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四川省雅安市辖区)

更新时间:2025-01-11 03:03:06 阅读: 评论:0

雨城区(四川省雅安市辖区)

雨城区 (四川省雅安市辖区) 次浏览 | 2022.10.23 16:33:3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雨城区四川省雅安市辖区

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盆周西南部边缘,雅安市的东部,东经102°51′至103°12′和北纬29°40′至30°14′之间,东西最宽约34公里,南北最长约63公里,呈南北狭长状。

雨城是雅安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邛崃山东麓,因“西蜀天漏”而得名,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全区幅员面积1066.79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8个镇,常住人口36万,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生态气候城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天府旅游名县”。

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54亿元,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6.80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9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8.7:59.3调整为15.1:27.2:57.7。

中文名

雨城区

外文名

Yuche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51180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四川省雅安市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西缘

下辖地区

东城街道、西城街道、河北街道、青江街道等

政府驻地

雅安市雅州大道387号

电话区号

0835

邮政区码

625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

高颐墓阙及石刻、定慧寺

机场

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

火车站

雅安站

车牌代码

川T

人口

368909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面积

1070km²

方言

四川话

地区生产总值

208.54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雨城区,建区之前曾称雅安市、雅安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雅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城区沙溪村出土的新石器遗址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以前,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

雨城区古属“梁州”、“青衣羌国”。秦、汉属严道、青衣,东汉置汉嘉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置始阳县,为雅安建县之始,为蒙山郡治所。

隋置雅州,后改严道县,为州、县治。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l008~1016),将严道县治所迁于苍坪山麓(今市区西城)。

明隶陕西行省,明洪武一年(1368),始砌石城。

清·雍正七年(1729),以雅安山名(亦称月心山,今苍坪山)置雅安县,并为雅州府治。

清末和民国初,裁府留县。前隶建昌道,后属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简称雅属。

民国二十八年(1939)设立西康省,雅安县隶之。

1950年2月,雅安县人民政府成立,同月设立雅安专区。

1950年4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雅安县城厢区。

1951年8月,雅安县城厢区及所辖孝廉(今姚桥新区)全部、河北乡的一、二、三、四保,蔡龙乡的上、中、下坝及张家山全部,对岩乡第八保等地设省属雅安市,其时雅安成为省、市、县三级政府所在地。

1955年10月,撤销西康省并入四川,雅安市、县并存,其中雅安市直隶四川省政府,雅安县隶属雅安专署。1959年3月,撤省属雅安市并入雅安县。

1983年9月,撤雅安县设雅安市(县级),境域与县同。

1988年,被国家列为对外开放城市;同时被省上列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0年7月,撤雅安地区建地级雅安市。

2000年11月23日,原县级雅安市改称雨城区至今,区划不变,区政府驻雅洲大道387号,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市。

雨城区行政区划区划沿革

1997年,雨城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河北、青江);11个镇(中里、草坝、姚桥、合江、晏场、上里、大兴、沙坪、严桥、多营、对岩);11个乡(观化、八步、下里、陇西、孔坪、李坝、香花、和龙、周河、南郊、北郊)。

2000年,雨城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河北、青江);11个镇(姚桥、草坝、合江、大兴、对岩、沙坪、中里、上里、严桥、晏场、多营);13个乡(北郊、南郊、陇西、八步、观化、孔坪、李坝、周河、下里、香花、和龙、凤鸣、望鱼)。

2004年,雨城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河北、青江);12个镇(草坝、中里、姚桥、合江、晏场、上里、大兴、沙坪、严桥、对岩、多营、碧峰峡);12个乡(观化、八步、陇西、孔坪、李坝、香花、和龙、周河、南郊、北郊、凤鸣、望鱼)。

2004年,雨城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东城、西城、河北、青江);12个镇(草坝、中里、姚桥、合江、晏场、上里、大兴、沙坪、严桥、对岩、多营、碧峰峡);12个乡(观化、八步、陇西、孔坪、李坝、香花、和龙、周河、南郊、北郊、凤鸣、望鱼)。

2011年11月23日,中共雅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设立雨城区姚桥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批复》(雅编发〔2011〕46号):同意设立雨城区姚桥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为雨城区政府派出机构,暂时代管沙湾村、汉碑村、姚桥村、檬子村和土桥社区。雨城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辖191个行政村、16个城镇社区、1个农村社区、1234个村民小组、221个居民小组。

