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一l398)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1360—1424)的胞弟。他的母亲高皇后是历史上一位贤慧的女性,对子女要求严格,尤其注重对小儿子朱橚的管教。这与朱橚后来的成长可能有某种关系。洪武三年(1370),他被封为吴王。驻守凤阳。洪武十一年(1378)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到开封任职。少年时的朱橚好学多材,有远大的抱负,常想着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传名后世。他政治上比较开明,到开封以后,执行恢复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种子,做了一些有益于生产发展的事。
中文名朱橚
民族汉族
籍贯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
出生年月1361年8月9日
去世年月1425年
生平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朱橚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太祖不久改变决定,留橚在首都。橚在二年后获准返回封地。[2]
惠帝继位后,以朱橚是燕王朱棣同母弟,害怕他支持朱棣,特意提防他。朱橚本身也蓄有异谋,长史王翰数谏不纳,诈作发狂而离职。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橚次子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朝廷遣李景隆突袭开封逮捕朱橚,把他贬为庶人,徙云南。
建文四年(1402年),朱橚被召到首都应天禁锢。同年起兵叛乱的朱棣攻入应天,成功推翻惠帝自立,是为成祖。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朱橚的爵位,加禄五千石,次年又诏他返回原来的封地。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有人指控朱橚谋反,橚在次年二月被召到京城,成祖把这件事告诉他,橚“顿首谢死罪”,成祖不再追究。朱橚回到封国后,主动把自己的三护卫献还朝廷。
仁宗继位后,加周王岁禄至二万石。洪熙元年(1425年),朱橚死,谥号周定王。世子周宪王朱有炖继承他。
个人才艺朱橚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他还是一个植物学家。由于朱橚的领地开封府是著名的黄泛区,而利用野生的可供食用的植物可以救济灾民。永乐元年(1403年),朱橚把四百余种植物种于府内,并着画工将植物绘图成书,名《救荒本草》。
家庭子嫡长子周宪王朱有炖
嫡次子原封汝南王后废为庶人朱有爋
庶三子顺阳王朱有烜
庶四子原封祥符王后袭封周简王朱有爝
庶五子原封新安王后废为庶人朱有熺
庶六子永宁王朱有光
庶七子汝阳王朱有煽
庶八子镇平王朱有爌
庶九子宜阳王朱有炥
庶十子遂平王朱有颎
庶十一子封邱王朱有煴
庶十二子罗山王朱有熼
庶十三子内乡王朱有炯
庶十四子胙成王朱有燆
女仪封郡主,洪武三十五年十月己未下嫁溥子春。
兰阳郡主,洪武三十五年八月下嫁徐茂先。
信阳郡主,永乐二年七月戊寅下嫁盛瑜。
南阳郡主,永乐三年五月乙未下嫁张仪。
兰阳郡主,永乐三年五月乙未下嫁程和。
荥阳郡主,永乐四年九月丁巳下嫁张义。
新乡郡主,永乐四年十一月下嫁张琳。
宁陵郡主,永乐九年三月甲子下嫁钱钦。
宜安郡主,永乐十二年九月下嫁蔡义。
陈留郡主,永乐九年三月甲子下嫁冯训。
贡献1)(公元1381年)到封国开封任职,以北宋的故宫为王府。朱橚本人对中国伟大的中医药学很有兴趣,自己对各类药
《救荒本草》品,药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在封国开封府,组织了大批的学者和大夫,编写了一部名为《保生余录》方书两卷,洪武二十二年,朱橚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没有得到旨意的情况下,私自来到凤阳,明太祖得知以后,非常愤怒,把他流放到云南,作为惩罚,在流放期间,朱橚仍然没有停止对中草药的研究,朱橚看到民间的疾苦,加深了对平民生活的了解,明代时,云南是蛮荒之地,朱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疾病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医治,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朱橚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袖珍方》全书四卷,共3000多方。
其中有些药方还是周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袖珍方》这部书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可见受医家重视的程度。此书的发行和流传,对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的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2)历经多年的努力,永乐四年,朱橚领导编纂的方剂学巨著《普剂方》终于成书。《普剂方》此书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历史上最大的中医方剂专著,是朱橚对中医药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普济方》3)朱橚归国以后,马上向朝廷请求解散自己的护卫军。后来明仁宗即位,把周王的岁禄加至二万石。朱橚初就藩于开封时,因为大明朝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而且明朝初年中原地区连年灾荒,民众食不果腹,无奈以野菜充饥,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看到这种情况,朱橚尽生平之所学,刻意研究野生植物,还亲自带人跑遍封国境内的“山野平地”,“咨访野老田夫”,采集实物标本,考核筛选出其中可用来充饥的植物四百余种,还为了进一步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他又专门在开封周王府内辟设园圃,引种野生植物,每日观察、研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为辨别某一植物是否有毒,口感是否合适,他都要亲自尝一尝后才加工成食品。最后朱橚把可供灾荒时食用的414种植物的资料编辑成册他还特地请画师把植物的叶、花、果、枝干绘成图,附在每种植物介绍后面。在此书中仅以往其他中药书籍没有收载的植物就达276种,最终出版刊行,书名叫做《救荒本草》。《救荒本草》此书详细地记载了每种植物的名称、出产环境、形态、性味、加工烹调方法。为了达到使人们可以“接图而求之”的目的。
《救荒本草》是以开拓新领域见长。在我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大体上都是赋税繁重,灾害频繁,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常用草根树皮果腹。元代又加上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更苦,吃糠咽菜成为常事。劳动人民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的知识,急待加以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自古药食同源,本草学的发展也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和方法。
朱橚和他周围的学者们,正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进行《救荒本草》的编著的。但《救荒本草》具有资源调查性质,其编缀仅以食用植物为限,这一点又与传统本草有所区别。可以说,《救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7 00:48: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9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橚(朱元璋第五个儿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橚(朱元璋第五个儿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