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是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沈阳化工大学始建于1952年,1958年升格为本科,命名为沈阳化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62年更名沈阳化工学院,隶属化学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近1500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25个二级院(系)及直属机构,开办57个本科专业,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工11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4000余人。
中文名沈阳化工大学
外文名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简称沈阳化工、SYUCT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理工类
主管部门辽宁省
现任领导党 委 书 记 王 强
校 长 许光文
副 校 长 笪可宁
本科专业57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6个
院系设置25个二级院(系)、直属机构
校训强学力行、喻理求真
校歌《骄傲与荣光》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7项(截至2018年)、省部级科技奖近百项(截至2018年)
知名校友尚冰、王晓纯、张立君、纪馨芳、徐国臣、赵军、胡富申、孟明扬、王志平
属性省部共建高校、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全国综合排名384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历史沿革沈阳化工校园风光沈阳化工大学始建于1952年7月15日,建校时校名为“沈阳化学工业技术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校址原选定沈阳市铁西区尚武街3号(现爱工南街11号),当年设化工、机械、电机3个专业科。
1953年10月,学校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更名为“重工业部沈阳化学工业学校”。学校留学生教育最早起于1953年,1953年至1954年共招收14名朝鲜留学生来校学习。
1953年至1958年,沈阳机械工业学校化工科、吉林工业学校染料专业和分析专业、大连工业学校电机科、沈阳市化工学校等相继并入学校。
1956年国家组建化学工业部,学校由隶属重工业部转为隶属化学工业部。 校园一隅1958年8月10日学校升格为本科正式建立“沈阳化工学院”,隶属辽宁省人民政府,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60年6月,经辽宁省委批准,学院更名为“辽宁科学技术大学”,抚顺工学院有机合成专业并入学校,学校业务领导隶属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1961年8月中科院辽宁分院撤销,学校业务划归辽宁省科委领导。
1962年4月,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校名改回沈阳化工学院,大连工业专科学校并入该校。 沈阳化工大学旧貌1970年12月至1978年6月“文革”中,学校被迫迁至抚顺市办学,原抚顺工学院、抚顺石油学校并入学校,学校更名为“抚顺化工学院”。
1978年7月,学校迁回沈阳恢复原校名“沈阳化工学院”,学校重新隶属化学工业部。
1982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3年春,学校组织团员青年深入中小企业,为企业解决科技难题,首开中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先河。1986年开始与外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8年8月,国家调整高等学校管理体制,该校管理体制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1992年开始与国内外一些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于1999年8月开始筹划新校区扩建工作,学校新校区扩建被列为“1999年辽宁省优先用地计划项目”,1999年12月学校完成一期征地,2000年8月完成二期征地。学校新校区于2000年4月动工兴建,社会投资方出资建设和管理的、所有权归学校的大学生生活城于2001年4月动工建设,2001年11月学校正式迁入新校区办学,是辽宁省最早迁入新校区办学的高校。
2006年7月,学校从社会投资方中提前收回了大学生生活城的使用、管理权,实现了学校对后勤的有效、有序管理,走在了辽宁省高校的前列。
2010年1月21日,沈阳化工学院由于通过教育部评定,正式更名为沈阳化工大学。
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7月,由沈阳化工大学牵头组建的“辽宁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二期名单。
2017年1月,沈阳化工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的“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7月,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督学1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辽宁省领才、学科带头人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7人。
教学名师 全国模范教师 吴剑华 全国优秀教师 吴剑华 陈建发 辽宁省领才吴剑华 辽宁省优秀教师吴剑华 姜长洪 郭瓦力 樊立萍 张建伟 辽宁省教学名师邹广华 陈晓东 郭瓦力 付广艳 王国胜 张建伟 樊立萍 李文秀 谢彦红 辽宁省优秀专家张仁宅 吴剑华 白 炜 肖林久 辽宁省学科带头人吴剑华 辽宁特聘教授 高恩军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吴剑华 田一光 李文秀 付广艳 刘云义 李三喜 陈尔凡 臧春华 高恩军 张建伟 王国胜 宗学军 孙亚光 梁 兵 张 展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 陈未如 金志浩 阎 峰 葛铁军 孟艳秋 孙亚光 龚 斌 张万忠 王宗勇 朱春 金丹 梁兵 成泰民 张展 于三三 毕文军 王 娜 刘学贵 李 辉 张春梅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 吴剑华 付广艳 肖林久 高恩军 方庆红 张建伟 李文秀 李 元 辽宁省专业带头人 李文秀 王长松 张建伟 金志浩 刘云义 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张万忠 龚 斌 王宗勇 汪 滢 张学军 姚淑华 赵立杰 佟玉萍 李艳红 于三三 曹庆新 朱春艳 张文国 王 蓉 张 展 沈恩福 成泰民 金 丹 曹先庆 孙亚光 林彦新 孙怀宇 张 卉 于 智 李 扬 季丹丹 申延明 何 美 冯 颖 杜璇瑛 孟 玲 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温静馨 吴剑华 白炜 吴一红 王 纲 郭瓦力 金志浩 胡卫东 高恩军 肖林久 袁德成 沈阳市优秀专家 白炜 郭瓦力 马伟民 张建伟
教学建设质量工程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0余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有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课15门、辽宁省示范性专业3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性实验试点建设项目10项。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立项百余项。 学校“十五”期间,有12项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网络模式下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研究被列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改革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国家级特色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辽宁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 化工原理、过程控制工程、数据库原理、物理化学、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高分子物理、化工热力学、工程材料、“毛邓三”概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与实验、高分子化学、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省级教学团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李文秀)、电气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樊立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金志浩)
