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是俄罗斯海军第四代基洛夫级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原名“尤里·安德罗波夫”号(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舷号183,苏联解体后改名为彼得大帝号(Пётр Великий),舷号099。尽管“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规格并不属于传统定义的巡洋舰,但仍可以说它是“重型导弹巡洋舰”,作为巡洋舰,它的规格已经得到多数国家和媒体的非官方认可。目前,“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旗舰。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非航空母舰战斗舰艇,也是世界上唯一一艘现役的非航空母舰核动力水面作战舰艇。
中文名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
英文名Пётр Великий атомный крейсер
国家俄罗斯
标准排水量23750吨
长度250.1米
高度59米
宽度28.5米
吃水10.3米
装载量635人
建造波罗的海造船厂
下水1989年
服役1998年4月19日
开工1986年
状态现北方舰队旗舰
简介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部委会成员、俄罗斯政府海事委员会部委会成员弗拉基米尔·波斯佩洛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完成升级之后,“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也将进行类似升级。
波斯佩洛夫说:“彼得大帝号计划进行维修和升级。升级内容将在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的升级工作完成后确定。”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导弹巡洋舰目前正在进行升级。波斯佩洛夫表示,该舰已完成更新。他介绍说:“(该舰)更换了所有电缆和几乎所有舰载无线电电子系统,部署了‘口径’、‘缟玛瑙’等型号的攻击性导弹武器和其他最先进武器。它将再服役至少20年。”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和“彼得大帝”号为“海鹰”级1144型(基洛夫级)军舰。这种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用于攻击大型水上目标,保护海军编队在遥远海域和大洋中免受敌人空中和潜艇攻击,主要用途是摧毁敌人的航母编队。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于1983年开工建造,1988年加入海军战斗编成。“彼得大帝”号于1986年开工,1996年交付海军。[1]
历史该巡洋舰设计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86年,开始动工建造,1991年工程完成了80%时,建造计划被中止。
苏联解体后,受经济问题影响,该舰的建造进程被严重推迟。直到1996年,俄罗斯经济好转,“彼得大帝”号在被搁置十年后,再次开始建造,在完成现代化改装后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并被正式更名为“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96年11月,在完成一系列的测试验收后,于1998年4月18日正式入役俄罗斯北方舰队,并成为北方舰队的旗舰。
2000年8月,“彼得大帝”号参加了在巴伦支海举行的海军演习,这场演习也是自苏联解体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
2002年,“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得到了俄罗斯海军司令部的表扬。
2002年3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在前往北方舰队视察期间,会见了“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的船员,并向该舰船员颁发奖章,同时授予两名指控官提前晋级。
2003年7月4日,俄罗斯国防部长再次参观“彼得大帝”号,期间他向记者表示,这艘军舰代表了俄海军战斗力的最高水平。
2003年,俄军作战训练年度总结上,“彼得大帝”号被认为是俄北方舰队作战性能最优秀的战舰。
2004年2月17日,在俄武装部队“安全”2004战略演习期间,“彼得大帝”号成功发射SA-N-6防空导弹拦截了一枚从北方舰队一艘潜艇上发射的导弹靶标和一枚由战略轰炸机发射的巡航导弹靶标。
2009年,参加“因陀罗-2009”联合军演,其后将开始在索马里附近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214年1月25日,“彼得大帝”号和中国海军护卫舰盐城舰在地中海开始举行海上军演。
舰体装备舰体“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的艏部细长,顶端上翘。艉部呈方形,设有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从舰体最宽处到艉部末端的宽度几乎不变。全长252米,宽28.5米(比美国海军“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约长32米、宽6.2米),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24300吨(比“长滩”号大6775吨),堪称巡洋舰之最。编制727人,另搭载航空人员18名和旗舰参谋人员15人。
动力动力系统独具特色,为混合式动力(CONAS),采用2座KN-3型压水反应堆(功率为300MW)、2台燃油锅炉和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单台功率7万马力),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平行运作,4轴推进,最大航速30节。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理论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几乎无限的续航力,可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执行远洋巡逻和作战任务。
电子系统对空对海警戒雷达为一部MR-800“顶对”远程三坐标雷达,C/D波段,对飞机的作用距离366公里,对2平方米大小目标的作用距离183公里;一部MR-710“顶板”-B三坐标雷达,D/E波段。导航雷达为2部“棕桐叶”雷达,I波段。火控雷达包括一部MR-184雷达,用于AK-130主炮;6部3P37 “热闪光”雷达,I/J波段,用于9M311/SA-N-11“什坦”防空导弹;一部“顶罩”雷达,用于SA-N-6“雷声”防空导弹;2部MR-360“十字剑”雷达,K波段,用于9M330/SA-N-9“剑”防空导弹。飞行控制雷达选用一部“飞屏”-B型雷达,I波段。
武器舰上防空武器从点防御到区域防空组成了多层火力重叠的拦击火力网,射程从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从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联装(共96枚)V-601“堡垒”/SA-N-6“雷声”区域防空导弹;2座8单元RZ-130(9M330)“克里诺克”/SA-N-9“剑”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备弹128枚;6座3M-87“板栗”/“卡什坦”/CADS-N-I弹炮合一系统。在任务分工上,远程区域防空拦截由SA-N-6导弹负责,该型导弹装在甲板下面的垂直发射装置中,射程100公里,飞行速度6马赫,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对付12个不同的来袭目标;中程点防御任务由SA-N-9导弹完成,射程45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
担负对空末端防御的是6座“卡什坦”近程武器系统(2座在前甲板,4座在后甲板),该系统由8枚SA-N-11舰空导弹、一座双联装30毫米舰炮、一部中心火控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组成,导弹射程为8公里,火炮射程2公里,射速4500发/分,弹炮同时开火,可在全舰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弹幕,有效地抗击那些突破了前几道防空火力的来袭目标。
对舰攻击武器包括AK-13O高平两用主炮和20枚垂直发射的P-700“花岗岩”/SS-N-19“海难”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导弹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采用惯性加雷达主动寻的制导,可进行超视距对舰攻击(由该舰所载卡-27直升机或陆基图-22M“逆火”轰炸机进行中继制导),20个导弹发射单元可多枚齐射,对敌舰实施“饱和”攻击。舰上还装备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既可发射鱼雷(备弹20枚),也可发射SS-N-16反潜导弹,后者射程45公里,可携带核弹头;1座Udav-1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备弹40枚。
反潜声呐系统包括“马颚”主动搜索攻击声呐和“马尾”可变深声呐。舰上最多可搭载3架卡-27PL“蜗牛”A直升机。
同级舰一号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原名“基洛夫”号);
二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原名“伏龙芝”号);
三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原名“加里宁”号);
四号舰“彼得大帝”号(原名“安德罗波夫”号)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4:1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53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俄罗斯海军第四代基洛夫级重型核动力导弹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俄罗斯海军第四代基洛夫级重型核动力导弹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