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玉佩(出土文物辽代玉器)

更新时间:2025-02-24 10:51:49 阅读: 评论:0

双鱼玉佩(出土文物辽代玉器)

双鱼玉佩 (出土文物辽代玉器) 次浏览 | 2022.05.31 12:16:1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双鱼玉佩出土文物辽代玉器

双鱼玉佩是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现在的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出土,为白玉圆雕,用阴线刻出眼、腮、腹鳍、尾等细部,双鱼嘴部穿孔用金链系佩。双鱼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艺术对辽代玉器的影响。

中文名

双鱼玉佩

馆藏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所属年代

出土地点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

简介

双鱼玉佩是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今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出土的玉佩。

中国是世界上渔业发展最早的国家。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单体鱼纹、双体鱼纹等丰富多彩的关于鱼的图案纹样。中国的汉字中很早就有了象形的“鱼”字。这种鱼文化也影响到了玉器的制作,出现了很多鱼形的佩饰。[1]佩鱼之风始见于商代,商代玉雕中有许多片状玉鱼,都很小,有些嘴部带孔,尾端有长榫,似刻刀,可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 

历史

唐代以后,玉器的制作体现出越来越浓的生活气息,含有吉祥寓意的玉雕佩饰开始陆续出现,鱼形纹样成了玉雕佩饰中常见的题材。宋元时期的鱼形玉佩目前已经有很多出土,传世品为数也相当多。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元明清三代的鱼形玉佩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鱼形图案纹样,出现了鱼与荷花、鱼与磬组合成的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吉庆有余”,还有龙头鱼身纹样的玉佩,寓意“鱼龙变化”。[2]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5:44: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1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双鱼玉佩(出土文物辽代玉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双鱼玉佩(出土文物辽代玉器).pdf

标签:辽代   玉佩   出土文物   玉器   双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