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鼓峰事件(日、苏两国军事冲突事件)

更新时间:2025-01-09 09:37:34 阅读: 评论:0

张鼓峰事件(日、苏两国军事冲突事件)

张鼓峰事件 (日、苏两国军事冲突事件) 次浏览 | 2022.07.31 19:07:2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张鼓峰事件日、苏两国军事冲突事件

中朝交界的图们江上游20余公里的东岸,在中国与苏联接壤处有一座小山,叫张鼓峰。按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此处为两国国界,但无标桩,界线不明。苏联称其为哈桑湖地区,它是从东方俯瞰海参崴的战略要地。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张鼓峰、沙草峰这两个高地进行的一场军事冲突。“张鼓峰事件”在苏联全境引起了极大震动,喀秋莎的事迹在苏联各大报纸都有刊登。

名称

张鼓峰事件

地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

时间

1938年7月末8月初

参战方

苏联、日本

结果

苏联胜

参战方兵力

约3个师

伤亡情况

日军526人阵亡,约900人受伤苏军236人阵亡,611人受伤

主要指挥官

苏军指挥官:布柳赫尔日军指挥官:尾高龟藏

事件经过战略要地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位于敬信镇防川村北1.5公里的中俄国界线上,海拔155.1米。山的东面和北面是长池(俄罗斯称哈桑湖)和波谢特平原,西北与沙草峰相连,西南与141.2高地相望,南面是防川村驻地,东南约2.5公里处是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沙草峰位于张鼓峰西北2公里处的中国境内,海拔77.1米,东隔沙草峰泡子到中俄边界线1.2公里。

争议由来中国领土

张鼓峰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沙俄在与清政府1858年签署《中俄瑗珲条约》时,故意借条约不同文本偷偷把这一地区窃取。条约中文文本显示,按条约中划定的国界,张鼓峰是中国领土。条约俄文文本则把张鼓峰划归了沙俄。

事实上,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另外,1909年由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境线也是通过张鼓峰东侧的长池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1:84000的地图,边境线也与1909年地图标注的边境线相同。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绘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珲春界约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日满方面

满洲国认为张鼓峰和沙草峰是自己的领土,把它划入了珲春县界,主要根据如下:

1、按照1886年珲春界约,边境线通过张鼓峰东侧山麓。

2、按照1909年游珲春边务处员同驻洋馆坪中国军队共同绘制的地图,边界线通过位于张鼓峰东侧的长池(哈桑湖)以东地区,走向是由南到北。

3、1911年由俄国参谋部调查并绘制的地图,缩尺八万四千分之一,边境线和上述“2”中的边境线相同。

4、再有1915---1920年东三省陆军测量局发行的地图中,边境线是通过比上述”1“中的边境线略为偏东的地方。

苏联方面

苏方却不提由俄国参谋部绘制的地图,而主张按珲春界约规定的边境线通过哈桑湖西侧,并认为Заозёрная高地(张鼓峰)属于苏联领土。

结果

张鼓峰事件最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则趁机进占全部张鼓峰,将其划为“苏满(中)界山”,并将其在洋馆坪一带的控制区推进到图们江边,仅给中国居民留出一条通往防川的狭窄“通道”。

事件经过

1938年6月底,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已经把东北划为伪“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进行调解。苏联明确表态,不可能从张鼓峰撤军。重光葵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日军大本营痛下决心:夺回张鼓峰。7月30日起,日苏双方展开对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的反复争夺,并不断增加兵力。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6页)苏军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第六册第358页)8月11日,根据日方的建议,双方停止战斗。苏军控制了张鼓峰,占领了沙草峰;日军撤退到图们江西岸,放弃了一向坚持的边界线。而后,双方签署协定书,领土维持现状不变。

日本陆军部

1938年7月7日,关东军监听获悉苏联波谢特地区警备队长给在哈巴罗夫斯克苏哥洛夫中将的电报,判断苏军企图占据张鼓烽东北12公里的香山洞西方高地。当即通报朝鲜军(军司令官小矶国昭大将)、珲春驻屯队和该地的特务机关。朝鲜军立即令第十九师团及珲春驻屯队等注意警备。

张鼓峰位于伪满洲国珲春县最南端、背向图们江与苏联沿海州的国境地带。珲春县当时被划入朝鲜军的防卫地城。

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中将被称为积极敢干的将军,属下各联队长也多刚强之士。至7月20日,师团将士受中央部对苏军非法越境以实力给予一击的思想影响,锐意进行夺回准备。

7月30日下午,参谋本部收到朝鲜军参谋长北野宪造少将的急电如下:

29日晨,约10名苏军士兵出现于沙草峰南方1公里的高地,越境开始构筑工事。

古邑(古城)守备队以20名士兵于15时将其击退,以后该小队为了避免战斗,撤回到洋馆坪南方2公里的高地,正监视敌情。

于是以参谋次长名义,向朝鲜军、关东军两参谋长发出如下电报:

