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半夏(半夏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12-23 23:47:04 阅读: 评论:0

半夏(半夏属植物)

旱半夏 (半夏属植物) 次浏览 | 2022.08.08 16:08:4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旱半夏半夏属植物

旱半夏别名水玉、地文,、三步跳、麻玉果等,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高15-30厘米,地下块茎呈球形,是入药的主要部分,野生分布于中国除内蒙、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山地、丘陵的草坡、荒滩、沟谷、溪边,常见再杂草丛生阴湿环境。

中文名

旱半夏

拉丁学名

Pinellia ternat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天南星目

天南星

半夏属

分布区域

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

中文学名

半夏

别称

老鸹眼、水玉、地文,、三步跳

植物形态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块茎近球形,直径0.5~3.0cm,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c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径2~4mm。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cm,宽1.5~3cm;成株叶3全裂,裂叶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cm,宽1~4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

佛焰苞绿色,边缘多见紫绿色,长6~7cm;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花单性,花序轴下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mm,其间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弯曲。浆果卵状形,绿色或绿白色,长4~5mm,直径2~3mm,内有种子1枚,椭圆形,灰白色,长2~3mm,宽1.5~3mm,千粒重(鲜)9.88g。

花期5~9月,花葶高出于叶,长约30cm,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果期6~10月,浆果多数,成熟时红色,果内有种子1粒。

分布产地

半夏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甘肃;浙江、湖南、湖北、江苏、河北、江西、陕西、山西、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生活习性

半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半夏为多年生田间杂草性植物,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半夏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

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叶柄发出,此时如遇地表气温又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地、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当气温升至10℃~13℃时,叶柄直立长出土外。

半夏在适宜的条件下(半阴半阳、土壤疏松湿润)具有多次出苗生长、倒苗的现象。两年以后,开花结实,种子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在叶柄近地面的位置或其叶上,生长有珠芽,它能再生出半夏小植株。地下茎极短,在茎上能产生1~2个块根及大量须根,较大的块根的根尖部常腐烂掉。块根也可进行繁殖。

功能主冶

中药旱半夏又称为半夏,它的功效是可以降逆止呕、温中和胃,还可以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等。[1]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温和中胃,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风痰眩晕,痰饮眩悸,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并生用外治痈肿痰核。旱半夏为常用中药,饮片配方和中成药生产用较大,属较好的温寒化痰药,其它药很难替代。

采收加工

一、采收

种子播种的于第3、4年,块茎繁殖的于当年或第2年采收。一般于夏、秋季茎叶枯萎倒苗后来挖。但以夏季芒种至夏至间采收为好。因此时半夏水分少,粉性足,质坚硬,色泽洁白,药材质量好,产量高。其方法是:从半夏地的一端起始,用爪钩顺垄挖12~20cm深的沟,逐一将半夏挖出,起挖时选晴天小心挖取,避免损伤。

二、就地加工

将鲜半夏洗净泥沙,按大、中、小分级,分别装入麻袋内,先在地上轻轻摔打几下,然后倒入清水缸中,反复揉搓,或将块茎放入筐内,在流水中用木棒撞击或用去皮机除去外皮。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均应将外皮去净为止,洗净,再取出晾晒,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不能堆放,不能遇露水。

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或晒至半干,以硫黄熏之。亦可拌入石灰,促使水分外渗,再晒干或烘干。切忌曝晒,否则不易去皮。如遇阴雨天气,采用炭火或炉火烘干,但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应控制在35℃~60℃之间。在烘中要微火勤翻,力求干燥均匀,以免出现僵子,造成损失。秋季采收的半夏表面凸凹不平,而且色泽发暗。

加工技术:

(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既可。

(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底部(俗称“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再装袋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纯白色为止。面积较大的半夏基地,可采用机械脱皮。

(3)干燥:脱皮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既成商品。如半夏数量较大,最好建有烘房,随脱皮,随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

水半夏的区别

半夏又名旱半夏,为常用中草药,多为野生。近年来随着产量减少,价格上涨,某些药厂为降低成本,以水半夏代替半夏使用,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为半夏和水半夏为两种不同中药,功能主治不同,使用时应加以区别,切不可相互代用。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生用外治痈肿,用量3g~9g。

药材性状: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cm~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水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用量0.3g~0.6g。

药材性状: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cm~1.5cm,高0.3cm~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隐约可见点状根痕;上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此外,半夏与水半夏区别也可根据其乙醇溶液对紫外光的吸收来区别:取二者粉末各5g,置250ml三角烧瓶中,加70%乙醇溶液50ml,超声波提取30分钟,过滤液,取滤液置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收度,半夏在261mm处有最大吸收,而水半夏在269mm处有最大吸收。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2:4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7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旱半夏(半夏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旱半夏(半夏属植物).pdf

标签:半夏   植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