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初高中一体公立学校)

更新时间:2025-02-24 15:25:36 阅读: 评论:0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初高中一体公立学校)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初高中一体公立学校) 次浏览 | 2022.09.03 16:18:49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初高中一体公立学校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Harbin Ninth High School)1948年建校,是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世纪70年代,哈九中还是一所初中、高中一体的完全式中学,1978年,升格为市重点中学。学校现有江南、松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六万平方米,是一所初高中一体、兼具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学校。哈九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特有潜能的挖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中文名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外文名

Harbin Ninth High School

简称

哈九中

创办时间

学校特色

省级重点高中

现任领导

何伟

主要奖项

全国教育科研百强校

知名校友

王艳萍

所属地区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主要院系

哈九中主校,哈九中分校

主要成就

外语特色类国家项目特色学校

江南校区地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165号

松北校区地址

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花园B区

概况教学楼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老校区)座落于黑龙江省政府对面,位于南岗、香坊两个区交汇处,发展中的九中正不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成为省级重点中学中的排头兵,2003年8月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已投入使用,拥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的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实现了宽带网络、卫星电视的互连互通,现代化图书馆投入使用。每位教师均配有笔记本电脑,可以同全国各地的学校进行网上交流和学习。

为了扩大优势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2005年,该校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依托九中雄厚的办学基础,立足未来,长远规划,坚持“高立意、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创办了九中松北校区。松北校区位于松北区世纪花园小区B区,地理位置优越,与市行政办公中心和即将迁来的省行政办公中心、科技创新城相邻。松北校区硬件设施齐备,拥有2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含300米跑道的全塑胶运动场、

7200米的公寓楼、2000平方米的体育馆。各种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包括理、化、生实验室、舞美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通用技术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绿网教室、选修课教室、多功能会议厅及大型礼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历史沿革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初步发展时期(1948年─1956年)

1948年建校(工农速成中学)。

1952年,正式命名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初、高中同设。高一设2个班,除招收部分哈市学生外,主要是招收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归国学习的华侨子女;初一设10个班,除招收部分城区走读生外,主要招收哈市效区农村的住校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动力区黎明乡及平房,还有少数烈士遗孤。

1952年至1956年,学校党支部和行政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九中干群关系好、教工团结好在市里很有名。1956年,市教育局和市委文教部认为九中党支部贯彻知识分子政策好,统战工作搞得好,在全市范围内介绍、推广九中的经验。

1955年冬至1956年春,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共青团市委号召学校教师参加工作队,组织师生下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九中共派出17个工作队,还组织了约50人的文艺宣传队,由5名教师领导,各工作队由区政府分配进驻市郊17个自然屯,文艺宣传队在各村屯巡回演出。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作,建立了高级社。这次社会实践使师生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发展受阻时期(1957年─1961年)

1957年夏,松花江发生建国以来第一次特大洪水。九中师生夜以继日地投入到防洪抗灾的洪流之中,同全市人民一道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有30多名师生被评为市抗洪劳模,九中被评为市防洪先进单位。57年哈市抗洪的胜利,包含着九中师生不可磨灭的功绩。

1957年,反右扩大化。学校主要领导被定为严重右倾分子,受到降薪处分。九中的骨干教师有6人被定为戴帽右派分子,2人被定为坏分子而清出教师队伍,遣送工厂劳动,另有几名教师被内定为右派分子和有右派言论者。还有几位青年骨干教师被拔“白旗”,受到批判,并记入档案。王陶也因九中转去的材料被定为严重右倾分子,遣回哈市控制使用。反右扩大化对九中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了九中的发展。

1958年,在大跃进的大背景下,九中学生走出校门与工农相结合,在学校的组织下探矿、炼焦炭、炼钢铁、办工厂。此间,学校购买了6台车床办起了工厂,在校园内,由电机厂协助建起一座小高炉炼钢。部分师生去亚麻厂炼铁,去电机厂劳动,到农村参加夏锄和秋收,课堂教学已不是主要教育形式。在此期间,九中的体操全市闻名,多次获市中学生体操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校中兴时期(1961年─1966年6月)

