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生物科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位。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生命内在规律的科学 。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业人才 。
中文名生物科学
专业代码071001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发展历程199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1998)》中,将生物学(专业代码070401)、生物化学(部分)(专业代码070402)、微生物学(部分)(专业代码070403)、微生物学(部分)(专业代码070405)、生物科学与技术(部分)(专业代码070406W)、病毒学(专业代码070408W)、海洋生物学(部分)(专业代码071004)合并为生物科学(专业代码070401),属生物科学类专业 。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中,将生物科学(专业代码07040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代码070407W)、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代码070411S)、生物安全(专业代码070412S)、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部分)(专业代码070405W)合并为生物科学(专业代码071001),属生物科学类专业 。
培养目标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各高校应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应对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和不同的创业、就业志向。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办学机制,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生物科学专业(理科)
属于理科专业。在使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使其掌握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深人了解生物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在生物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技术、教育等工作。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
属于理科专业。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使其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教育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
生物科学专业(农林院校)
属于农林院校开设的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在使学生较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使其比较系统地掌握农学、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农林实践、研发和设计能力,能够在农学、农业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指导农林生产等工作。
生物科学专业(工科院校)
属于工科院校开设的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在使学生较系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使其比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研发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指导工业生产等工作 。
培养规格学制、学位、学分
学制为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总学分一般为140~180学分,含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业务方面基本要求
(1)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2)具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3)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同时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和地域特点,在以上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应强化或补充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自己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特色。
体育方面基本要求
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
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学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将知识体系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核心课程体系
各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上述理论教学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以及实验教学的基本技术与技能融人核心课程体系中,也可适当增加本校特色教学内容组合成核心课程,再将这些核心课程根据学科内在逻辑和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形成规律结合起来进行编排,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定的核心课程共6门(或8门),分别为普通生物学(或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
核心课程(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名称、学分、学时和教学要求以及课程顺序等由各高校自主确定。原则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5% 。
知识体系
生物科学专业知识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课程三部分构成。
(一)通识类知识
除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内容外,讲授有关专业发展史和现状的内容。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内容由各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二)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础知识。物理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数学、物理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应不低于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课程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高数学、物理学(含实验)、化学(含实验)的教学要求,以加强学生的数理化基础。
(三)专业知识
生物科学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动物生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学)或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专业知识包括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学现象并探寻其内在规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实践教育)
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 。
理论课程理论课程要求
生物科学专业理论课程在500~600学时为宜,其中选修课原则上不少于150学时。课程的具体名称、知识单元、知识点、教学要求及相应的学时、学分,由各高校自行确定。生物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
(1)生命的化学组成
生命的基本化学分子、糖生物学、脂类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化学、维生素与辅酶、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导、生物氧化及生物能学、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与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DNA的复制、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与调控。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的生命活动
