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纪忠(1915年—2009年12月11日),男,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现代建筑奠基人,也是我国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得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中文名冯纪忠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同济大学
职业建筑学家
代表作品上海松江方塔园;武汉同济医学院大楼;武汉同济医院
籍贯河南开封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15年
去世年月2009年12月11日
人物简介冯纪忠冯纪忠,1915年生,河南开封人。他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人,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
1936年赴奥地利维也纳留学,1941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工科大学建筑师及工程师文凭。
1946年冯纪忠回到中国,回国后,历任南京都市规划委员会建筑师、上海都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先后参加了当时南京的都市规划及解放后的上海都市规划,设计了武汉“东湖客舍”、“武汉医院”(现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楼等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建筑,并在同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方向。
建国后,历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1955年底起担任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近30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他专于建筑设计,城市、园林规划及风景园林,既吸收中国建筑传统手法,又注重设计的科学化、现代化。
1956年与金经昌等人正式创建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城市规划专业。
1960年提出“建筑空间组合原理(空间原理)”。文革后,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系。
上世纪60年代初冯纪忠提出“建筑空间组合原理(空间原理)”并在教学上实施。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冯纪忠规划设计了松江方塔园。
1986年方塔园的何陋轩落成,标志着冯先生完成了现代建筑的全新超越,在建筑及园林领域开创了崭新的时代。同时他也通过上海旧区改建探索了旧城改造的新方法,继续着他在规划领域的拓展。
1978年,李国豪、冯纪忠等代表同济大学出席全国科学大会。
2004年获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
2009年12月11日,冯纪忠先生因肺炎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享年95岁。
成长经历出身显赫冯纪忠冯纪忠(1915—2009)字渊如,河南开封人,1915年3月19日出生于开封一个显赫世家,其祖父冯汝骙是光绪九年进士,一生在宦海中沉浮,曾是江西省最后一任巡抚,武昌起义时曾被推举为江西都督,但被其坚决拒绝,并在回乡途中服食鸦片自尽,他也是清朝汉吏为清王朝殉节第一人,因而被清廷赐“忠”号,其孙子冯纪忠名字由此而来。[1]
那个年代的望族,像《红楼梦》里的家族一样互相联姻,冯家与徐世昌、梁启超、林则徐等人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意思的是,虽然后来冯纪忠和梁思成二人分别成为一北一南建筑学派先驱,但现在有冯纪忠的学生对历史追根究底,竟然发现,当时冯家和梁家都住在东堂子胡同一个院落。也就是说,当时已上中学的梁思成很可能曾经和襁褓中的冯纪忠住在同一屋檐。“现在想想,这真是很有可能的。”冯纪忠笑眯眯地说。
出生在书香门第,冯纪忠自小受到国学的熏陶,父亲和叔叔都是古文功底极好而入世的士官,祖父家里还专门请了老秀才教授国学,哪怕是他念书的北京外交部小学、上海南阳模范小学、圣约翰高中,都专有国文老师教课。看过冯纪忠后来写的《何陋轩答客问》的人,无不为这位建筑师扎实的古文底子惊讶,了解他背景的人则都知道这都是自小耳濡目染积淀的国学底子。
直至80年代,退休后的冯纪忠在美国居住十余载,无聊之余,竟然开始潜心研究屈原《楚辞》,翻译古诗。而冯纪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骨髓的了解,最终在他的代表作方塔园中得到了完美发挥。
在圣约翰高中和大学就读期间,冯纪忠兴趣更加广泛,喜画画、爱话剧、勤书法、还很欣赏梅兰芳、程砚秋等人的京剧。高中和大学好友中,有着贝聿铭、胡其达等名字,贝、胡二人后来赴美求学,冯纪忠则去了欧洲。
