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属于表里双解剂,主治表里俱实证。以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为证治要点。对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均可治之。
别名通圣散
是否处方药否
运动员慎用非慎用
通用名防风通圣散
主要成分防风半两,川芎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大黄半两,薄荷叶半两,麻黄半两,连翘半两,芒消半两,石膏1两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
同名书籍《难病奇方系列丛书》
方剂出处宣明论
隶 属中药
图书《防风通圣散》
别名通圣散
处方来源《宣明论》卷三。
药物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各6g)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各12g)、滑石三两(20g)、甘草二两(10g)、荆芥、白术、栀子各二钱半(各3g)。[2]
加减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功效疏风退热,泻火通便,解酒,解利诸邪所伤,宣通气血,上下分消,表里交治。
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偏正头痛,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风瘙瘾疹,苔腻微黄,脉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荨麻疹、湿疹、神经或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属风热壅盛,里闭不通者。[1]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
用药禁忌若时毒饥馑之后胃气亏损者,须当审察,非大满大实不用。
临床应用治疗以防风通圣散作为基本方,无大便秘结,去大黄、芒消;无小便黄赤,去山栀、滑石;头昏眼花者,加菊花。结果,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未见副作用。作者认为:本方药味太多,应加筛选,可以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发汗解表,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和营作为主药,随证加减。
2.咽喉肿痛:一患者咽喉肿痛,作渴引冷,大便秘结,按之六脉俱实,乃与防风通圣散。因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因涎嗽,加姜制半夏;重用消、黄下之而愈。
各家论述1.《医方考》: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读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诸痛疡疮痒,皆属心火,故表有疥疮,必里有实热。是方也,用防风、麻黄泄热于皮毛;用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泄热于肺胃;用荆芥、薄荷、川芎泄热于七窍;用大黄、芒消、滑石、栀子泄热于二阴;所以各道分消其势也。乃当归、白芍者,用之于和血;而白术、甘草者,用之以调中尔。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表里血气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气聚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重用甘草、滑石,亦犹六一利水泻火之意);白术健脾而燥湿。上下分消,表里交治,由于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
备注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6:02: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1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防风通圣散(中医方剂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防风通圣散(中医方剂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