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历史事迹)

更新时间:2025-01-10 12:47:47 阅读: 评论:0

法国历史(历史事迹)

法国历史 (历史事迹) 次浏览 | 2022.09.06 09:08:0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法国历史历史事迹

法国历史,法国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大约200万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凯尔特人在法国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

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中文名

法国历史

英文名

history of France

主要民族

法兰西人,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

简称

法国,法兰西

早期历史

史前时期

法国历史地图

远古时期,在法国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尽管欧洲不能与非洲的考古记录相比,因为非洲发现了400万年以前的人类遗迹,而在法国发现的人类祖先的遗迹则是200万年以前的。特别是在法国发现的直立人类的生物遗迹大约是属于50多万年以前的;然后发现的是穴居人,他们出现在公元前10万年,特点是身材矮小粗壮,头颅硕大,面部多皱纹,五官突出。直到公元前4万年时才发生变化——其原因完全不得而知——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在法国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各个时期相当系统的人类文化遗迹,包括30~40万年前的人类颌骨化石,法国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约2万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动物壁画,法国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坟,以及各种式样的生产工具与艺术创造。

凯尔特人时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凯尔特人自中欧山区迁居于法国境内。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第一个观点,在地中海文明的影响下,社会发生了逐渐的变化,外来民族逐渐扩散。第二个观点,凯尔特侵略了原住民的领土,这些原住民从前史一直到凯尔特人的来临前,变化很小。而实际上既发生了漫长的文化扩散过程,也发生了凯尔特人的入侵(前500年至前2世纪)。

一部分凯尔特人从内陆地区越过莱茵河进入法国东北部,在塞纳河以北,阿登山区以西和以南的地区定居。公元前500年以后,法国已成为凯特人主要的居住地区。之后他们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上,先后征服了今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区。 

鼎盛时期的凯尔特人占据着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然而,他们最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罗马时期

法国历史

古罗马人把居住在现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把高卢人居住的地区称为高卢。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侵入高卢,征服高卢南部,建立了纳尔博南西斯行省。公元前58~前51年,高卢的其余部分又为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率领的罗马军队所征服。屋大维统治时,把高卢分为4个行省。公元1世纪末~2世纪,高卢经济繁荣,农业、纺织业、冶金业均有发展。城市中点缀着罗马式的建筑物,如神庙、凯旋门、竞技场和剧场,罗马式公路贯穿高卢全境。奴隶制庄园广泛流行。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统治时期(公元41~54年),高卢地方贵族开始进入元老院,逐渐和罗马统治阶级合流,促进了高卢的同化。高卢人民在罗马的重税政策和高利贷的压榨下,生活艰难,几次起义。3世纪,罗马奴隶制度危机波及高卢,引起高卢商业和手工业衰落,城市凋敝,并不断遭到日耳曼部落的袭击。曾经一度脱离罗马帝国独立。

外族入侵

5世纪初,高卢形势急剧恶化,勃艮第人侵入莱茵河西岸。418年,西哥特人以帝国同盟者身份获得高卢西南部阿基坦。486年法兰克人(位于莱茵河下游的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征服高卢北部。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统治整个高卢后改称法兰克,并建立法兰克王国,高卢之名遂废。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

法国历史

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建立的王国,罗马人称之为的日耳曼人,居住在古代的中欧和东欧,自称德意志人(Deutsche),罗马帝国后期(公元3—5世纪)分布在莱茵河以东的日尔曼各部族,主要包括法兰克人,伦巴德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汪达尔人等,以及迁到多瑙河下游和黑海北岸的哥特人。4世纪末,日耳曼人各部族在来自东方的匈奴人的压力下,相继卷入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洪流,从北方多瑙河一带不断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相继建立起一系列王国,包括:419年,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714年亡于阿拉伯人);439年,汪达尔人在北非建立汪达尔王国(534年亡于拜占庭帝国);568年,伦巴德人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伦巴德王国(77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建立英格兰王国。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强大的一支部落,3世纪南迁进入高卢(今法国南部)东北,定居于莱茵河下游地区。481 年,克洛维继部落酋长后开始全力扩张,消灭了法兰克其他势力。486年法兰克人在克洛维一世的带领下战胜罗马帝国在北部高卢的最后统治者西格里乌斯(位于今皮卡第大区的苏瓦松王国的统治者),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并且以自己祖父的名字将王国命名为墨洛温王朝。

