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10日在美国上映的《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是由米高梅公司制作的一部黑白电影,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瑞吉诺·罗斯(Reginald Ro)编剧,亨利·方达、李·科布、马丁·鲍尔萨姆等人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案件的旁观者和凶器均以呈堂铁证如山,而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而讨论结果必须要一致通过才能正式结案的故事。
中文名十二怒汉
外文名12AngryMen
类型剧情
出品公司米高梅电影公司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编剧雷基纳德·罗斯
制片人亨利·方达
主演马丁·鲍尔萨姆,杰克·克卢格曼,李·科布
片长96分钟
上映时间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黑白
imdb编码tt0050083
主要奖项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洗印格式35mm
其它译名12怒汉
摄制格式35mm
剧情介绍法庭上,对一个被指控杀害父亲的十八岁男孩的宣判正在进行,而最后的审判还需要考虑此次由十二个人组成的陪审团的意见。
这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与生活,他们当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建筑师、正义勇敢的上班族、歧视平民的新贵族、追求真相的的钟表匠、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但是除了亨利·方达扮演的建筑师之外,其余的人都对这个案子不屑一顾,在还未进行讨论之前就早早认定男孩就是杀人凶手。
一切的证据都显示男孩是有罪的,大家觉得似乎毫无讨论的必要。但第一次的表决结果是11对1认为男孩有罪,按照法律程序,必须是一致的意见、也就是12对0的表决结果才会被法庭所采纳。
首先站出来赞成无罪的是8号,由于8号的坚持,也随着对三个关键证据的科学推测,赞成无罪的氛围开始在其他十一个陪审员之间扩散。对男孩是否有罪的表决也开始出现戏剧性的改变:11对1、9对3、8对4、6对6、3对9、1对11。
最后,通过了各种不同人生观的冲突,各种思维方式的较量,所有的陪审团员都负责任地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终于,12个陪审员都达成了一致意见:无罪![2]
演职员表演员表演员 | 角色 |
马丁·鲍尔萨姆 饰 | Juror 1 |
约翰·费德勒[10] 饰 | Juror 2 |
李·科布 饰 | Juror 3 |
E.G. Marshall 饰 | Juror 4 |
杰克·克卢格曼 饰 | Juror 5 |
艾德·宾斯 饰 | Juror 6 |
杰克·瓦尔登 | Juror 7 |
亨利·方达 | Juror 8 |
Joph Sweeney | Juror 9 |
埃德·贝格利 | Juror 10 |
George Voskovec | Juror 11 |
Robert Webber | Juror 12 |
Rudy Bond 饰 | Judge(uncredited) |
Tom Gorman 饰 | Stenographer(uncredited) |
James Kelly 饰 | Guard(uncredited) |
Bill Nelson 饰 | Court Clerk(uncredited |
John Savoca 饰 | The Accud(uncredited) |
Walter Stocker 饰 | Man Waiting for Elevator(uncredited)[3] |
制作人 | 亨利·方达、George Justin、Reginald Ro |
导演 | 西德尼·吕美特 |
副导演(助理) | Don Kranze |
编剧 | Reginald Ro |
摄影 | 鲍里斯·考夫曼 |
配乐 | Kenyon Hopkins |
剪辑 | Carl Lerner |
美术设计 | Robert Markel |
1号陪审员
演员 马丁·鲍尔萨姆
1号陪审员,一所高中的球队教练,会议的主持。负责主持会议并维持秩序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几乎没有发表任何个人观点;但他对整个讨论过程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讨论展开后几乎所有人都处于一种愤怒或焦躁不安的状态,在几次讨论可能出现僵局的情况下都是他使得会议继续进展
2号陪审员
演员 约翰·菲尔德
2号陪审员,戴着眼镜,小小个子,有些害羞的中年人。第一次参加这种陪审,是个善良的老好人,在讨论进行时还热心的给大家发喉糖吃。在主角(8号陪审员)开始对证据进行质疑时,他应该是有所怀疑的,但并没有马上追随主角对抗其他人的勇气。在讨论中途赞成被告无罪,促成了6比6平局的转折点
3号陪审员
演员 李·科布
3号陪审员,在影片中大多时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愤怒的中年人,总是咆哮着要判处被告有罪,是最后一个还坚持被告有罪的人。在他眼中此案证据确凿,恨不得亲手送被告上电椅,不理解其他人为什么会有质疑。实际上他的结论并不牢固,在讨论中只是不断的摆立场,认为证人证物证言都在明显不过
4号陪审员
演员 E.G. Marshall
4号陪审员,戴着眼镜,头发稀疏的中年人,做股票分析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极为理性与冷静,并自信于自己的智商。比起3号,他才是认为被告有罪的一方中最难以说服的。他始终试图用理性与逻辑证明被告有罪,但在最后9号陪审员指出他(包括众人)都忽略了的一个关键细节后,他被说服了,同意被告无罪
5号陪审员
演员 杰克·克卢格曼
5号陪审员,在贫民窟中长大,对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讨论开始时很少发言,但后来也开始加入讨论,支持无罪的一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6号陪审员
演员 艾德·宾斯
6号陪审员,普通上班族,正义感很强。在讨论最开始陷入僵局时还曾劝说8号他肯定错了,但在看到越来越多可疑之处时也倒戈向了无罪的一方,促成了平局的转折点。在3号对9号态度无礼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警告3号的人
7号陪审员
演员 杰克·瓦尔登
7号陪审员,做销售的球迷,在主角刚开始质疑时是反对最激烈的,因为他买好了晚上的球票准备看球,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讨论到后来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局面成为6比6平局时他反而支持无罪一方,只是为了早点结束他认为无聊的讨论。他这种人只关心享乐与自己的利益,恐怕到最后也无法从这次讨论中得到什么启迪
8号陪审员
演员 亨利·方达
8号陪审员,影片主角,整个事件可以说是因他而起的。在一开始其他人都认为被告有罪时,是他发出了质疑,而动机只是认为仅仅5分钟就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生死不可接受,必须要先谈一谈。其实在最一开始,他并没有什么充分的理由来质疑案件的证据,疑问都是一点一点的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被发现、被放大的。
