鲯鳅体延长侧扁,前部高大,向后渐变细。头大,背部很窄,成鱼头背几呈方形,额部有一骨质隆起,随成长而越明显,尤以雄鱼为甚。口大,端位;下颌略突出上颌。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齿。鲯鳅是分布在世界温暖地区的回游鱼类,以追逐飞鱼及竹鱼而出名,肉味并不可口,体色极美,但死后马上褪色。
中文名鲯鳅
拉丁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亚纲
目鲈形目
亚目鲈亚目
科鲯鳅科
中文别名万鱼、飞乌虎、鬼头刀
英文名Dolphinfish
分布广泛分布于各大海洋之热带及亚热带区海域
简介鲯鳅 拉丁学名:Coryphaena hippurus 通用英文名:Mahi-mahi(夏威夷语) 别名/俗名:万鱼、飞乌虎等。鲯鳅为大洋性洄游鱼类,成年个体的体长可达两米多,与中等鲨鱼体型相当,喜欢成群于热带、亚热带开放水域。[1]
形态特征成年雄性与雌性的区别系暖水性大洋中上层鱼类。体延长,侧扁,似铡刀形。成鱼头甚大,背侧很窄,额部有1骨质隆起,吻端钝直,近截形;幼鱼额部骨质隆起不明显,吻端钝圆。雌性头部正常为圆弧形,雄性头部背面则隆起呈方形。口较大,下位,稍斜裂。两颌近等长。上下颌齿锐利。眼中大,侧中位;眼间隔宽而隆起。鳃盖骨边缘光滑。鳃孔大。尾柄细,长约为高的1.5倍左右。背鳍1个,基底几乎与背缘等长,鳍条上缘较平直。胸鳍小,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窄长,位于胸鳍基部下方,有1棘;左右两鳍相连,可折于腹沟中。臀鳍基底较长,与背鳍后半部基底近相对,鳍条下缘呈波浪状。尾鳍深叉形。体被小圆鳞。有侧线。体背黑褐色,体侧及腹部灰色,间有灰褐色小圆点。各鳍均黑色。体长一般为50厘米左右,大者可达1.5米。在黄海喜栖息于水深40—60米、流速小、高盐度的泥沙底质水域。性活跃,善游泳,摄食强烈。夏季喜在漂浮物阴影下1—3米处聚集活动。越冬场在黄海南部外海至东海北部五岛外海水深80—100米水域。春季部分鱼群向西向北生殖洄游,分别游向沿岸水域产卵,但不进入渤海。产卵后鱼群就近索饵,并逐渐向深水移动,秋季水温下降,开始游向越冬场。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头足类、甲壳类。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6—8月。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黄海数量较多。常用围网类渔具捕捞。肉质粗,可鲜食。
背鳍56—60;臀鳍25—28;胸鳍19—20;腹鳍Ⅰ5;尾 鳍18。标本体长98—655mm。体长为体高4.0—4.4倍, 为头长3.9—4.3倍。头长为吻长3.1—3.8倍,为眼径 3.1—3.8倍。体长纺锤形,侧扁。背缘甚窄。头中等大, 小鱼的头背微凸,大鱼形成高的隆起。口大,倾斜,上颌 骨末端达瞳孔下方。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具细齿。 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呈不规则弯曲。背鳍 一个,甚长,几占全背缘。臀鳍较短。背、臀鳍均无真鳍 棘,仅前部有数枚不分节鳍条。尾鳍深叉形。体背黑褐色, 腹绿灰色。为暖温带海洋鱼类。分布于中国东海、台湾海 峡、广东、黄渤海;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热带、温带海域。
