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1955—),山东青岛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
中文名孙云晓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青岛
出生日期1955年2月8日
毕业院校北京中央团校
职业作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籍贯山东青岛
性别男
人物经历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一个工人家庭。1966年冬天,因偶然机会读了一批文学名著,文学梦至今未醒。1972年,经师范学校短暂培训,年仅17岁即当小学教师。1974年在《青岛日报》发表儿童诗,也是首次发表文学作品。1978年被选派到中央团校学习,结业后调入《中国少年报》担任编辑和记者。1980年,第一篇报告文学在《儿童时代》发表。
1986年,《“邪门大队长”的冤屈》在《儿童文学》发表,受到高度评价。1987年调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1988年,孙云晓少年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创作报告文学为主,也尝试着创作了一些长篇小说和电视剧,如《金猴小队》等。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个人生活1962年入青岛鞍山路小学;1969年入青岛16中学;1972年底担任青岛四方区少年宫总辅导员;1975年任共青团青岛市四方区委副书记;1976年任山东招远县毕郭公社党委常委、知识青年总带队;1978年调北京中央团校学习,随即调中国少年报社担任记者至1987年,其中脱产两年读大专;1987年至今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少年儿童研究》月刊主编;系中国作协五届、六届全国委员。北京树人天地教育机构国家级顾问。
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孙云晓教授是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曾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教育代表作有《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等。其中《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4年出版后引起社会重大反响。
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至今。1993年7月,他采写的报告文学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一场各界参与的大讨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介绍《夏令营中的较量》,并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城市独生子女教育模式、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他正在主持国家级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他出版的个人专著2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是当代中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等。
孙云晓个人照代表作品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忠告天下父母丛书》(5册)、《我的家怎么了》、《好父母好方法》、《好孩子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儿童文学代表作《16岁的思索》、《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我的教育自述》、《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拯救男孩孙云晓最近推出了《拯救男孩》一书,总结概括出中国男孩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
孙云晓提出,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其中,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男孩的伤害。
孙云晓呼吁,除极个别超常儿童外,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他明确提出了造就新时代男子汉的目标,即培养五个重要的品质——1R(责任心)4Q(智商、体商、情商和逆商),并为此设计了四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学会欣赏与女孩不一样的男孩;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因性施教。
精彩语录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看孩子有没有爱心首先看有没有孝心,今天的孩子缺少“心中有他人”,千万别让孩子吃“独食”,要让孩子有份额意识,孩子只是家庭中的一员。
孩子的许多毛病是父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
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
责任心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
让孩子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责任。
孩子是在体验中成长的,成人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一个人对自己负责才能长大,教育孩子实质是改变自己。
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可怕,孩子打架让他自己解决。
学会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这对孩子是一种保护!
学习习惯比考试成绩更重要。
基本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预习、及时复习。
孩子的语言和成人不一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看待孩子的“胡说八道”。
敢于质疑探究是最好的学习习惯。
读书的习惯很重要。孩子如果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等于在他的心灵中装上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学会了读书,永远不寂寞,不会读书,永远不知所措。
父母最希望孩子读教学参考书,孩子最不喜欢读教学参考书,孩子读书快乐第一,在快乐的基础上对孩子正确引导。
要千方百计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好人!
教育观点1.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2.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3.终生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4.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
5.考试分数应成为学生的隐私。
6.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
7.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8.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
9.欣赏促使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10.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11.小学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和习惯。
12.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13.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14.世上没有坏孩子和差生。
15.饿昂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16.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17.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
18.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蠢材就是选择了最不适合自己的路。
19.心理健康12字: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
育子观教育的秘决是真爱。
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
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
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孩子的前提是尊重。惩罚绝不是体罚,惩罚是一种尊重。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惩罚的核心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人生感悟对于肯奋斗的人来说,成功在于选择。天才就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蠢才则是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作品目录教育类书籍《痛苦-快乐之门》(作者11.7万字1990年3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当代中学生隐秘解析》(主要作者20万字1992年8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大众传媒与儿童发展》(副主编9.2万字1994年1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独生子女与心理健康》(主编19.7万字1995年2月重庆出版社出版);
《较量备忘录》(主编和作者之一38万字1995年5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怎样教育孩子》(主编22万字1996年3月京华出版社出版);
《儿童教育忧思录》(主要作者16万字1997年8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人类的呼唤--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纪实》(主编和作者之一27万字1997年12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主编和作者之一21万字1997年5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全国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主编和作者之一15.5万字1998年6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作者23万字1998年10月接力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修订再版);
《向孩子学习》(主编和作者之一20万字1998年12月晨光出版社出版获全国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九五科研成果奖);
《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手册》(主编15万字1999年8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走进学习时代》丛书5册(执行主编和作者之一90万字1999年9月北京出版社出版;
《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主编19.5万字1999年12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主编40万字2000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获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九五科研成果一等奖);