建筑设计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冯纪忠在南京规划委员会工作了两年,1948年赴上海,先后在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开始任教,并在上海都市计划委员会参与了上海规划。他提出的“有机疏散”观念将上海按功能分区,中间用绿化带隔开,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冯纪忠有过一个小的创造高峰。令他比较骄傲的作品是武汉同济医院和东湖客舍。前者结构清晰,想法新颖,它的建筑模式被后来很多医院模仿。东湖客舍则是毛泽东在武汉的驻地,很得毛泽东的欢喜,可惜后来被人胡乱修改拆迁,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此后的几十年中,冯纪忠的创作不断地受到中国特殊政治环境的打击。因为各种非建筑的原因,他的很多方案最终或被否决,或被与其他方案“综合”,比如同济大学中心大楼方案、北京人民大会堂方案、莫斯科西南区规划方案、国宾馆设计方案、北京图书馆方案等。
“五十年代事务所不许开了,我们就弄了个设计院,从成立设计院,到设计越来越少,到不能再做设计,我基本上还想做设计。没设计很难过,有设计就开心了。”冯纪忠回忆。
改革开放后,冯纪忠终于又能在自己喜爱的设计上施展些手脚,很快,他一生的建筑理念精华在方塔园上得到了实现,这座露天博物馆被公认为是世界级的作品。
所获荣誉:1、1999年,作品“武汉同济医院”,“东湖客舍”,“方塔园”入选中国建筑学会,评为“建国五十年优秀建筑”。
2、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优秀设计展上,方塔园荣获50个优秀设计作品中唯一的园林设计奖。
3、2004年获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特别奖。
4、2008年12月获首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杰出成就奖。
(1)颁奖词:
冯纪忠,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虽然冯先生的著述和设计作品并不多,但他的论文《空间原理》和设计作品“上海松江方塔园”,却代表中国建筑的一种新文人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其深邃的建筑哲学思想融入建筑教育和文化传播系统中,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意义不可低估。
(2)获奖感言
这个奖实际上是,在我之前的几代同事,以及在我之后的大家的共同的荣誉。
我怎么理解公民建筑呢?应该讲,所有的建筑都是公民建筑,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公民建筑才是真正的建筑,其他的建筑如果不是为公民服务,不能体现公民的利益,它就不是真正的建筑。这句话是否说得太绝对?不!在我工作当中,依照我的理念和我的坚持,现在自问我是在做公民建筑。凡是不是公民建筑的东西,我都加以批评或者不满意。
我们要认识这个问题,现在得这个奖,我就更加肯定了公民建筑不只是哪一类建筑,而是整体的建筑。在学术上、在教学上,特别是教育方面,这个理念我坚持了几十年。在我的工作当中,像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我的教学工作,我都是贯穿了这一个信念。这次得奖,给我一个肯定,使我能够更加坚定地走这条路。
今天我获得这个奖,我觉得很惭愧,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原谅,我在很多地方做得恐怕是很不够,但是我一直遵从着这个理念走下来的。我相信,这样的理念,能够使得中国建筑走向世界顶尖的水平。谢谢大家,也请大家原谅我。谢谢!
个人作品建筑创作上海松江方塔园上海松江方塔园、武汉同济医学院大楼、武汉同济医院、东湖客舍。
论文《空间原理(建筑空间组合原理)》、《建筑弦柱》论文集、《建筑人生---冯纪忠访谈录》。
著作《建筑弦柱——冯纪忠论稿》、《建筑设计方法论》(与杨公侠合译)、《工业化施工与建筑创作》(与傅信祁合写)、《现代建筑的结构与造型》校译、《建筑的永恒之道(赵冰译)》校译、《建筑声学入门》翻译。
人物评价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评论家王明贤表示,中国建筑界,北方有以古典学派著称的梁思成,而南方的冯纪忠则为中国引入了现代建筑理念。冯纪忠倡导“活”的城市规划理念,即城市不能把古建筑当成博物馆保留,而是应该和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上海松江方塔园则是他实施其建筑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冯纪忠是我国第一位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不少建筑界人士认为,冯纪忠在国内建筑界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在中国建筑界,人们将冯教授与梁思成并提,说北有“古典”派梁思成,南有将现代建筑理念引入中国的冯纪忠。冯教授对中国建筑、规划学术及教育方面贡献巨大,他的逝世对中国建筑界来讲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如果,在冯教授作为建筑师的全盛期,不是碰上了一个特殊时代,人们可以设想,中国会不会出现另一个“贝聿铭”。[2]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39: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2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冯纪忠(中国当代建筑学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冯纪忠(中国当代建筑学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