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漏(核能反应炉故障后遗症)

更新时间:2025-01-11 13:49:38 阅读: 评论:0

核泄漏(核能反应炉故障后遗症)

核泄漏 (核能反应炉故障后遗症) 次浏览 | 2022.07.16 15:44:3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核泄漏核能反应炉故障后遗症

核泄漏又称核能外泄,是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泄漏是核子反应炉核心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辐射的相关设备失常所引起。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中文名

核泄漏

别名

核熔毁

英文名

The nuclear leakage

类型

工业灾难

现 象

核能反应炉故障

简介

核泄漏又称核能外泄,是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

引发原因

核能外泄最主要原因,就是核子反应炉核心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辐射的相关设备失常。虽说核能外泄不一定全然包括核子灾害,但是已经是已知核能应用上的最大环保隐忧。另外,核能外泄虽也可指使用核能发电的航海器具所发生的灾害﹔尤其是潜舰,不过一般说来是指用来发电的核能电厂发生的核熔毁事件,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主要危害核泄漏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外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应对方法应对态度核泄漏

对核泄漏,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态度,做到:

● 不轻信—要以政府发布的信息为准,不信谣,更不要传谣。

● 不恐慌—学习核电科普知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不惊慌失措。

● 不盲目—服从职能部门的统一指挥,不自行其是、盲目行动。

应对方式

一旦发生核泄漏,政府会尽早发布警报。我们应该闻警而动,做到如下几点:

● 户外人员应尽快进入室内,关好门窗,不要随便外出。

● 注意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事故的跟踪报道,等待通知。

● 按规定及时服用预防药,不要动用污染区的水和食品等。

● 需要撤离时,应服从职能部门的安排,携带适量必需品,镇静、有序地撤离到指定地点,不擅自行动。

● 污染区内撤出的人员,应及时洗消去污,并积极配合医疗部门进行体检。

全球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核电站事故

三哩岛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哩岛核电站事故:三哩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尽管此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966年1月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

在西班牙海岸上空进行加油时,美国一架B-52轰炸机与KC-135加油飞机发生相撞。撞击之后,加油机彻底毁坏,B-52轰炸机惨遭解体,所携带的4枚氢弹“逃离”破裂的机身。其中两枚氢弹的“非核武器”撞地时发生爆炸,致使490英亩(约合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放射性钚污染。搜寻人员在地中海发现了其中一个装置。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被称之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灾难。1986年4月26日早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更多爆炸随即发生并引发大火,致使放射性尘降物进入空气中。据悉,此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降物数量是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所释放的400倍。 

1968年1月21日图勒核事故

由于舱内起火,美国一架B-52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被迫作出弃机决定,在此之前,他们本可以进行紧急迫降。B-52轰炸机最后撞上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导致所携带的核武器破裂,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1957年10月10日温斯克尔大火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5名工作人员6日检查核废料时发生意外,吸入大量放射性粉末,其中一人体内辐射水平惊人,今后罹患癌症等疾病风险大大增加。[1]

位于坎伯兰郡附近的一个英国核反应堆石墨堆芯起火酿成核灾难。大火导致大量放射性污染物外泄。此次核灾难是三英里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前最为严重的反应堆事故。

1987年9月13日戈亚尼亚核事故

戈亚尼亚核事故

在巴西的戈亚尼亚,一名垃圾场工人撬开了一个废弃的放疗机,并拆掉了一小块高放射性的氯化铯,灾难就此降临到这座城市,当时共有超过240人受到核辐射。由于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绿色蒙骗,孩子们用手接触并涂抹在皮肤上,导致几个街区污染,不得不拆除。

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爆炸

这起发生在西伯利亚托木斯克的核事故是由硝酸清洗容器时发生爆炸导致的。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处理设施释放出一个放射性气体云。

1985年8月10日K-431核潜艇事故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K-431核潜艇)补充燃料过程中,E-2级K-431核潜艇发生爆炸,放射性气云进入空中。10名水兵在这起核事故中丧命,另有49人遭受放射性损伤。

托木斯克-7核爆炸

 1999年9月30日东海村核事故

发生在东京东北部东海村铀回收处理设施的核事故是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灾难。事故发生时,工人们正在混合液体铀。

