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以军,1967年生,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所硕士。曾获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首奖、大专青年文学奖小说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等。
中文名骆以军
国籍中国台湾
出生地台北
毕业院校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所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小说《红字团》、《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妻梦狗》、《第三个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怀》、《远方》;童话集《和小星说童话》;及诗集《弃的故事》;《西夏旅馆》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
人物简介骆以军骆以军,1967年生,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所硕士。曾获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首奖、大专青年文学奖小说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等。
高中时的骆以军因喜爱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开启了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就读文化大学期间,从原先就读的森林系转到中文系文艺创作组,而此时正好是小说家张大春、罗智成、杨泽、翁文娴等人在文化中文任教之际,也因此有机会让骆以军亲身接触这群优秀的台湾文学创作者,并从他们的文学理念及经验中获取养份。尤其是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张大春,抛弃写实主义的教条,对文本、文字符号产生的质疑,尽一步发展出后设小说的手法及魔幻写实的书写策略,在在的影响骆以军小说的创作观。
1993年出版处女作《红字团》,同年即获得联合报年度十大好书之推荐,著名评论家王德威认为《红字团》的六篇文章大抵皆可以后设名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篇章呈现出骆以军个人对生命的观照,显现出与其它喜于使用后技巧创作者的不同之处。同年11月接着出版小说《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被公认为是告别“张大春影响”之作,于此书他重拾文学恒久的题材-对人类生命/宿命的省思,将原本被后现代风潮以嘲谑所剔除掉的可能,再重新放回文学中。1995年自费出版了唯一的诗集《弃的故事》、1998年出版调性极近私小说的《妻梦狗》,此二书见证骆以军创作的抒情转折,自此骆的作品使用了私小说的策略,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结合了自身的感性经验,奠定其小说书写最主要的特征。1999年出版介于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间的《第三个舞者》,获得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的推荐。
2000年借着外省第二代的身份,骆以军用文字去理解—由大陆离乡背井移民到台湾小岛父执辈的情感记忆。较为特出的是,他把视角放在本省母亲与外省父亲两者身上,以“冻结时间”的方式去体会身世的“命定时间”,别于一般书写外省父亲的传统。2001年出版争议作品《遣悲怀》,书中以自死的女作邱妙津为沟通对象,结合“遗书体”与“情书体”的模式,大力书写“死亡议题”。此书出版之际,遭到邱妙津读者的反弹。不过,王德威认为本书是:“新世纪台湾小说第一部佳构”,开创华文书写另一个新高度。
2003年近作《远方》则详实的纪录作者父亲于大陆中风的真实事件,而这样的经历促使骆以军的书写死亡叙述有了质上的改变。骆以军著作主要以小说为主,作品有:小说《红字团》、《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妻梦狗》、《第三个舞者》、《月球姓氏》、《遣悲怀》、《远方》;童话集《和小星说童话》;及诗集《弃的故事》。现专事写作,并固定于杂志上发表散篇文章。
人物简历1967年
出生于台北市。
1989年
<蟑螂>获学生文学奖佳作。
1990年
<底片>得到联合文学小说新人推荐奖。
1991年
<手枪王>荣获时报文学甄选奖。
1993年
出版小说集《红字团》,四月获该年度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
1994年
六月出版童话集《和小星说童话》。
1995年
