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犀鸟(佛法僧目犀鸟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4-12-23 04:09:48 阅读: 评论:0

犀鸟(佛法僧目犀鸟科动物)

盔犀鸟 (佛法僧目犀鸟科动物) 次浏览 | 2022.09.22 14:19:0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盔犀鸟佛法僧目犀鸟科动物

盔犀鸟是旧大陆的一类热带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盔犀鸟属(Rhinoplax)。头骨像头盔,套在突出的喙上面。产于缅甸南部、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婆罗州和苏门答腊等地500米以下的低海拔森林中。用其头骨因其头胄为实心,外红内黄,制成的各种工艺品被广为收藏,被称为鹤顶红。盔犀鸟是华盛顿公约(CITES)一级保护物种(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中文名

盔犀鸟

拉丁学名

Rhinoplax vigil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佛法僧目

犀鸟科

Rhinoplax

Rhinoplax vigil

分布区域

缅甸南部、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婆罗州和苏门答腊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文学名

盔犀鸟

英文名

Helmeted Hornbill

二名法

Rhinoplax vigil

简要介绍盔犀鸟头骨

盔犀鸟是旧大陆的一类热带鸟,属佛法僧目,犀鸟科,盔犀鸟属(Rhinoplax)。头骨像头盔,套在突出的喙上面。产于缅甸南部、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婆罗州和苏门答腊等地500米以下的低海拔森林中。用其头骨因其头胄为实心,外红内黄,制成的各种工艺品被广为收藏,被称为鹤顶红。盔犀鸟是华盛顿公约(CITES)一级保护物种(极其濒危,禁止其国际贸易)。

外形特征

盔犀鸟主要体毛呈深棕色,翅尖及尾羽为白色,并有黑色宽条纹。[2]公鸟头颈肌肤裸露,呈红色。头胄中后部外表鲜红,前部与喙为黄色。母鸟颈为淡蓝色,头胄小,颜色亦较淡。体型是所有犀鸟科鸟类中最大的,公鸟自喙尖至尾端约125厘米,并有长达五十公分的两根中央细长尾羽;母鸟体型略小而无长尾羽。

历史记载盔犀鸟

犀盔鸟应该在元代之后。史料中,最早出现“鹤顶”一词,是元末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记出产国有丹马令、吉兰丹、苏洛鬲、龙牙犀角、须文答剌等。但没有说其以此为贡物。

而鹤顶作为贡物入中国的,最早可能在至元间。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冬十月)癸未,罗斛国王遣使上表,以金书字,仍贡黄金、象齿、丹顶鹤、五色鹦鹉、翠毛、犀角、笃缛、龙脑等物。”《岛夷志略》有罗斛国,没有说它在哪里,只是说:“其田平衍而多稼,暹人仰之。气候常暖如春。”并且罗斛国所贡多为东南亚土产,故应位于南洋,多数学者认为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罗斛国所贡的“丹顶鹤”很可能就是鹤顶,因为丹顶鹤产于亚洲东北,足迹罕至南亚,即使偶有迷鸟也非常少,不可能作为贡品。

而对它大量接触则在郑和下西洋之后,郑和随员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马欢的《瀛涯胜览》,以及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中,都或繁或简地提到这种奇特的鸟类。正因为其头胄的特殊,出产国常作为贡品以入中国。

据《明史》记载,曾进贡过鹤顶的国家,只有浡泥、满剌加、榜葛剌三个而已。又说文郎马神产鹤顶,但没有说它曾贡。《明史》择要而记,不可能把所有的事详细记录。征之《明会典》,则曾以此为盔犀鸟的型态。

鹤顶作为贡物以入中国,明载《会典》自无可疑,但各出产国自宣德以后贡者日稀。其最后入贡时,据《明史》爪哇、浡泥在嘉靖九年、满剌加在正德三年、苏门答剌在成化二十二年。且其进贡都不是经常性的。

