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亦称杨六郎,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自幼随父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等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本名杨延昭
别名杨延朗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并州太原
主要成就镇守边庭,多次打败辽兵进攻
出生时间958年
去世时间1014年
职业将领
官职保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生平事迹杨延昭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杨延昭被补为供奉官,由于供奉官只用来表示品级,无实际职掌,所以他始终随当时担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的父亲在军中。他曾多次被父亲派往“宁武关”沿线驻防,每到一处,总是修城筑寨,加强边防。
雍熙北伐时潘仁美、杨业率西路军进攻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云(今山西大同),寰(今山西朔县东)四州,杨延昭担任先锋,冲锋陷阵。在朔州城下,他满怀收复失地的激情,带领所部战土与辽军鏖战,不幸流矢贯臂,血染征袍,他却毫不在意,越战越勇,杀伤辽兵无数,为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四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伐失败,父亲捐驱疆场,杨延昭悲痛之余,更坚定了抵抗契丹、收复失地的决心。端拱、淳化年间,杨延昭先后“知景州”(今河北东光)、江淮南都巡检使,“知定远军”。咸平二年(999年)七月,宋真宗获悉辽兵将大举南下,便任命马步军都虞候博潜为镇、定、高、阳关行营都部署,调任杨延昭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负责警备保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广信军(今河北徐水西30里之遂城村)三地。
十月,辽军在萧太后的亲自督战下,进攻遂城。遂城城地狭小无备,辽兵集中兵力猛攻,长围数日。进城危在旦夕,城中军民惊慌失措。当此之际,杨延昭显现出一位优秀将领善于因地制宜的良好素质和卓越才能,他除发动军民登城坚守外,并利用当时天寒的自然条件,命军民汲水浇到城墙外皮。第二天早晨,遂城变为冰城,滑溜溜得无法攀登,辽军无可奈何,只好撤退。杨廷昭乘机追杀,截获了辽军许多武器,因功被提升为莫州刺史。
咸平三年(1000年)冬,杨延昭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西50里,今称“杨山”)运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辽军。—次,辽军南侵,杨廷昭把精锐部队埋伏在羊山以西,他从北面向契丹挑战,且战且退,将敌诱至西山。猛然间伏兵突起,辽军措手不及,弃兵曳甲,大败而逃。这一仗,杨延昭和他的部下生擒了辽军的晌将领,缴获了许多战马和武器。之后,杨延昭被晋升为莫州团练使。当时,杨延昭和杨嗣因英勇与辽军战斗,齐名于河北边疆,边人称之为“二杨”。
杨延昭咸平六年(1003年)冬,宋真宗根据静戎军王能的奏请,诏命静戎、顺安、威虏界并置方田,凿河以遏敌骑。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命令将杨延昭的部下增至万人,驻防静戎之东,保卫河渠,阻挡契丹骑兵的入侵。这年闰九月,辽圣宗与其母后亲率数十万大军南下,以统军使萧达兰、奚六部大王萧观音奴为先锋,分兵进攻威虏、顺安军,遭到魏能、石普等大将的坚决反击。
东趋保州,被杨延昭所部打败。转攻定州、瀛州,均未获利。在这样的形势下,辽军绕道乘虚深入,直达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阳),宋廷震骇。
十一月,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固请之下,亲自来到澶州北城,宋军气势倍增。与此同时,几十万宋军陆续结集到澶州附近,辽军陷入了兵家最忌讳的孤军深入之势,加上其统军萧达兰在宋真宗到达之前已被宋军射死,士气已挫。然而,辽提出苛刻条件议和。宋真宗认为宋朝物资丰富,辽国则相对贫乏,其之所以南犯,乃贪图宋朝的财货,如果能因此免除边患,仍不失为妥善之道,遂同意了辽方的物质需求。
杨延昭提出“契丹顿澶州,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瓢掠,率在马上。愿饰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杨延昭的见解精辟透彻,但不愿劳民伤财的宋真宗最终没有采纳这—建议。杨延昭在宋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后,在辽军撤军时特别率领所部“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算是对皇帝表示了抗议。宋真宗知杨延昭之忠心,没有追究杨延昭是否有意破坏朝廷与辽国的和议。
景德二年(1005年),宋真宗选择“有武干善镇静”的官吏戍守河北边境时,任命杨延昭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以后,又提拔他为莫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七日,杨延昭死于高阳关副都部署任所,终年57岁。
家族成员正史父亲:杨业
母亲:佘太君(又姓折)
兄弟: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
