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累斯萨拉姆(Dar es Salaam)在斯瓦希里语意为“平安之港”。坦桑尼亚前首都,第一大城市和港口,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东非重要港口,达累斯萨拉姆区首府。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426名。
中文名称达累斯萨拉姆
外文名称Dar es Salaam
所属地区坦桑尼亚
面积1,590.5km
友好城市土耳其萨姆松
著名景点阿鲁莎国家公园、塞伦盖蒂大草原
市长Adam Kimbisa
地理坐标南纬7°,东经39°
名称来源一百多年前,莫罗戈罗一带的库突族迁此,起名“姆兹兹玛村(Mzizima)”,意为“凉爽的地方”,或“健康镇”。1857年桑给巴尔的马吉德苏丹在此修建宫殿。1862年马吉德命名为“BandaresSalaam”。阿拉伯语“bandar”意为“港”,“salaam”是“和平”的意思,全名意为“和平之港”。后简称成现名。可能因马吉德在此建港顺利,此地比他在桑给巴尔的宫殿更安全。一说是因阿拉伯人早期到此,见这里风光秀丽,港湾宁静,可在此自由贸易,故起此名。旧译“三兰港”。
历史发展位于非洲印度洋岸中段,扼西印度洋航运要冲。人口约120万。原为渔村,1862年建城。1887年德国的东非公司在此建立锚地。1891~1916年为德属东非的首府。1961~1964年为坦噶尼喀首都,后来为坦桑尼亚首都。曾是德、英殖民统治和掠夺的据点。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迅速扩展。工业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以轻纺工业为主,有大型纺织厂和卷烟、食品、制革、腰果加工、炼油、机车修理、农机具修造和水泥等企业。中央铁路、坦赞铁路的起点。公路通全国各大城镇。全国最大的港口,天然优良港湾,仓库、修船、装卸设备齐全。
天然良港,输出棉花、咖啡、剑麻及其他农矿产品。邻国赞比亚、扎伊尔、布隆迪的部分物资亦在此转口。有输油管道通赞比亚恩多拉。市郊有国际机场。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设有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技术学院及若干图书馆和研究所。城市呈同心圆结构,中心是商业区,其东面是政府机关和使馆区,北面和西面是住宅区和文化区,南面是港区和铁路站场,外围是西北和西南两片工业区。市区东部和东北部为海滨旅游区。
标准时区:+3时区UTC/GMT+3个小时
经纬度:纬度:南纬6°51’经度:东经39°18’
气候特征由于地处低纬度,受印度洋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为25.8℃。气温的日较差(10℃)大于年较差(4℃)是该市气象的一个特点。达累斯萨拉姆雨量充沛,地表水很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每年4月至9月是雨季,每年的10月至翌年3月是旱季,气候比较炎热;在烈日当头的时候,气温高达45°左右。其中3-6月降雨最多,全年雷电日为32-48天。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这种惯例也在慢慢地改变着。雨季无‘倾缸大雨’,旱季常见瓢泼大雨使得人们依然习以为常。
经济状况坦桑尼亚沿海经济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政府以不同形式给以大力支持,援建了很多水利、道桥、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
同时通过由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经营的航线,建立起达累斯萨拉姆与中国大城市交流的纽带。这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坦桑尼亚无疑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埃航签署北京泛源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货运代理企业后,中国、坦桑尼亚之间的货运量与日聚增。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8个绿岩带,地层大多属太古代岩石,历史上曾生产过近百吨黄金。已探明的主要矿产及储量为:钻石250万吨(含量6.5克拉/吨),金矿80万吨,煤3.24亿吨,铁1.3亿吨,磷酸盐1000万吨,天然气450亿立方米。除金矿外,其它矿藏尚待充分开发。大陆、桑给巴尔及近海海域有若干储油前景良好的区域。
目前已有多家矿业开采公司在坦注册,主要依靠外国资金和技术,其中大部分从事黄金开发。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公司在坦从事石油勘探;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资助坦开发松戈松戈气田(探明储量300亿立方米),由加拿大管道公司负责建设;另有外国公司正与坦方探讨开发姆纳西湾气田项目(探明储量150亿立方米)的可行性。森林面积约44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5%,出产安哥拉紫檀、乌木、桃花心木、栲树等。水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超过4.78亿千瓦。
重要地位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全国交通中心,坦桑尼亚的几条重要的铁路均从这里向内陆伸展。全国三分之二地区的进出口物资都要通过这里集散,同时为邻国刚果(金)部分地区和卢旺达、布隆迪两个内陆国家取得便利的出海通道。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赞铁路的起点站。坦赞铁路不但对加速开发坦桑尼亚富饶的西南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地处内陆的“铜矿之国”赞比亚打开一条通向海口的重要通道。
交通状况达累斯萨拉姆市内无中央车站,要到国内各城市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乘车,斯华西里街(SwahiliSt.)上的KariakooMarket,MorogoroRd.和LibyaSt.交接处都有乘车处。
饮食文化达累斯萨拉姆人在饮食习惯上,一般都有爱吃牛、羊肉,爱喝咖啡,忌食猪肉、动物内脏、海鲜以及奇形怪状的食物,如鱿鱼、海参、甲鱼等。他们一般以玉米、大米、甜薯为主食。其口味一般较重,不怕油腻,喜食辣味的食品,一般爱吃中国的四川菜肴。上层人士一般都爱吃英式西菜。坦桑尼亚各部族之间,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
有的部族以畜牧业为主的,就以牛、羊为主食。有的以渔业为主,就以鱼虾为主食。以种香蕉为主的,则为香蕉为主食。例如,居住在北部维多利亚湖西面的哈亚族,就是以种植香蕉着称,他们习惯在香蕉林中修建住宅。哈亚族还有一条戒律,即忌吃飞禽,也不吃鸡和鸡蛋。他们也有养鸡的习惯,但只是为了报晓和用作祭品。此外,哈亚族也禁食昆虫,但不包括蚱蜢和白蚁。
宗教信仰在达累斯萨拉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主要宗教信仰。全国约40-45%的人口信仰基督教;约35-4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而余下的人口则信仰传统宗教,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信仰都集中在对祖先的崇拜和基于自然的万物有灵论上。大部分的基督教徒都居住在大陆地区,而传教站和学校也都在这片地域的深处扎下了根。
在沿岸地区,伊斯兰教是当地人们的主要宗教信仰,但是伴随着古老商队的前进路线,伊斯兰教在更远的内陆地区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宗教在坦桑尼亚人的日常生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基督教辖区,各个家庭都穿着最好的衣服在周日的时候一同到教堂做礼拜活动。教堂服务活动一般包括唱歌和唱赞美诗——通常以整齐的合音来唱颂,这些美妙的声音会一直飘散到外面的大街上。在坦桑尼亚,复活节和圣诞节是最主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举办的服务和庆祝活动通常都会将节日气氛延续到一整天里面。
对于坦桑尼亚国内的穆斯林来说,斋月里的朔望月是一个最重要的时间,他们在日出到日落的这段时间里停止任何的饮食行为。斋月之后就是开斋节了,这是整个穆斯林社会的一个盛宴时刻。坦桑尼亚人所信仰的少数亚洲宗教包括印度教、印度锡克教和伊斯玛仪教派。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6:1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6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前首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达累斯萨拉姆(坦桑尼亚前首都).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