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冲突,中国与菲律宾在2003年6月5日南海发生争端,双方舰队发生了激烈军事冲突。中国护卫舰在南海例行巡逻时与菲律宾护卫舰发生小规模冲突,在击沉菲律宾一艘军舰后受到菲律宾意图报复。然后双方在南海南沙群岛附近展开了激战。
中文名南海冲突
发生地点南海海域
双方中国与菲律宾
声音菲律宾更应警惕美国军舰到南海
时间2003年6月5日
概述中方望菲律宾勿使南海局势复杂化刘建超斡旋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的外交斡旋之路仍然紧锣密鼓。他又拜会了菲律宾参议长恩里莱和菲律宾文官长埃尔米塔,在两次会见中,双方均就南海问题交换了意见。事实上,在菲律宾的“领海基线法案”制定和签署过程中,菲律宾国会是最主要的幕后推手。今年1月和2月,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各自版本的法案,并最终于2月17日通过了一个最终版本。虽然根据菲律宾法律,国会通过的法案需要经过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正式法律,而且拥有否决该法案的权力,但是,鉴于总统阿罗约过去几年与反对派的紧张关系,她不可能再在国会问题上冒险,所以在10日签署了这一法案。[1]
在会面中,关于菲律宾领海基线立法问题,刘建超阐述了中方立场并指出,中菲双方应共同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希望菲方不要进一步采取使局势复杂化的行动,要继续推动在南海地区的合作。 恩里莱参议长则回应道,中国是菲的好朋友、好邻居,菲方重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反应,将致力于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坚持<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准则,推进双方在南海地区合作。
宣言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一、各方重申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
二、各方承诺根据上述原则,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信任的途径。
三、各方重申尊重并承诺,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所规定的在南海的航行及飞越自由。
四、有关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五、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它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
在和平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之前,有关各方承诺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建立相互信任,包括:
(一)在各方国防及军队官员之间开展适当的对话和交换意见;
(二)保证对处于危险境地的所有公民予以公正和人道的待遇;
(三)在自愿基础上向其它有关各方通报即将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
(四)在自愿基础上相互通报有关情况。
六、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有关各方可探讨或开展合作,可包括以下领域:
(一)海洋环保;
(二)海洋科学研究;
(三)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
(四)搜寻与救助;
(五)打击跨国犯罪,包括但不限于打击毒品走私、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以及军火走私。
七、有关各方愿通过各方同意的模式,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和对话,包括对遵守本宣言问题举行定期磋商,以增进睦邻友好关系和提高透明度,创造和谐、相互理解与合作,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争议。
八、各方承诺尊重本宣言的条款并采取与宣言相一致的行动。
九、各方鼓励其他国家尊重本宣言所包含的原则。
十、有关各方重申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将进一步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并同意在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朝最终达成该目标而努力。
声音众议员吴礼示:菲律宾更应警惕美国军舰到南海巴兰玉计市众议员吴礼示(ROILO GOLEZ)昨天同样认为没必要对中国的举动产生恐惧,他反而认为如果美国派出军舰前往南海海域,菲律宾才应该更加警惕。曾经出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吴礼示表示,他对于美国派遣先进驱逐舰前往南海海域更为担忧,他认为这“加大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巡逻船与伙伴国(美国)发生惊险的面对面冲突的可能性,而(美国)第七舰队则潜伏在数百英里以外的某处。” “南海海域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潜在的争端地区,事件频发。记住在(美国)大选时曾有过关于奥巴马一旦当选,会在他任职初期对其勇气进行一次测试。我祈祷外交官们目前正通过热线艰苦地工作着。”参议员埃斯库德罗说,他不赞同所谓“中国使用炮舰外交”的说法。“我不同意炮舰外交或是恐吓战术的说法,”他说,“菲律宾(政府)应该通过合法和外交程序认真按照中国的倡议行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3:1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9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南海冲突(中非南海争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南海冲突(中非南海争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