妻子:柴氏(金花郡主。史书无准确记载)
儿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
演义父亲:杨业(金刀老令公)
母亲:佘太君(老令婆)
哥哥: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四郎延辉;五郎延德
弟弟:七郎延嗣
妹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
妻子:正妻柴熙春(有书称柴文意、柴美容、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次妻王兰英(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子女:定国王平南王杨宗保(杨宗闵)、杨宗勉(又名杨宗冕、杨宗显、杨宗闵)、杨宗政、杨宗奎(刘兰芳评书版,六郎、大刀王兰英之子)、杨秋菊(女)、杨心茹(女)
孙子:平南王杨宗保之子:太平王御前太尉少令公杨文广、二令公杨文举(化名:木青)、英烈少女杨金花(女)、杨宣娘(杨文姬)(女)、杨充广、杨文贵、杨文藩(义子,原名杨藩)、杨崇勋、杨文惠(女);杨宗勉之子:杨文震(杨震)
TVB《杨家将》中的杨延昭(刘德华饰)人物评价杨延昭是一个爱国将领。“智勇善战”,在他镇守河北前沿边防的后半生中,多次打败了辽兵的骚扰,为河北(包括今日的天津)人民立下了功劳。他“不问家事”,将所得的薪傣都搞赏了部下,自己生活“与士卒共甘苦,遇敌身先”,有功推给部下,官兵皆愿服其指挥。当时辽国很伯他,称他为“六郎”。据说古时六郎星是主将的,辽人把杨延昭看作天上的星宿,而并不是他是杨业的第六子的意思,杨延昭把一生心血倾注在河北的边防上,因为宋真宗起用投降派王钦若为相,压制抗战派,杨延昭的抗辽大志不能实现。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七日,这个威震辽邦的爱国将领,满怀优忿心情死在边防线上,卒年五十七岁。杨延昭镇守河北边防十五六年期间,辽兵骚扰较少,这一带人民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人民十分怀念他。当他的灵框运走时,送行的人民“望枢而泣”。杨家将故事流传不衰,对人民起着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是有其客观历史原因的。
轶事典故六郎由来一种说法是,唐宋时期流行行第称呼,或按同一祖父,或按同一曾祖内,同辈中按年龄排行。例如范纯粹为范仲淹第四子,但排行第五,所谓人称“范五丈(丈:唐宋士大夫尊称)”。所以,杨延昭虽为杨业长子,但在大排行中降为第六。
另一种说法是,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就是那颗闪亮星斗的人间化身,故称为杨六郎。
牦牛阵北宋时期,辽兵屡犯边境,杨六郎奉旨抵御。为巧妙消灭来犯之敌,杨六郎密遣人收买牦牛万余头,以草人腹装饲料,穿戴辽兵服装,诱牛以角所绑之刀挑开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训练百余日,众牛见穿北兵服装者便猛用角挑,如是习之如故。杨六郎见训练成熟,便下令将牛饿三天三夜。派人去辽营挑战,待辽兵追来,将万牛放出,牦牛冲入敌阵,见人就挑,辽兵死伤无数。宋军大获全胜。从此,此地得名牦牛阵。
后因村中多居张姓,1951年改为“万牛张”。1958年,兴修水利时,曾在村前挖出喂牛的石槽,锅台、饮牛大缸等物。
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在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人,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七子中齐备父兄的智勇,六郎的武器为素缨蘸金枪。在铜台关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柴氏熙春。
在金沙滩一役中,与其它兄弟到金沙滩谈判。在谈判中,天庆王识破大郎延平假扮的宋太宗后,下令开战。杨业冷静地分三路应对,左路由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率领,中路由其父杨业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率领,右路则是四郎延辉、五郎延德率领。各路杨家军奋战杀敌,辽兵急剧增加,杨家军各三路都被冲散,首尾不能相顾。唯独是六郎,杀出重围,独自返国。
出战前便有七子去,六子回的偈语。回朝廷后状告潘仁美,但却因为皇帝爱妃是潘仁美的女儿缘故,没有状告成功。最后请寇准来帮忙,寇准便利用鬼神之说,哄出潘仁美说出真相。最后因皇后为潘仁美苦苦哀求,而没有被斩首,却让潘仁美充军发配。杨六郎不服结果,在寇准的帮助下,最后在黑松林将潘仁美斩杀,为父兄弟报仇。往后是三关大帅,后病死关外。
影视形象1983年电视剧《杨家将》:张纪中饰演杨延昭。
1985年电视剧《杨家将》:刘德华饰演杨延昭。
1991年电视剧《杨家将》:张军平(前期)、关新伟(后期)饰演杨延昭。
1994年电视剧《碧血青天杨家将》:高雄饰演杨延昭。
2001年电视剧《杨门女将之女儿当自强》:黄智贤饰演杨延昭。
2004年电视剧《杨门虎将》:贾乃亮饰演杨延昭。
2006年电视剧《少年杨家将》:胡歌饰演杨六郎(杨延昭)。[2]
2011年电视剧《穆桂英挂帅》:沈保平饰演杨延昭。
2011年电影《忠烈杨家将》:吴尊饰演杨延昭。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5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杨延昭(北宋名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杨延昭(北宋名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