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中文名河套
拼音hé tào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气候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西北
地理位置内蒙古西部,宁夏
引证解释1.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曾于开福寺前开一河套,为泊舟所,工未就而罢。”张志民《死不着·搬家》:“分给我三间大北房,河
套里五亩黑土地。”
2.指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 流经地区。因 黄河 流经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以乌拉山为界,东为 前套 ,西为 后套。又旧以 黄河 以南、 长城 以北的地区称 前套 ,和 黄河 北岸的 后套 相对称。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逆流绕积石而北至 河套 ,入龙门。”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富庶的河套, 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
河套是黄河中上游两岸的平原、高原地区,因农业灌溉发达,又称河套灌区。
3.古代的“河套”,范围很广:西至贺兰山,东至山西偏关,北到狼山、大青山,南至鄂尔多斯高原。近现代的河套指的是三个“粮仓”:宁夏平原一带为“西套”,巴彦淖尔至包头、呼和浩特的平原地区为“东套”。狭义上的“河套”一般指的是今巴彦淖尔所在的后套平原。[1]
地理介绍在内蒙古狼山、乌拉山、大青山以南,鄂尔多斯高原以北,大拐弯冲积形成了两块富饶的沃土——前套与后套平原。依靠黄河水的自流灌溉,这里不仅变成了重要的“塞外粮仓”,还孕育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政治中心。[2]
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河套平原一般分为青铜峡至宁夏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和内蒙古部分的“东套”。有时“河套平原”被用于仅指东套,和银川平原并列。东套又分为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又称“后套”,和包头、呼和浩特和喇嘛湾之间的土默川平原(即敕勒川、呼和浩特平原)的“前套”。有时河套平原称河套—土默川平原。
河套是中国古代漠南军事要地。黄河经此成一大弯曲,秦、汉称河南地;自明筑榆林长城后,始称河套。其范围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部和陕西省北部的部分地区。北通塞外,南临关中,西邻甘凉(今甘肃张掖、武威地区),东连幽燕(今河北一带),为古都长安北方藩篱,燕京翼侧屏障。
河套地区自古为多民族居住地。战国属赵。秦属九原、北地等郡。汉属朔方、五原、西河等郡。西晋为羌胡地。东晋时匈奴据此建国,号夏。唐属关内道。北宋大部为西夏的河南地。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后为鞑靼所据。清属鄂尔多斯伊克昭盟。河套西、北、东三面环以黄河。阴山横亘黄河之北,其沟谷多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贺兰山耸峙于黄河之西,芦芽山屏障于黄河之东,南邻陕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势险要。套里为鄂尔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状起伏,中部高,四周低。境内之黄河,水流平稳,两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史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历史探源先秦周朝之前,属于狄人的匈奴人(归属存在争议)生活在河套。春秋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秦朝统一中原后,派蒙恬率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
西汉西汉时,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东汉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抗战时期,国军将领傅作义屯守于此,兴修水利,创办学校(即奋斗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里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文化河套文化是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发展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聚集交融的典型代表,具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交融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文化包容性。河套文化的形成过程,对于中国的北方军事史、乌拉特草原文化史、游牧定居与垦殖发展史具有巨大作用。探寻和研讨河套文化,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打造和传播河套文化,对于丰富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地区经济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凝聚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巴盟人将民歌与酒文化正逐渐的完美结合,很多时候很多场合是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酒,朋友聚会酒至半酣时,经常会有人提议哼唱一曲以助酒兴,一曲伊盟小调,抑或是一曲蒙古民歌,也有时手持两只吃饭的小碗儿像山东快书那样,唱上一段西北民歌或蒙族民歌,自娱自乐颇有情趣。内蒙古清源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副总,出生于巴盟杭锦后旗,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是一个纯朴豪爽的西北汉子,一次朋友聚会,酒至半酣即兴演唱了一首在当地流行《夸河套》,现展示于此,也请博友们欣赏一下纯正原生态风格的西北民歌。俗语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河套地区土壤肥沃,灌溉系统发达,适合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一向是西北最主要的农业区。今天,河套地区被称为“塞外米粮川”。河套地区的畜牧业和水产业也很发达。
河套还蕴藏着煤、铁、铜、金、石墨、石棉、盐、碱、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22:2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8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套(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大的河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套(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圈大的河道).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