡之路,而逃

至殷商兴起的故地——北殷氏之地,或许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因为他认为这里有他存留的

社会基础。武庚在北殷之地建立北殷王国,企图以此与周王朝对峙抗衡,但周王朝是不允许

这个王国存续的。经过这三年苦战,终于平定叛乱,诛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北殷王国

便从这块土地上消失了,从此,北殷氏族人不敢称其名,外部人不知其名,认为北殷氏族已

经“蒸发”了,因而史书便把北殷氏后人称为东胡了。

至“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纷纷逐鹿中原,先后在黄河流域和四川建立割据

政权,并掀起认祖归根之风。其中慕容氏鲜卑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政权,自认

为“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秃发乌孤鲜卑建立南凉,也奉其先祖

为黄帝;鲜卑人拓跋〓建立北魏,亦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并将拓跋氏的姓氏源于“黄帝以土德之

后,有北殷氏”。殷商氏族自契至汤14世共八迁,渡黄河而至殷(今河南安阳),是经过了一

个艰难而长期的历史过程的,也不是整族聚迁。其中故土难离者有之,年老体弱者有之,遵

命留守者有之。这个“北殷氏”可能就是殷商南迁后,仍然留居蕃(亳)与“砥石”之故地者

。他们原来不称“北殷”,直到商族迁至“殷”地以“殷”做为国都后,才有“北殷”之称

。形成“南殷”、“北殷”相互对应之势。

这里所说的“北殷氏”,并非武庚叛乱败逃北奔后建立的“北殷王国”。武庚即商朝败国之

君纣王之子。殷商复亡后,周武王对殷商奴隶主贵族采取宽容和笼络政策,封纣王之子武庚

于朝歌,利用他统治商之遗民。后来,武庚利用商王朝统治核心出现的矛盾,勾结蔡叔、管

叔、霍叔,联合东方旧属,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武装叛乱。周公“内弭父兄,外扶诸侯,”率

师东征。在强大攻势下,武庚叛乱失败,率残余部众“北奔”。为什么武庚败逃至北殷氏之

地?史无明文记述,然而可以推断,在周公大军追杀下,武庚逃到那里都是死亡之路,而逃

至殷商兴起的故地——北殷氏之地,或许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因为他认为这里有他存留的

社会基础。武庚在北殷之地建立北殷王国,企图以此与周王朝对峙抗衡,但周王朝是不允许

这个王国存续的。经过这三年苦战,终于平定叛乱,诛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北殷王国

便从这块土地上消失了,从此,北殷氏族人不敢称其名,外部人不知其名,认为北殷氏族已

经“蒸发”了,因而史书便把北殷氏后人称为东胡了。

至“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纷纷逐鹿中原,先后在黄河流域和四川建立割据

政权,并掀起认祖归根之风。其中慕容氏鲜卑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西燕政权,自认

为“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秃发乌孤鲜卑建立南凉,也奉其先祖

为黄

帝;鲜卑人拓跋〓建立北魏,亦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并将拓跋氏的姓氏源于“黄帝以土德

战国时期,东胡又从晋、燕之北向东、向南扩张。当时的燕国即周初所封召公后代的属地,

其地就在今北京一带。此时东胡势力所及已达燕的北部及其东北的广阔地域③,即今北京市

云县以北的滦河中上游、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包括今黑龙江省、吉林省、

辽宁省的西部,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此时正是东胡族活动地域最广阔的时期。

二、

东胡族的社会和文化

东胡族早期社会文化,在历史文献中均无记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辽宁西

部和内蒙古东部陆续发现了几批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经精心研究,对东胡族的社会和文化 东胡族

才有了初步认知。

东胡族和匈奴一样是一个游牧民族,过着“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的游牧生活

。他们的经济生活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兼营狩猎,在接近汉族的地方也有些农业和手工业

。从辽宁省宁城县南山根、朝阳十二台营子和锦西乌金塘等地,发现的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东胡墓葬看,墓内出土有猪、狗、马、羊、鹿、兔、狐等动物骨骼④,说明东胡人的畜牧业

很发达,畜牧业是他们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生活资料。同时出土的还有石锄、石铲,证

明东胡人早在石器时代就懂得并从事农业生产。《太平御览》卷844“饮食部”载:“乌桓

东胡俗能作白酒,而不知〓蘖(qunie),常仰中国。”说明东胡人很早就会制作白酒,农

业生产达到了一定水平。

从考古工作者发掘东胡墓葬出土的各种各样饰牌,以及刻有花纹图案的工具、饰物等分析,

当时东胡的手工业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其中尤以双虺纠结形饰牌和人面形饰牌最具代表

性。双虺纠结形饰牌以双虺相缠作梗,绕成四个透孔,头上结以方形,翘首为双钩,下有五

个边珠垂饰,动物造形相咬,形似逼真。人面形铜饰,中间为一人面,凸额、长鼻、尖嘴、

圆眼,外绕蛇形构成圈状。在人面与蛇形之间有六个轴形相连,上有三角形花纹,背面设有

穿鼻,形制独特⑤。由此可见东胡族的手工业具有高超的制作技艺,而且成为社会经济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东胡墓葬众多青铜文物分析看,东胡在战国时期的物质文化已经发展到