型态特征鲯鳅体被细小圆鳞,不易脱落;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呈不规则弯曲后而直走。背鳍单一,基底长,起始于眼上方而止于尾柄前;臀鳍较短,起始于背鳍中部鳍条下方;胸鳍小,镰刀形;尾鳍深叉形。体呈绿褐色,腹部银白色至浅灰色,且带淡黄色泽;体侧散布有绿色斑点。背鳍为紫青色;胸鳍、腹鳍边缘呈青色;尾鳍银灰而带金黄色泽。出水后会改变体色。
生态习性为大洋性回游鱼类,常可发现成群于开放水域,但也偶尔发现于沿岸水域。一般栖息于海洋表层,喜生活于阴影下,故常可发现成群聚集于流木或浮藻处的下面。昼行性,性贪食,常追捕飞鱼及沙丁类等表层鱼类,有时会跳出水面捕食。是金枪鱼与剑鱼的伴生鱼。
水下狐狸渔民习惯称鲯鳅为“阴凉鱼”,它还有个“水下狐狸”的绰号。海洋中一般的上层鱼类都喜欢抛头露面。它们一会儿簇簇嬉游,一会儿又窜跃溅浪。可是,鲯鳅这种上层鱼类却与众不同,它们总是默默地在水中潜游,或悄悄地躲在海面的漂浮物下面。是它们胆小懦怯吗?不是的。它身长1米有余,重约十几千克,可谓体大剽悍。漆黑的脊背上长满了金光闪闪的斑点,背鳍又宽且长,从头至尾连在一起,犹如马鬃竖起;吻部方圆,锐齿外露,相貌颇有些凶煞。另外,它的游速很快,一般可达每小时30~50千米。因此,鲯鳅一旦露面,其它水族同类只得退避三舍了。
鲯鳅喜欢躲在漂浮物下面,开始,渔民们以为它忌讳阳光,喜欢在阴凉处栖息,所以得名“阴凉鱼”。后来,人们终于发现,这种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鱼种洄游到我国沿海时,多在盛夏,越是烈日炎炎的天气就大群出现;而乌云欲坠或大雨倾盆的时候,它们则全部从漂浮物下撤走,深潜海底,所以,叫它为“阴凉鱼”并不恰当。不过,它这个“水下狐狸”的绰号却不辱没它。
浩瀚的黄海海面蔚蓝、清澈,这就使得“狐狸”的活动极为不便,只要它稍有游动,立刻就会暴露。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水下狐狸”依靠拼命游动的猎食方法来维持生活越来越艰难了。于是,鲯鳅就学会了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藏身避体的本领,选择背光的地方藏起身来,然后等待鱼儿路过,便出其不意地袭击,结果不费多大力气就能饱餐一顿。然而,有时候漂浮物附近好几天也没有鱼儿经过,即使这样,它们也很少另投别宿,而常常是死守原地。不用担心,它们的死守原地并非等死,只要抬起头便可啃到漂浮物上附着的小虾或浮游生物。有趣的是,有些死守原地者,往往都是那些“先知先觉”而且善于神机妙算的老手。
鲯鳅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会像陆地上的狐狸一样,危难之时躺下装死。海豚的聪明是人所共知的,一般说,海豚捕到食物后先要玩耍一番,然后再活吞下去;若是猎物已死,海豚则以为是捡到的“残渣剩饭”而不屑一顾地抛弃掉。鲯鳅似乎已领悟了海豚这一招,每当它不慎落入海豚口中时,便立刻装死,就这样总能屡屡死里逃生。夸大一点说,就是那些饱经风霜,富有经验的老渔民,有时也免不了被“狐狸”弄得哭笑不得。所以,“水下狐狸”这个绰号对于鲯鳅是再贴切不过了。
鲯鳅养殖鲯鳅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中常见的中层鱼类,本鱼分布于全球各大洋温暖水域,它对温度和盐度的适用性广而强。鲯鳅作为食用鱼,肉质白,味道淡,适合做成生鱼片、腌渍、鱼丸或鱼松,是著名的游钓鱼种;另外鲯鳅产卵次数频繁、生长快、成熟期早、饵料系数低,也是养殖和增殖的理想种类。
亲鱼蓄养和产卵利用人工诱饵在水面用曳绳的钓方式收集成鱼鲯鳅的野生和快成年的鱼。由于鲯鳅的个体大小和在水上层游动的特性以及蓄养中的习性,对蓄养的设备和条件有特殊的要求。迄今已知最成功的设备是Waikiki水族箱。亲鱼在其中能蓄养15个月。各种年龄的鲯鳅都要求有高度的溶解氧。溶解氧接近4ppm时,则会出现严重危险状态。成鱼和快成年的成鱼在蓄养中投喂以切碎的或整条冻鱼和头足类,定期补充凝胶状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质预制品。捕获的野生亲鱼在长到0.5米长时第1次产卵,而蓄养中的亲鱼当鱼龄为5、6个月时第1次产卵,通常隔天1次。产卵量与雌鱼大小有关。每条雌鱼第1次产卵量为1.5~3万粒,而较大者可产10万粒。一条雄鱼可供6条雌鱼卵受精。