沙草峰事件,目前可由正在坚持实施不扩大方针的现地部队予以处理,希命其及时报告现地情况。

随后收到报告称:第一线部队对沙草峰方面苏军的攻击前进及非法挑衅,已断然给予反击。30日夜,一举夺取张鼓峰,正确保该高地。

以后的经过表明,这是使第19师团官兵处于极为困难的战局的原因。

31日,多田参谋次长就此新冲突的战况上奏天皇,8月1日下午,奉到如下的大命。

大陆命第163号

一、朝鲜军司令官应暂时占据张鼓峰、沙草峰一带大致现已进入之一线附近,且对上述以外我军正面之满苏国境严加警戒。

二、详细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

昭和13年(1938年)8月1日据此,参谋总长于同日发布了大陆指第215号指示

一、于张鼓峰、沙草峰附近,只要苏军不进行挑战,军事行动不得超越目前范围。军的配置及行动。除准备迎击敌军反击外,应维持现状。

二、除上述外,对军队正面的满苏国境方面应严加戒备,军队行动应注意勿刺激敌方。

三、军队的行动应全面保持慎重态度。

大本营在命令于张鼓峰、沙草峰一带现已进入的一线附近采取守势防御的同时,对于苏军以坦克、远射程饱、飞机向我反击,为了不扩大事态,对使用飞机加以控制。这样,装备本来劣于苏军的日军第十九师团,在缺少空军支援的状态下,完全陷于苏军优势火力攻击的险境中。

8月5日,朝鲜军参谋长向次长、次官、关东军参谋长发出如下电报,敌似在拖延外交谈判,赢得时间,依靠轰炸及远射程炮击,企图使本身不受损失,逐次消耗我战力,最后一举全力夺回张鼓峰,从而便此次事件及一般外交取得有利进展。

果真如此,则我军在限定战面内,战术及地形上又无运用兵力之良策。同时,在使第一线攻击前进时,推进山炮、压制敌炮兵,即须越境。而且此次战斗,并非必须等待其他方面战局发展之持久战,谓为空守阵地继续忍受消耗,并非过言。

今日师团官兵士气虽顾旺盛,得无足虑,但如长此下去,恐终将影响士气。

当时如爆发对苏战争,弹药的保有量不足15个师团一次会战之用。于是,8月5日批准了关于朝鲜军撤回原驻地的命令,并派遣桥本群第一部长前往现地,负责决定传达及实行的日期。命令原文如下:

大陆命第172号

一、朝鲜军司令官应将占据张鼓峰、沙草峰附近之兵力,伺机向图们江右岸地区集结,然后适时返回原驻地。

对军正面之满苏国境应严加警戒。

二、详细事项,由参谋总长指示。

在此期间,统帅部为了缓和第十九师团的战况,下达了第十九师团的临时动员令,并增加了重炮、高射炮、列车炮等兵力,命其对罗津要塞进行紧急战备。同时,为了牵制苏军及制止其恣意行动,于8月10日采取了命待机于大连附近的大本营直辖第一百零四师团向浑春附近前进,以及关东军向绥芬河、东宁方面东正面移动兵力等措施。

尚未传达的8月5日的第172号大陆命,是为避免全面战争不得已而使防御战斗中的军队后退的命令,这对造成优秀师团的战败感,给与敌方过敏反应,乃至对日苏今后的政局和国际均有极大影响。同时由于正在促进外交交涉,所以此项传达不能轻易决定,以致第十九师团陷于战力消耗殆尽的困境。

真是上天保佑,正当走投无路的最后关头,10日半夜莫斯科停战协定成立,按我方主张在8月11日正午的线上停战。原来苏方并无扩大此次战斗的积极意图。这样,由于莫斯科达成协议,得以不致蒙受败退之耻,保住了日本国家及军队的脸面。

8月11日,以大陆命第179号下令“应自现在起,停止与苏军在张鼓峰、沙草峰方面之战斗行动”,并传达了前记第172号大陆命。

据当事人回忆:由7月10日开始的一个月期间,正是汉口作战部队集中的高湖,惹起如此事件,中央统帅部一时极感不安。然而由此却得出威力侦察的结论:苏联并无大举出动之意,于是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

以后苏军虽在张鼓峰占领了坚固阵地,但我军并末企图夺回。苏方以张鼓蜂事件作为苏军的胜利,大肆宣传。

据判断,苏军于7月9日占据长期以来有满鲜人来往的张鼓峰并坚决确保该地的意图,从全局观点井非认真对日作战,而是为了牵制日军的华中作战。同时为了准备对日战争,对通往北朝鲜、东满的日军作战铁路施加威胁,并侦察日军的对苏作战准备。此外,也可能由于不久前国家政治保安部长留希科夫大将逃亡中国东北境内事件,为了挽回远东红军的威信而进行的示威运动。

8月10日左右,伦敦《泰晤士报》的评论认为,事件是由于现地日军的功名思想,以及受国内政治斗争刺激的远东红军的虚张声势造成的。

9月8日,大本营以大陆命第215号将张鼓峰方面的防卫,由朝鲜军移交关东军:

一、解除朝鲜军司令官在珲春地区保护帝国臣民之任务,解除时间自10月8日起。

二、关东军司令官为防卫图们江下游方面之满洲地区,必要时得以一部军队配置于沿北朝鲜东部线地区。

这意味着对积极参战的朝鲜军的惩罚,而重用关东军。

苏军进入山岭小矶国昭

1938年7月(第一届近卫内阁)上旬,苏军进入山岭地带。这时正是日军攻打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联的

冲突,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关东军从2月起着手准备对苏作战,并提出所用战费最好从中国事变费中支出。在此之前,还命令参谋迁政情等人前往现场视察,同时将其强硬主张上报大本营和朝鲜军。这是因为关东军在干岔子事件中信心大增。陆军自中国事变以后,以战线扩大为借口,要求支付庞大的临时军费,以建立装备完善的51个师团。四年半期间,军费已增加到6万亿日元以上,其中一半消耗于中国战场,其余用在以后的扩充军备,包括对苏作战的费用。

要求苏联撤军

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19师团(尾高中将)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复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然而,倒霉的只有士兵及其家属。

执意战争昭和天皇

海军反对陆军的做法,认为汉口登陆作战需要大批军舰护卫,以保证武器和兵员的运输,因此要避免同对手玩弄危险的游戏。陆军置之不理,执意打一场有限战争,即只动员一个师团,而又不向苏联境内追击。陆军大臣板垣和参谋总长闲院官都表示赞同。

闲院宫对天皇说:“必须以武力夺取那个有争议的地区。”同时还提醒说:“陛下如不批准,当然不能行动。”而宫内大臣汤浅却对天皇说:“从大局来看,目前不应同苏联交战。”天皇问道:“即使我不同意,他们仍要独断专行,怎么办?”汤浅回答:“这样就无法控制陆军。若引起战争,不知日本的命运将会如何,实在令人担忧。”天皇说:“大概不到这种地步,陆军是不会醒悟的。”摆出一副旁观者的姿态。天皇是陆军大元帅,眼看着部下将国家拖入危险的境地,却仍任其胡作非为。作为大元帅,应该说这是极不负责的。元老西园寺对秘书原田谈道:“陛下的看法似乎很不对头。对陛下来说,眼下需要的是坚决不予批准。万一对苏联使用武力而引起战争的话,近卫(首相)最好辞职。”(《西园寺公和政局》第7卷第50页)

日天皇批准

板垣和闲院宫为获取天皇批准而进宫。宇佐美侍从武官长传达天皇的旨意说:“如为奏请使用武力而来,我则毫无赞同之意。”后经再三请求;天皇才接见了他们,并问道:“你们同有关的大臣协商得怎么样?”板垣回答:“外务大臣(宇垣)和海军大臣(米内)都赞成。”实际上,在此之前天皇已得知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是“反对使用武力”的。因此,天皇大为震怒,正言厉色地说:“陆军的做法太不像话。九一八事变时在柳条沟也好,后来在卢沟桥也好,完全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在当地独断专行。作为朕的军队,竟然屡次采取不应有的卑劣手段。今后没有联的命令,不能动一兵一卒。”(《西园寺公和政局》第7卷第5l页)

据外务大臣宇垣的记载,在他奏请和平处理这一事件的第二天,闲院宫上安天皇,请求批准向苏联边境派兵。天皇看到奏折后扣压下来。没有批复闲院官。奏折的内容是,命令朝鲜军师团和关东军的两三个师团驻防于“伪满洲国”东部边境。在奏折末尾的“备考”中奏明:“有关今后这些部队的调动,请委任参谋总长负责。”如果天皇就这样批准奏折,那么,按照“备考”的要求,对苏作战等重要权限将交给参谋总长,统帅权也将由参谋本部掌握,从而剥夺了天皇的权限。这样重大的事情竟未写入正文,而放在“备考”之中,显然是想用障眼法骗取批准。事后,宇垣感动地说:“陛下不予批准,真是英明。”军队企图夺取天皇的统帅权,策动大规模战争,而天皇处事谨镇,没有勿忙批准,这一点是引人注目的。

大本营命令日军从冲突地区撤退,而师团长尾高率领部分士兵固守不动,打算依据《军队内务令》独断专行。

7月29日,10名苏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下令进攻,苏军坦克随即出动。尾高不向大本营报告,擅自命令佐藤联队出击,攻占山岭地带,完全违背了天皇的旨意。可是,天皇听到参谋次长多田骏的报告后,一反常态地命令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同苏联远东军的决战》,见理性特集《昭和秘史》)也就是说,天皇高兴地承认事态的发展,向多田表示满意日军的行动。“事巳至此,无可奈何”,这是天皇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一贯态度,因为事态的发展有利于日军。天皇既然违背了自己的方针,那么不管胜败,都无意恢复原状。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虽道各国反对,但只要不使用武力,天皇就心满意足了。这种态度助长了陆军的气焰,也养成不重视天皇的习惯。

大本营独断

由于上述原因,大本营承认了尾高的独断。战斗进入第二阶段,苏军开始炮击,从8月2日起,又以坦克、重炮进行反击。日军按照大本营的命令,未向苏联境内推进,全力坚守防线,伤亡惨重。危险把戏的灾难落到了士兵的头上。6日,苏联出动两个师大举反攻,俘虏日军炮兵少佐邱野一郎,日军伤亡超过1400人。这是战败后公布的数字,陆军发表的数字比这个少得多;军部惯用的伎俩是夸大敌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损失,以便蒙骗国民。