9号陪审员
演员 Joph Sweeney
9号陪审员,他所观察到的两处细节成为结果走向的关键。 他是一个瘦小而精神的老头,在众人中是第一个支持主角的。在刚开始时,主角以1对11,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只好提议进行一次投票,若除他以外所有人意见仍不变,那就按有罪处理。这时是9号陪审员在11人中投出了反对票,使得讨论得以进行下去
10号陪审员
演员 埃德·贝格利
10号陪审员,怀有阶级偏见的老人。与3号一样,认为被告有罪而只是不停的给结论、摆立场,把推理过程都放到了背后。这种人只能在处于多数优势时强硬,在其弱势并需要摆明道理时显得不堪一击,最后发表的阶级偏见言论引来了所有人的厌恶,只能黯然退出
11号陪审员
演员 George Voskovec
11号陪审员 演员 George Voskovec 11号陪审员,钟表匠,第四个支持主角的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他有两点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在7号从认为有罪到认为无罪的改变时被7号无所谓的态度所激怒,正义凛然的质问是不是在拿生命当儿戏,若认为有罪就要坚持下去;二是在众人的争论逐渐向人身攻击演变时,他站出来提醒大家他们所担负的责任
12号陪审员
演员 Robert Webber
12号陪审员,广告商,一个开朗健谈的人,戴一副黑框眼镜。开始时给人的感觉和7号类似,也是对讨论浑不在意,还在讨论过程中在纸上画棋类游戏打发时间。但在最后质疑逐渐升级,局面渐渐明朗时也态度严肃起来,同意无罪的判断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于[4][5]
获奖记录名称 | 奖项 | 获得者 |
1958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亨利·方达(提名) |
最佳导演 | 西德尼·吕美特(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瑞吉诺·罗斯(提名) | |
195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 | 金熊奖 | 西德尼·吕美特(获奖)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 西德尼·吕美特(获奖) | |
1958年美国金球奖 |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亨利·方达(提名) |
电影类-最佳导演 | 西德尼·吕美特(提名) | |
电影类-最佳男配角 | 李·科布(提名) | |
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影片 | 电影(提名) | |
1958年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外国男演员 | 亨利·方达(获奖) |
·电影奖-最佳影片 | 电影(提名) | |
1957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特别提及 | 西德尼·吕美特(获奖)[6] |
幕后制作
这部获柏林金熊奖的影片是卢曼特的电影处女作,它将出身自电视界的纽约派导演特有的写实和知性风格带入美国电影中。[7]
制作发行上映时间国家 | 上映、发行日期 |
美国 | 1957年4月10日 |
瑞典 | 1957年7月29日 |
西德 | 1957年8月14日 |
意大利 | 1957年9月4日 |
法国 | 1957年10月4日 |
芬兰 | 1957年10月25日 |
阿根廷 | 1957年11月7日 |
乌拉圭 | 1957年11月21日 |
挪威 | 1957年11月28日 |
奥地利 | 1957年12月20日 |
澳大利亚 | 1958年6月5日 |
巴西 | 1958年10月10日 |
丹麦 | 1959年5月18日 |
日本 | 1959年8月1日 |
葡萄牙 | 1959年10月28日 |
波兰 | 1959年11月 |
匈牙利 | 1960年1月28日 |
土耳其 | 1960年4月 |
苏联 | 1961年11月 |
东德 | 1975年11月5日 |
立陶宛 | 2017年8月29日[8] |
制作公司 | Orion-Nova Productions |
发行公司 | 1、联美电影公司(美国) 2、二十世纪福斯家庭娱乐公司(美国) 3、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日本公司(日本) 4、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巴西) 5、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德国) 6、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美国)[9] |
这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与生活,他们当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工程师、毫无见地的富家子、歧视平民的新贵族、性情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的推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10](网易评)
最近网上发生了很多轰动全国的事情,其中最为热议的我不说大家也知道
身边很多朋友愤怒地讨论这件事情,更有几个朋友发了链接给我说,快去签名吧,满33w个就可以判他死刑了!那语气像是在说集满了赞就可以换取礼品那样。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应对此我只想说,大家不如先冷静下来看看这部电影吧。今天我想推荐的这部电影叫做“十二怒汉”,讲述的是以俄国车臣战争为背景关于法律和人性的一个故事。[11](网易评)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雷金纳德·罗斯 / 亨利·方达
第3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提名) 西德尼·吕美特
第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 最佳影片 西德尼·吕美特
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电影的场面调度最终都体现在镜语之中,从镜语的最一般意义上说,有两种场面调度:第一是大景深、长镜头的场面调度;第二是中小景别、短镜头的场面调度。前者主要用于不同表演区的场面调度。[12](网易评)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0:5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2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二怒汉(美国1957年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电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二怒汉(美国1957年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电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