2016年9月29日,《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岩等6个乡镇、姚桥新区管委会等村改居实施方案的批复》(雨府函〔2016〕262号):一、同意撤销对岩镇城后村建制,将其所在区域及人员一同并入东城街道办事处东大街社区;“村改居”后涉农事务仍由对岩镇办理。二、同意撤销姚桥新区管委会土桥村建制,设立土桥社区居委会。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仍由姚桥新区管委会管理。雨城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辖189个行政村、17个城镇社区、1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12月,雨城区辖5个街道:东城、西城、河北、青江、大兴,9个镇:草坝、姚桥、晏场、上里、多营、碧峰峡、望鱼、周公山、八步,5个乡:陇西、李坝、香花、和龙、周河。

雨城区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雨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盆周西南部边缘,雅安市的东部,东经102°51′至103°12′和北纬29°40′至30°14′之间,东西最宽约34公里,南北最长约63公里,呈南北狭长状;西南高,东北低。辖区东起合江镇张山村二组,西止观化乡麻柳村一组,南起晏场镇宝田村火烧坡组红岩背,北止上里镇箭杆林村一组天台山,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东南与丹棱县、洪雅县接壤,东北与名山区、邛崃市毗邻,西北与芦山县、天全县交界,西南与荥经县相邻。距省会成都130公里。

地形地貌

全区地势西高东低,处于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为中低山地带。山地占全区总面积极91%,其中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占45%,1000米以上的中山占46%。平地占9%,主要是河谷阶地和山间盆地。中山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南,低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北河谷两侧。

西南与荥经县交界的马耳山,海拔2629.4米,为全区最高峰;青衣江与高腔河(又称名山河)交汇处的江中小岛“龟渚”,海拔515.97米,为全区最低点,两地海拔高程相差2113.43米。境内山脉(山体),北部为邛崃山系西南部的余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主要山体有罗绳山、蒙顶山;中南部属峨眉山系北西部的延续,走向近于南北,主要山体有羊子岭、金船山、周公山等。主要山岭、山峰:马耳山,平均海拔1800米,南北走向,主体在荥经县境内。羊子岭,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海拔1938.8米,山体走向微偏东,为雨城区和荥经县界山。金船山,主峰海拔1721米,为李坝乡与严桥镇界山,山体走向北北东至南南西。

蒙顶山,主峰海拔1456米,位于东北部与名山县分界线上,北北东走向。周公山,位于城区东南部,山顶海拔1744米,南北走向。罗绳山,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峰海拔1971米,是雨城区与芦山县的界山,山体走向北偏东。

气候

全区气候类型,除少数高山区外,基本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区气温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年均气温16.1℃,最高年为16.9℃(1987),最低年为15.4℃(1976)。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1℃;7月最热,月年均气温25.3℃。日极端气温,最高37.7℃(1951、5、30),最低-3.4℃(1976、12、29)。

该区年均雨日218天,降水量1732毫米;最多年2367.3毫米(1966),最少年1204.2毫米(1974)。年降水量,夏季占50%左右,秋季占20%左右。降水高峰期多在8月,可达450毫米以上;最少期为12月和1月,约20毫米。暴雨多,年平暴雨日数6-7天,多在7、8两月。绵雨多,年均约60天,多在9-11月。夜雨多,夜雨率约为60%。日照偏少,湿度较大。城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019小时,年日照率为23%。年平湿度为79%。蒸发量累年平均为838.8毫米,绝大多数月份蒸发量小于降水量。风力小,雾日少。城区年平风速1.7米/秒,8级以上大风年平2.8天,多在5-7月。雾日年平1.7天,最多8天,一般散见于河谷、平坝和山区地带。无霜期长,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有霜日9.2天,最多年达20天。河谷、平坝罕见降雪,全区多年年平雪日7.6天,最多年26天。中山、高山雪日随海拔增多。

雨城区自然资源水能

雨城区主要河流有青衣江、周公河、陇西河、贲江、高腔河、晏场河、严桥河,总长197.4公里,平均径流量580.5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151亿立方米。除严桥河、高腔河坡降较缓外,其它河道比降大、水流急,加上雨量多,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3.30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为48.80万千瓦,现已开发总装机容量10.8495万千瓦,其中华能公司所属雨城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市属水电站8处,装机容量4.11万千瓦;区属水电站4处,装机容量0.369万千瓦;乡镇属水电站3处,装机容量0.0885万千瓦;村及村以下办的水电站19处,装机容量0.282万千瓦。

土地

幅员面积1067.31平方公里(1600965.2亩),其中耕地352093.2亩(田170006.9亩,地182086.3亩);园地59923.6亩;林地915784.1亩;牧草地1403.0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9421.0亩;交通用地11683.7亩;水域47371.0亩;未利用土地153285.6亩。全区土壤可归并为9个土类,13个亚类,29个土属,88个土种,162个变种。