《停战协定》

大本营甚至预感到整个师团将要复灭,决定调关东军主力进驻“苏满边境”,牵制苏联。可是,这时正在中国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争,无力扩大对苏作战。大本营最终放弃原来的打算,并在莫斯科签署了《停战协定》。在这一事件中,日军对于苏军的方针即“如果国土遭到侵犯,将不断投入大量兵力”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还取得经验,如果自己一方不投入大量兵力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也就是说,若以儿戏般的兵力挑起战争,那就绝对不能取胜,而且损伤定会惨重。但是,实际上日军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通过交战地区的停战谈判,日军将坚守过的山岭地带交还苏联,然后撤退。早知如此,当初不打岂不更好。应该说,为死守这一地带而白白死撑的士兵是最悲惨的。

影响

当时日军参谋本部及部队的指挥官们认为,这是苏联在外交上、军事上支援中国抗日,用军事行动,直接牵制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武汉、广东发动进攻,以图继续增强苏、中两国关系和进一步鼓舞中国的抗日信心。

但日本战史丛书写道:张鼓峰事件结果证明,“苏军并无大举出动之意,于是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实施对华作战。”(日《大本营陆军部》第一册,朝云新闻社1969年版第561页)

曾任日军参谋部俄国科科长的林三郎后来回忆道:“现在看来,认为斯大林宁可使苏军流血牺牲也要拽日军‘后腿’的看法,似乎过高地估计了中苏关系的密切程度。”(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7页)

事件亲历

张鼓峰位于中国和朝鲜、苏联三国交界的吉林省珲春县敬信乡,在图们江入海口的东岸,是个海拔152米的高地。张鼓峰又名刀山,原来在蜂顶有一块岩百,形状如刀,因而得名。张鼓峰事件时,被苏空军扔下的炸弹炸碎,已不复见。峰南麓有防川湖,湖畔是防川屯,与朝鲜的豆满江里市隔江相望。峰东是哈桑湖,峰北是波谢特草原。峰东南3.5公里处有土字碑。峰西北2公里处是沙草峰,高度略低于张鼓峰。

所谓张鼓峰事件,是1938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日本和苏联在张鼓绎和沙草峰这两块高地上发生的一场激烈的军事冲突,伪满军也卷入了这场冲突。

国防警备

在“九一八”事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36号界标附近国境线一带,伪满军没有兵力驻守,只有少数国境警察巡视,处于半开放状态。伪康德元年(1934年)成立了国境监视部队,担任国防警备。该部全是招募的朝鲜青年,未受过军事训练,军纪涣散,滋扰百姓,不久被解散。又由吉林第二军管区指派、由延吉步兵第八团、汪清县步兵第九团和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各抽出一个加强连(附重机枪和迫击炮)编成国境警备部队,直接归延吉地区司令部指挥,担任吉林省东部国境警备任务。吉林市教导步兵第二团第二营(新兵营)抽出的一个加强连(编成四个班),调到珲春县的九沙坪担任国防警备,范围由五家子山起,经36号国境界标、莲花泡山、沙草峰,到最南端张鼓峰一带的国境线。兵力和人员编制为:连长风间荣二(日系),连副小川一江中尉(日系),第一排排长尚国良中尉,第二排排长刘春华少尉,第三排排长王斌岐少尉,机枪排长秋原胜三郎少尉(日系)。连的兵力部署是:五家子山(含哨所)由第一排担任警备;莲花泡山(含哨所)由第二排担任警备,第三排和机枪排驻九沙坪为预备队。各排每半月调换防务一次。每天由驻九沙坪的部队派出骑兵,沿国境线我方一例巡视。巡逻路线:由九沙坪出发,经莲花泡、三道泡、四道泡、五家子屯后,再返回九沙坪。

僵持

1938年5月,日军动员朝鲜军所属的会宁部队到张鼓蜂的姊妹峰张其峰修筑碉堡,20多天后撤回。

7月,日本向苏联提出,张鼓蜂附近的哈桑湖地区属“满洲”领土,应划归“满洲”,遭到苏联拒绝。

7月15日,日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3人,化装成朝鲜族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察苏方军事设施。由住防川的居民金海南和高云八带路,进入苏境后,让金、高二人放哨,松岛、伊藤等人分头绘苏边境军事设施图。被苏边防军发现后,松岛被击毙,其余2人逃遁,这是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线。

7月16日,日本向苏联递交照会,以松岛之死为由,要求苏军撤出张鼓峰,否则采取措施。苏方声明日军侵犯了苏联领土,因而开枪击毙松岛。同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命令驻朝鲜的日本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集中所属部队待命。朝鲜军司令官命令驻罗南的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准备出兵,控制国境线,并部署步兵4个中队、山炮兵2个大队和野战重炮兵1个大队。

7月17日,中村孝太郎命令尾高龟藏,部队务必于19日拂晓前集中到庆兴、阿吾地一带。

7月20日,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向苏联政府强烈要求其撤出张鼓峰,否则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苏方负责。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答复:‘任何威胁吓不倒莫斯科’。