1961年,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基本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全国贯彻“调整、整顿、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经济得到逐步恢复,教育也开始步入正轨。为了充实学校的干部队伍,工矿企业支援教育界,一些干部进入学校领导班子。市教育局领导按省教育厅指示和省政府的要求决定办好九中,对九中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作了较大的调整,原校领导全部调走,中层干部进行了更换,韩广由哈尔滨电机厂厂办主任调到九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2年─1970年)。

韩广胸怀大志,他从九中和全市中学的实际出发,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一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校”。他针对当时市重点中学只有三中、六中、一中、十八中四所学校,提出“要改市重点中学三、六、一十八为三、六、九、一十八”的目标,决心把九中办成市重点中学。

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邵真炎、郭松岭、丛骏、臧广东等教研组长的骨干作用。学校有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教师被调动起来了,教育教学质量大有提高。

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九中教学楼经过维修面貌一新,教学设备得到充实,校园规划整齐科学,韩广亲自指挥师生进行了几周的建校劳动,修成了250米田径场(6条跑道),场内开辟一个少年足球场(70米×36米)。

重视德育教育,建立了班任责任制,要求班任自习课必须到教室,间操要站在班级前与学生一同做操,大型集会亲自带班管理。因此,62年以后,学校大型集会,会场鸦雀无声,秩序井然,效果极佳。在智育工作方面,重点抓教师业务学习和备课,要求教师精通教材,知识准确,讲解熟练,并不断对各科教师进行调整,调入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调出不称职的教师,使九中教师队伍提高一个大的档次。

对学生的要求是:严守课堂纪律,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有疑难问题及时向老师发问,求得老师的指导。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体育工作方面,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推动提高,以提高带动普及”的原则。学校在上好体育课和抓好每周两节课外体育活动的同时,组成了田径、男篮、女篮、足球、乒乓球、体操、冰球、速滑和花样滑冰九个运动队,涌现出一批省、市尖子运动员和优秀运动队,学校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单位。

女子乒乓球队多次获得哈市中学生团体冠军和单打冠军,三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大赛,并取得了好成绩,董淑良同学还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男子足球队获省、市少年足球冠军,并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大赛;冰球队获哈市冰球第三名;田径队的成绩更加可观,在1966年哈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高中女子田径队获得除女子跳远外的全部冠军,被市教育局和市体委选派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使九中田径队失去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韩广的带领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1964年顺利通过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验收,被命名为贯彻《五十条条例》学校,成为哈市著名学校之一。

1965年,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宾县对青山公社建立了青年点,动员部分高中、初中毕业生下乡安家务农。65届高中毕业生于树、宋立成等去农村落户,在全市产生很大影响。

由于哈尔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1962年秋,学校除设4个高一班外,又设24个初一班。1963年夏,从九中分出12个初一班和几个初二班,连同任课教师新建一个初中学校,即哈尔滨市第49中学。1964年秋,又从九中分出8个初二班和4个初三班再新建一所初中,即哈尔滨市第64中学。该校先在九中二部制上课。分出49中和64中是九中为哈市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九中一段光荣史。

遭受重创时期(1966年─1973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韩广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污蔑为“三球”校长(乒乓球、足球、冰球),在牛棚度过了十个春秋。

九中是文革的重灾区。1966年6月至1971年,是学校最混乱的时期,学生、教师造反,揪走资派,大串联,打派性仗,学生上山下乡,教师下乡插队,复课闹革命也不过是学毛主席语录,念报纸。

初露锋芒时期(1976年─1984)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各条战线都进行彻底的拨乱反正,在邓小平的关怀指示下,全国重点中学开始恢复建设。

1978年,市教育局根据九中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批准九中为市重点中学,任命宋焕镇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79年又派吴玉琢为党支部书记,从1978年暑期开始在动力区择优招收学生,初中是三年制,高中是二年制。80年和81年,高考录取率51%左右,不甚理想。但81年高考文科成绩较好,升学率达75%,毕业生张建同学夺取哈市高考文科状元,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1980年,九中对原砖木结构教学楼进行了维修,把木制走廊改成水磨石地面,用钢筋水泥将走廊两侧的教室连成一体,有效地控制了楼身倾斜,及时地抢救了危楼,使其安全使用至今。

