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西林”,坐落于春城昆明市,为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政府省部共建大学;是一所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发展的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981 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 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起始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历经昆明农林学院、云南林业学院、云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于1978年独立建校,原属林业部直属院校,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原林业部直属的六所区域性林业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调整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2550亩,馆藏纸质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6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622人,硕士研究生2485人,博士研究生134人。有在编教职工1283人。
中文名西南林业大学
外文名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简称西林、西南林大、SWFU
创办时间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农林
学校特色省部共建高校(2000年)
主管部门云南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张昌山、校长:郭辉军
本科专业85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
院系设置23个教学单位
校训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
校歌《林业大学生之歌》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院校代码10677
主要奖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截至2019年9月)
知名校友王震洪
办学历史西南林业大学学校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
1958年8月,农学系与林学系从云南大学分出,成立昆明农林学院,校址在昆明北郊黑龙潭。
历经几次分合,以搬迁到云南的北京林学院为基础,于1973年组建云南林业学院,属原林业部直接领导,面向全国招生,校址在安宁市温泉镇。
北京林学院于1978年确定迁回北京,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林业局批准云南林学院在原校址独立建校,继续办学。
经原林业部批准,云南林学院于1983年10月改名为西南林学院。
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林业部于1985年批复同意西南林学院搬迁,1990年迁至现校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300号)。
2000年9月起,西南林学院实行以云南省为主管理,纳入云南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省属地方高校享受同等政策和有关待遇。2008年,国家林业局发文支持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09年,国家教育部同意在西南林学院基础上筹建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3月18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同意西南林学院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2010年5月18日,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
2011年,昆明理工大学白龙校区正式移交西南林业大学。
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2]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西南林业大学教学楼截至2019年9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23个,开办本科专业85个。[1]
学院 | 开设专业 |
数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通信工程(080703)、应用统计学(071202) |
文法学院 | 法学(030101K)、汉语言文学(050101)、公共事业管理(120401)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050201)、法语(050204)、泰语(050220)、越南语(050223)、商务英语(050262)、汉语国际教育(050103) |
林学院 | 林学(090501)、地理信息科学(070504)、农学(090101) |
园林园艺学院 | 建筑学(082801)、城乡规划(082802)、园林(090502)、园艺(090102)、风景园林(082803) |
生命科学学院 | 化学生物学(070303T)、生物技术(071002)、应用生物科学(090109T)、动物科学(090301)、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01)、食品质量与安全(082702) |
生态与环境学院 |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201)、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203)、土地资源管理(120404)、环境工程(082502)、生态学(071004) |
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 | 酒店管理(1209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旅游管理(120901K)、地理科学(070501)、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070502)、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地理信息科学(070504)【暂在林学院招生】 |
机械与交通学院 | 车辆工程(080207)、汽车服务工程(080208)、交通运输(081801)、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080802T)、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机械电子工程(080204)、工业设计(080205)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081001)、测绘工程(081201)、森林工程(08240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消防工程(083102K) |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080701)、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2)、信息工程(0807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020101)、工商管理(120201K)、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农村区域发展(120302)、电子商务(120801)、经济与金融(020307T)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40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80407)、木材科学与工程(082402)、包装工程(08170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414T)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04020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3) |
化学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070302)、林产化工(082403)、化学工程与工艺(081301) |
会计学院 | 会计学(120203K)、财务管理(120204) |
艺术与设计学院 | 动画(130310)、视觉传达设计(130502)、环境设计(130503)、产品设计(130504)、数字媒体艺术(130508)、音乐学(130202)、绘画(130402) |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090103)、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090202)、森林保护(090503) |
湿地学院 | 环境科学(082503)、环境生态工程(082504) |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211人、特岗人员207人、编外工作人员25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0人、副教授299人。研究生导师有7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6人,硕士生导师650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38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5人。有云南省“万人计划”29人,其中科技领才1人、云岭学者1人、产业技术领才6人、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1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12人):李根前、邱坚、陈玉惠、文冰、王锦、杜凡、支玲、伍建榕、周伟、王克勤、胥辉、潘涌智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校园风光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 截至2019年9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470余项。
专业名称 | 所属院系 | 负责人 |
林学 | 资源学院 | 石卓功 |
木质科学与工程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叶喜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克勤 |
生物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熊智 |
交通运输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孟利清 |
农林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支玲 |
森林工程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刘远才 |
园林 | 园林学院 | 樊国盛 |