矿产

雨城区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故金属矿较少。己发现的矿产多属沉积矿床。主要有非金属矿11种,金属矿2种。已探明储量的有煤、钙茫硝、地热水、矿泉水、泥炭等。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无烟煤,保有储量208万吨,另有地质储量1621.8万吨,现年产20万吨左右。钙茫硝,矿石储量200余亿吨,其中草坝镇矿区矿石保有储量3978万吨,属中型矿床。钙茫硝是雨城区有资源潜力的矿种。

生物资源

植物

雨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多种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藏量大。森林覆盖率50.3%。有林地47726.7公顷,其中天然林25433.3公顷,人工林22293.3公顷。有木本植物85科350个属,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23种。主要森林植物:用材类有杉木、丝粟、香樟、桢楠等,面积34410.9公顷,蓄积量209.24万立方米;防护林3579.5公顷,蓄积量21.18万立方米;经济林木类主要有核桃、板栗、棕树、油桐等,面积1718.1公顷;薪炭林类有143.2公顷,蓄积量0.74万立方米;其它林类1240.9公顷,蓄积量8.43万立方米。竹类植物有水竹、白夹竹、班竹、冷竹、箭竹等,纯竹林面积6634公顷,混交竹林面积6706公顷。中草药材有黄连、天麻、银花、白术、厚朴,黄柏等1100余种,尤以黄连为佳,古为贡品,称雅连。主要农业类植物有水稻、玉米、红苕、洋芋、小麦、油菜、茶叶、果树、桑树等。现存的珍、稀、古树主要有桫椤、珙桐、峨眉含笑、杜仲、香果、红椿、桢楠、红豆、银杏等。挂牌保护的有414株,城区内175株,乡村239株。

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种类多,业已查明的脊推动物种类有330余种,野生捕乳类动物主要有猴、熊、大熊猫、小熊猫、豹、獐、野牛、林麝、狐狸等45种;鸟类野生动物主要有红嘴相思鸟、画眉、鹰、白尾海雕、白鹇等204种。野生鱼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重口裂腹鱼等有6目11科12亚科79种。属国家保护的一级动物有:白尾海雕、黑颈鹤、大熊猫、云豹、豹5种;二级保护的有苍鹰、雀鹰、秃鹫、红腹角雉、小熊猫、林麝、黑熊、金猫、大鲵9种;属三级保护动物的有白鹇、白腹锦鸡、林雕、大灵猫、小灵猫、丛林猫、髭羚、水獭9种。主要经济鱼种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白甲鱼、裂腹鱼等21种,其中产于周公河和晏场河上游的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隐鳞裂腹鱼、异唇裂腹鱼,即俗称"雅鱼",是名贵的冷水性经济鱼,巳被列为省级保护鱼种。

人口民族

2019年,雨城区户籍总人口35.11万人、常住人口约49.22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雨城区常住人口为368909人。

居住的居民有汉、藏、彝、回、羌、满、苗、壮、布依、朝鲜、侗、土家、纳西、蒙、白,共15个民族。

政治

雨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建伟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赵飞勇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瑞雪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毛健

市公安局副局长,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党委书记:邱特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唐碧磊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瑜[4]

经济综述

2019年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2.23亿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5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8.1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19.83亿元,增长9.3%。

2020年,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54亿元,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6.80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9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8.7:59.3调整为15.1:27.2:57.7。

第一产业

雨城区历来以农业为主。解放前,农业长期受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生产水平低下。解放前夕,农业总产值仅1492万元,粮食总产量近2万吨。解放后,社会秩序安定,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农村,通过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革耕作制度,推广科学种田和农业机械,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文革”期间,境内农业同全国一样,遭到破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提高农产品价格,发展集市贸易,以及“农户+公司”和发展乡镇企业等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富裕全区农民。1985年,雨城区农业总产值7400余万元,比解放前增长近4倍。主要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8.9万余吨,比解放前增加3.24倍,农村人平生产粮食472.73公斤,为解放前的2.6倍;油菜籽产量3820吨;生猪出栏12.9万头,大牲畜1.14万头;奶山羊饲养量6900余只,年产鲜奶900余吨,成为国家、省发展奶山羊基地县(市、区)之一和世界银行贷款扶持发展项目;茶叶产量由解放前的929吨增至2550吨,进入全国5万亩茶园、5万担茶叶基地县(市、区)行列;年产水果1755吨;水利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有效灌溉面88%;农村兴建水电站52座,装机容量1万多千瓦,实现村村通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政府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稳粮的基础上,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

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雨城核心区9800亩,由“一区三基地”组成。其中大兴核心区定位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功能区;三基地为合江茶叶产业基地,草坝水禽产业基地,望鱼林竹产业基地。

2017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3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农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5.8%;林业增加值3.5亿元,同比增长2.4%;牧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0%;渔业增加值0.4亿元,同比增长11.1%;服务业增加值0.1亿元,同比增长13.5%,农村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

