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iǎo dǐ,是指脚的底部,即脚用来接触地面的部分。脚掌、脚心、脚跟都属于脚底范围。脚底按摩对全身保健护理有很好的功效。
中文名脚底
外文名Sole
拼音jiǎo dǐ
注音ㄐㄧㄠˇㄉㄧˇ
意思脚用来接触地面的部分,即脚掌
脚底穴位脚底穴位图1、涌泉穴该穴位本意为人体肾经的经水由此喷涌而出,所以也有肾经经脉第一穴位之说。涌泉穴作为足底重要的一个穴位,对治疗头痛、高血压、失眠、便秘、癔病等疾病都有明显功效。在临床医学上应用较多,针对此穴位的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穴位位于足底第二三趾足端至足跟的连线上,当足底蜷起来的时候的凹陷处。按摩该穴位可以很好的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加速血液循环,同时活跃肾经,让人凝精聚气,固本培元,保持一天中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还可以缓解头痛、喉咙干涩、晕厥、耳鸣等状况。
2、大都穴古有脾主四肢一说,可见脾脏的作用,而大都有都城集散之说,故有大都穴主脾脏之功效。主治胃痛、腹泻、脾热等症状。该穴位位置比较明显,在足底拇指中的侧面凹陷处。
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帮助肠胃健康发展,促进肠道正常蠕动,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常按摩可以减轻压力。当身体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时按摩该穴位也有良效。
3、足窍阴穴该穴位意指人体胆经经水回流的空窍之处,位处胆经和人体体表经脉交汇之地,是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
该穴位位于足底第四趾的末节处,经常按摩该穴位对可以缓解头痛晕眩等状况,对老年群体来说,掌握这个穴位的按摩方法对健康养生更有功效,此外该穴位在治疗失眠多梦、耳鸣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疗效。
4、公孙穴该穴位隶属脾经经脉一系,联络脾胃二经气血,起健脾胃,调和脉冲之效。位于人体足内侧面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按摩该部位可以缓解人体腹痛、腹胀、腹泻、月经不调以及食欲不振的状况,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大拇指掐揉,早晚一次能够健胃益脾,调节气血经脉。
反射区原理人体每个组织器官在双足都有其神经末梢的终末点,就像是组织器官在足部的投影,我们称之为“反射区”。反射区既是疾病诊断的部位,也是疾病治疗的部位。如患糖尿病时间较长的人,对应的胰脏反射区可触摸到明显的条索状物,按摩该反射区,就可使胰脏循环功能加强,新陈代谢旺盛,从而控制血糖浓度。 [1]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3:2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0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脚底(脚的底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脚底(脚的底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