细胞、细胞的观察与研究方法、细胞质膜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的膜性细胞器、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骨架、细胞核与染色质(体)、核糖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细胞死亡、细胞的社会化联系。
(2)生殖与发育
发育的主要特征与基本规律,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卵裂、原肠作用,脊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胚轴形成,细胞命运的决定与胚胎诱导,器官的发生与形成,性腺发育与性别的决定。
(4)遗传与变异
遗传、孟德尔式遗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式遗传的拓展、非孟德尔式遗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真核生物的遗传连锁与作图、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转移与作图、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重组与转座、复杂性状的遗传、群体遗传、基因组与基因组学。
(5)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病毒、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生态、传染与免疫。
(6)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皮肤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与渗透调节、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生殖系统。
(7)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结构、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矿质营养、水分生理、生长物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运输与分配、次生代谢途径与产物、生长与发育、环境因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逆境生理。
(8)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进化、多样性、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绿色植物、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脊椎动物。
(9)生物与环境
环境、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物圈 。
实践教学实践课程要求
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的比例不低于25%,实验类课程的学时不少于理论课程。生物实验教学不少于400学时。
构建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占总实验教学的比例不低于50%。基础性实验单人操作率不低于80%,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单人操作率不低于总实验的25%。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实验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内容)。
(1)绘图和显微成像技术
实物绘图、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显微摄影技术。
(2)无菌操作技术
无菌技术原理、灭菌、接种、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保藏。
(3)微生物生理生化分析技术
微生物代谢。
(4)细胞器分离及成分分析技术
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等)的分离纯化,细胞主要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5)生物样品制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的固定、涂片与临时装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半薄切片、超薄切片、微生物细胞及特殊结构染色、制片染色、活体染色、荧光染色。
(6)光谱与色谱技术
光谱技术(可见光、紫外光、荧光)、色谱技术(离子交换色谱、纸色谱、亲和层析、气相色谱或高压液相色谱)、酶动力学参数分析。
(7)分子操作技术
离心技术、DNA提取、RNA提取、蛋白质提取、PCR、核酸纯化、酶切、连接技术、核酸和蛋白质电泳、载体构建技术、大肠杆菌转化、Western blot技术。
(8)电生理操作技术
神经肌肉标本制备。
(9)离体动物器官制备技术
离体心脏、离体小肠段。
(10)整体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常见模式动物雌雄的鉴别、解剖观察技术,常见脊椎动物活体采血技术,常见动物的麻醉技术,麻醉动物的血压直接测定法,麻醉动物的呼吸调节。
(11)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传代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植物组织培养。
(12)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术
实验设计与样本处理、生物统计。
(13)野外工作方法
常见动植物鉴别方法、动植物标本制作、样方与样线调查方法。
另外,各高校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实习(实训)、创新训练体系,确定相关内容和要求,多途径、多形式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
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欲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的,须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毕业论文(设计)应安排在第四学年,原则上不少于10周 。
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1)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8:1。
(2)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25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2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80%。
(4)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
(5)每门实验课程必须配备相应的实验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超过20人。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每1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1名实验技术人员 。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1)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忠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善于团结合作,谦虚谨慎,严谨治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加速知识更新,拓宽相关学科知识面,保持较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以学科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3)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教学法的研究,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教师能够基本适应本专业的外语需求 。
教师发展环境
(1)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机构。设置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实施教师上岗培训、资格认定制度。建立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有效推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建立健全助教制度,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人数配备适量的助教,协助主讲教师指导实验、批改作业、进行答疑,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设备资源教学设施要求
(1)生物科学教学实验室
本专业办学点必须设有能够承担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或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等专业内容实验的实验室。空间布局和实验设备能保障各科实验有序进行。
实验室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台应根据实验内容和所用设备、试剂等采用符合相关要求的材料。
实验动物的购置和使用应符合国务院1988年颁布、2017年3月修订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针对开设的相关动物实验课程,建立对学生进行敬畏生命和动物福利教育的制度。