青铜器时代⑥,而且青铜器应用于军事、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由此推断,战国时期东胡族

的铸铜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而发达的产业。墓葬陶纺轮的发现,证明东胡族的陶器制造业也

很发达,由手工制造进步到轮制,并成为一个专门行业。同时说明东胡人男女已有了明显的

分工,男人主要是参与征战,从事放牧和狩猎,女性多为从事纺织和主持家务。

随着东胡族畜牧业、手工业和农业发展,财富的增加和剩余财产的积累,东胡族逐渐完成了

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化。考古工作者在赤峰市、喀喇沁旗、翁牛特旗、敖汉旗以及

宁城县境发现300多处东胡遗址⑦,其中在宁城南山根村发现的一座石椁墓葬,仅铜器就有7

1件,包括铜盔、铜戈、铜剑、铜刀、铜斧、铜簇等⑧,种类和数量之多,说明墓主人并非

一般平民,他不仅占有一般平民无法相比的财富,而且掌握着掠夺和保护私有财产的暴力手

段。与此相反的是另有一种墓葬,既无墓穴和葬具,更无随葬物品,一个废弃灰坑往往埋入

数具尸体。两种葬法决非种族和风俗不同,而是同族之中的贫富不同、社会地位的不同。东

胡奴隶制政权像匈奴一样,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军事组织,广大平民“士力以弯弓,尽为甲

骑”;“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产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这种生产和军事组织相结合

的政权形式,是东胡奴隶主贵族对内进行残酷统治,对外大肆掠夺的工具。他们通过对外征

伐虏掠其它部族和中原的财产,还把虏来的平民充当他们的奴隶⑨。在这种政权统治下,广

大平民尤其是奴隶处于极其悲惨的境地。他们不仅被迫从事各种繁重的生产劳动,而且随时

都有可能被任意殴打和砍杀。在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东胡墓葬出土的文物中有两块铜饰牌,

牌上清楚地饰有:一个战士骑马一手执剑,一手抓着披头散发的奴隶,让恶犬任意撕咬。这

正是东胡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进行残酷统治的真实写照。

东胡与中原及邻近各族的关系

东胡族自从出现于我国历史记载起,一直到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比

较强大的(10)。经常与中原燕赵政权互相攻战,并倚势对邻近各族进行侵吞和掠夺。赵惠文

王二十六年(前273年),赵曾攻取东胡代地。《史记·赵世家》索隐注曰:“东胡叛赵,驱

各代地人众以叛,故取之也”。东胡曾被赵国战败,并服属于赵国,但其变为强大以后又背

叛赵国,并掠夺赵国代地的人众和财物。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赵国大将李牧在代(今

河北省蔚县一带)、雁门(今山西省宁武县一带)破杀匈奴十万余骑的同时,东降林胡(此族曾

活动在今内蒙古兴和和河北张北县之北),再次战败东胡(11)。自代(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并阴

山下(今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一带)至高阙(今内蒙古杭爱旗北)为塞,而置云中(今内蒙古呼

和浩特市西南)、雁门(今山西宁武县一带)、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一带)(12)。东胡多次侵掠

燕国北部边境,燕昭王时(公元前311-279年),东胡打败燕国,迫使燕国把一位名叫秦开的

大将(随荆轲刺秦王的秦舞阳即秦开之孙)送到东胡作人质(13)。燕国的东北部从上谷(今河

北省怀来县东南)至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与东胡邻近的地区,经常遭受东胡寇掠。秦开从

东胡回来以后,燕国利用秦开熟悉东胡内情的有利条件,以秦开为大将率军攻打东胡。这次

东胡不敌,迫使东胡向后退却一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省独石口附近)至襄平

(今辽宁省辽阳市)。置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右北平(

今河北省平泉县)、辽西(今河北省卢龙县)、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五郡,以防东胡(14)。

东胡奴隶主贵族与中原燕赵割据政权虽然针峰相对互相水火,但东胡人民与中原以及邻族

的交往是源源流长的。早在周成王时,东胡的祖先就曾到西周的洛阳贡献黄罴(15);到了春

秋时期,东胡与中原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如宁城南山根村出土的东胡墓葬中,出现仿效黄

河流域贵族随葬的铜礼器,如鼎、簋等(16),说明当时东胡与中原的关系是密切的。燕

国所出产“鱼盐枣粟”素为东胡人和东北少数民族所向往(17);而燕国的国都(今北京市昌

平县)

则是东胡族与中原各地进行交流的枢纽之地。东胡族活动的地区,如赤峰市、宁城县等地,

大量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的货币,有赵国安阳、平阳、武安、晋阳、兹氏等地铸造的钱

币;有燕国差阳、襄平、益昌铸造的钱币;有齐国陶阳、平阳铸造的钱币,还有魏国、韩国

和北、南的货币。这些出土的钱币,说明东胡族与中原各地的经济联系是广泛的。在辽

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古墓群发掘的一万三千八百多件器物中,东胡、匈奴和中原三种文化在同