1970年12月18日加卡平地核事故

在巴纳贝利核实验过程中,美国内华达州加卡平地地下一万吨级当量核装置发生爆炸,实验之后,封闭表面轴的插栓失灵,导致放射性残骸泄漏到空气中。现场的6名工作人员受到核辐射。

1995年12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的日本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文殊”号的冷却材料液态钠严重外泄,导致反应堆被迫关机检修。此后,“文殊”号一直处于停运状态[2]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地震引发核反应堆爆炸

2011年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福岛核电站一号发电机在11日大地震时,紧急状态时应向反应堆注入冷却水的水泵未能正常工作,也无法启动应急电源。所以该核反应堆丧失了安全性,反应堆容器内的压力异常上升,12日上午东电公司派遣员工进行压力释放作业。 

在事故发生前,已经成功地释放出水蒸气。 

12日东京时间下午3时36分左右,东京电力福岛核电站第一号发电机车间附近,“嗵”的爆炸声音伴随着白色烟雾,核反应堆车间和配套车间被爆炸吹开,散落物体洒落周边。

在一号发电机车间内,由于压力异常上升,有该公司两名员工和合作公司两名员工在实施释放蒸汽作业。这四人均负伤,在送往医院途中。

福岛警察厅宣布,已经观测到核电站周边辐射强度为1000毫西威特(核辐射单位)。福岛警察厅要求核电站周边半径10公里的人员立即撤退至安全地带。

日本首相菅直人在8.9级地震发生后已经警告福田一号的一个核反应堆可能发生泄露,而该核反应堆距离东京只有150英里。这个在太平洋海岸边的核反应堆的冷却设施在地震后发生损毁。在试图向冷却系统输送电力失败后,核反应堆的压力持续上升,放射性物质达到了平时的1000倍。而在爆炸前,工人们正在努力的修复冷却设施,来降低损坏的核反应堆中的压力。

同时,还有一个原子反应堆在地震后也面临着冷却问题。工人们正在试图冷却并稳定反应堆核心。

紧急疏散

为防止核反应堆容纳器内的气压上升导致破损,保安院下令东京电力公司释放反应堆容纳器的蒸气。日本首相菅直人12日上午也对福岛第二核电站发布了“核能紧急事态宣言”。

菅直人下令,12日凌晨5时44分起,建议居民疏散避难的范围从第一核电站半径3公里以内扩至10公里。福岛县政府12日也要求以第二核电站为中心半径3公里之内的居民疏散。最新消息称,该县疏散避难者已达10万人。

历史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有四个核反应堆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因各种原因发生多起核安全事故,其中主要包括:

1995年12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的日本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文殊”号的冷却材料液态钠严重外泄,导致反应堆被迫关机检修。此后,“文殊”号一直处于停运状态。

1997年3月,设在茨城县东海村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发生爆炸,致使数十名员工受到辐射。

1997年4月14日,设在日本福井县敦贺市的新型核燃料转换实验反应堆发生泄漏事故。

1999年7月12日,日本原子能电力公司所属敦贺核电站2号机组的加压水型轻水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发生冷却水泄漏事故。调查人员随后在检查中发现,冷却系统中一段用于连接两个热交换器的L型不锈钢管出现了一条长8厘米、宽0.2毫米的裂缝。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30多万当地居民在屋内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美滨核电站3号机组涡轮室内发生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06年4月11日,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的日本首个快中子增殖核反应堆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事故。

2006年5月2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但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007年1月14日,福井县大饭郡高滨核电站发生含微量放射物质的水泄漏事故,泄漏的水溅到现场的4名作业人员身上,但未对他们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007年9月3日,福井县的大饭核电站1号反应堆发生漏水事故,核电站方面随即关闭了漏水的过滤器的阀门。

2009年10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已被废弃的“普贤”号核反应堆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重水泄漏事故,其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导致一名职工氚浓度检测指标超标。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3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核泄漏(核能反应炉故障后遗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核泄漏(核能反应炉故障后遗症).pdf

标签:反应炉   核能   后遗症   故障   核泄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