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应装配喷淋器和洗眼器,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具有应急处理预案。
具备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
(2)生物科学教学实验室及仪器
实验室应统筹规划,建立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1000万元以上。常规仪器设备应满足基础实验单人操作。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每年提供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设备费和实验消耗费。
(3)实践基地
具有满足人才培养所需的、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其中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各办学点要有相对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保障野外实习的基本经费并制定野外实习的相关安全保障措施。各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与科研院所、学校、企业加强合作,建立相关实习基地 。
信息资源要求
(1)基本信息资源
通过教学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2)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选用应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充分考虑宽口径人才培养原则,使教材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
应选择使用有影响、有特色的高质量中、英文教材。鉴于生物科学学科知识更新较快,鼓励使用近5年来出版的优秀教材。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应使用正式出版的教材,专业选修课程若无正式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组织高水平教师编写教材。在重视纸质教材建设的同时,加强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3)图书信息资源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保证图书资料采购经费的投入,使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图书资料应包括纸质、光盘、声像、数据库等各种载体的中外文期刊和图书资料 。
教学经费基本要求
教学运行费不低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能较好地满足生物科学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需要,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新专业开办的仪器设备价值
新开办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不低于1000万元,且生均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
仪器设备维护费用
专业年均仪器设备维护费不低于仪器设备总值的1% 。
质量保障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
培养模式专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农林院校)
(1)借鉴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班”的模式,将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成生命科学人才培养的基地,扎实数、理、化、英语、计算机基础,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具有深厚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一定的研究能力,而且对农林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具有广阔的应用学科群(农学、林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药学、食品科学等)的基础与优势,办出“理农结合”的特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达到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输送优秀创新人才的目的。
(2)教学计划既体现理科专业特点,同时依托农林学科的优势,前两年淡化专业方向,主要进行厚基础的通识教育和生物学专业基础教育,后两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确定专业方向。在每学期召开选课咨询会,列出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录,给学生以具体指导。三年级加大指导的力度,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定自己的方向。在选课上给学生以较大的选择空间,给学生以一定的自主权,充分体现个性,通过选课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经过四年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初步达到向生物学科、农林学科某一专业方向发展的既定目标。
(3)通识教育与个性化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为本,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的教育理念 。
“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1)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如按“3+1"模式安排,即“3学年课程教学+1学年综合实践课程及综合论文训练”,着重培养以下能力:实验技术与技能、科学研究能力、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或者采用“2+1+1"模式,即“2学年课程教学+1学年综合实践课程+1学年科研单位研究及论文写作”或者其他较好的模式。
(2)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拥有一个学科带头人,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做学术报告,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鼓励其科学创新思维。
(3)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广泛开展合作教育,学生在接受一定年限的课程学习后,直接进入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校教育资源与科研单位技术平台的有机结合 。
以培养职业化教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院校)
将原来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为目标的“平台+模块”培养模式,改革为以培养职业化教师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1)明确定位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由基础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一改传统上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教育科学知识,模糊师范生和理科生的界线,淡化师范生的就业取向。
(2)调整各部分知识结构比例,将教育科学和教师技能课时由原来的不足10%增加到13~15%,扩展教育科学知识的范围,从基础理论、教育研究方法、专业从教技能到教师综合素养等方面均得到学习和训练;第三,通过增加生态学实习、全程教育实践过程及以教育研究为内容的毕业论文等方式突出实践过程对未来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作用。让师范生从大一开始便关注基础教育,把握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逐渐转换角色,树立职业意识 。
教育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地方民族院校)
(1)立足“地方性”:充分考虑地方对人才层次的需求,构建适合民族地区需求的研究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贯穿全程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全面了解,加深对中学基础教育需求的理解,逐步具备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
(2)强调“综合性”:改变原来单一化的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起一支由生物专业教师、教育专业教师以及中学优秀教师共同组成的、富有不断学习精神和热衷探索教育理论与规律的教师队伍;优化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实施新的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师资支撑,不同背景的教师队伍通过互相协作可以提升各自业务能力。
