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道刚(1889~1973年),亦名殿翘,字祖荣。湖北汉川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读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7月以学生军排长入伍,后参加武昌起义。1919年10月任湖北督军署参谋。1925年8月任两湖巡阅使署参谋。旋调任陆军第二师参谋处处长。次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
中文名晏道刚
别名殿翘
籍贯湖北汉川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889年
去世年月1973年
职业毕业院校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
政党中国国民党
人物简介晏道刚(1889~1973年),亦名殿翘,字祖荣。湖北汉川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就读于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7月以学生军排长入伍,后参加武昌起义。
1912年入保定军校第1期炮兵科。
1916年6月考入陆军大学第5期。
1919年10月任湖北督军署参谋。1925年8月任两湖巡阅使署参谋。旋调任陆军第二师参谋处处长。1926年8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第33军参谋长,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起任第2路军参谋长、南京编遣委员会点验组第2组副主任、中央军校北平分校教育长、武汉分校办公室主任兼第8期第1总队总队长,参加了唐生智反蒋活动,失败后回武汉闲居。1931年任南昌行营第1厅副厅长。1933年任会侍从室主任。参加了围剿红军及堵截红军长征的军事指挥。[2]
西安事变1936年1月27日任陆军中将。2月任西北行营参谋长,监督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投入反共内战。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以渎职罪将其扣押8个月,并“永不录用”。1937年8月,经何应钦保释回武汉, 任军政部武汉办事处主任,主持抗日军队军火接济调配工作,并任国民参政会顾问。1939年任重庆抗日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兼军务组长,曾与李济深、孙科等人秘密组织三民主义联合会,主张倒蒋。1945年8月,被蒋勒令退职。1946年回武汉闲居,次年赴上海,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驻沪代表郭春涛接头,受命任民革驻武汉特派员,参加民革地下组织活动。1948年,接受中共江汉二地委城工部部长邱肱良领导,参加迎接解放的工作。曾动员武汉警备司令部办公厅主任邬浩将南撤的火车头调回汉口使用;从其妻冯毅手中拿出黄金2两,收买将要倒进江里的25桶汽油,维持公共汽车开班;策动其侄子汉口市长晏勋甫下令增设警察岗哨维持武汉“真空”治安,保护水 厂、电厂、码头、企业和人民的安全,迎接解放。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会委员;积极推销公债,赞助捐献飞机,支援抗美援朝。1954年被选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和省民革常委,任省参事室参事。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次年“摘帽”。文革中被打倒,遭到迫害,1973年病逝1984年彻底平反。[2]
着有《军队教育》、《中国之义务兵制》、《西安事变记》、《蒋介石追堵长征红军的部署及其失败》
西安事变1935年秋,蒋介石令“鄂豫皖剿匪司令部”迁到西安,改名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仍以张学良任副司令,并代理总司令(蒋介石)职务。张学良向蒋介石保举晏道刚、林蔚、贺国光三人,请择一任参谋长。张之所以如此,无非是希望与蒋联系密切,便于合作共事,当晏道刚应允到西北,向蒋辞行时说:“我的能力薄弱,恐怕做不好。”蒋嘱以“与张汉卿协商合作,有困难之事,你可告诉我,没有做不好的事”云云。
1936年2月晏到职后,发现张学良倾向抗日,为调和蒋张关系,一面劝张接受蒋的意图,一面劝蒋对张不可压制过甚。
1936年12月4日下午4时许,蒋的专车到达临潼,此一行人同到华清池后,晏道刚到蒋介石的住室,对蒋婉言东北军及十七路军困苦情形,前线官兵不愿“剿共”的思想。并又一次建议,最好将东北军调赴察绥一带,他们对抗日是有决心的云云。蒋厉声答复晏道刚:“依你的说法,然则‘共匪’不剿了吗?你为何不说服张汉卿,反帮他说话呢?”
1936年12月12日早晨2时许,西安城内的枪声,时疏时密。晏道刚住在西安城内通济南坊,以电话询问办公厅第二科科长江雄风,江称不知。约半小时江来电话告诉晏说:“杨虎城的队伍有一部兵变,正在抢银行。”这时枪声愈加紧密,晏道刚即以电话找张学良,张学良公馆答云,张不在家。晏道刚随以电话找杨虎城,却是张学良声音接电话。张对晏道刚说:“我是汉卿。外面发生枪响,我不明原因,我也不自由,委员长在此地,你不要动,也不要管。”再问,则电话挂了。
晏道刚宅驻有东北军一排担任警卫,至7时许,张派一副官,并带一卫兵乘汽车至晏道刚门前,传达张学良意旨,接晏道刚到张的公馆。及至张公馆,见到缪澄流师长,缪出示油印纸一张,上面写明“兵谏”八项主张。缪说:“我们今天是‘兵谏’,要委员长联共抗日。”晏道刚答道:“你们的处境我很同情,你们这八项主张我也赞成,但我觉得这样作法还欠研究,如果因此引起国家大乱,自相残杀,对消抗战力量,岂不是让侵略者坐收渔人之利吗?”缪说:“依你怎么办?” 晏道刚答道:“我见了张副司令再说。”缪澄流即派车送晏至西京招待所。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晏道刚于28日上午乘第二批飞机到南京。29日到宋公馆去访问张学良,张对这次由西安回南京的人表示歉意,嘱晏道刚转达。晏问候张的起居,张像是义愤填膺,颇有难言之隐,即兴辞而出。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1:3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5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晏道刚(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的参与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晏道刚(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的参与者).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