苏军加强战备,7月初,苏边防军10余人在张鼓峰西坡构筑防地,到11日增加到40余人。7月20日上午,苏边防军10名在沙草峰构筑了阵地。苏境沿线公路上军用汽车急增,波谢特港口开进30多艘运输舰。

7月30日傍晚,日军偷渡图们江,集结于防川屯,疏散了当地的老少妇孺,留下18岁至45岁的男子挑水、送弹药。

7月31日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第一发落在张鼓峰北坡苏联领土上,第二发落在张鼓峰顶,第三发落在张鼓蜂西坡。日军一个大队于凌晨4时40分攻占了张鼓峰。另一个大队在炮火掩护下于晨6时攻占了沙草峰。日军又向哈桑湖地区进攻。

激战

8月2日至8月6日战斗最为激烈。8月2日,苏军出动10架飞机轰炸了张鼓峰、沙草蜂、庆兴、古邑等地。苏远东军司令布留赫尔将第四十师主力集中到波谢持湾西部地区,将步兵第三十二师和机械化第二旅调入哈桑湖地区,布留赫尔亲临波谢持湾指挥战斗。8月4日,苏远东军步兵三十二师和机械化二旅的坦克营从南侧向52高地进攻,步兵从南、北两侧向张鼓峰进攻。8月6日下午4点,苏军猛烈轰炸了张鼓峰和沙草蜂。傍晚,步兵第四十师夺回了张鼓峰。于是日军出动参战全部兵力,发动夜袭,赶走了苏军,重新占领了张鼓蜂。

在这5天中,日军受到苏军飞机、坦克和步兵的沉重打击,伤亡很大。加上连日暴雨、洪水通涨,大桥被冲毁,清津至罗津的铁路、公路由于被轰炸而运输中断.苏军占领了水流蜂,通往朝鲜的大桥被苏军控制,苏军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严密封锁着图们江口。日军被包围在张鼓峰上,兵力、物资得不到补给,陷入了绝境。这时,日本不得不向苏联提出停战。8月10日夜,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协议规定:苏日双方军队于8月11日12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双方军队维持11日上午12时的控制线;双方国界由苏联代表2人和日“满”代表2人组成混合委员会调查处理。8月11日,日军和苏军代表在张鼓峰阵地会见,进行现场交涉。经过11日下午和12日、13日连续2次协商,决定双方军队从张鼓峰阵地各自撤退80米。8月13日,在张鼓蜂东南侧双方交换俘虏和尸体。

在苏日激战期间(8月2日至8月6日),伪满军和苏军也有小规模战斗。苏军炮火先是射向张鼓峰一带,后来逐渐向北转移,莲花泡山和五家子山也遭到炮火的延伸射击。这样,战斗由张鼓峰转移到36号国境界标附近。五家子山伪满军哨所的一名朝鲜族士兵持一段炉筒子搁在哨所附近,被苏军炮兵发现,以为是什么新式武器,就向五家子山猛轰,直到将炉筒子炸飞。伪满军也向苏军炮击,战斗时断时续,一直到第三天夜晚。在第36号国境界标的苏方一侧,苏军集结了约一个营的兵力,向伪满军炮击,直到傍晚不停。伪满军判断苏军有夜袭的可能,即集中兵力封锁通向第36号国境界标的大道,并以二道泡、三迫泡为天然屏障,隔泡部署了步兵、炮兵和游动骑兵,以防苏军夜袭。是夜只有少数苏军侦察兵来扰,无大部队行动。第2天清晨,在大雾将散的时候.苏军一个营越过第36号国境界标,向伪满军发动强攻。伪满军用迫击炮轰击,用轻、重机枪扫射,以强火力封锁大道。苏军见火力太猛,前面又是开阔地带,未敢冒然推进,接火约1小时后撤回其境内。

张鼓峰战斗打响的第2天,驻延吉市的伪满军步兵第八团急调珲春待命,其第一营急驰九沙坪来援。第3天清晨,延吉地区司令官吴元敏少将到九沙坪视察,当天返回延吉。日苏停战谈判前,伪满军政部代表川岛芳子少将随日本关东军本部高级参谋到九沙坪视察。

结果

由于双方都有良好的胡编乱造史,所以很多资料的可信度存在疑点。双方伤亡人数可以参考美军指挥参谋大学出版的《Nomonhan:Japane-SovietTacticalCombat》,日军阵亡526人,近900人受伤;苏军阵亡236人,611人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拼刺刀交换率28:1属于无稽之谈,因为白刃战当中通常不会出现受伤的情况。

张鼓峰事件后,日军将张鼓蜂一带辟禁区,强行将洋馆坪、防川、会忠源和沙草峰四屯共140多户汉族老百姓迁走。

真相回忆

1938年7、8月张鼓峰峰事件当时,笔者正在珲春河南图鲁屯小学任教,几百名难民从战地逃来,正值浑春河涨大水,都住在图鲁小学的新(春景屯建的)、旧校舍的教室里。我对当时战地的情况了解一些。