(3)突出“应用型”:真正做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起以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精神和教育研究意识为目标的全程渗透的各项实践环节,特别是灵活与集中相结合的毕业论文实现机制极大增强学生自主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择业、考研等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发展前景考研方向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考研时选择较热门的专业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学科教学(生物)等。
生物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生本科毕业后除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等领域继续深造外,还可以在医学、农业学科领域继续深造 。
就业方向农、林、牧、渔类企业:生物研究、生物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医药类企业: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化实验;教育类企业:生物教师、生物产品教研 。
开设院校地区 | 院校名录 | |||
北京 |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
天津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 |
上海 | 复旦大学 | 上海纽约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
重庆 | 重庆文理学院 | 重庆三峡学院 | 长江师范学院 | 重庆师范大学 |
西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 | / | |
河北 | 衡水学院 | 沧州师范学院 | 张家口学院 | 邯郸学院 |
保定学院 | 唐山师范学院 | 廊坊师范学院 | 邢台学院 |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农业大学 | 河北大学 | |
河北科技大学 | / | / | / | |
河南 | 郑州师范学院 | 河南科技学院 | 洛阳师范学院 | 周口师范学院 |
商丘师范学院 | 南阳师范学院 | 信阳师范学院 | 河南师范大学 | |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大学 | 信阳学院 | |
山东 | 临沂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 | 齐鲁师范学院 | 泰山学院 |
枣庄学院 | 菏泽学院 | 德州学院 | 中国海洋大学 | |
青岛农业大学 | 鲁东大学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农业大学 | |
烟台大学 | 聊城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大学 | |
潍坊理工学院 | / | / | / | |
山西 | 吕梁学院 | 忻州师范学院 | 晋中学院 | 太原师范学院 |
运城学院 | 山西大同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山西农业大学 | |
山西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 长治学院 | / | |
安徽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滁州学院 |
黄山学院 | 淮南师范学院 | 安庆师范大学 | 安徽科技学院 | |
阜阳师范大学 | 蚌埠医学院 | 合肥师范学院 | 淮北师范大学 | |
安徽师范大学 | 安徽医科大学 | / | / | |
江西 | 宜春学院 | 南昌师范学院 | 井冈山大学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赣南师范大学 | 上饶师范学院 | 江西师范大学 | 南昌大学 | |
江苏 | 南京大学 | 徐州医科大学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 | 南京晓庄学院 | 淮阴师范学院 | 南通大学 | |
江苏师范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扬州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
苏州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昆山杜克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 | |
浙江 | 台州学院 | 浙江海洋大学 | 浙江农林大学 | 浙江师范大学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浙江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 | 绍兴文理学院 | |
湖北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汉江师范学院 | 湖北民族大学 | 湖北工程学院 | 湖北医药学院 | |
湖北师范大学 | 黄冈师范学院 | 三峡大学 | 湖北大学 |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 | / | |
湖南 | 湖南师范大学 | 怀化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 | 衡阳师范学院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 吉首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
广东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岭南师范学院 | 广州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深圳大学 | 中山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
韶关学院 | 嘉应学院 | 韩山师范学院 | 惠州学院 | |
广东药科大学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肇庆学院 | / | |
广西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大学 | 河池学院 |
南宁师范大学 | 玉林师范学院 | / | / | |
云南 | 云南大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昆明学院 | 普洱学院 |
昭通学院 | 保山学院 | 文山学院 | 大理大学 | |
曲靖师范学院 | 玉溪师范学院 | 红河学院 | / | |
贵州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安顺学院 | 凯里学院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遵义师范学院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贵州师范学院 | |
贵州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 | / | |
四川 | 阿坝师范学院 | 四川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师范学院 |
内江师范学院 | 乐山师范学院 | 西华师范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宜宾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 | / | |
陕西 | 西北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商洛学院 | 西安文理学院 | 延安大学 | 咸阳师范学院 | |
陕西理工大学 | 榆林学院 | 渭南师范学院 | / | |
青海 | 青海民族大学 | 青海师范大学 | / | / |
宁夏 | 北方民族大学 | 宁夏大学 | / | / |
黑龙江 | 东北林业大学 | 牡丹江师范学院 | 大庆师范学院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齐齐哈尔大学 | 佳木斯大学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
吉林 | 吉林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北华大学 | 长春师范大学 |
白城师范学院 | 通化师范学院 | 吉林师范大学 | / | |
辽宁 | 大连海洋大学 | 鞍山师范学院 | 沈阳师范大学 | 辽宁师范大学 |
中国医科大学 | 沈阳农业大学 | 沈阳大学 | / | |
西藏 | 西藏大学 | / | / | / |
新疆 | 伊犁师范大学 | 喀什大学 | 新疆师范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 | / | / | |
内蒙古 | 集宁师范学院 | 赤峰学院 | 内蒙古大学 | 呼伦贝尔学院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包头师范学院 | / | |
海南 | 琼台师范学院 | 海南师范大学 |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海南大学 |
福建 | 厦门大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农林大学 | 宁德师范学院 |
泉州师范学院 | 闽南师范大学 | / | / | |
甘肃 | 兰州大学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河西学院 | 天水师范学院 |
陇东学院 | 西北师范大学 | / | / |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3:0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20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物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物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