一地层中共存(18),说明东胡不仅和中原而且和匈奴的文化关系也是密切的。辽宁省乌金塘

出土的东胡文物有铜盔有盾牌饰具,证明东胡人懂得作战时用铜盔保护头颅,用盾牌挡箭防

身。这些防御工具显然是受匈奴人的影响。据《汉书·晁错传》戴:“今匈奴地形、技艺

与中国异……材官驺发(材官,即骑射之官;驺发,即骤、急射之意),矢道同的(向同一目

标发射),则匈奴之‘革荀’、木荐弗能支也(抵挡不住)。”匈奴作战的防御工具早于东胡

人。据考古工作者分析比较,东胡有些文物具有一脉相承和受匈奴文化影响的双重性。青铜

饰牌仍然保留双虺纠结的特征,但饰牌图案,如双牛、双驼、双马、双鹿、虎、熊等,都有

匈奴人的制作特点。短剑变为长剑;护手部分,形式略有改变,但保留着从三角形演变而来

的痕迹,把端部分则改为蝴蝶展翼形,这显然是受匈奴文化影响而出现的变化。正是因为东

胡人民与中原和邻族人民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而促进了东胡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

东胡奴隶主政权的复亡及其族系

秦时,东胡已是一个极为强大的部族。《史记·匈奴列传》以对比的形式表述东胡的强盛:

“东胡强而月氏盛”,“冒顿既立,是时东胡强盛”。就是说:自战国时期至秦时,匈奴的

经济、军事实力北不及月氏,东不敌东胡。冒顿杀父自立单于时,正是东胡最为强盛的时期

。然而,东胡的强盛反而使它骄横自恃,特别是对它的邻邦——匈奴,因为冒顿杀父自立为

单于,更是轻蔑相视,认为欺负匈奴的机会来了,于是派使者到匈奴,向冒顿索要其父生前

使用的千里马。冒顿召集氏族部落长会议,向众人寻问意见,部落长们都说:千里马是难求

的宝马,怎么能随便给别人呢?而冒顿却认为:“奈何与人邻国而爱惜一马,”遂将千里马

交给东胡使者。东胡王得到千里马,以为匈奴软弱可欺,更加娇横了。不久又派使者向冒顿

索取阏氏(既单于妻、妾之意)。冒顿再次召集头领们聚议,许多人听后十分气愤,纷纷请求

进攻东胡。冒顿却摇头表示反对:以“奈何与人邻国而爱惜一女子”为由,竟把自己所爱的

一个阏氏交给东胡使者带回。东胡因此愈益骄横起来。本来在匈奴与东胡之间,有一块长约

一千余里的地方作为两族缓冲的中间地带,匈奴称之为“瓯脱”之地,意为“弃地”。匈奴

与东胡双方平时都不到“弃地”内驻牧。而这时东胡王竟越过“瓯脱”地界,向西侵入“弃

地”,并遣使向冒顿说:在东胡与匈奴之间的“弃地”,匈奴不能开发利用,我们东胡想要它

”。冒顿又一次召众聚议。有的说,这块地反正也没有多大用处,“此弃地,予以亦可,勿

予亦可。”可是这次冒顿竟大发雷霆,说;“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于是下令将所

有赞成放弃土地的人统统斩首,然后号令全族兵马立即出动,进攻东胡,有落后者斩。东胡

王视匈奴软弱可欺,索宝、夺妻、虏地,得寸进尺,使匈奴人忍无可忍。匈奴人跃马挥刀杀

向东胡,而东胡误认为冒顿根本无能力进攻。在充满斗志的匈奴军打击下,东胡全军复没,冒顿虏得东胡民众及财产(19)。由此,东胡部落联盟全部瓦解,其奴隶主政权

崩溃,仅有余部两支分别逃至乌桓山(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和鲜卑山(20)(

在今内蒙古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之后各自称为乌桓族和鲜卑族。

东胡部落联盟虽然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但东胡各族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成新的联盟。

东胡族除乌桓、鲜卑原为主要组成部分外,以后的柔然、厍莫奚、契丹、室韦、蒙古等族

均为东胡族系。柔然,亦称蠕蠕(音软软),出于鲜卑;厍莫奚也出于鲜卑。《魏书·厍莫奚

传》卷一00说:厍莫奚是“东部鲜卑之别种”(21)。契丹,是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的,公元

344年前燕主慕容〓进攻宇文部,契丹遂脱离鲜卑,自号“契丹”,游牧于潢水(今西拉

木伦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22)。室韦,又称失韦。《北史·室韦传》卷九四载:

“室

书……盖契丹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而蒙古族则原是室韦部落联盟的

一个成员。《旧唐书·室韦传》卷一九九称它为“蒙兀室韦”,《新唐书·室韦传》则称其

为“蒙瓦部”,始居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南岸。蒙古族属契丹系统,为鲜卑族系,自然

亦为东胡之苗裔也。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6:2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12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东胡族(古代部落联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东胡族(古代部落联盟).pdf

标签:东胡   古代   部落   联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