教学成果 学校多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被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在国家和省举办的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大赛、英语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了70余项奖励,在全国和省市举办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比赛中获得了40余项奖励;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具有举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
院系设置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系、外语系、社会科学系、体育系、工业与艺术设计系、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创新实验学院20个二级院系。
学院名系与专业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和塑料工程方向)、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工方向)、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物理方向)、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包装工程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 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应用化学学院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方向)、应用化学(含应用化学、化学两个专业) 数理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科学与工程计算方向)、应用物理学(磁性物理及磁性材料方向)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能源化学工程(2013年新增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技术方向)、软件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及自动化方向)、理论与应用力学三个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 工业与艺术设计系 (理工类)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体育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物联网工程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两个专业)、安全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 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化工产品营销方向)
外国语学院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对俄贸易方向)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
工程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职升本专业)、应用化学(中职升本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职升本专业)、自动化(中职升本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职升本专业)
学科建设原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精细化工、自动化
1994年精细化工学科成为化工部重点学科,现发展为应用化学学科。
1996年自动化学科成为化工部重点学科,现发展为控制科学与工程。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工程硕士领域,多个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省级重点学科5个。
硕士学位授予点 编号 学科名称 门类 1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 2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3机械工程 工学 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学 5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学 6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学 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8环境科学与工程 工学 9化学 理学 10应用经济学 经济学 11软件工程 工学 12药学 医学 13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学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批准年份 1化学工艺 2002 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2002 3材料学 2008 4化工过程机械 2008 5应用化学 2008
校级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批准年份 1无机化学 2008 2材料加工工程 2008 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2008 4环境工程 2008 5药物化学 2008
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批准年份 1企业管理 2008 2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8
合作交流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英国贝德福德郡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化工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大学合作办学;日本群马大学、日本横宾大学、日本大孤大学、日本熊本大学、俄罗斯海参崴国立经济服务大学、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等几十个学校为该校友好合作院校。
科学研究科研机构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等20余个,建有化工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3个直属科研机构。 省级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化工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辽宁省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辽宁省化工过程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省级)、辽宁省稀土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级)。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稀土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工业环境-资源协同控制与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 省部级科研中心 辽宁省化工静态混合反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辽宁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辽宁省化工新技术转移推广中心(省经贸委)、.辽宁(中日)新材料技术转移推广服务中心(省经贸委)。 市级科研机构 沈阳市流量计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局)、沈阳市高分子塑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局)、沈阳市无机分子基材料化学(国际)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沈阳市先进陶瓷制备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沈阳市先进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