1938年张鼓峰事件前,驻珲春的日本军是驻朝鲜罗南的第19师团的鹰森部队。我于1935年春,去开办“九一八”后停办的九沙坪小学校,后又在九沙坪第二次任教。那时一个中尉带着一些伪军,还有2个日本兵,驻在九沙坪;一个中尉带着一些兵驻在洋官坪,因河对岸是庆兴(偏脸城),沙草峰对岸是古邑,日本都有重兵把守。

30年代前期苏联红军就登上占据了沙草峰和张鼓峰,并在山巅修了国防工事,安上了哨兵。对岸朝鲜古邑的几个山头上,日本也修了国防工事,一直对峙着。1938年7月14日,日本派松岛宪兵伍长乔装成农民和另外的一个向导到张鼓峰几个山头,探视苏方的实情和军事设施。苏方发现后,松岛伍长当即被打死,熟悉张鼓蜂的那个向导跑回去了。

7月29日,凌晨,云雾弥漫。日本军发动了第1次进攻,尖兵刚摸到张鼓峰山腰,苏方就开枪了。

7月31日,一部分日军从洋宫坪迂回想要截断通往沙草峰和张鼓峰的后路,对张鼓峰进行第2次攻击。苏联的飞机起飞了几十架,出动了坦克几十辆,随后,步兵也冲上来了。飞机不仅在战地投下了大量炸弹,就是朝鲜临江的几个集镇,如庆兴、古邑、青鹤洞、阿吾地等主要车站和庆兴郡当时所在地——维基,没有一个幸免。敬信几个密集屯落也常被轰炸,飞机看到人群就用机枪扫效。把清罗线铁路炸断了很长很长的几段。从第2次总攻击开始,到8月10日这是战争最激烈的11天。8月5日前后是战争的最高潮。苏军进行了无数次进攻,控制了张鼓峰和沙草峰阵地。日军反攻一次,就被打退—次。中旬以后,日军因铁路瘫痪,江河涨大水,援兵运不上来。尽管也调来了几只战艇,但都被苏方打沉在江里。苏方的太平洋舰队,把图们江口封锁得很严。日军冲了几次都没有大作用。海上只能以失败而消沉。珲春的援兵运不上来,日本只依赖庆兴桥,最后也是半瘫痪了。水流峰一直被苏方占据着。峰顶的阵地非常坚固,张鼓蜂后路输送线一直坚持得很好。如果日军再进攻,只能是全军复灭。

珲春镇及附近的平原地带,也很紧张,各通路也有警察自卫团把着。8月上旬,难民在敬信呆不了,才由敬信乡的职员和两名黑顶子警察队队员把他们护送到图鲁和春景。此时,珲春河正遭遇着自191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涨水。1934年日伪用钢筋水泥修的浑春大小桥,被冲垮倒塌,像两条长长的死蛟龙躺在河底里。战地来的难民都住在图鲁的新旧校舍里。这时我见到了分别12年的老相识于希水,他说:住在土字碑下坎江岸的老由头已经逝世,他还说:他“九一八”后好几次被抢劫,没法住搬到黑木积,弄了点地种,这次开战,苏方的火力集中在平原砂草峰、张鼓峰、黑木积一带。飞机也扔了很多炸弹。洋官坪的江岸上有些房子,通古邑的渡口有日本军队驻守,沙草峰、黑木积的居民都迁出,没人家了。有一位朝鲜族族大娘,1926年我在她家住过六七宿,在圈河也见过她,攀谈的特别亲热,她掉着泪说:日本人哪管我们,青壮年都被抓去给他们抬担架运死尸、参加战勤,也死了好多,我二儿子也死了。说到这儿呜咽得很厉害,她接着说:壮年妇女有的被抓去给他们做饭,丢下的孩子已经送命了。我们在开仗的第四天才从战场上率领全家跑出来。洋官坪的渡口、庆兴桥被苏军封锁得很严,过不去,难民从战场上都是三五家一伙地逃出来的。乡(村)公所在九沙坪设了一个收容所,前天才集合把我们送到这里。

这些淳朴善良的朝、汉住民受到了很大涂炭,有的老人和孩子耳朵震聋震坏了,直流血。好多房屋变成灰烬,余剩的也大部倒塌。家俱炸毁了,耕畜炸死、炸伤了。好多老弱妇婴也被炸死。有一个我在1926年初遇时还是小学刚毕业的学生。他说,开仗的头5天就被抓去给日本军队运给养。运军需装卸车,不知准备这些干什么?他是开仗的第3天跑出来的。最初,日本军也有几架飞机飞来了,叫苏军打掉了几架,后来再也不敢来了。汉、朝这些住民与我虽然相隔12年没见过面,但认识的人,见到我都很亲近,说话很恳切,愿意说出他(她)们想说又不敢说的话。但一看到村职员和不相识的人,立时就住口,原因是怕日本人、怕“狗”。几百名住民,住了十几天。8月上旬,在珲春镇附近日日夜夜都可以听到轰隆、轰隆连片的爆炸声,到中旬这种声响稀疏些了。8月12日的前一天午前,5架飞机从苏方哈什蚂沟上空飞来,有的到甩湾子、庆源、农圃、承良以西,盘旋迂折从团鲁上空飞回苏联。到太阳村上空时,地面小枪响了好长一阵。这时成千名军国主义的胡子兵(大部分都是再征入伍的在乡),听说是从华北战场调来的,步、马、炮都有。这几千名日本兵在8月初就到珲春,他们还没上战场,张鼓峰战争就以失败而终止。8月中旬后期,在珲春镇开了一个战争胜利展览会,表明战死了一名大佐,有十几名佐级军官,也都毙了命,他们的血衣和被穿孔打坏的钢盔、遗物等……都摆上了。还有一些破枪碎铁、废弹壳、弹丸,标明这是缴获的胜利品。日军搞的这个所谓胜利的展览,实际是自吹、自擂。

