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宁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当选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学校前身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83年,1984年被原国家教委列为全国四所中德合作高专之一;2001年与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筹)合并,仍称宁波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2个学位授权点。
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5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875人,其中高级职称366人,博士343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800余人。
中文名宁波工程学院
校训知行合一
创建时间1983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生人数近8000人(2009年)
教师人数753人(2009年)
所属地区中国宁波
主要院系目前设有建筑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交通、经济与管理、人文、外国语、国际交流、理学和成人教育十一个学院
历史沿革宁波高等专科学校1983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
1997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
宁波工程学院2004年5月19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同意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波工程学院。 [3]
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
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2个学位授权点。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5月,专任教师875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02人、副高职称264人、博士学位343人。
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5月,宁波工程学院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 ,45个本科专业。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院系 | 专业 |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网络工程 | 人工智能 | 网络空间安全 | ||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工程管理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交通工程 | |||
机械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合署)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汽车服务工程 | 车辆工程 |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油气储运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 |
应用化学 | 安全工程 | |||
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统计学 | 金融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物流工程 | 会计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市场营销 | 国际商务 | 电子商务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日语 | 德语 | 商务英语 |
人文与艺术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广告学 | 工业设计 | 文化产业管理 |
城市管理 | ||||
机器人学院 | 网络工程(机器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 | 工业设计(机器人)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 |
国际交流学院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体育教学部 | / |
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数控技术》1门,省级一流课程71门。
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流专业9个(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物流管理、汽车服务工程)。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国际商科专业认证等(11个):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会计学(中外合作)和物流管理等。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土木工程
教育部“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4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CDIO 首批试点专业(3个):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智能化物流工程实验中心、汽车工程技术试验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5个):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节能工程中心、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建工实验中心。
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海蓝宝众创空间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平台(7个):建筑与交通工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临港化工与现代物流、新材料工程与技术创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安全工程。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宁波工程学院-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杭州湾汽车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工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建筑与交通工程中心实践教育基地、宁波工程学院—宁波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新商科实践教育与创新基地。
学术研究科研成果“十三五”期间,宁波工程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 46 项,省级项目 130 项,公开发表论文2294篇,检索论文655篇,出版学术著作71部,授权发明专利444个,累计科研经费约4亿元。
截至2021年5月,主持在研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109 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 25 项,其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 9项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认可社会科技奖励 32 项。
截至2021年5月,宁波工程学院共有1个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5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4个宁波市协同创新中心、 4个宁波市社科研究基地、 2个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第三代半导体低维材料与器件。
另外,还建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所、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所、 BIM(建筑信息模型)研究中心、建筑节能研究所、产品设计研究所、财务与金融研究所等36个校内研究机构。
研究中心名称 | 备注 |
工程教育研究中心 | / |
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 | 与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 |
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 / |
港口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研究中心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的单位 |
• 馆藏资源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截至2020年9月,馆藏纸质图书132.9万余册,中文电子图书89.2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1200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3600余种。
• 学术刊物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宁波工程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 人才培养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46%,2020年考研录取率达13.46%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4个专业进行试点;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专业。
• 合作交流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1984年被教育部列入联邦德国援建4所高校之一。目前,国际化办学进程日益加快,已与30多个国家近百所院校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提升中美4+0项目合作水平,按照“做强管理类、做好理学类、进军工学类”的目标,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等合作举办会计学、信科(大数据)、机械工程等专业。2015年在格林纳达正式开办孔子课堂。
学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与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厦门大学共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材料研究所、中石化镇海炼化、宁波市安监局共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宁波市交通委、宁波市交警总队、宁波市住建委、宁波市建设集团共建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与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机器人学院;校地共建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门研究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和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等;与杭州湾管委会、大众和吉利汽车等以理事会形式共同建立“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在2018年4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国3所典型应用型高校之一获点名称赞“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校园文化校标宁波工程学院校标以字母“N”、“U”和中文“工”组成,字母“N”和“U”分别是是宁波和大学的英语首字母,标志内环左侧的“工”字体现了宁波工程学院的校名和学校以工科为主的学科特色。标志的右半环是一只回头瞻望的雏鹰,象征着宁工学子振翅高飞的鸿鹄之志。整个标志既有飞翔的动感,又不失雄浑庄重的质感,展现了学校创业阶段的进取、跋涉阶段的坚毅,攀登阶段的砥砺,弄潮阶段的卓越,奋进阶段的风华。
校训2004年5月,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同年11月,确定“知行合一”为宁波工程学院的校训。学校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严谨求实的办学传统,激励师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知识与技能相统一、做人与做事的统一。
校歌作词:黄昌年
作曲:吴军
(一)
我们的校园在东海之滨,
脚下是古老肥沃的浙东大地,
眼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
雏鹰翱翔,知行合一明方向。
(二)
我们的校园在东海之滨,
东钱湖滋润我们的美好心灵,
四明山铸就我们的脊梁,
桂花飘香,知行合一播四方。
副歌
为工程建设,我们添砖加瓦,
务实求精,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为祖国强盛,我们与时俱进,
日新我新,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现任领导职位 | 名单 |
党委书记 | 吕忠达 |
校长 | 邵千钧 |
党委副书记 | 李万春 |
副校长 | 鲍吉龙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陈炳、戴志伟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浙江省监察委员会驻宁波工程学院监察专员 | 叶伦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徐可明 |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2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宁波工程学院(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宁波工程学院(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