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中学是北碚区教育系统唯一的一所园林式单位、绿色学校,也是重庆市首批联招学校之一,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已获得“重庆市重点中学”的光荣称号。她占地一百二十余亩,校园内绿树环合,鸟语花香,春天桃李争艳,夏季月季满园,秋来丹桂飘香,隆冬腊梅傲霜。学校现有56个教学班,其中高中30个,在校学生达三千八余人(住校生三千余人),教职工二百人学历达标率98%,其中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5%。地址:重庆市江北中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她地处缙云山脚下,嘉陵江畔,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读书求学的圣地。
中文名重庆市江北中学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厅
创建时间1909
类别公立学校
类型中学
学生人数3800人
教师人数200人
所属地区中国,重庆市
办学历史二十世纪是个极不平凡的世纪,她所昭示的兴衰与荣辱、困惑与崛起,简直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在这滚滚的时代大潮中,重庆市江北中学运时而生,她经历了满清王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中华民族逐步走向辉煌的时期。
1909—2008,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赋予了重庆市江北中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可以这样说,她前进的每一步,都紧扣着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追求进步、负重自强、曲折前进的发展历程。翻开她那一页页历史的辉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代代江北中学人那拳拳的爱国之热情、痴痴的报国之追求、烁烁的效国之智慧。也正因为此,江北中学才会有不断崛起之今日。
重庆市江北中学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那时正值满清王朝濒临崩溃,中华大地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之际 ,废科举、兴新学已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学校初创时名为“江北厅官立中学堂”,址在江北老城桂花街肖曹庙(现重庆市女子职业中学)。
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校名、校址几经变易: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为“江北县立中学”,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因增设高中班,学校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立中学校”;在1951年改名为“川东区江北第一中学校”,直属川东行署领导; 1952年,撤区建省,校址划归重庆,又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第一中学校”。1953年又改迁至北碚区水土镇(原江北县政府所在地),同年三月二十五日,更名为“四川省江北县第一中学校”, 1995年因区划调整,学校划归北碚区管辖, 更名为“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重庆市江北中学由于国运所系,在中国现代史中经历了一场场血与火,甚至是腥风血雨的洗礼,写 下了一页页悲壮的历史。“五四”运动时期,他们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爱国与进步”,点燃了川东地区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把火。
大革命时期,川东地区首批赴法勤工俭学的三十余人中,就有8人是江北中学的学生;1927年,在震惊中外的“三·三一”惨案中,该校有一名学生光荣献身,二十多名师生受伤,校长成云章、教师罗海澜失踪。抗战爆发后,地下党在江北中学师生中发展十余人入党,同时成立了党支部,领导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其间先后有三十多名学生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解放战争时期,江北中学教师、地下党员任可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囚于死亡炼狱——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夜,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大屠杀中脱险,成为了彪柄千古的传奇英雄。
全国解放后,江北中学的全体师生又积极投身于“三反”、“五反”运动中去,同时,为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一大批莘莘学生投笔从戎,加入到了志愿军的行列。
江北中学是一块沃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萧楚女等曾来校演讲,对师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一代代江北中学人在革命传统的感召下,或“投身革命亦为家”,或“烁烁才智报中华”
。从该校走出去的师生有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黄觉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曹开伦,原省政协主席李培根,驻苏丹国使节王维一,“两弹研制功勋”龚吉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中国历史文选》主编、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大可,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艾智泉;中日田径对抗赛上获两枚金牌、省运动会上获两枚金牌、省工人运动会上获三枚金牌的范安辉,与队友合作打破4X100米接力赛全国中学生纪录的曹阳,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后留学日本的赵建华,赴美留学获双博士学位的尹巨元……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曹操的一曲《观沧海》真可谓江北中学百年风雨历程的真实写照。[1]
区域优势优良的求学环境:江北中学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学校,远离闹市区,远离喧嚣和干扰。学校依山傍水,如诗如画,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便捷发达的交通:一江三路通空港,跨江大桥贯南北,绕城高速门前过,两江内环是通途。这是江北中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的真实写照,给学子求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独特的发展优势:地处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的水土镇,是两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校旁驻有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新加坡太平洋电信数据中心、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既促使学校积极建设全国一流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优质特色学校,使其内涵进一步发展,又能使学生拓展视野、放眼世界。
教育管理学校以“把每一位学生当作人才来培养,把每一位老师当作良师来对待,把每一位家长当作益友来切磋,把学校当作一个大家庭来生活” 为校园精神,始终把“育人”放在首要地位,全面育人,育就全人。注重教育亲和力的实现,让家庭的爱在学校延续。
学校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在同类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以保障师生安全为前提,加强安保管理,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学校对周末在校留宿学生成立专门的周末留宿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安排专门生活老师对留校学生进行管理。
校训厚德致远,博学笃行
校训内涵: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道德高尚者会受到人们的拥戴,能承担重大使命;
“致远”,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博学”,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意为广泛地学习,也指学问渊博;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办学特色重庆市江北中学学校秉承“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师生创造生命的精彩”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优质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形成学校生命教育办学特色。学校把“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用“六个一工程”奠定生命教育基础,即“办好一个论坛,建好一个网站,编好一本个案,抓好一个课题,建好一个生命教育工作室,办好一个生命教育展示周”,全面提升了生命教育能力。
通过班主任老师教育主导线、任课老师学科教育渗透线、学生活动教育主体线、生活老师生活指导线、家庭社会教育辅助线等实现了“五线育人”,畅通了生命教育途径。
学校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阳光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校本化课程独具特色,东篱文学社争奇斗妍,科技社在全国赛场上摘金夺银,多名同学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小院士”“小研究员”称号……生命教育提供了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从而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从容面对人生的挑战。因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被全国生命教育委员会授予“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师资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直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12人,有一支“高效、科学、民主”的干部队伍和一支“敬业、乐业、团结”的教师队伍,学历合格率100%。在280多名专任教师中,研究员教师、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优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80多人;高中级教师200多人。
百年积淀使学校养成了“团结、敬业、自强、奉献”的教风,所有教职工全部住校,辅导管理学生,细心耐心爱心兼备,让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成才的同时享受到家庭的温馨。
教育设施学校拥有重庆市一流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千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宏伟壮观的综合教学大楼,每间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两台3P大空调、饮水机;一流的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宽敞明亮;理、化、生实验室设备均达市双一类标准;膳食中心全市一流;学生宿舍设施齐备舒适优美;学校还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标准游泳池、标准篮球场、标准羽毛球场、设施设备齐全的健身房等。
办学业绩学校关注学生生命的存在和个体的发展,百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走“文化立校,内涵发展” 道路,实现了与贵州凯里三中和遵义八中、云南个旧三中联合办学模式,与英国伦敦伍德中学、加拿大大草原教育局、比利时海佛职业技术学院等结为友好学校,并捆绑帮扶了綦江百渡中学、巫山巫峡中学等学校,在多元化办学模式下,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北碚区素质教育评估中我校年年均获得一等奖。
学校荣誉学校曾先后获得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信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基地、重庆教育典范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生命致慧优秀单位等光荣称号。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22:3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83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重庆市江北中学(公立中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重庆市江北中学(公立中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