这里插一句,按照一些传说和小说《达芬奇密码》的观点,在当年耶稣基督受难后,他的妻子抹大拉的玛利亚带着他们唯一的血脉——女儿莎拉逃难,在法国南部登陆,与法兰克部落的人联姻,因此墨洛温王朝实际是耶稣的直系后裔。

最初克洛维本来只不过是众多法兰克小国王中的一个,接受罗马管理,而后则不断壮大,491年,征服图林根,496年征服阿拉曼尼人,500年,克洛维征服第戎,507年战胜了图卢兹的西哥德王国,将其赶往比利牛斯山以南(如今的西班牙)并趁机占领了今阿基坦的大部分地区。

最后,克洛维开始向高卢地区最后一个法兰克政权,河滨法兰克人的国家下手,通过挑唆河滨法兰克首领的儿子克罗德里克弑父篡位,然后刺杀克罗德里克,兼并了河滨法兰克,全面统一了整个高卢,建立了以首都巴黎为中心,包括现在的比利时、法国、荷兰及德国易北河东部的地区的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493年,克洛维一世与勃艮第公主克洛蒂尔达成婚,在其劝说下,于496年皈依天主教,并因此获得了罗马教廷的支持。而入教后就得遵守教规,一次战斗中,克洛维的部下洗劫了一个教堂,抢走了一个被称为“圣杯”的花瓶。教堂主教恳求克洛维返还这个花瓶,克洛维一口答应。但按照法兰克人的习惯,战利品不是按地位分配,全体战士包括国王本人都必须靠抽签来决定战利品的归属。抽签前,克洛维向战士们讲话,希望得到花瓶的人能将花瓶归还教堂,但遭到其中一名战士的反对,认为克洛维无权拿走这只瓶子,并一怒之下将“圣杯”砍烂。

克洛维当场不好发作,但后来克洛维借口那名士兵的战斧没擦干净,将战士的斧头摔在地上。当战士俯身捡起斧头时,克洛维抽出自己的战斧狠狠劈向战士,说:“你以前怎样对待花瓶,我现在就如何来对待你!”克洛维冷酷血腥的手段吓坏了在场的所有战士,国王的权威凭借战斧与鲜血建立了起来。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它所传达的意义是,克洛维已不再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而已经是一个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王者。

为感念克洛维对异教徒和其他蛮夷的胜利,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授予他执政官这个称号。得到东罗马的认可,对于蛮族出身的法兰克王国是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殊荣。508年,克洛维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晋升典礼来庆祝,在这个典礼上,克洛维公然披上了紫袍,戴上了王冠,标志着法兰克帝国的建立。

加洛林王朝

为国王。三年后,教宗斯德望三世再次为他涂油。754年,丕平同意将拉文纳送给教宗,而教宗则认可卡洛林王朝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755年开始,教宗开始要求丕平遵守诺言,丕平两次对伦巴底人作战并将所有赢得的土地送给了教宗,这样丕平实际上成为教皇国的创立人。768年丕平死,王国分裂为两部分。[8] 

丕平之子查理的弟弟死于771年,这样查理就成为帝国的唯一统治者了。查理依然受他父亲与教宗之间的条约束缚,由于伦巴底人不承认这个条约,他继续与伦巴底人作战。774年他占领了整个伦巴底王国。778年将巴伐利亚纳入统治,796年打败了多瑙河平原的阿瓦尔人,801年将南部边境推进至巴塞罗那而与伊斯兰教的西班牙领地接壤,并在大肆征伐后终于在804年征服了萨克森人。

