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DCG)亦称活动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5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又称Holter监测。 动态心电图可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记录两个导联或多个导联心电信号,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以记录并发现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而日常活动时可能发生的心电改变,发现各类心律失常及ST段异常改变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文名动态心电图
英文名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
时间1949
创建者Holter
背景知识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a)之间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临床意义心律失常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监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5.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靠的临床指标。[1]
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
心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DCG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征患者,DCG可及时并比较全面地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协助判断动态心电图能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诊断缺血性心脏病
DCG连续监测12导联的ECG,对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尤其症状不典型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无可代替的临床价值。ST-T改变与时间同步的活动相关分析,有助于判断其心肌缺血的类型和选择药物。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以及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检测人工心脏起搏器
DCG可监测患者在活动或休息时的起搏心电图变化,了解起搏器的脉冲发放与感知功能,以及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1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