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蛇婆,学名鼠妇,又名鼠负、负蟠、鼠姑、鼠黏、地虱等,是潮虫科鼠妇属动物。鼠妇体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较平扁,背部稍隆,体躯能卷曲成球形;头节中部和两侧具突出叶,胸部宽大,7自由节,腹节6节,前面两个腹节较狭小;尾肢双枝型,外肢呈扁平的披针形突出超过尾节末端,内肢短小呈长条形。其为杂食性动物,食枯叶、枯草、绿色植物、菌孢子等,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
中文名地蛇婆
别名鼠妇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科潮虫科
属鼠妇属
形态特征体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较平扁,背部稍隆,体躯能卷曲成球形。有些种类背面光滑,有些种类具粗糙颗粒。头部很小,不明显,嵌在第1胸节的前缘。头节中部和两侧具突出叶。
胸部宽大,7自由节。腹节6节,前面两个腹节较狭小,但不显著比胸部狭,各节向后趋窄。每个胸、腹节的侧面一般扩大形成侧叶,胸腹各节两侧外末角向后下方突出,尾节末端多向后突出呈三角形。眼发达,为复眼。
第1触角很小,顶端有短小的须状感觉器;第2触角较长,柄部5节、鞭部2节。唇基呈弓形,大颚无触须,切割部高度几丁质化,一般有2个齿板,在齿板的后面有膜状小瓣,臼齿部退化。第1小颚的外叶为咀嚼叶,内叶狭长,有2根硬毛;第2小颚在顶端分成2叶,近基部处有1个外缘角突。颚肢的基部宽广,呈薄片状。
胸肢7对,细长,为适于陆地生活的步行肢。第1胸足两性异形,雌性第2~5胸足基部间的腹甲上附抱卵板、重叠覆盖而成孵育囊。腹肢5对,第1~2腹肢上有分枝的伪气管,是适应湿生环境的特有呼吸器官。雄性交接器为第1腹肢的内肢连接而成,呈圆锥形;末端高度几丁质化;第2腹肢的内肢形成细长的鞭状。尾肢双枝型,外肢呈扁平的披针形突出超过尾节末端,内肢短小呈长条形。
生活习性鼠妇是甲壳动物中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之一,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处的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下、树洞中、潮湿的草丛和苔藓丛中、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至室内的阴湿处。杂食性,食枯叶、枯草、绿色植物、菌孢子等。
秋季为鼠妇的繁殖旺盛期。在21℃时,约经26天孵化成幼体。
繁殖方式在实验室饲养鼠妇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饼的盒子。在盒子内放一些经过筛选后的松软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机质为好,特别是黑色的土壤则效果更佳,同时可放一些烂树叶。
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喷洒少量的清水,水滴入过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块或泥浆,这样会使鼠妇的活动减慢,甚至造成死亡。
可以用手进行小测,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没有水从指缝流出,松开手,轻轻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湿度适中。同时每3天换一次土,最长不要超过一周,换土也不要全部换,可放一半留一半。
鼠妇的密度不宜过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内可饲养25~30只左右的鼠妇,密度过大,鼠妇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盖,保证有充足的空气,同时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妇逃跑。
价值在中医药方面,鼠妇具有药用价值。鼠妇作为药材来源于卷甲虫科动物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vulgare(Latreille)或潮虫科动物鼠妇Porcellio scaber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江苏。国内文献研究得出二者的浸出物功效基本一致,因而临床上二者不加区别混合使用是可行的。
破瘀消症;通经;利水;解毒;止痛。主症瘕;疟母;血瘀经闭;小便不通;惊风撮口;牙齿疼痛;鹅口诸疮。治久疟疟母,经闭癥瘕,小便不通,惊风撮口,口齿疼痛,鹅口诸疮。[1]
据《本草纲目》记载,鼠妇性酸、凉,有平喘,利尿,解毒,止痛,镇静的作用。外用有发泡作用,可用于治疗哮喘,小便不利,血淋,经闭,惊风撮口,疮肿,久疟寒热等症。另外,鼠妇的养殖可应用于畜禽饲料。
(1)治疗痔疮:取地虱(活者为佳)放至瓦上烧焦,炮制成粉,内外合治,疗效甚佳。
(2)治疗寻常疣:宋风武等以该虫液涂擦疣的表面,一般涂2~3d后疣体出现干枯、萎缩、发硬渐渐脱落,脱落时间最短2d,最长6d。
(3)治疗中重度癌痛
(4)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取活鼠妇30~40个,置瓦上焙干研末,加冰片少许,装瓶密封。同时取药末吹患处,每日2~3次。治疗口腔炎、扁桃体炎及鹅口疮、牙龈炎等共250余例,一般在3~5d治愈。
(5)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鼠妇粉碎,经60%酒精处理后制成片剂治疗慢性气管炎。以肺肾虚及偏寒型疗效较好。对喘、咳、痰均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多数人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反应,有3例服后出现鼻出血,停药后自行消失。
(6)治疗手术后疼痛:有记载将鼠妇虫洗净,按1∶15或1∶20的水煎到含量为10%,用三层纱布过滤,加适量防腐剂,每次口服5~10mL,使患者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7)治疗疟母并肝积证:某患者恶寒发热8个月,伴进行性消瘦、贫血、肝脾肿大,曾在某医院治疗2月无效。乃为温疟日久,已成疟母,合并肝积证。朱胜典采用鼠妇(焙干研末冲服),柴胡、黄芩、桃仁、桔梗、天花粉、半枝莲等治疗,服35剂后,热退纳增,肝脾逐渐回增,嘱常服龟、鳖、胎盘等。6个月后,恢复体力劳动。2年后随访,肝下界已缩至肋下1cm,脾在肋下1.5cm。
(8)治疗肝癌:某患者患脑溢血后出现腹胀、纳少,日益加重,在某医院作肝扫描后发现肝左叶有占位性病变,α-FP阳性,诊断为肝癌。朱胜典用化积丸加味,方中有鼠妇粉(冲服)、薏苡仁、女贞子、三棱、莪术、槟榔、柴胡等,连服55剂后,腹水消退,胃纳增加,胀减痛止,自觉无不适,继用原方或单用鼠妇粉,症状一直稳定了7个月。
危害卷球鼠妇主要危害西红柿、油菜等。症状成、幼虫危害叶片,造成缺棵,重者可食光叶肉,仅剩叶脉、叶柄。成体长9~15毫米,从褐色、灰蓝色,各背甲边缘为黄白色。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在大连二年发生1代,以成体或幼体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大量出现,此时正值菜苗阶段。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防治措施施毒土,用2.3%溴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拌土撒于地面,每亩用药50~100克对土上10~20公斤。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6:0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12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蛇婆(潮虫科鼠妇属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蛇婆(潮虫科鼠妇属动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