2017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004公顷,同比增长0.8%,总产量64044吨,同比增长1.4%。其中:谷物播种面积7029公顷,同比增长0.7%,产量55447吨,同比增长1.3%;豆类播种面积1575公顷,同比增长22.9%,产量2470吨,同比增长28.8%;薯类播种面积2400公顷,同比下降9.7%,产量6127吨,同比下降5.6%。油料播种面积1752公顷,同比下降27.2%,总产量3626吨,同比下降24.5%;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9930公顷,比上年增长0.1%,茶叶产量23435吨,比上年增长12.2%;水果产量12104吨,比上年增长1.9%。

2017年,全区林业总产值4.65亿元。

2017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达9.53亿元。其中,肉类总产量17784吨,下降7.7%,牛奶产量27463吨,比上年上涨2.2%。

2017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780吨,比上年增长15.4%,渔业实现总产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服务业实现产值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2020年,雨城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5.0271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4486亿元,同比增长5.9%。2020年,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836公顷,同比增长0.30%,总产量48869吨,同比增长0.71%。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199公顷,同比减少0.19%,产量38101吨,同比减少0.79%;豆类播种面积1236公顷,同比增长0.01%,薯类播种面积2402公顷,同比增长0.71%,产量8735吨,同比增长0.74%。油料播种面积683公顷,同比增长2.71%,总产量1866吨,同比增长2.81%;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9841公顷,比上年增长0.03%,茶叶产量32045吨,比上年增长10.21%;水果产量12400吨,比上年增长1.22%。[5]

第二产业

雨城区工业,历来基础薄弱。民国时期,仅有一座装机容量150千瓦的小水力发电站和小型造纸、皮革、印刷、制茶等厂,还有一些砖瓦灰土窑及零星开采的小煤窑和前店后坊生产民用铁器、竹器、糖果糕点、成衣等店铺,基本靠手工操作,产品量少质差,主要靠地产地销。解放前夕,大多濒临破产倒闭。民国三十八年,工业总产值仅333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8.25%。解放后,现代工业开始起步,几经曲折,逐步发展。“文革”期间,工业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后期,由于三线建设带动,一批军工企业迁建境内,给工业发展注入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走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1985年,境内有工业企业138家,拥有固定资产24923万元,工业总产值24013万元,企业职工29912人;乡镇企业总数2545个(乡、村企业427个,其它企业2116个),总产值4185万元(产值30万元以上的30个,50万元以上的6个,100万元以上的1个),利润322万元,务工人数12912人,农村人平产值223元。2000年以后,境内工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调整结构为核心,通过招商引资和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来提升工业增加值。机械加工、能源冶金、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2017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7.5%。

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为37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增长8.5%,轻工业产值增长12.8%,重轻工业的比为3.84:1,轻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比上年增加4.2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1万元,下降91%。

规模以上工业18个行业大类中,除精制茶加工、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外,其他行业均增长。其中,电器机械制造业增长33.3%,农副食品及茶叶生产增长24.5%,生物药品制造增长23.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2%。

纳入统计的产品中,皮鞋78万双,增长11.4%;水泥混凝土电杆8.5万根,增长3.7%;精制茶2.6万吨,下降54.4%;齿轮0.4万吨,增长33.3%;铁合金0.4万吨,下降33.3%。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利税总额9.16亿元,比上年增长3%;利润总额3.39亿元,比上年下降43.5%。

2017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2.4%。

第三产业

雨城区在历史上是汉藏民族物资交流的集散中转地带。境内商贸因其地处川康、川滇要道,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过往地而较为发达。在地理上,南衔滇贵,西连康巴,地处连接少数民族的走廊地带。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就设有“茶马互市”。明清至民国时期,成为当时西康、西藏与四川的“茶土交流”之地。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有商户1255户,从业人员2090人,资本52.7万元;饮食业300户,从业442人,资本23万元;服务业442户,从业824人,资本8.5万元。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扶持商业政策,加强与各民族的物资交流,指导边茶的种植和生产加工,保证对兄弟民族的边茶需求。政府在不断扩大内需和外需的前提下,建立一批国营商业、专业公司和供销社,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195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65万元,比解放前的1949年增长131.7%。改革开放以来,放宽市场经营范围,允许各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渠道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6亿元,比1952年增长8.26倍。2000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有商业逐步退出市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个体工商户遍布境内城区和乡镇,个体、私营等非国有经济比重日渐提高。200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70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6%,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3332万元,下降6.8%,占零售总额的22.94%;非国有经济零售总额78374万元,增长16.77%,占零售总额的77.05%。

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5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2.1亿元,同比增长7.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为79.1亿元,同比增长10.0%;乡村为8.4亿元,同比增长13.9%。按行业区分,批发业为39.2亿元,同比增长4.2%;零售业为35.6亿元,同比增长17.2%;住宿业为0.6亿元,同比增长18.6%;餐饮业为12.1亿元,同比增长11.8%。