名称 | 所属院系 | 负责人 |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 | 机械与交通学院 | 周新民 |
森林植物学实验中心 | 林学院 | 杜凡 |
林木生物技术实验中心 | 生命科学学院 | 刘小烛 |
水土保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克勤 |
结构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周新民 |
林业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周新民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熊丽民 |
林业信息与测绘实验中心 | 资源学院 | 岳彩荣 |
课程名称 | 所属院系 | 负责人 |
胶粘剂与涂料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杜官本 |
人造板工艺学 | 材料工程学院 | 吴章康 |
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 | 材料工程学院 | 柴希娟 |
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管理 | 园林学院 | 唐岱 |
森林病理学 | 林学院 | 伍建榕 |
竹类培育与利用 | 资源学院 | 辉朝茂 |
管理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龙勤 |
花卉学 | 园林学院 | 林萍 |
家具设计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叶喜 |
土壤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田昆 |
会计学原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支玲 |
木材学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邱坚 |
植物学 | 资源学院 | 杜凡 |
人造板工艺学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吴章康 |
林木遗传育种 | 资源学院 | 段安安 |
市场营销 | 经济管理学院 | 赵璟 |
自然保护区管理 | 保护生物学学院 | 杨宇明 |
林业3S技术及应用 | 资源学院 | 岳彩荣 |
水土保持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王克勤 |
分子生物学 | 资源学院 | 刘小烛 |
胶粘剂与涂料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杜官本 |
会计学原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李谦 |
花卉学 | 园林学院 | 林萍 |
森林培育学 | 资源学院 | 李根前 |
园林树木学 | 资源学院 | 邓莉兰 |
旅游规划学 | 生态旅游系 | 蒙睿 |
林火管理 | 保护生物学学院 | 吴德友、李世友 |
植物学 | 资源学院 | 杜凡 |
分子生物学 | 资源学院 | 何德 |
遗传育种学 | 资源学院 | 辛培尧 |
经济林栽培学 | 资源学院 | 石卓功 |
测树学 | 资源学院 | 胥辉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资源学院 | 岳彩荣 |
生态旅游原理 | 生态旅游系 | 董文渊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 人文社会科学系 | 黄勇 |
人造板工艺学 | 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吴章康 |
市场营销 | 经济管理学院 | 赵璟 |
材料力学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姚顺忠 |
水土保持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克勤 |
普通动物学 | 保护生物学学院 | 张庆 |
森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 保护生物学学院 | 潘涌智 |
名称 | 所属院系 | 负责人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园林学院 | 樊国盛 |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教学团队 | 林学院 | 伍建榕 |
农林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支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克勤 |
木材科学与工程 | 木材科学与装饰工程学院 | 杜官本 |
森林培育与经营 | 资源学院 | 胥辉 |
名称 | 所属院系 | 负责人 |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材料工程学院 | 吴章康 |
森林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刘远才 |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园林学院 | 樊国盛 |
林业科学与技术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资源学院 | 石卓功 |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拥有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培育建设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培育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学科名称 | 学科类别 | 批准时间 |
森林经理学 | 国家林业局 | 2006 |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 国家林业局 | 2006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省级 | 2001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省级 | 2001 |
森林保护学 | 省级 | 2005 |
森林培育 | 省级 | 2007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省级 | 2007 |
生物学(一级学科) | 省级优势特色建设学科 | 2011 |
生态学(一级学科) | 省级优势特色建设学科 | 2011 |
林学(一级学科) | 省院省校合作共建学科 | 2011 |
学科名称 | 学科门类 | 批准时间 |
林业工程 | 工学 | 2013 |
风景园林学 | 工学 | 2013 |
林学 | 农学 | 2013 |
学科名称 | 学科门类 | 批准时间 |
地理学 | 理学 | 2010 |
生物学 | 理学 | 2010 |
生态学 | 理学 | 2011 |
林业工程 | 工学 | 2006 |
城乡规划学 | 工学 | 2011 |
风景园林学 | 工学 | 2011 |
园艺学 | 09 农学 | 2010 |
林学 | 09 农学 | 2006 |
工商管理 | 管理学 | 2010 |
农林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2006 |
设计学 | 艺术学 | 2011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工学 | 2003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工学 | 2006 |
据学校2014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先后建成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1个,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1个,云南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8个,国家林业局生态定位站2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此外,还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
科研机构一览表
机构名称 | 批准年度 | 批准机构 |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 2008年 | 国家林业局 |
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 | 2011年 | 云南省政府 |
教育部省部共建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08年 | 国家教育部 |
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 | 2005年 | 国家林业局 |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10年 | 云南省科技厅 |
云南省木材胶黏剂及胶合制品重点实验室 | 2013年 | 云南省科技厅 |
国家林业局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2年 | 国家林业局 |
云南省木质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1年 | 云南省科技厅 |
云南省木质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2012年 | 云南省发改委 |
云南省保护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心 | 2013年 | 云南省发改委 |
云南森林资源培育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2012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国家林业局云南玉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2012年 | 国家林业局 |
国家林业局云南昆明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2012年 | 国家林业局 |
国家林业局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 2012年 | 国家林业局 |
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 | 2009年 | 云南省委宣传部 |
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省高校西南山地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省高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实验室 | 2007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省高校林业3S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2007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省高校生物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2007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创新团队一览表
团队名称 | 批准年度 | 批准机构 |
竹藤科学云南省创新团队 | 2008年 | 云南省科技厅 |
西南林业大学木材胶粘剂创新团队 | 2011年 | 云南省科技厅 |
