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讲义》是中国语言学家朱德熙编著的语言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82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语法讲义》的底本是作者朱德熙1961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二)这门课程的讲义。主要内容包括:语法单位、词的构造、词类、体词、谓词、代词、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介词、副词、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气词、复句、省略和倒装等。
书名语法讲义
作者朱德熙
类别语言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页数231
定价17.00
开本16
装帧平装
ISBN9787100020015
语言中文
内容简介《语法讲义》一书主要阐述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并对语法现象做了深入、细致和形式化的描写。在词法部分作者根据语法功能把词分为17类,句法部分主要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着重描写6种基本句法结构(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连谓),书后附有索引。作者在书中基本采用结构主义的间架和方法,有时兼用“变换”的方法。该书论证注重事实,不囿成说,多所创见,是一部较好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第一章语法单位 | 1.1语素 |
1.2词 | |
1.3词组 | |
1.4句子 | |
第二章词的构造 | 2.1句法和词法 |
2.2重叠 | |
2.3附加 | |
2.4前缀 | |
2.5后缀 | |
2.6复合 | |
2.7复杂的合成词 | |
2.8并立式复合词 | |
第三章词类 | 3.1划分词类的根据 |
3.2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 |
3.3兼类 | |
3.4实词和虚词 | |
3.5体词和谓词 | |
3.6词类表 | |
第四章体词 | 4.1名词 |
4.2处所词 | |
4.3时间词 | |
4.4方位词 | |
4.5数词 | |
4.6基数和序数 | |
4.7系位构造 | |
4.8系位组合 | |
4.9复杂的系位构造 | |
4.10“二”和“两” | |
4.11概数词 | |
4.12量词 | |
4.13数量词 | |
4.14区别词 | |
第五章谓词 | 5.1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
5.2动词的分类 | |
5.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 |
5.4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 | |
5.5名动词 | |
5.6助动词 | |
5.7能能够可以会可能得(dé) | |
5.8敢肯愿意情愿乐意想要 | |
5.9应应该应当该 | |
5.10许准 | |
5.11值得配 | |
5.12别甭 | |
5.13好 | |
5.14动词重叠式 | |
5.15动词后缀 | |
5.16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 |
5.17名形词 | |
5.18“多”和“少” | |
5.19谓词的体词化 | |
第六章代词 | 6.1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
6.2人称代词 | |
6.3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 | |
6.4咱们 | |
6.5自己 | |
6.6别人人家 | |
6.7大家大伙儿 | |
6.8指示代词 | |
6.9这那 | |
6.10这会儿那会儿这儿那儿 | |
6.11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 | |
6.12疑问代词 | |
6.13谁什么 | |
6.14哪哪儿 | |
6.15怎么怎么样 | |
6.16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 |
第七章主谓结构 | 7.1主语和谓语 |
7.2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 |
7.3受事主语、与事主语和工具主语 | |
7.4谓词性主语 | |
7.5谓语的类型 | |
7.6体词性谓语 | |
7.8由动词“是”组成的谓语 | |
第八章述宾结构 | 8.1述语和宾语 |
8.2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 |
8.4处所宾语和时间宾语 | |
8.6准宾语 | |
8.8虚指宾语 | |
8.10谓词性宾语 | |
第九章述补结构 | 9.1补语和宾语的比较 |
9.2粘合式述补结构和组合式述补结构 | |
9.4趋向补语 | |
9.6可能补语 | |
9.8状态补语 | |
9.10补语的引申意义 | |
第十章偏正结构 | 10.1修饰语和中心语 |
10.2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 |
10.4定语和“的” | |
10.6准定语 | |
10.8多项式偏正结构 | |
10.10状语和中心语 | |
10.12形容词性状语 | |
第十一章联合结构 | 11.1并列成分的连接 |
11.2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 |
11.3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 |
第十二章连谓结构 | 12.1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
12.2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 |
12.3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 |
12.4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 |
12.5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 |
12.6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 |
12.7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 |
第十三章介词 | 13.1介词和动词 |
13.2介词和介词结构 | |
13.3跟和同 | |
13.4被叫让 | |
13.5给 | |
13.6在 | |
13.7把 | |
13.8比 | |
13.9连 | |
第十四章副词 | 14.1副词和形容词 |
14.2副词后缀“的” | |
14.3重叠式副词 | |
14.4范围副词 | |
14.5程度副词 | |
14.6时间副词 | |
14.7否定副词 | |
第十五章疑问句和祈使句 | 15.1疑问句 |
15.2祈使句 | |
第十六章语气词 | 16.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
16.2了呢1来着 | |
16.3呢2吗吧1吧2 | |
16.4啊呕唉嚜呢3罢了 | |
16.5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 |
第十七章复句 | 17.1单句和复句 |
17.2分句之间的联系 | |
17.3复句和连词 | |
第十八章省略和倒装 | 18.1省略 |
18.2倒装 | |
索引 |
《语法讲义》这本书,逻辑清晰,对很多问题的解释绝对经典,让人瞬间清晰。可以作为语法的入门级作品。而本书明面上看是描写语法,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经典方法论。
本书是一部语言学著作,参阅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朱德熙《语法答问》《语法分析讲稿》、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张斌《汉语语法学》、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等。
它内中隐含的经典方法论,比如词组本位的理念(语法单位和结构),结构主义的分布与替换方法(词类划分与语法功能),同构校准与变换推导(句法分析),很多问题与现象的解释是由此得来的。
比如主谓句中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而非状语,连谓式与偏正式的对立,兼语式的结构与意念等,这种变换与推导的手段登峰造极,堪称中国变换分析方法大成。要理解这些,像朱德熙先生《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等文章也是要阅读的。
作者简介朱德熙,1920年10月24日出生在南京政府财政部盐务局一个高级职员家庭,家境富裕。早年习字、背诵古诗词,十一二岁起读古典小说。中学时代接受了进步思想,在上海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数学、英语基础都很好。一年后转入中文系,师从唐兰、闻一多学习研究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并得到罗常培和陈梦家等教授的教导。
1945年毕业后在昆明中法大学中文系任教并加入民盟。1946年起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晋升副教授,同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受国家委派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此后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1979年晋升教授。
1992年7月19日病逝于美国,享年72岁。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9:2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7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语法讲义(朱德熙创作的教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语法讲义(朱德熙创作的教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