自费出版诗集《弃的故事》。“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毕业制作剧本《倾斜》。
1998年
七月出版小说集《妻梦狗》。小说《哀歌》入选尔雅年度小说选。
1999年
九月出版小说集《第三个舞者》。获该年度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
2000年
十一月出版小说集《月球姓氏》。获该年度中国时报《开卷》、联合报《读书人》、中央日报、明日报年度十大好书。<五个与时差有关的故事>获得台北文学奖。小说<医院>入选九歌年度小说选。
2001年
十一月出版小说集《遣悲怀》。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
2002年
获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2003年
六月出版小说集《远方》。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文学类。[2]
作家作品出版书籍
1992年 《红字团》,台北:联合文学。
1993年 《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台北:皇冠。
1994年 《和小星说童话》,台北:皇冠。
1995年 《弃的故事》,台北:自费初版。
1998年 《妻梦狗》,台北:元尊文化。
1999年 《第三个舞者》,台北:联合文学。
2000年 《月球姓氏》,台北:联合文学。
2003年 《远方》,台北:印刻。
戏本
1995年 《倾斜》,“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毕业制作剧本。
期刊、报纸、散篇
2001年 停格的家族史─《月球姓氏》的写作源起,《文讯月刊》2月。
2001年 Youth Show评:小评「红莲」,《幼狮文艺》6月。
2001年 幸福时刻,《联合文学》8月。
2001年 数字正在滴滴倒数─萧菊贞的银簪子,《新观念》10月。
2002年 看「顺畅灵感五元素」装置艺术展,《新观念》3月。
2003年 大火焚毁的地铁车厢,《联合文学》4月。
品评作家◇文选自(黄锦树:<弃的故事:隔壁房间的裂缝─论骆以军的抒情转折>,《中山人文学报》2001年12期)
于是关于「探触他人的心灵如何可能」这一早期作品中被老张的哲学遗弃的问题,骆以军的答案很直接:从我自身(的心理和身体)出发。……在叙事策略上,是借用私小说的策略,以第一人称主叙事,俾便从自身的感性经验出发,「推己及人」。
◇文选自(《遣悲怀》序论:〈我华丽的淫猥与悲伤〉)
骆以军死亡叙述的底限,是对时间的思考辩证。他的小说一再描写死亡对时间的威胁,同时他也不禁犹疑时间部也正是那迎向「大限」的前奏。我们如何设法延展叙述,逃过那劫毁的宿命?然而如果时间无限的扁平延伸,地老天荒,不就反证了死寂的已然存在?
评论汇编期刊论文
2001年 陈国伟:<世界秩序的汰换与重置──骆以军小说中的华丽知识系谱>,《第五届青年文学会议》,2001年11月16日。
2001年 黄锦树:《隔壁房间的裂缝──论骆以军的抒情转折》,《中山人文学报》12期,2001年4月,页31-43。
2003年 黄锦树:〈弃的故事:隔壁房间的裂缝──论骆以军〉,《遣悲怀》,台北:麦田,页340-341。
2003年 黄锦树:〈故事和小说──评骆以军《第三个舞者》〉,《谎言或真理的技艺:当代中文小说论集》,台北:麦田,页444。
2003年 黄锦树:〈小说与故事的隔壁关系──二评骆以军《第三个舞者》〉《谎言或真理的技艺:当代中文小说论集》,台北:麦田,页449。
2003年 黄锦树:〈家庭剧场:流离与破碎──评骆以军《月球姓氏》〉,《谎言或真理的技艺:当代中文小说论集》,台北:麦田,页450。
2001年 柯品文:〈那些夹杂在小说书写中的生命议题──评骆以军《月球姓氏》〉,《书评》53期,2001年8月,页26-30。
2001年 王德威:《鸵鸟离开手枪王──评骆以军《红字团》》,《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台北:麦田,2001,页47-52。
2001年 王德威:〈我华丽的淫猥与悲伤〉《遣悲怀》,台北:麦田,2001,页11。
2001年 王德威:〈话梦记──评骆以军《妻命狗》〉,《众声喧哗以后》,台北:麦田,2001,页50。
2003年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读骆以军《远方》〉,《印刻文学生活志》,2003年11月,页204。
2002年 杨佳娴:《这是一个弄错地图的故事:谈骆以军〈中正纪念堂〉的空间记忆与历史隐喻》,《第六届青年文学会议论文》,2002年11月。
2002年 杨佳娴:<在历史的裂隙中──骆以军「月球姓氏」的记忆书写>,《中外文学》32卷373期,2003年6月,页109-125。
2002年 张娟芬:<彷佛在君父的城邦——郝誉翔《逆旅》、骆以军《月球姓氏》、朱天心《漫游者》>,《未竟的探访:瞭望文学新版图》,台北:麦田,2002,页51-62。
2003年 张梅芳:〈注定要放浪形骸底/白色躯干──评骆以军诗集「弃的故事」〉,《台湾诗学诗刊》第一期,2003年5月页177-199。
1999年 陈芳英:〈亦狂亦侠亦温文──骆以军和他的作品〉,《文讯》革新55期,1999年8月,页102。