云南省高原湿地科学创新团队 | 2012年 | 云南省科技厅 |
云南省高校生物质材料科技创新团队 | 2010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生态学科研究创新团队 | 2010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省高校风景园林科技创新团队 | 2011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省高校干旱河谷植被恢复科技创新团队 | 2011年 | 云南省教育厅 |
云南林业经济与林业碳汇创新团队 | 2011年 |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
云南生态旅游本土化与创新研究创新团队 | 2012年 |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
2006年-2014年,学校共新增科研项目17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社会科学基金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535亿元。学校近五年科研经费1.6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2项,其中,教育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工程咨询一等奖1项、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环境保护杰出创新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7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90项;发表学术论文2423篇,出版学术专(编)著64部,获知识产权成果28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倍体毛白杨”(段安安)、“防潮型刨花板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技术”(杜官本教授项目组)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珍稀竹种巨龙竹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开发利用基础性研究(2006年,杜凡)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2005年,杜凡)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图书馆据学校2021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6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1个。[1]
学术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81年创刊,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国内外农林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并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农业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寄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1989—2010年,在全国和云南省评比中,本刊已11次获奖;1999年荣获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3]
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9月,学校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有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马里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获批有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学校新建亚太林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普洱市等签订合作协议,获批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校训
“树木树人、至真至善”
“树木树人”集中体现了学校作为林业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树木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树木”是林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科特色,“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普遍性和根本任务。无论是“树木”还是“树人”,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树木”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树人”要经得住社会实践的检验。“树木”是西林孕育成长的根基,没有1938年成立的云南大学森林学系,就没有现在的西南林业大学。“树人”是西林发展壮大的体现,没有1978年独立建校以来几代西林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拼搏奉献、团结进取”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学科多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西南林业大学。“树木树人”,既能较好地体现林业高等教育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突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还蕴含着学校孕育生成、几经分合,从立校、迁校、建校到强校的发展历程。
“至真至善”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法。学理在于求真,事理在于求善。“至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学做真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至善”是指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追求,旨在要我们善待万物、追求和谐,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真至善”就是把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是做学问与做人的最高境界。“至真至善”,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行为规范。只有博学笃行,锲而不舍,才能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真、至善则至美,至美则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共建文明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协调发展,是西林师生的共同心愿。“至真至善”,既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还是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
校训“树木树人 至真至善”,前后呼应,相辅相成。“树木树人”是办学宗旨和目标,“至真至善”是办学理念和手段。“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既有学校定位、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概括,又体现出学校所承载的历史责任和西林精神,还融会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精神。
校徽
说明:图案由内外两部分结合构成,外环内容为学校中英文对照规范名称,内核为校徽基本图形。基本图形由上下两部分共同构成一棵“智慧之树”,凸显西林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的大学风貌,上半部分云状造型的树冠,象征西林位于“彩云之南”的地域特征,下半部分由五本打开的书组成,象征西林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校徽的颜色采用代表生命的绿色,象征西林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
寓意:图案简洁大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象征西林以林学和生物环境类学科为根基的学科优势,象征西林以培养绿色人才为己任的办学特色,象征西林在“彩云之南”红土高原上的巨大发展潜力,它是知识的阶梯,是飞翔的鸿鹄,是绿色的希望,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智慧之树”。
精神文化校歌
《林业大学生之歌》 是一首由学校教师姚宁华(已离校)作词、王红兵(笔名碧波)作曲,歌颂林业大学生的原创歌曲。从1986年至1990年每年的植树节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都把这首歌作为专题节目中的歌曲进行连续介绍和播出。
歌词:
我们是青松 我们是白杨理想的根须扎在祖国的土地上
太阳给予智慧 春雨给予营养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茁壮成长
啊......啊......
太阳给予智慧 春雨给予营养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 茁壮成长
我们在黄金时代中茁壮成长
成长...
我们是青松 我们是白杨 要把那绿色染遍祖国的山岗
千山林涛翻滚 四季鸟语花香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啊......啊...... 千山林涛翻滚 四季鸟语花香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我们要为中华增添春光
增添春光......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张昌山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郭辉军 |
党委副书记 | 魏宏、刘清江 |
纪委书记 | 杨中梁 |
副校长 | 杜官本、彭志远、赵龙庆、何霞红、杨斌 |
姓名 | 任期 |
王棋 | 1983年11月至1986年8月 |
李荣久 | 1987年2月至1993年12月 |
刘万堂 | 1993年12月至1997年11月 |
陈宝昆 | 1997年11月至2015年10月 |
吴松 | 2015年12月至2018年8月 |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16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4]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5:2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0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南林业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南林业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