800年12月25日查理在罗马被利奥三世加冕为皇帝,史称查理大帝,这是他权利的顶峰。 

加洛林王朝崛起得快,没落的也很快。查理曼的统一帝国,只有其子法王路易一世可以维持。其孙辈于843年签署《凡尔登条约》,将统一帝国瓜分成三个部分:西法兰克王国,即法兰西,演变为后来的法国;东法兰克王国,即德意志,演变为后来的德国;中法兰克王国,即意大利,演变为后来的意大利。

王国后来在855年的普吕姆分割、870年的墨尔森条约和880年的利贝蒙条约中又多次被细分。此后法兰克王国再没有被统一过。各个不同的王国部分发展出不同的习俗、民风、语言,成为了独立的国家。有一段时间里,人们还称分开的国家为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但约一百年后这些称呼也都消失了。只有西部的“法兰西”继续使用法兰克这个名字,而东法兰克王国则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继续维持着罗马皇帝的传统。

过度时期

卡佩王朝

法国历史

最后在断断续续的权力争夺中,加洛林王朝亦步上前朝覆灭的后尘:法兰西公爵及巴黎伯爵雨果·卡佩在987年建立了卡佩王朝。它与其旁支瓦卢瓦王朝和波旁王朝将统治法国超过800年之久。

卡佩王朝的崛起使法国发展出新的政治架构:君主承认拥有领土的贵族对其疆土的行政管理权,以换取他们有限度的忠诚和军事支持。这制度令卡佩王朝直接控制的疆土限于塞纳河中游及毗邻地区。另一方面,强大的诸侯,譬如10世纪和11世纪时布卢瓦伯爵,通过联姻及扶植弱势贵族而积累了数目可观的领地。911年割与维京人的诺曼底公国,成为了后来征服者威廉入侵英国的根据地。1066年,威廉成功夺得英格兰的王位,是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威廉仍保留诺曼底公爵的称号和封地,并将其传给以后的历代英格兰国王,埋下了日后英法两国冲突的导火线。1154年,法国的安茹伯爵亨利继承英国王位和诺曼底公爵,是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亨利将自己在法国领地(安茹及诺曼底)归入英格兰王室。再加上1152年他迎娶了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前妻阿基坦的艾利诺女公爵,令他的势力扩展到法国西南部。这些事件令英法两国关系日益紧张,最终导致英法百年战争。

13世纪,法国王室将不少南部的领土收归中央,煽动了基督徒屠杀异教徒的浪潮(1209年为最高峰期),并把借此将南部的朗基多克省收为皇家家族领地。腓力四世试图夺取弗兰德尔地区(1300年),但在两年后,法军终在发生于科特赖克的金靴刺之战中,被弗兰德尔城邦联军击退。

瓦卢瓦王朝与百年战争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身亡,卡佩王朝绝后。瓦卢瓦王朝成员腓力六世继承王位。但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前法王腓力四世的外孙,宣称自己是法国王位唯一合法继承人。此王位争议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

法军在1337年至1360年间节节败退,濒临亡国。但在1369年至1396年间转入反攻。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的胜利,令瓦卢瓦王室失去其他贵族家族的支持,最终7年后巴黎沦陷,1420年《特鲁瓦条约》签署,导致法国王室对卢瓦尔河以南的管治权大大削弱。

1428年,英军更进一步,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并且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此举再次激起了法国人的爱国热情,纷纷起兵反抗。次年,女英雄圣女贞德率军驰援奥尔良,击退了英军。并在历史名城兰斯拥立查理七世为新任法王。但贞德很快被勃艮第人逮捕,并交与英军。在英军宗教审判所的不公道的审讯下,贞德被判为异端,于1431年被钉上十字架,活活烧死。

