潋,汉语常用字,读音lià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出自《文选·潘岳·西征赋》。基本含义为水波相连的样子,如“水光潋潋”;引申含义为形容水势浩大。
中文名潋
拼音liàn
部首氵
五笔IWGT
郑码VOVM
笔顺丶丶一ノ丶一丶丶ノ一ノ一ノ丶
笔画14
结构左右结构
基本释义水波相连的样子;形容水势浩大
详细解释(1) 水际,水边 [waterside]
华莲烂于渌沼,青蕃蔚乎翠潋。——《文选·潘岳·西征赋》
(2) 被吹起的水面的波纹 [ripples]。如:潋潋(水波流动的样子)
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广韵》良冉切《集韵》《韵会》《正韵》力冉切,𠀤音敛。潋灩,水溢貌。《木华·海赋》浟湙潋灩。
又波际也。《潘岳·西征赋》靑蕃蔚乎翠潋。
又泛也。《郭璞·江赋》或泛潋于潮波。
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力验切,音殓。义同。《集韵》或省作澰。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4:3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54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潋(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潋(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