科研成果根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数百项,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数千项。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17项,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近百项,授权专利成果1100余项。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发表科研论文40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
学术资源图书馆图书馆藏 图书馆根据2014年8月图书馆网站显示,图书馆纸质藏书已达18万种,90多万册,形成了以化工为特色,兼有理、经、管、文、法、教、医等学科文献体系,藏有美国化学文摘(CA)1907年创刊以来和美国工程索引(EI)1981年以来的所有文献。馆藏电子文献镜像数据库和虚拟文献信息数据库近30种,各种光盘信息数据近4万张,优秀课件220种,类型多样,内容丰富。
学术期刊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沈阳化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刊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站)上网期刊。
沈阳化工大学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徽
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内环中间以四个苯环构成“化”字的英文字母“H”和“工”字,代表学校以工为主,以化工科学为专业特色;两条飘带形拟“化”字偏旁“七”,采用中国传统书法的运笔,象征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图案下方有“195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沈阳化工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金属制证章,蓝色字体,银色为底色。
校旗
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校训
强学力行,喻理求真
强学要求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攻书莫畏难”的勇气,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基础。古往今来,有作为的知识分子,无一不是经历了“强学”的过程,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强学”是青少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力行要求要勤于实践,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力行也是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至于行而止矣”,都说明了实践在求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强学力行体现了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客观规律。
喻理要求通过教与学要通晓理论。人们认识事物,接受知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要上升为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感觉事物。不仅要“知”,更重要的是“识”,即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开发出理性的智慧,而不单是经验的累积,通过归纳与演绎使各门知识融会贯通,使教与学的水平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求真,即探索、追求真理,是人的道德品质和治学态度的统一。是高等教育追循和实现的最高境界。人们要真正认识世界、探求客观规律,获取真知,就得求真。真理同谬误相对,是认识主体对客观对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求学治学的过程即求索的过程,人在求索中将获得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将受到洗礼。
“强学力行,喻理求真”切中学教,育人之要,也是对马克思的经典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校庆日
学校确定每年的9月19日为校庆日。
校歌
《骄傲与荣光》
《骄傲与荣光》
白炜词,占海曲
沈水之阳,盛京西望,这里是美丽的地方。
紫气东来,深情一往,这里是出发的地方。
莘莘学子,琅琅课堂,这里是难忘的地方。
热爱化工,向往炼厂,这里是感恩的地方
强学力行,勤奋成就,梦想喻理,求真刻苦,赢得希望。
牢记教诲,汗水滋润。思想不忘,嘱托奋斗,创造辉煌。
我们创新无限,我们放飞理想。
我们朝气蓬勃,我们斗志昂扬。
我们重托在肩,我们整装远航,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
我们栉风沐雨,我们灿若朝阳,我们在这里生活,我们在这里成长。
化大以我而骄傲
在这里翱翔。化大以我而骄傲
我以化大而荣光,我以化大,而我以化大,而荣光,荣光!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王强 |
校长 | 许光文 |
副校长 | 笪可宁、张义民、金志浩、杨学印 |
纪委书记 | 孟宪梅 |
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 姓名 | 姓名 | 任期 |
沈阳化工大学(2011.11—2014) | 逄玉俊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2011.11—2014 |
沈阳化工大学(2010.1—2011.11) | 吴剑华 | 党委书记 | 2010.1—2011.11 |
逄玉俊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2010.1—2011.11 | |
沈阳化工学院(1978.5—2010.1) | 吴剑华 | 党委书记 | 2003.8—2010.1 |
逄玉俊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2003.8—2010.1 | |
于千 | 党委书记 | 1988.7—2003.8 | |
吴剑华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1999.3—2003.8 | |
牛季凡 | 院长 | 1995.5—1999.3 | |
季善义 | 代院长、院长 | 1988.4—1995.5 | |
杨俊超 | 党委书记 | 1983.11—1988.10 | |
张国义 | 院长 | 1983.6—1987.6 | |
杨惠民 | 党委书记 | 1981.2—1983.10 | |
艾鸿铭 | 院长 | 1979.5—1980.10 | |
抚顺化工学院(1971.8—1978.4) | 陈梦轩 | 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 1972.12—1976.3 |
宋诚 | 党核心领导小组组长 | 1971.4—1972.12 | |
沈阳化工学院(1962.9—1971.4) | 谢登宏 | 党委书记 | 1966.2—1967.1 |
杨惠民 | 代党委书记、代院长、院长 | 1962.9—1967.1 | |
周玉兰 | 党委书记 | 1962.9—1964.7 | |
辽宁科学技术大学(1960.7—1962.9) | 周玉兰 | 党委书记 | 1960.7—1962.9 |
柳文 | 校长(兼任) | 1960.7—1962.9 | |
沈阳化工学院(1958.8—1960.7) | 周玉兰 | 党委书记 | 1958.8—1960.7 |
黄琦 | 院长(兼任) | 1958.8—1960.7 | |
沈阳化学工业学校(1952.7—1958.8) | 王志先 | 党总支书记 | 1957—1958 |
亓国治 | 党支部书记、校长 | 1952.7—1958.8 | |
张珍 | 校长(兼任) | 1952.7—1955.1[3] |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5:1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5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沈阳化工大学(公立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沈阳化工大学(公立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