1980年6月4日,毕业班的张群,因追求本班的一名女同学,遭到拒绝,怀恨在心,伺机盗得冲锋枪、手枪、手榴弹等武器进行报复,造成“六四枪击事件”。因追杀该女生伤及数名师生,张凤臣老师为保护学生身受重伤,终生瘫痪,导致英年早逝;郎永年、杨志荣、蔡天壮、邢一夫等老师受伤;丛骏、黄曼玲等老师冒着危险将被追杀的女学生藏在语文组办公室桌下;校医毕艳琴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学生抢救受伤的师生;彭泽仁老师冒着生命危险接近张群,劝他放下武器,虽末奏效,但对减少师生损伤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些老师临危不惧的精神和所立的功劳将铭记在校史上,使后来的师生永志不忘。

1980年至1981年,九中教师队伍比较薄弱,数、理、化、外语缺乏教学骨干,不仅在高中不能实现小循环,就连毕业班也捉襟见肘不能配套。如何对原有教师和新分配来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成为当务之急。此时,宋焕镇校长和主抓教学的魏振国副校长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学院举办的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

他们对苏霍姆林斯基和赞可夫的教育理论、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层次论、吉尔福特的心理学等等既感觉到新鲜,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试图通过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把这作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手段,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他们受“向科学种田要产量”的口号的启发,提出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口号,开始踏上艰难的教育科研道路。

快速发展时期(1984年夏─1999年10月)

1984年夏,市教委按照上级干部年轻化的指示精神,调整各重点中学领导班子。宋焕镇和吴玉琢退居二线当顾问,宋焕镇任九中教育科研室主任,主抓教教育科研工作。

陈若臻到九中任校长(1984年夏——1999年),张若华到九中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1994年)。自此,九中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学校各方面建设逐年上台阶,在哈市教育界颇具声名。

1989年,九中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1994年陈若臻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负责全校的党政工作。张若华退休。正如柳斌所指出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陈若臻的带领下,九中各个方面的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形成规模,体现特色。

从84年开始,省重点中学全市招生,动力区一大批优秀学生考入三中、师大附中等省重点中学。由于九中当时是市重点中学,只能在省重点选拔后招生,生源下降,87、88年办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陈若臻和张若华团结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挥九中教育科研的优势,克服困难使九中87届和88届高考录取率保持在85%以上,市教委领导对九中给予了“教学质量信得过单位”的高度评价。

85年哈市实行初高中分设,88年九中成为纯高中学校。89年以来九中教学质量稳中有升,91届王竹同学夺得哈市高考文科状元,95年以来高考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97年高达99.18%,98年进段率达100%,李刚同学以689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哈市高考理科状元,杨硕和徐菲同获哈市文科高考第四、第五名。九中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1998年9月19日,九中隆重举行了以“团结奋进、走向辉煌”为主题的建校五十周年的庆典活动。会议由孔玉范主持,省政协主席周文华、省人大副主任单荣范、省人大副主任王人生、副省长王作书、省教委主任张惠芳等省、市、教育局及兄弟学校的领导出席了本次庆典,九中的老校长韩广、宋焕镇,老书记吴玉琢、张若华也出席了庆典。程幼东副市长、刘树民主任作了重要讲话;陈若臻校长作了主题发言。本次活动,计数了九中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经验。

跨越发展时期(1999年9月至今)

1999年10月陈若臻退休后,担任九中分校和平中学校长。此后的十年,九中在四任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研强校、内涵发展的道路,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学校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1999年9月,孔玉范担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

历任校长哈尔滨九中

王陶,1952年-1956年任九中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郑平,1956年-1957年任九中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刁乃勤,1958年-1960年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吴玉琢,1960年-1962年任九中党支部书记;1979年-1984年任九中党支部书记。