2017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20万美元,同比增长55.5%。全年使用外资资金50万美元。

雨城区交通运输

雨城区交通古为青衣道。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并巴,置蜀郡后首开。清末民初,境内陆上的主干线有4条官道(至名山东北行官道、至荥经南行官道、至洪雅东行官道、至天全西行官道),2条大道(东南行大道、北行大道)。民国初年,始修川康公路(成都至康定)成(都)雅(安)(经过雨城区境内),费时20年,勉强打通。1950年以前,境内仅城区至名山金鸡桥10公里尚能通车。1950年2月人民政府建立,重视公路建设,整治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到1985年,已形成公路交通网络;境内有国、省道和区内公路24条,总长264.4公里;有乡村公路17条,12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278万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8036千人公里。到2000年,除过境国道、省道公路外,全区新建、改造区道、乡村公路390公里,投资2.75亿元;有村道196条,431公里,149个村有村道。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47万吨公里,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9990万公里。

2017年,全区公路总里程963.5公里,同比增长2.3%。全年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28415万人公里,下降14.4%;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304799万吨公里,增长6%。

2017年,继续推动省道105线雅安至上里至邛崃界段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建设;启动望晏路建设,投资2430万元实施一、二期项目,全线毛路已贯通;雨城区国药基地至北外环连接线公路新建工程开工。全年新(改、扩)建公路115公里。新增招呼站15个,客运通村率达到90%。

2017年,做好协调统筹,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建设进展顺利。12月31日,雅康高速公路(草坝至泸定段)通车。

2000年首条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建成通车,2010年雅西高速雨城境内建成通车,2012年雅乐高速建成通车,2018年雅康高速建成通车。截至2020年,雨城区内有高速四条,总长73.273公里。

2020年雨城区公路总里程1088.841公里,所有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7049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14%;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5542万人公里,同比下降28.71%。2020年,省道105线雅安至上里至邛崃界段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升级改造工程(一期)完工;省道104线南郊至孔坪段提升改造工程(一期)完工;全年新(改、扩)建公路121.74公里;6月底实现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建制村客运通达率达100%。[6]

雨城区社会事业教育

雨城区教育,始于私塾。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办高、初等小学堂,为兴教育之萌芽。民国时期,教育略有发展。解放前夕,境内有公私立幼稚园3所,入园幼儿100余人,教职工20人;有中小学校25所,在校学生4300人,教员近200人。人民政府建立后十分重视教育,对原有的城市和农村学校采取接管、调整、改造的措施。1956年四川农学院自四川大学分出迁到雅安独立建校,雨城区境内始有高等学府。到1957年,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52年的31.07%上升到64.71%。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扫盲和文化补习活动。“文革”期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损害,教学秩序被破坏,教育出现全面混乱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出现新局面,把调整不合理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改进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列入教育管理机关日常工作事务,教育步入发展快车道。2000年,有中小学183所,在校学生36905人,专任教师2157人。

2017年,全区7所“公建民营”公益性幼儿园投入使用,三所公办幼儿园新增近1000个学位。继续推进教育各类民生助学工程,投入资金近2380万元,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生政策、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及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各学段减免、补助等教育资助,惠及学生30000余人次。投入资金1100万元,为11582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营养膳食补助。

2017年,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首次在全区试点集团化办学,成立雨城四小教育集团,设“一校两区”;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成功创建省二级示范高中,实现雨城区省级示范校“零”的突破;加强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工作。截止2017年底,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市级8所、区级11所。2017年,成功创建“四川省应急教育示范校”1所、“四川省示范性标准化食堂”2所、“雅安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市级标准化学生宿舍”2所。

2017年,全面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工程,全区建成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6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平均合格率达到了94.8%。在第32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雨城区第四小学科技实践活动《“走进农田,认识耕地”科技实践活动》荣获国家一等奖。

科技

全区现已有雅安茶厂、吉祥茶业、益诺仕、弘利展4家企业分别与科研院所、高校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泛华电器、弘利展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5家,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达到6个。新申报省级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4家,新增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3家,新增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4家。组织区属各类企业申请国家专利61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0件;专利授权4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8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34项,交易额达3385万元。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实施区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举办培训会10余场次,组织实施培训村民1400余人次,进村入户现场解决群众发展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余项,培育科技示范户21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化