生活习性

犀鸟喜欢把窝筑在洞穴里,特别是大树的树洞里。除了两种地栖犀鸟外,许多犀鸟在找到做窝的洞以后,雌鸟先进去,然后雄鸟就用泥巴把洞封起来,只留下一个能把食物送进去的小孔。等雌鸟把小鸟孵出来以后,它会把泥巴墙凿穿。不过,为了小鸟的安全,它可能又把窝封起来。各种犀鸟中,灰犀鸟濒危动物。

工艺品清中期鹤顶红透雕螭龙纹带扣

一般的鸟类头骨皆为中空,无法雕刻,而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盔犀鸟的头胄之所以被称为鹤顶红,并非因出产地命名,而是东南亚藩属国作为贡品进贡的头胄,无人知晓该鸟形态,便将其冠以“仙鹤”之名。恰因古代文官朝服之上多有以“仙鹤”为图案,这种“官居一品”、“指日高升”的寓意便自然赋予其中,取其色泽红艳之故,故称鹤顶红。可制成鼻烟壸、皮带扣,雕刻小动物或山水人物艺术品。尤其直接雕刻于其头部的精巧雅致雕刻品,形态美妙无比,非一般象牙雕能媲美。

鹤顶在元代已入中国,但广为国人所知则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因出产国多以为贡物,故典制不仅在贡国下列出,且还规定了正式的回赐价格。朝廷的官员多用于制杯、腰带等以资赏玩。明中叶后国力渐渐减弱,出产国不再进贡,因此鹤顶红逐渐变,因而更加贵重;至清初实施海禁政策,与产地贸易断绝,在中国遂至绝响。但因只见制成品而未睹活物,明人记述中有很多是凭成品猜测而出错的。

2010年以后,中国民间开始出现盔犀鸟头胄原料,一般多做成挂牌或整件加工,其价格没有少于万元的。

在2004年北京翰海的秋拍中,清中期·鹤顶红朝珠(一百零八粒),估价5万至7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4.3万元。

在2007年纽约佳士得的春拍上,就有一只齐白石作鹤顶红“一品仙鹤”鼻烟壶,成交价超过65万元。

在2011年苏州的拍卖市场上,一件清·鹤顶红龙纹带扣的成交价为3万元。

2012年9月13日,武昌红巷艺术城的祥德轩中的一串清鹤顶红手串,经武汉收藏家协会古玩专业委员会会长吴兴平鉴定,估价40万-50万元。

分布范围

缅甸南部、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婆罗州和苏门答腊等地。 

鹤顶红盔犀鸟

一般的鸟类头骨皆为中空,无法雕刻,而盔犀鸟的头胄部分为实心,且外红内黄,质地细腻,易于雕刻,堪比象牙。盔犀鸟的头胄之所以被称为鹤顶红,并非因出产地命名,而是东南亚藩属国作为贡品进贡的头胄,无人知晓该鸟形态,便将其冠以“仙鹤”之名。恰因古代文官朝服之上多有以“仙鹤”为图案,

这种“官居一品”、“指日高升”的寓意便自然赋予其中,取其色泽红艳之故,故称鹤顶红。可制成鼻烟壸、皮带扣,雕刻小动物或山水人物艺术品。尤其直接雕刻于其头部的精巧雅致雕刻品,形态美妙无比,非一般象牙雕能媲美。

亦有将其雕刻为手串、戒指等的。鹤顶在元代已入中国,但广为国人所知则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因出产国多以为贡物,故典制不仅在贡国下列出,且还规定了正式的回赐价格。朝廷的官员多用于制杯、腰带等以资赏玩。明中叶后国力渐渐减弱,出产国不再进贡,因此鹤顶红逐渐变,因而更加贵重;至清初实施海禁政策,与产地贸易断绝,在中国遂至绝响。

随着收藏升温,地下贸易屡禁不绝,盔犀鸟作为濒危物种,生存面临极大压力。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3:4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5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盔犀鸟(佛法僧目犀鸟科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盔犀鸟(佛法僧目犀鸟科动物).pdf

标签:犀鸟   佛法   动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