《百年中国儿童》(总主编130万字1900幅照片2000年10月新世纪出版社出版获全国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成功父母必读》(主编20万字2001年4月华艺出版社出版);
《打开想像力之门》(主编15万字2001年5月21世纪出版社出版);
《我要做个好父亲》(作者12万字2001年8月华艺出版社出版);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孙云晓与您网上聊天》(作者20万字2002年1月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体验成长-青少年民宿地球村报告》(主编24万字2002年1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孙云晓教育建议》(作者30万字2002年4月新华出版社出版);
《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主编50万字2002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孙云晓代表作文学类书籍报告文学(均为个人专著)
《少年巨人》(14万字1986年12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英雄少年赖宁》(3万字1989年11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此作品同年同月收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同名书中,并获1990年中国图书奖);
《16岁的思索》(13万字1990年6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一个少女和三千封来信》(6.5万字1990年1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成功在于选择--当代职业高中生心态录》(7万字1990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成功者的秘诀》(5.6万字1991年6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青春社会场》(6.6万字1992年8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中国少年报告文学丛书》(8册133.7万字副主编1992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青春阶梯--孙云晓获奖报告文学选》(20万字1992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获1993年第七届中国图书奖,第七批全国优秀畅销书);
《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少年"五自"丛书》(主编80万字其中自律卷为孙云晓所著1994年12月未来出版社出版获1994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
长篇小说和传记(均为个人专著)
《赖宁的世界》(20万字1990年3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改编成4集电视剧《赖宁》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
长篇教育小说《孩子,抬起头》(23万字1990年12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长篇纪实小说《握手在16岁》(34万字1992年6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长篇儿童小说《金猴小队》(17万字1994年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改成8集同名电视剧剧本获全国评比一等奖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并获飞天奖);
.长篇传记《解放孩子》(30万字2000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获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九五科研成果奖)。
其他书籍和VCD《怎样做小记者》(14.8万字个人专著1987年12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青春的风采》(10万字个人专著1991年6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报告文学集《少年明星沉浮启示录》(24万字主要作者1994年3月由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Hi中学生》(30万字三作者之一1994年6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电视剧并获“金鹰奖”儿童剧一等奖);
《少男少女内心独白》(19.5万字合著1994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神奇的钥匙》(10.8万字合著1994年12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雏鹰展翅向未来》(14.5万字主编1995年5月海燕出版社出版);
《最新青春大写真》(19.3万字主编1996年2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化险为夷》(10万字合著1996年9月海天出版社出版);
《青春风铃丛书》(两套8卷约200万字主编之一1997年1月青岛出版社出版);
《当代维特之烦恼》(10万字合著1997年5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们这一代》(5册丛书约50万字主编1997年8月未来出版社出版);
《小学生能力培养丛书》(6册70万字副主编1999年10月晨光出版社出版);
《孙云晓谈少年儿童成功教育》(2小时VCD2001年5月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
《教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主讲3小时VCD2002年4月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出版)。
主要文章《论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科学性》1985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研究》杂志卷首;
《扬起呼啸的鞭子》1991年第1期《少男少女》杂志;
《少年报告文学是震撼的艺术》1992年4月4日《文艺报》;
《夏令营中的较量》1993年11月《读者》转自同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
《渴望自然》1995年9月发表于《中华儿女·海外版》;
《中国城市儿童的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1998年4月在巴黎“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国际论坛的讲演,收入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鉴《ChildrenMediaViolence》;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研究报告》1998年10月《教育研究》杂志,获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九五科研成果奖;
《考试分数可否成为学生的隐私》1999年12月16日《光明日报》;
《请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2000年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的世纪》2000年4月在东京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演,收入2000年7月广东教育出版社《我的教育观》;
《千年警世钟》2000年23期《读者》转自同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冰点》;
《21世纪:我的教育梦想》2000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2001年6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成功宣言》2001年1、2期合刊《少年儿童研究》;
《希望六一节成为儿童的狂欢节》2001年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做起》2001年6月《群言》;
《好父亲的11条守则》2001年10月31日《中国人口报》;
《网络文明从习惯养成开始》2002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你为什么不原谅》(孙云晓专版)2002年6月号上海《少年文艺》;
《你的孩子快乐吗》2002年6月《今日中国》;
《揭开美国教育之谜》2002年6月作家出版社《美国中学生报告》序言。
媒体介绍1991年8月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蒋风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第458页至461页专门评价孙云晓的少年报告文学;
1996年8月7日《人民日报》文化版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童心”不老》;
1997年7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要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1998年10月《光明日报》第二次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孙云晓:我要改变……》;
1998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分数应当成为学生的隐私》;
1998年6月江西教育出版社《弹出漩涡里的歌--百位名人与中小学生对话》一书中,有孙云晓本人写的《我的文学之路》;
1998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对孙云晓做专题介绍;
1998年10月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蒋风、韩进著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第630页至632页专门评价孙云晓的少年儿童报告文学;
2000年第3期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月刊发表对孙云晓的专访《素质教育立国之本》;
2000年第11期《中华英才》杂志发表介绍孙云晓的长篇专访;
2001年第6期《新周刊》杂志发表介绍孙云晓评价80年代生人的文章《“他们是最优秀的一代”》;
2001年3月12日《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介绍孙云晓的文章《说真话的方式》;
2001年6月4日新华社《嘹望》新闻周刊发表访问孙云晓的文章《对孩子我们了解多少》。
2001年11月8日《光明日报》第三次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题为《道德建设从培养儿童良好习惯抓起--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2002年第3期《环球》杂志发表对孙云晓的采访记,题为《性要怎么说》。同年第5期《新华文摘》转载。
2002年4月4日,《南方周末》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谁教育信息时代的孩子》;
2002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对孙云晓父女的教育访谈节目;
2002年第6期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发表孙云晓等人谈话文章,题为《为孩子改造成人本身——关于青少年成长道路的探讨》;
2002年10月16日《北京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懂》;
2002年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对孙云晓的长篇专访《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4:15: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05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孙云晓(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孙云晓(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