卵的收集和孵化透明、饱满、呈浮性的活卵通过传送门间隙流入环形池的中央内池,在内池被一网眼为500微米的网挡住,并在此过夜,然后用网将它们送入25升的孵化器中,通过旋转和虹吸管使正常卵和坏卵分离。室外复盖有瓦垅式玻璃钢顶的孵化箱的水温为22~28℃。室内用最适恒温25~26℃孵化能获得最大成功。卵和带卵黄囊的鱼苗能经受下降至28ptt的盐度。在盛有约200升水的孵化箱中孵化一小批(10万粒以下)卵,充氧并加2ppm的呋喃哂林。这种做法在整个孵化阶段是适合的。鱼苗在筛上轻轻被水冲洗,然后被送入养殖池中。在养殖池中充氧并进行水循环,使鱼苗保持悬浮状态很重要。
幼苗培育鲯鳅通过几个不同的孵化期。从卵黄囊期到觅食。到后期幼体和到幼鱼,其习性发生变化,水质和饵料也应随之改变。出膜通常发生在晚上或清晨。幼体在出膜后2~3天发育出有色素的眼睛和有功能的嘴(上颌尖和下颌尖) ,并进入环形池水流中,将身体弯曲成S形以觅食。在将幼体移入养殖池前,为使孵化箱和养殖池的水温及化学性质相差不大,通过虹吸管将孵化箱中的水吸出一半并注入养殖池中,然后再将养殖池中的水以每分钟相当于孵化箱容积的5%的水量注入孵化箱中。经过2~3次这种调匀后,将幼体放入养殖池中,每升水放养2个。在2~8天中投喂轮虫能获得最佳成活率。6~22天,鲯鳅幼体进入食桡足类阶段。大约在12~14天,幼体的腹鳍已出现,直肠盘绕,而且发育出数个器官。后期幼体会在池底度过更多时间,因此真空抽吸时必须严加注意。在6~22天投喂桡足类幼体,10~15天投喂海水丰年虫。在18~60天期间投喂鱼其鳅幼体(用3天的鲯鳅幼体作饵料最合适)。大约从30天开始,可投喂切碎的头足类、补充以维生素、鱼、鸡肉和牛肝。
鲯鳅幼苗培育阶段,养殖池的换水量应不断增加。
鲯鳅在前3个星期每日增重超过25%,但活饵料的生产必须跟上。25天的体重可达60~300毫克,视饵料、温度和健康而定。30天时超过1克,60天超过40克,90天超过300克,6个月可达2.4千克。饵料转化率约30%。幼体必须吃体重的83%(0.25/0.3=0.83)才能每日增重25%。通常投喂幼体体重的10.0%。同类相残可能引起严重的死亡。按个体大小将后期幼体分组饲养能减少这种损失。用人工饵料代替鲯鳅幼体做为后期幼体饵料,可大大减少互相残杀的情况发生。
成鱼养殖在适宜温度下,对孵化后30天的鱼种(约1克重)就可进行成鱼养殖。养成过程由6个阶段组成。6个阶段中每1个阶段都设有许多水池。随着鱼体的长大,依次移入较大的水池中。这种移植能保持最大的放养密度,而且能严格控制池中水质污染状况。
从一个水池转到另一个水池,大约每隔20天,因此整个养成过程约为120~130天;视养殖人员对需要生产鱼的个体大小而定。
在养成阶段需要优质的海水,溶解氧保持在5ppm以上。养殖池需要清洗、杀菌(网箱养殖除外)以破坏等寄生虫的生活周期。冷冻鱼和头足类是养成阶段的主要饵料,投喂这种饵料,为使鱼种达到1.3千克的饵料转换率为3.0~3.5。在选择和保存冷冻鱼时要谨慎小心,因为脂质的腐败会产生有害物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2:30: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鲯鳅(大洋性回游鱼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鲯鳅(大洋性回游鱼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