李盛斌,1952年-1962年任九中副校长。

韩广,1962年-1970年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国兴,1970年-1973年在九中任革委会主任。

宋焕镇,1973年任九中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78年-1984年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若华,1984年-1994年任九中党支部书记。

陈若臻,1984-1994年任九中校长;1994年-1999年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孔玉范,1999年9月-2002年1月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丛传忠,2002年1月-2007年1月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赵文祥,2007年1月-2007年7月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牛佳斌,2007年7月-2007年12月任九中副校长兼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2007年12月-2014年任九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何泉,2014年至今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校园文化校风

勤奋求实、文明向上

教风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学风

勤学好问、勇于攀登

领导作风

率先垂范、创新务实

九中精神

合作、包容、钻研、奉献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以德正本

以学修本、以质固本

德育工作

一个中心——德育工作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

两个过硬——做人、做事

三个结合——家庭、学校、社会

四个毒瘤——网瘾、手机、早恋、暴力

五个习惯——行为、学习、生活、道德、思维

六个红线——打骂父母老师、偷盗、破坏、考试作弊、抽烟、喝酒

七个学会——珍惜、关爱、感恩、回报、沟通、自护、创新

八个主题——3月读书、4月体育、5月母亲、6月法制安全、9月艺术、10月劳动、11月科技、12月德育研讨。

九中精神——合作、包容、钻研、奉献

十项能力达标:1.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2.能够熟练操作电脑;3.能够用英语进行常规对话交流;4.能够在公众面前流畅地进行脱稿演讲;5.能够独立地编辑制作手抄报;6.能够精读一二部国学着作;7.能够独立为父母制作一份生日礼物;8.掌握一种球类比赛的规则,有自觉锻练身体的意识和习惯;9.学会欣赏中外名作,掌握一种简单的绘画技巧;10.学会欣赏高雅音乐,了解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够在公众面前进行表演。

校徽

“9”字象征九中,地球象征世界,蜜蜂象征辛勤的园丁,蜜蜂翅膀象征科学,蜜蜂的身体象征茁壮成长的学子,白色象征圣洁,蓝色象征沃土。整体意以概括为:九中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九中要腾飞,九中要辉煌,九中要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科技人才。

校歌

《我们是春天,我们是希望》

王宏伟词

靳长权曲

五星红旗在眼前飘扬,黄河长江在胸中流淌。

团结我们有海的胸怀,拼搏我们有山的臂膀。

老师的教导在身边回响,同学的目光像星星闪亮。

生命属于亲爱的祖国,青春献给伟大的共产党。

科学知识给我们力量,发展创造是我们美好的理想。

世界期待我们的脚步,未来的世纪会更加灿烂辉煌。

我爱九中,我爱家乡,我们是春天,我们是希望。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师40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150人,占37.5%;特级教师5人,占1.25%;高级教师119人,占29.8%,一级教师155人,占38.8%,全国优秀教师7人,省市优秀教师、功勋教师146人,中青年专家、重点学科领才4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28人,哈九中汇聚了一支德才兼备、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1]

学校荣誉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科研百强校、连续四次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省课改先进集体、市政府劳模单位、市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三八"红旗集体、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标兵等荣誉,并获得了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黑龙江优质教育金奖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也是黑龙江省篮球基点校,学生男女篮球队战绩辉煌,曾经在哈尔滨市获得十连冠,多次名列省篮球比赛前三名,曾经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另外,学校还争创了黑龙江省唯一的“外语特色类国家项目特色学校”。

校友风采

牛大勇,男,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

刘英魁,男,哈尔滨人,1995年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现任北京东方般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谢佩玉,女,九中1999届毕业生。现居日本,现任日本国熊本大学医学部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日本国崇城大学药学部试实指导教师,享受日本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王艳萍,女,九中1978届毕业生,国家一级演员,现任黑龙江电视台文艺频道副总监,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怀进鹏,男,九中1980届毕业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28: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初高中一体公立学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初高中一体公立学校).pdf

标签:哈尔滨市   高中   中学   学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