雨城区境内文化底蕴厚重,涵盖2000多年历史文物古迹。区文管所收藏文物408件(库藏文物176件,书画232件);汉代高颐墓阙及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及高君颂碑、石牌坊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三苏”父子在此留有游踪,苏洵在此受荐进京入仕;黄庭坚、米芾书法真迹今存;明代杨升庵赋诗志胜;珍藏四川省博物馆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西蜀记游画册》在此泼墨;徐悲鸿钟情境内山水,留下幅幅珍品;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此,曾建县乡苏维埃政权,留有旧址、遗址、石刻;金凤寺、白马泉等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0年,人民政府建立后,政府把民间曲艺艺人和戏剧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专业演出团体,让悠久的民间艺术服务于大众。20世纪50到60年代,除上演传统的清音、金钱板、相声、车灯等剧目外,还创作演出大型曲艺剧《红岩》《丁佑君》《刘文学》等优秀剧目。到70年代,为了填补“文革”给文化事业带来的劫难和空白,曲艺一改过去风格,向现代舞迈进,演出舞剧《白毛女》。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文化繁荣的春天,《抓壮丁》《雷雨》等名著,展现在城乡舞台。1990年代,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扶持和投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保证偏僻农村也能观看到电视节目。2000年后,在文化大繁荣的影响下,以企业文化、群众文化为载体的文化形式应运而生,纷呈展现,涌现出一大批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的创作人才和创作作品。伴着文化市场繁荣,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也产生分流,新滋生出集娱乐、健身、享受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城区和乡村活跃着一支支以中老年为主体的演出团体。完成“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立项。

2017年,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区图书馆积极推行全民阅读,开展读书会、“关爱留守儿童,让爱留守”、“你读书,我买单”等活动,开展爱国主义经典影片展播。全年阅读者达到1.6万人,办理读者证500个。区文化馆继续开展公益培训,深入乡镇开展广场舞培训,多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文化惠民活动。西康博物馆正式开馆,受到来访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7年,围绕节庆文化和民俗文化,立足地域特色,积极组织第十三届年猪文化旅游节、第十届龙狮灯表演、雨城区首届打茶节、端午祭祀暨民俗演艺、雅安市第二届龙舟赛暨雨城区第七届青衣江龙舟文化旅游节等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举办“越舞越好看”雨城区第二届广场舞大赛,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受到群众的赞扬,百姓的好评。紧紧围绕雅安西康文化元素,组织编创了《到西康去》歌曲。围绕三雅文化创作了歌曲《一城烟雨》、围绕乡村旅游文化、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书广场舞《喜看雨城新气象》等高质量、高水准、雨城特色的原创获奖作品。

2017年,完成“节孝总坊、杨家大院清代建筑群、千佛崖摩崖造像、熊猫山谷红军石刻标语群、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陈家山石坊”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均田天主堂”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在全区开展文物消防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专项行动,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继续加强非遗宣传、保护、传承工作,依托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展南路边茶非遗项目宣传,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玉祥现场讲解藏茶历史文化;开展市级非遗项目“全手工工艺软包皮拖”推广;支持省级非遗雅安绿林派武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阳冉赴泰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绿林武术文化传承培训、省级非遗“晏场高台”进校园,创新雨城非遗保护形式。

2017年,“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民生工程,完成2292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工作,努力推动农村广播电视数字化和本地节目全域覆盖,为边远山区农村用户维修村村通直播星接收设备425台次。

2017年,全面掌握全区446户贫困户的广播电视收视情况,并制定了446户贫困户广播电视脱贫实施方案。组织实施38个贫困村广播室规范性建设,对已完成的广播村村响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全面完成民生工程项目1000户贫困户广播电视安装工作。

卫生

雨城区虽中医历史悠久,从五代前蜀起到民国时期皆有名中医出现(1950年前,境内开铺行医163人,居家应诊151人,坐堂行医93人,流动行医141人),且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在小北街建仁德医院,开启西医历史,但境内卫生事业在解放前仍然落后。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疾病的流行和防治,建立多级卫生医疗机构,负责境内的疾病防治和病人救治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卫生医疗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首先建起以中医治疗为主的中医院,其次对原有的县医院进行扩大和改造,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院治疗的需求。到1985年,境内有医疗卫生机构114个,病床1310张,卫生工作人员24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65人。到90年代,中医院和市医院建门诊部和住院部大楼1.7万平方米,拥有床位约300张,各级医护人员300人,具备临床必需的先进医疗器械设备,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2000年后,随着国家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政府加大对区、乡两级医院的建设。2003年,区内有卫生机构33个,病床457张,卫生技术人员636人;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0人;乡镇卫生院25个,卫生技术人员211人。