战火平息后,珲春来了一个日本中将。在珲春安设关东军师团司令部,春化去了一个旅团,敬信、乎源东北的“五家子”驻一个旅团。在八道泡子南圈河山北麓,盖了一幢房,圈河口(八古比)盖了一幢房,庆兴桥头盖了一个哨所。从此,(1938年一1945年)圈河山南〔庆兴桥南)列为军事禁区,不仅汉、朝住民不准去,就是敬信乡洋官坪等地区也划为无人区。

太平洋战争的后期,日本人在理春扣捕了大把头衣中丁。这家伙是辽南人,会说日语和朝语,清罗线铁路,靠近珲春这一段是他骗来的华工修的。珲春的国防工事修完后,就把劳工活埋在国境线上。修东满铁路也是他骗来的劳工干的。1944年秋,日本硬说衣中丁是苏联间谍,珲春的国境事件都与他有关系。逼问他到张鼓峰顶巅去过没有?严刑逼供,他被硬打死在浑春国境警察队刑讯室里。这个民族的败类,敌人豢养的一条忠实走狗,最后死于其主子的手下。

8月17日,战地的枪炮声响,更加稀疏了些。有一次,听见说前几天圈河山也是战场,不时听到坦克的响声,山上有很多苏军。有一天在水流峰顶上用巨炮向偏脸城(庆兴)打了好几次炮弹,庆兴浓烟缭绕可能烧了不少房子。有一天日本的飞机来了一架,要去炸水流烽苏军阵地,没到就叫苏军打掉了,残骸还在南木正(一树亭)的山坡上。

伪满监视

1938年6、7月间,伪满军事顾问部召集国境监视队各部队长开军事会议(这个会是机密的会议,没有中国人参加)。事后,“北部”顾问(日本军现役中佐)对韩倜(韩蔚即本文作者韩蔚)说:你要作好思想准备,选两个精明的属官,最好是会满语的,如果没有就特殊采用,多作思想教育。北部又说:可以在大臣宫房中挑选。但对他们的思想要做进一步的了解,使他们担任“甄别”工作,交给第一参事宫室长岛参事宫指挥。后来,选定了周敬修、张人浦二个属官,准备随长岛参事官执行任务;但不久又来命令又变更了,不要中国人担任。韩倜对这次出尔反尔的作法感到日本人说的再好听终究和中国人是有距离的。搞不清萌芦里装的究竟是什么药。后来,韩侗到酒保服装部去做军服,服装部的衫本主计对韩侗说;现正在给关东军加工1000套满军士兵服装,您如不忙用,请稍候几天再做吧!韩又问杉本说:关东军怎么要做满军军服呢?杉本说:这批服装是关东军特约订做的。韩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奇怪,猜想这可能与经济战有关系。回到部队后就询问山崎大佐。山崎是经济战研究室的主任,跟韩倜处的还很密切。山峙笑着说;这算什么罕见的事,日本军就不许穿满军的服装吗7可能是国境监视队呗。国境的军事编制和部署都是要尽量符合现地情况,为了防患未然,在着装上也不必要太机械了吧。近来接到珲春国境监视队的报告:“张鼓峰”一带疫情严重,顾问部拟派军医处人员到现地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上的处理”。山崎又说:这次疫情是由苏联边境线上蔓延过来的。将由松井事务官带人去收集对方的公共卫生措施、药品供应等情报。去的人要到军医处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注射。韩倜听到要先进行预防注射,便想到顾问曾经说过要进行细菌战是最危险的事。

这次到国境线去的人,要注射鼠疫、霍乱疫苗。

中尉军需官刘世昌是1938年9月1日调到珲春国境监视队去的,还有个上尉军需宫(日本人)名叫“福留”,也是新调去不久。珲春国境监视队人数不多,仅招四个连的兵力,不过几天就调来两个军需尉官,可见日寇对“张鼓峰”事件,并未想速决的,而是计划着大举进攻苏联。刘世昌所见日本军驻珲春国境地带是一个师团,随时准备着参加战斗。还见到由伪军运来的大批的伪军装,是预备把日军化装成伪满军参加这个战斗的。

“张鼓蜂”战斗中日伪军战斗情况:

“张鼓阵”战役兵力的部署是:第一线是伪满军的3个连,连排长都是日本人,连副是中国人。这3个连有一个连的士兵都是朝鲜人(多数是入日本籍的朝鲜人,也有的是由日本军退役的兵)带队官还是日本人。

