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拼音:zhē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构型和本义暂不明,基本义是本质、本性,引申为真实,又指明确清楚。“真”用作副词时,表示实在、的确。“真”也指真书,即楷书。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真”也指人或事物的原样、本样。
中文名真
拼音zhēn
部首目
五笔FHWU
仓颉JBMC
郑码EDLO
笔顺横竖竖横折横横横横撇
字级一级(编号:1832)
平水韵上平声第十一·真
笔画10
部首笔划5
四角号码40801
UniCodeCJK
规范汉字编号U 771F
注 音ㄓㄣ
字源演变“真”的构型和本义尚无定论。许慎《说文解字》认为上部是一个人,中间是“目”字,表示眼睛,下面的“一”字和“八”合并表示仙人登天乘坐的器具。合起来表示一个得道升天的人。不过多数学者不认同许慎的解说,认为他是从小篆字形望文生义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真”是由“贞”衍化而来的。“贞”“真”古本同音,于是借了金文的“贞”作为“真”。这个“季真鬲”的金文,和“贞”字的金文,完全一样。金文上面是“卜”字,下面是“鼎”字。“鼎”字是炊具,代表火。用火烤龟甲占卜凶吉,以示真伪。或以为金文上部是“匕”字,会人持匕取食美味之意。
也有人认为“真”初文下部是“贝”和“丁”,上部是颠越之“颠”的表意字,后“贝”下“丁”渐讹为“丌”,“贝”“丌”又渐讹为“鼎”。下从“贝”“丁”,上从颠越之“颠”的表意字,后“贝”下“丁”渐讹为“丌”,“贝”“丌”又渐讹为“鼎”。
到了春秋时代,字的形体已开始讹变为图4的形体。小篆上部明显变为“匕”字形,把鼎身讹变为“目”,鼎脚也全走样了。在这讹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变为汉隶和楷书。隶变的字形本写作“眞”,上部是匕,中间是目,第八笔是竖折。俗体作“真”,上部是十,第八笔是横。如今规范化用“真”这一字形。
现代释义读音 | 语法属性 | 释义 |
zhēn | 名词 | 〈文言〉未经人为的东西。指本原、本性等。 |
道家探究与追求的自然之道。 | ||
道家称“修仙得道”或“成仙”的人。 | ||
〈文言〉身。 | ||
人的肖像;事物的本样。 | ||
古代试职期满后授予的正职。 | ||
真书,汉字楷书的别称。 | ||
(Zhēn)古州名。 | ||
(Zhēn)姓氏用字。 | ||
形容词 | 符合客观事实的(跟“假”“伪”相对)。 | |
〈文言〉精诚;诚心实意。 | ||
〈文言〉正(与“副”“邪”相对)。 | ||
清楚;真切。 | ||
副词 | 表示对情况或事物的确认(兼表感叹情态)。 | |
参考资料[1][3] |
【卷八】【?部】侧邻切(zhēn)
真①,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从目,从?;?音隐;八,所乘载也②。
?,古文真。
【注释】①真:徐灏《说文段注笺》:“真者,犹不过为淳一不杂之偁。”“自《庄》、《列》始有真人之名,始有长生不死而登云天之说。”②“从?(huà)”句:徐锴《说文解字系传》:“?者,化也。”“?,隐也。”按:目表示仙人。匕、目、?(yǐn)、八,表示仙人变化,乘风云升天隐去之意。乘载:同义连用。载:乘坐。
说文解字注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注:此真之本义也。经典但言诚实,无言真实者。诸子百家乃有真字耳,然其字古矣。古文作?,非仓颉以前已有真人乎。引伸为真诚,凡稹、镇、瞋、謓、䐜、填、窴、阗、嗔、滇、鬒、瑱、?、慎字皆以真为声,多取充实之意。其颠、槙字以顶为义者,亦充实上?(升)之意也。慎字今训谨,古则训诚。《小雅》慎尔优游,予慎无罪传皆云:诚也。又慎尔言也,《大雅》考慎其相笺皆云:诚也。慎训诚者,其字从真。人必诚而后敬,不诚未有能敬者也。敬者慎之弟二义,诚者慎之弟一义。学者沿其流而不溯其原矣,故若《诗传》,笺所说诸慎字,谓即真之假借字可也。
从匕目?。
注:变形故从匕目。独言目者,道书云养生之道,耳目为先,耳目为寻真之梯级。韦昭云:偓佺方眼。?,匿也,读若隐。仙人能隐形也。
﹝⿰丨丨﹞
注:谓篆体之下也。
所㠯(以)乗(乘)载之。
注:﹝⿰丨丨﹞者,﹝⿱一八﹞之省,下基也。抱朴子曰:乘蹻可以周流天下。蹻道有三:一曰龙蹻,二曰气蹻,三曰鹿卢蹻。蹻去乔切,真从四字会意。侧邻切。十二部。
古文真。
注:汗简作?。
广韵职邻切,平真章 ‖真声真1部
眞,真伪也。又姓,《风俗通》云:“汉有太尉长史真祐。”俗作真。职邻切。十六。
【校释】职邻切,原作“侧邻切”,“侧”为庄母字,与本小韵语音地位不符,卷首韵目作“职邻切”,《切三》及《王三》亦作“职邻切”,今据改。
康熙字典【午集中】【目部】眞;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5
古文:?