后来英国内部发生冲突,再加上法王和勃艮第公爵菲利浦的和解,导致法国渐渐反败为胜。最终陆续收复巴黎(1436年)、诺曼底(1450年)及波尔多(1453年10月)等地,法军获得最后胜利,收复了除加来外的全部领土。在这场战争以后,法王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并分别将勃艮第(1477年)和布列塔尼(1491年)收归中央。

从1494年起,瓦卢瓦王朝同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意大利而连年作战,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争夺德法边境土地,从而揭开了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争霸斗争的序幕。直至1559年《卡托-康布雷西条约》缔结后才停战。法国取得加来和梅斯、图尔、凡尔登3个主教区的统治权。1562~1598年又爆发三十年战争。百年战争时期,王权一度衰落,15世纪初,王权逐渐加强,路易十一基本完成了法国的统一,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在位),建立君主专制。瓦卢瓦王朝时期,市民阶层迅速崛起,作为第三等级的代表开始与特权等级角逐。

法国的文艺复兴在瓦卢瓦王朝时期达到高峰。此外,此时瘟疫(黑死病,一般被认为是腺鼠疫)在欧洲肆虐,从意大利迅速地传播到罗纳河谷地,并且蔓延至法国的大部分地区。

近代历史

波旁王朝

法国历史

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因无子嗣,王位由纳瓦尔的亨利四世继承。[2]至此,波旁王朝开始。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了困扰法国多年的三十年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政策,使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了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政策,随着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其后经过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政时期,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路易十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长期战争,使法国东部边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

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专制王权日趋衰落。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愈来愈不相称,他们对关卡制度、行会条例和不公平的征税制度极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他们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传播科学知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国封建制度陷于严重的危机。

另外,十八世纪法国卷入一连串的战争,1702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54年的七年战争等,到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国力大衰,并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法国大革命

面对财政危机,愈来愈多的法国百姓被不称职的国王路易十六,以及持续漠不关心的颓废贵族所激怒。这种不满与蓬勃发展中的启蒙思想所结合,助长了激进的情绪,终于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级会议中爆发。革命的头一年,第三等级的革命民众在6月发表了《网球厅宣誓》,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10月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返回巴黎。接下来的几年则由不同的立法会议与右翼的君主制拥护者的斗争所主导。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断头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实际上在法国革命中起到了主导角色,17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这场战争取得了一个世纪以来法国未曾取得的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领土。

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倒台以后,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到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才告一段落。

现代社会在法国革命中拉开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国家之间大规模战争的出现都是此次革命的标志性产物。在作为近代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所出现的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

拿破仑帝国

1799年英国又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以西哀士为首的右翼势力要求借助力量控制局面。1799年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自任执政。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取消民主自由,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法国对外发动了一连串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

1805年8月9日,奥地利帝国、英国、沙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向拿破仑宣战。12月初,法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村激战,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决定性胜利。12月27日,拿破仑与奥地利皇帝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正式宣告终结。

1813年欧洲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在莱比锡战役中被击败,各附庸小邦国乘机起来摆脱法国管治,拿破仑陷入困境。1814年联军向法国进军。3月30日,巴黎沦陷;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继而复辟。然而,拿破仑再次从戒备森严的厄尔巴岛上逃了出来,并在1815年3月20日进占巴黎,重新登上皇位,建立了“百日王朝”。不久,欧洲各君主国重新调集重兵,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拿破仑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病逝。

19世纪中期

拿破仑帝国破灭后,路易十八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党在国会的势力。而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政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爆发。

在那一年法王查理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浦。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

路易·菲利浦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1846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1848年退位。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

第二帝国与普法战争法国历史

1848年12月10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选总统。1849年5月13日选举立法议会,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为核心的秩序党获多数席位。宪法规定总统不能直接连任,波拿巴要求修改宪法,立法议会多数反对。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建立专政体制。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国,波拿巴被封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进行多次对外战争。法国在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联合英国、土耳其与撒丁反对俄国,击败俄国后确立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后又联合意大利反对奥地利,得到萨瓦和尼斯。1860年签订《法英商约》,实行自由贸易。