另一个连作为预备队,据说这次战斗是日本军化装伪满军在左翼参加了战斗,战斗不过十几天就结束了,死亡有三十多人。

国境监视队在现地设立对空监视哨,立一架很大的定向天线。日军的高射炮隐蔽在战堑内。对空监视哨有一个日本军曹长,他不断地和日本军联系。无线台也设在伪军的阵地上,作地面联络用。同时,在边境线上还埋有地雷。

由珲春到国境线的“国道”是平坦的,不但用于运输军用物资,而且利用平坦如镜的国道作为飞机的跑道。在国境线上设有路标及障碍物,如铁丝网都通着电。还在边境线的靠苏联边界撤布了细菌和毒品。

这个部队有宪兵办公室,上尉一人,中尉一人(都是日本宪兵尉官出身),部队里设立暗室。刘世昌有一次值宿路过暗室,听到室内有哭啼声。刘问卫兵谁在禁闭?卫兵答是犯人冻的叫喊。刘世昌感到奇怪又问是咱们部队的弟兄吗?卫兵说:是百姓,一个是中国老年人,还有一个朝鲜妇女。这两个人冻饿好几天了。听说他们在国境线上禁区砍柴时被捕来的。

张鼓峰停战后,国境监视队于1939年3月1日,改编为国境警察队。

​事件起因远因

1、1936年11月25日,德国与日本签定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简称:防共协定,英文为Anti-CominternPact(英文))。

2、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与日本、德国共同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决定书”,透过这份决定书,意大利也正式加入“防共协定”,同时日、意、德的轴心国态势也初步形成。

3、1938年1月—2月间,德国为因应其欧洲扩张侵略的需求,认为原有签订的“防共协定”并不足够,而期望与日本、意大利签订使关系更强化、密切的“三国军事同盟”,并等待另二国的回应。

近因

1、1938年5月,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近卫与陆军、海军、外务等三个省部进行会议(四相会议),会议中共同决议了日、德、义三国加强合作以对付苏联的方案。

2、1938年7月,日军开始进攻中国武汉地区,此时日本在中国东北(满洲国)的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截获了一份苏联远东军的密码电报,内容为:“应在香山洞(位于张鼓峰东北方约12公里处)以西的高地布署兵力”。此情报使日方决定借此机会试探一下苏联军力的虚实,同时也等于向伙伴德国表明签署共同反苏的同盟决心,自此开始策动军事挑衅计划。

3、1938年7月9日,苏联部队已有十数名步兵出现在张鼓峰顶。

4、1938年7月13日,位在张鼓峰的苏联步兵已增至40名。

导火线

1、1938年7月14日,日本向苏联提出抗议,表示张鼓峰已非苏方领土,要求已占据张鼓峰、沙草峰的部队撤退至哈桑湖以西的位置,该处为苏联境内的南滨海一带,接近海参崴,属苏联与朝鲜的边境,苏联方面回应表示该地属俄方领地,并回绝日方的撤军要求。

2、1938年7月16日,日本陆军部对驻朝鲜的日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下令,要求其驻朝鲜的第19师团(师团长为尾高龟藏中将)集结到边境一带,准备向苏联进攻。

3、1938年7月19日,日本召开五相会议,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海相(海军大臣)、陆相(陆军大臣)、外相(外务大臣)、藏相(大藏大臣)共同与会,接续之前如何以“防共协定”为基础进行三国的强化关系签订,此会的决议为:与德国缔结共同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与意大利签订秘密协议,以协助意大利牵制英国。

发生经过珲春市 防川村 地理位置

1、1938年7月30日黎明,日军方面开始发动进攻,一个步兵营占领张鼓峰。

2、1938年7月31日,日本另一个步兵营占领沙草峰。

3、1938年8月2日,苏联开始首波反击,动用了军机和战车(T-26型)炸射日军阵地及其朝鲜境内的军事补给线,此后两军皆再度增援,使战事扩大蔓延至边境6公里内的范畴。

4、1938年8月6日,苏联组织2个师的兵力进行了规模更大的第二波反攻行动,此后连续五天的攻势终将日军击退。

最终结果

1938年8月10日,日本方面向苏联提出停战的和平协议。

1938年8月11日,双方都无意扩大战事,日方意在试探,主要战事重点仍在侵华战场,而苏方也只在自卫、威吓与实力展示而无意进犯,因此双方透过外交人员的交涉而正式停战,事件发展告终。

历史影响

这起事件并没有受到西方太大的重视,同时在亚洲发动侵略的日本也未将此事件列计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不过苏联在此役中的战损深具意义,因为日军从对苏军的交战结果中认为苏军实力不济(拼刺刀中1名日军受伤换得28名苏军受伤),关于再次交战请见隔年(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苏军的惨重损失使得斯大林迁怒于布留赫尔元帅,他后被逮捕处死,有说法称是被酷刑至死的。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1:0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鼓峰事件(日、苏两国军事冲突事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鼓峰事件(日、苏两国军事冲突事件).pdf

标签:事件   两国   军事冲突   张鼓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