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

更新时间:2025-04-10 12:44:53 阅读: 评论:0

血清病(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

血清病 (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 次浏览 | 2022.09.22 09:17:5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血清病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

血清病是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机体对进入体内的异种血清各抗原成分或作为半抗原的某些药物与体内蛋白结合形成的抗原性复合蛋白,均可产生抗体。当形成的抗体量略少于体内尚未消失的抗原时,可形成沉积于血管壁上的免疫复合物,继而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造成局部充血与水肿,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溶酶体的蛋白分解酶的释放,导致组织的炎症与损伤。凡抗原刺激下较易产生IgG与IgE这两类抗体者,也较易发生血清病。

中医病名

血清病

外文名

rum sickness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常见病因

输注异种血清

常见症状

荨麻疹样风团、紫癜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等

病因

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较大剂量异种血清或球蛋白后1~2周内发生;少数患者,尤其是过去有过同样血清接种史者,可在接种后1~2天甚至数分钟内发生。

临床表现

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较大剂量异种血清或球蛋白后1~2周内发生;少数患者,尤其是过去有过周样血清接种史者,可在接种后1~2天内发生。症状的发生和程度与接种途径(静脉注射的发病机会多)和注射血清剂量等因素有关。

皮疹是本病最明显和多见的症状,主要为荨麻疹样风团,紫癜样皮疹或麻疹样皮疹等;常在注射部位首先发生。发热多渐起,最高至38~39℃,伴全身淋巴结程度不一的肿大,质软而稍有压痛。部分病人还可有面部、眼睑及手足末端浮肿(儿童多见),极少病人可有喉头水肿表现。有的病人在发热的同时尚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由血清或球蛋白(如ATG)或其他巨分子药物所致在出现皮疹后2天左右还可有关节疼痛、肿胀等关节炎症状,常累及多关节,呈对称性。少有多发性神经炎、肾小球炎或/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1]

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帮助不大,通常可有白细胞总数中等度升高,但嗜酸粒细胞增多少见。血清总补体与C3均可下降,有时血内可找到免疫复合物,这些虽可帮助诊断本病,但特异性不强。

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最重要的是注射血清或球蛋白史和上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小分子药物极少引起神经炎、肾小球炎或/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治疗

一般说来本病的症状不重,具有自限性。因此,应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热或关节痛者可用水杨酸制剂。有皮疹者可用苯海拉明,同时每日应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对血管神经性水肿,喘息或严重荨麻疹甚为有效,必要时可每隔半小时重复一次。儿童在接受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后第4~16天中使用足量的抗组胺药物能明显减少血清病的发生。累及神经系统、肾脏或其他内脏的重症患者,应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成人可用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或相当剂量的强的松口服),2~3日后视病情而逐步减量。[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6:1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1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血清病(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血清病(一种典型的Ⅲ型变态反应).pdf

标签:变态反应   血清   典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