克里木战争后至18世纪60年代初是第二帝国发展的顶点。但是,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共和派加强斗争。第二帝国支持罗马教皇阻挠意大利统一、武装干涉墨西哥以及在普奥战争中支持奥地利等一系列失策,使法国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国内危机和重夺欧陆优势,1870年7月19日法国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为借口对普鲁士宣战(普法战争),法军战败,9月2日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1870年9月4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鲁士军队采取了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2月,同德国(当时普鲁士隶属于德意志的一个邦联国)草签了条约,同意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并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给德国。同时,调集军队,准备解除巴黎人民国民自卫军的武装。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时,被人发现。巴黎人民奋起反击,当晚就占领了城内的战略要地,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狼狈逃出巴黎,迁往凡尔赛。不久,巴黎公社成立。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政府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战斗非常惨烈,最终以巴黎公社的失败而告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两次世界大战法国历史

1870年后,法国经济有所发展,1900~1913年,垄断组织相继出现,银行资本的集中尤为突出,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输出国。普法战争后,法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准备对德复仇,法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孤立地位,1892年与俄国缔结军事同盟、1904年与英国缔结协约,三国协约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虽然是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收复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夺取德国一些殖民地,但损失惨重。战后经济严重困难,政局不稳。1914~1940年,内阁变更45次之多。在1920年,法国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建立了马奇诺防线,并且与东欧的各新兴小国结成“小协约国”联盟,防止德国和奥地利的复兴。1923年法国、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1924年激进社会党与社会党组成以赫里欧为首的左翼联盟政府。1926~1929年普恩加莱统治时期,出现了暂时繁荣和稳定局面。

但英国法国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坐大,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更使“小协约国”联盟立即灰飞湮灭。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法国实行全国总动员。9月3日法国对德宣战。

纳粹德军在1940年6月绕过马奇诺防线,法国节节败退,德军迅速攻陷法国北部3/5的土地,包括富有的阿尔萨斯-洛林。同年7月10日,法军一战英雄贝当元帅在法国南部的维希被推举为傀儡政府的首领。为维护维希政府仅有的主权,贝当只好默认德国在法国掠夺资源,更征召法国人为役夫,为纳粹德军服务,甚至还要将政府税收的一半“缴纳”给德国。但是最终维希法国难逃被纳粹德军所灭的命运。1940年6月22日,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投降协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灭。1942年11月,纳粹德军进占法国南部,全权接管当地军政大权。1944年8月在法国抵抗运动和盟军的打击下,维希政府瓦解,贝当被迫“流亡”到德国,且被纳粹当局软禁。

从第三共和国覆灭到第四共和国(1945.9~1958.10)建立,中间经历了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斗和制订新宪法的斗争。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迅速发展,1944年6月成立临时政府,团结国内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继续抗战,在同盟国和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复巴黎,接着全国光复。

二战以后法国历史人物

对于战后法国应建立什么样的共和国问题,各派政治力量意见分歧: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要求制订一院制的民主宪法;戴高乐派要求削弱议会,加强总统权力;以人民共和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坚持恢复第三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度。1946年1月戴高乐辞职。1946年10月通过第四共和国宪法,宣告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通过几个复兴计划完成了设备更新。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在对外关系上,法国接受马歇尔计划,1949年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1957年根据《罗马条约》法国与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建立了西欧六国共同市场。1959年1月戴高乐总统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开始。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1981年,5月社会党人密特朗当选总统。6月举行国民议会大选,社会党赢得55%的议席,从而成为法国第一大党。1986年,3月国民议会选举,社会党受挫,出现了第五共和国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共处的局面。1992年,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加入欧洲联盟。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1:4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法国历史(历史事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法国历史(历史事迹).pdf

标签:历史   法国   事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