《唐韵》侧邻切。《集韵》《韵会》《正韵》之人切,竝轸平声。《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2]司马子《坐忘枢翼篇》:鍊形为气,名曰眞人。
又《玉篇》:不虚假也。《韵会》:实也。伪之反也。《正韵》:神也,淳也,精也,正也。《庄子·渔父篇》:眞者,精诚之至也。《前汉·宣帝诏》:使眞伪毋相乱。《后汉·马援传》:帝王自有眞也。
又《南齐书·顾欢传》:佛号正眞,眞会无生。天隐子《神解篇》:本一性而言,谓之眞如。
又《旧唐书·明皇纪》: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所著书,改为眞经。
又天曰眞宰。《庄子·齐物论》:若有眞宰,而特不得朕。
又天眞,天乙,始生之眞元也。《黄帝素问》:有上古天眞论。
又画像曰写眞。张君房《丽情集》:蒲女崔徽写眞,寄裴敬中。
又星名。《晋书·天文志》:京房《风角集·星章》:妖星,一曰眞若。岁星所生也。
又茶名。《博物志》:饮眞茶,令人少眠。任昉云:眞,香茗,出巴东。
又香名。洪刍《香谱》:降眞香,生南海诸山。
又金名。《本草·释名》:陶弘景曰:仙方名金为太眞。
又玉名。《抱朴子·仙药篇》:玄眞者,玉之别名也。
又州名。汉广陵地,宋置眞州。又四川化外,唐置眞州。
又姓。汉长史眞祐,宋学士眞德秀。又复姓。唐将军眞郭待封。
又《南齐书·魏虏传》:北魏呼官吏为眞,如直眞,乌矮眞之类。
又叶之然切,音旃。陆云《陆常侍诔》:於惟君德,齐圣广渊。群彦景附,渐化濯眞。
《六书正譌》:人受气以生,目最先,神之所聚,无非实也。故从目从匕。匕,化也。从兀,气之状也。会意。孙季昭曰:六经之中无眞字。?,古文眞。
【午集中】【目部】真·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5
同眞。俗字。
方言集汇赣语:dhen1 zhen1
客家话:[东莞腔] zin1 [陆丰腔] zhin1 [梅县腔] zhin1 [沙头角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粤语:zan1
字形书法【笔顺】①一(横)②丨(竖)③丨(竖)④㇕(横折)⑤一(横)⑥一(横)⑦一(横)⑧一(横)⑨ノ(撇)⑩丶(点)
【写法】❶“十”窄“具”宽;“十”居上居中,竖起笔竖中线。❷“具”,框内第二横在横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下方,托上盖下;撇、点分列竖中线左右。
韵书集成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真 | 臻 | 平声 | 上平十七真 | 庄(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侧(职)邻切 | tɕjen | |
集韵 | 真 | 臻 | 平声 | 上平十七真 | 章 | 开口呼 | 三等 | 全清 | 之人切 | ʨien | |
中原音韵 | 真 | 阴平 | 真文 | 照 | 齐齿呼 | 全清 | tʂiən | ||||
中州音韵 | 平声 | 真文 | 遮人切 | ||||||||
洪武正韵 | 真 | 平声 | 八真 | 照 | 陟 | 全清 | 之人切 | tʃiən | |||
分韵撮要 | 真 | 阴平 | 第八宾禀嫔毕 | 照 |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5:2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0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真(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真(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