2017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启动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医疗联合体,探索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模式,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促进有序转诊,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和患者双下沉。2017年,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诊疗量为31.79万人次,住院人次6693人次,较去年同期6090人次增加9%,逐步实现基层首诊。继续巩固实施雨城区人民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及时足额落实20%的各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弥补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医院减收,让利于民。2017年,雨城区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达460.2万元,全区公立医院药占比率控制在到30%以内,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2017年,卫生计生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管好用好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共计归集卫生扶贫救助资金5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40万元,区财政安排460万元)。继续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零支付”“微支付”政策,已累计拨付医疗救助资金314.36万元,救助人次达12142人次。继续实施“十免四补助”和妇幼健康“六免一补助”项目。4月—9月免费为贫困人口中适龄妇女2000名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对筛查出的疾病达到100%免费治疗。完成了17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开展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100%。

体育

雨城体育源远流长。民国时期,境内民间有家传武术活动,流传的拳种主要有少林、绿林、自然门、会门和本地余家拳。雨城区绿林派武术,起源于冷兵器时代末期—清朝光绪年间的四川青城赵公山。初以农民起义形式创派,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南北二派之长,受中国侠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又涵盖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特点,集技击、养生、修身、演练于一体。传统风格浓郁独特,尤以南派手法见长,在四川武术界享有“绿林小手”的盛名。由于形成背景及历史渊源,绿林派武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具有较强的总结性。历代高手辈出,影响甚广。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雨城唯一入选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解放后,群众体育运动发展较快,学校把体育作为基础课之一。1956年,建立等级运动员制度。1958年,开办青少年业余体校。1963年,设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83年,改为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纳入政府工作序列。1984年,成立武术协会、足球协会。到1985年,境内有国家等级运动员603人,国家等级裁判员269人。多次举办和参加各种运动会,向全国(国际)运动会选送周云、杨晓燕、姚雅文、陈俊等优秀运动员。1998年,境内国家等级运动员61人。2002年,境内运动员在省九运会上取得4枚金牌。到2003年,连续13年保持县(市、区)体育工作评估优胜单位称号。2005年,射击运动员蒲琪峰代表中国参加第49届射击锦标赛,荣获青年组个人赛两项金牌,团体赛两项金牌。2006年,在周公山建立“国家举重训练基地”、“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

2017年,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届正月十五龙狮灯大赛、市民运动会篮球赛等富有雨城特色的大型传统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继续推行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吸引群众参与体育锻炼近8万人次。加强与市、区老体协和足协、乒协等社会团体的联系和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2017年,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先后举办了雨城区小学生“萌芽杯”和初中生“希望杯”足球赛、小学生和中学生“三好杯”篮球赛以及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等比赛;推进“体教结合”,重点抓好体校拳击、散打、田径、篮球以及乒乓球等项目青少年训练。组织承办雅安市“大乐透杯”暨雨城区第33届中老年人“健康杯”篮球邀请赛;成功申报“四川省柔力球之乡”。组织雨城区代表队参加省青少年拳击、散打锦标赛和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分别获得2金2银,参加雅安市全民健身篮球邀请赛荣获第四名,参加雅安市中学生篮球(高中组)锦标赛男子荣获第一名、女子荣获第三名。

2017年,努力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条件具备的社区大院和村社安装完成1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点,1个乡镇级农体工程和3个村级农体工程点,配置安装篮球架、乒乓桌等,体育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全面完成贫困村体育健身设施器材安装。

雨城区城镇建设

雨城区古城,城开四门,城内街道呈棋盘状分布,三横五竖交叉,东西长,南北短,街巷23条,基本形成城市格局。辛亥革命以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79年底,城区面积扩展到3.17平方公里,街道占地面积22.7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1983年撤县建市后,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沿青衣江两岸向东延伸。1985年,城区面积扩大到6.06平方公里,比1950年初增长6倍。解放初期,城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平方米;1985年,城区人均居住面积约8平方米;1998年,人均住宅面积27.75平方米。1994年多营镇被列为四川省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5年草坝镇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扩大试点镇后,乡镇规划和建设开始启动。随后,中心村规划建设也逐步展开。2000年,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2003年,确定上里、孔坪、草坝、对岩、多营、北郊、姚桥、大兴等9个重点场镇,努力打造“川西第一古镇”、“旅游小城镇”、“省级重点镇”、“羽绒加工镇”、“川藏线上汽车服务中心”等品牌;城区到上里、城区到孔坪“南北两线”场镇规划建设有序进行;孔坪旅游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全区城镇化率37.7%。2004年,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城镇化率47.1%,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05年,完成《草坝镇规划》等编制工作,精心打造“西蜀第一镇”、“羽绒加工镇”,主动融入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强南北旅游沿线和重点景区周边的绿化工作。城镇化率达49.5%。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境内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III类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I级标准。2006年,推进“草坝羽绒加工镇”、“多营汽车服务中心”等小城镇规划建设,完成上里、碧峰峡、草坝等乡镇8个移民安置点、13个中心村建设,总建筑面积9.84万平方米,614户。移民建房统一建筑样式,统一外观设计,成为境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境内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III类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I级标准。2013年,城镇化率达55.9%。