2003年 洪王俞萍:〈书写不尽的生命忧伤──试论《蒙马特遗书》与《遣悲怀》〉,《31凤凰树得奖作品》,台南:“国立”成功大学,2003,页759。
2000年 郑千慈、杨佳娴:〈游走虚实之间〉,《多向的蜕变:第三届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台北:行政院文建会,2000,页503。
报上评论
1998年 成英姝:<在断裂空间暧昧跳跃>,《联合报》48卷,1998年9月7日,48版。
1999年 黄锦树:<小说家与故事的隔壁关系>,《中央日报》22卷,1999年9月20日,22版。
2001年 焦桐:<深情的家族拼图──骆以军《月球姓氏》>,《中央日报》18卷,2001年4月9日,18版。
2001年 江世芳:<骆以军文寄邱妙津,小说新作「遗悲怀」七月问世>,《中国时报》20卷,2001年6月20日,21版。
2001年 李奭学:《神圣与亵渎》,《联合报》30卷,2001年12月17日,30版。
2002年 廖炳惠:《预知死亡,话别灾难》,《中央日报》18卷,2002年1月7日,21版。
1998年 马森:《骆以军──时间之屋》,《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会讯》,1998年1月15日,7版。
1995年 王德威:〈反向的青春讴歌──骆以军诗集〈弃的故事〉〉,《中国时报》,34卷,1995年5月20日,34版。
1998年 徐淑卿:〈骆以军──执着于小说形式的极至探索〉,《中国时报》,42卷,1998年7月30日,42版。
1994年 杨照:<年老却苍老的声音──评骆以军的小说集《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民众日报》,24卷,1994年1月29日,24版。
1999年 张娟芬:《第三个舞者》,《中国时报》42卷,1999年10月14日,42版。
2002年 王俊三:〈遣悲怀──遗体小说的尝试〉,《中国时报?开卷周报》,2002年1月27日。
所获奖项作品:
奖名: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
奖次:小说创作奖
年度:2002
作品:五个与时差有关的故事
奖名:台北文学奖
奖次:
年度:2000
作品:手枪王
奖名:时报文学奖
奖次:甄选奖
年度:1991
作品:底片
奖名: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
奖次:推荐奖
年度:1990
作品:蟑螂
奖名:“全国学生文学奖”
奖次:佳作
年度:1989
成就《西夏旅馆》香港浸会大学宣布,台湾作家骆以军先生的《西夏旅馆》夺得第三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首奖。骆先生将获颁港币三十万元奖金,是现时全球同类文学奖项中奖金最高的。颁奬礼将于今年九月举行。
第三届「红楼梦奖」决审委员会主席陈思和教授说:「《西夏旅馆》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空间符号,写出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传奇故事。骆以军糅合私密告白与国族叙事,魔幻现实与情欲臆想,黑色幽默与感伤格调,铺陈现代中国经验最复杂的面貌。全书试探文学想象的禁区、人间伦理关系的极限,尤其值得瞩目。《西夏旅馆》文字华丽,结构繁复,意象奇诡,寄托深远,为新世纪华文小说所仅见,也代表骆以军创作的高峰。
骆以军,1967年生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曾出版小说集《我爱罗》、《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降生十二星座》、《我们》、《远方》、《遣悲怀》、《月球姓氏》、《第三个舞者》、《妻梦狗》、《我们自夜闇的酒馆离开》、《红字团》。他的著作曾获奖无数,包括台湾省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全国大专青年文学奖、台北文学奖、2008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2009年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类金典奖、第三十三届金鼎奖最佳著作人奖等。他亦曾获《开卷》评选为「2000年度风云人物」,并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0台湾文学年鉴》评选为「2000年年度风云人物」。骆先生于2004年获浸大国际作家工作坊邀请来港作访问作家。2007年曾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8:0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骆以军(中国作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骆以军(中国作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