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三七,为蓼科植物中华抱茎蓼的根茎。因其能活血通经、治疗跌打损伤,故得此名。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m。宿根肉质肥大,具疣状突起及须根。茎具纵沟纹,绿色或紫色,上部多分枝。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犊牛儿苗科植物鼠掌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的全草也称“血三七”。性味:性冷,味涩。归经:热经。血三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胃痛、跌打损伤、骨折、劳伤腰痛、风湿疼痛等,主要作用是止血,消肿,止痛。对外伤流血,红肿,疼痛比较有作用,活血的功效可用在治疗风湿与关节疼痛瘀伤。
拉丁学名Gynura getum(Lour.)Merr.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蓼科植物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菊目
科菊科
族根茎
属菊三七属
种血三七
亚种苗科植物
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贵州、湖北、湖南等地
中文学名血三七
中文别名三七草、紫蓉三七、艾叶三七
二名法犊牛儿
形态特征血三七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1m。宿根肉质肥大,具疣状突起及须根。茎具纵沟纹,绿色或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叶簇生,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羽状分裂,两面有柔毛;茎生叶互生,形大,羽状分裂,两面无毛。总苞筒状,苞片两层,条状披针形,边层膜质;花两性,管状,金黄色,花冠顶端5齿裂,花柱基部小球形,分枝顶端有细长线形具毛的尖端;瘦果狭圆柱形,冠毛白色。花期9~10月。[2]
药用价值基本信息
中文名:血三七
别名:三七草《纲目》,见肿消、乳香草、奶草《纲目拾遗》,菊三七《上海常用中草药》,土三七《滇南本草》,金不换《秘方集验》,紫三七(江苏),血当归、血三七、血七、血疙瘩(贵州),水三七(河北),紫蓉三七、艾叶三七、铁罗汉、乌七(湖南),菊叶三七(上海)
苗族药名:血三七(贵州松桃),加松略确(贵州黔东南),弯九柳(贵州黔南)
拉丁名:Gynura getum(Lour.)Merr.
科别:菊科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来源:本品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土三七Gynura getum(Lour.)Merr.的全草。
化学成份干根含千里光菲灵碱0。01%。
性味归经性冷,味涩;热经
功能疗效
血三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胃痛、跌打损伤、骨折、劳伤腰痛、风湿疼痛等,主要作用是止血,消肿,止痛。对外伤流血,红肿,疼痛比较有作用,活血的功效可用在治疗风湿与关节疼痛瘀伤。
用法用量6~30克。
使用方法1、胃病治疗:主要是用血三七泡茶,每早晨空腹和晚睡前饮用,使用期间不可食辣椒。胃病重者可能此法疗效甚微。2、跌打损伤、骨折、劳伤腰痛、风湿疼痛者将其以1:10的比例用浓度酒泡够八天以上,饭前,睡前饮50克-30克,同时用泡过的酒擦拭患处感觉起热即可。泡过的酒总的使用为饮7分擦3分。3、用可止血,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其用刀锅其身取其碎沫直接敷于流血部位。或是将已用于泡酒使用完的血三七取出晒干将其压成粉沫存放,待用时直接取出敷上也可。[1]
辨别方法(1)从外形上分辨。真品三七呈类圆锥形,表面有瘤状突起和皱纹,灰褐色;而伪品呈拳形或不规则的纺锤形,虽也有瘤状突起,但大多为人工伪造,有细根和假茎痕,或弯曲的纵皱纹,与真品比较,很容易看出造假的痕迹。(2)品尝辨别。真三七气微,尝之味先苦而后微甜;伪品尝之味甘淡而后微苦,嚼之有黏滑感。真假三七不属于同一科属的植物,真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干燥的根茎,而假冒的菊三七、藤三七分别属于菊科和落葵科植物。[1]
生长习性喜阴植物。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喜潮湿但怕积水,对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强光。
地理分布生境分布:分布于贵州各地苗乡,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0:5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3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血三七(药用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血三七(药用植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