境内的城市建设经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起于人民政府成立不久,主要依据原西康省的规划,修建并拓宽市区的街道,按区域为市民建起住宅区,同时随着工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拓展城市规模,并且建起第一座连接青衣江两岸的“羌江大桥”。第二个时期,是在六十年代。由于三线建设的需要,军工企业落户于此,拓展城市的面积,同时在市区范围的路面全部铺设为沥青路面,结束城区下雨泥沼的历史。第三个时期,起于改革开放以后。在这一时期,雨城区迈出向城市化转移的步伐,依据城市交通的需要在青衣江上新架起两座大桥。这样不但畅通国道108线,而且使整个市区形成中等城市的雏形。第四个时期,时逢雅安撤地设市的特殊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际茶文化节和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在境内召开的机遇,配合市上,抓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扩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设施。“城在山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人在花中”,是“生态雨城”的真实写照。

2017年,完成凤鸣乡、碧峰峡镇、合江镇、多营镇总体规划、多营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完成20个贫困村和5个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初稿设计;启动孔坪乡、望鱼乡、晏场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对岩镇六号地块、金元砖厂、上里镇E1-01号地块的规划论证。组织召开3次区规委会,审查29个议题。启动传统村落项目,开展上里镇五家村、望鱼乡望鱼村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开展南外环、陇西场镇、合江塘坝村沿线风貌改造。成功申报多营镇为省级特色小镇和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发放“一书两证”25份,办证率达100%。

传统文化

绿林派武术

雨城区绿林派武术,起源于中国封建社会冷兵器时代末期——清朝光绪年间的四川青城赵公山。距今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初以农民起义形式创派,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南北二派之长,受中国侠文化思想影响甚大,又涵盖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思想特点,集技击、养生、修身、演练于一体。

光荣传统

雨城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唐代,先民积极响应邛州阡能起义;宋代,先民踊跃参加王小波起义军;明末,百姓聚集围衙,痛打酷吏;清代,群起拥护义军首领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参加围城战斗;继后又投身于四川保路运动,组建保路军,围攻县城40余日,协同军政府光复雨城。民国十六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农民、学生运动,次年建立中共雨城特支,积极组织农会,宣传革命,抗粮抗捐。民国二十四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雨城,在北区(今中里)建立县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法庭,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围攻县城。境内优秀儿女672人参加红军,400余人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事业捐躯献身。中共党的地下组织经过长期工作,策动原西康党政军起义。1950年2月1日,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雨城即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雨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雨城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后发追赶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统领,巩固灾后重建成果,深入实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城乡建设“四大提升工程”,抓实抓牢项目、开放、园区、企业“四大工作抓手”,切实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推进雨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把雨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好、经济发展快、幸福指数高、文明和谐、宜居宜游的美好家园。[7]

地方特产

雅鱼

雅鱼古称“丙穴鱼”,产于四川省雅安市周公河流域。雅鱼体形似鲤,鳞细如鳟,肉质紧密细嫩,口感爽滑,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久吃不腻,从唐代起一直为皇室贡品。

雨城猕猴桃

雨城猕猴桃独产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境内,覆盖全区18个乡镇。雨城多夜雨、少日照,云雾多,霜日少,再加之雨城猕猴桃种苗全引种自当地有上千年历史的野生猕猴桃,使雨城猕猴桃独具特色,具有果实大,整齐度高,细嫩多汁,香气浓郁,酸甜适宜的风味特点。

风景名胜

雨城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颐墓阙及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颐阙及高君颂碑、双节孝牌坊、白马泉及石刻等3处。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观音阁、金凤寺大雄殿、韩家大院、红军石刻标语、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永兴寺、碧峰寺、周公庙及石刻、千佛岩摩崖造像、二仙桥、陈氏家谱石坊、节孝总坊及大观音亭,西康省东界石刻、明德中学旧址、张廷儒墓石刻等15处。其他文物还有定慧寺、接待院石雕群像、景贤堂。历史纪念地有雅安烈士陵园,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人文景观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雨城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上里镇以及望鱼镇。

雨城区境内的名胜、公园、景区景点还有龟都府、金凤寺、白马泉公园、周公山森林公园、张家山公园、黄龙湖、雨城湖、音乐广场、天河风景区、后经(九龙)景区、蒙顶后盐景区、音乐石梯、凤鸣白鹤林等。

雨城区城市荣誉

2020年3月31日,雨城区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0年6月29日,雨城区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6月30日,雨城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2月,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3月,入选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

2021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政务公开促进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确定雅安市雨城区为先行县。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8:5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70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雨城区(四川省雅安市辖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雨城区(四川省雅安市辖区).pdf

标签:雅安   市辖区   城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