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是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在中国,从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最习见、数量很多。日本、朝鲜、苏联(亚洲部分东部)也有分布。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科蛙科
属蛙属
种黑斑蛙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等
中文学名黑斑蛙
外形特征黑斑蛙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数量不等的黑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腹面皮肤光滑呈鱼白色。
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粗肥,上有细小的白疣,有雄性腺。体长约为70~80毫米,雄蛙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吻棱不显;鼻孔距较距吻端为近;眼间距窄,为上眼险宽之1/2;鼓膜大,为眼径的2/3—4/5;犁骨齿两小团,左右不相遇。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长顺序3、1、2、4,指侧有窄的缘膜,第二指的最显着;关节下瘤明显。后肢较短而肥硕,胫跗关节前达眼部,左右跟部仅相遇或不相遇;趾间几为全蹼,第五趾外侧缘膜发达;关节下瘤小而明显;外蹠突小,内蹠突窄长,有游离的刃状突出。
皮肤不光滑,背面有一对较粗的背侧褶,二背侧褶间有四行至六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若断若续,长短不一,变异颇大;侧褶到体侧的皮肤也不光滑,少数液浸标本有白色小刺;腹面皮肤光滑。雄蛙有一对颈侧外声囊;第一指基部有粗肥的灰色婚垫,满布细小白疣。生活时颜色变异颇大,背面的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的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部;北方的雌性标本多有深酱色或黑色者;背侧褶处色较浅,为金黄、或黄,或浅棕色;四肢背面有黑色横斑。液浸标本为青灰色,黑色斑明显;腹面白色无斑。蝌蚪体形大,后肢5毫米时,全长达50—60毫米,体笨重,尾较细弱,尾端尖;蝌蚪呈灰绿色,尾部有斑纹;唇齿式I:1~1/Ⅱ:1—1,角质颌适中。
生活习性黑斑蛙黑斑蛙成蛙常栖息于稻田、池溏、湖泽、河滨、水沟内或水域附近的草丛中。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的田地,次年3月中旬出蛰,黑斑蛙吞食大量昆虫,1昼夜捕虫可达70余只,是消灭田间害虫的有益动物。成体和卵多被用为教学和实验材料。据《本草纲目》记载,亦可作药用。
生长繁殖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一般在降雨前后和黄昏时开始鸣叫,雌蛙抱对产卵。卵多产于秧田、早稻田或其他静水域中,偶尔也在缓流水中产卵。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分布多栖于池溏、水沟或小河内。在中国,从华北北缘到华南北缘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最习见、数量很多,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地,日本、朝鲜、苏联(亚洲部分东部)也有分布。
养殖技术生活与生殖习性黑斑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青蛙属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16℃结束冬眠。青蛙一般1龄可达到性成熟,产卵季节为5月~8月,产卵旺季为5月底~6月初,个体体重为150g~300g青蛙怀卵量为0.2万粒~0.6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3次。
人工育苗⒈黑斑蛙的培育与越冬将闲置的甲鱼温室水泥池改用为亲蛙培育越冬池、产卵池和蝌蚪培育池,温室面积为2133平方米。室内水泥池为平面布置,两边池,中间路,每个水泥池面积60平方米,深1.2m,池底光滑,向排水口有1%的坡降。青蛙池应保持水位0.3m~0.5m,水面设置2~3个规格为0.3m×1.2m的木板或泡沫塑料板作为饲料台和休息台。池的1/4水面放养水葫芦。青蛙放养密度2只/平方米,雌雄比例为1∶1。进入10月中旬,用无滴薄膜搭建简易"人"字型保温棚。进入11月,昼夜温差大,夜间需抽入地下井水,以提高青种池内水温。遇到打霜下雪和阴雨天时,根据水温情况可多次抽入井水。通过保温和提高水温等措施来缩短青蛙的冬眠期,延长生长发育期,促进性腺发育,以达到早繁的目地。在青蛙培育、越冬期间,要加强投喂,投喂新鲜的切成小碎块的野杂鱼或去头的鲢鳙鱼,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12%。水温低于20℃时,中午投喂1次。到了4月初,雄蛙开始呜叫,此时必须将雌雄分池饲养。6月中旬可拆除保温棚。
⒉繁殖技术 成熟的雌蛙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口角处咽侧下无声囊,体型大;成熟的雄蛙咽喉部黑斑明显,口角处咽侧下有一对声囊,体型小,呜叫声高昂。青蛙繁殖可分为自然繁殖和人工催产繁殖两种。自然繁殖是通过搭建保温棚保温和适时抽入井水升温的办法,4月中下旬青蛙就可达到性成熟,产卵比窒外产卵提早1个月,4月中下旬保温棚内水温稳定23℃左右时可将成熟的雌雄青蛙按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放养密度为0.5只/平方米。青蛙入池前,用高锰酸钾对水泥池进行消毒,3天~5天后加入经60目筛绢过滤的清水,水深0.2m~0.25m,池中放入10~16束用棕片或马尾松枝做的卵巢。下午放入成熟青蛙,当晚便会自行抱对产卵受精,产卵一般在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卵产在卵巢上。次日上午将青蛙抓出,雌雄分池放入青蛙池中进行产后培育。人工催产繁殖是取成熟度好的青蛙,皮下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每200g雌蛙注射 35ug~45ug的LRH-A和400IU~450IU的HCG,雄蛙剂量减半。从尾杆骨一侧由后向前水平进针,进针1.5cm~2.0cm,退针时轻轻按住注射部位,以免药液外溢。注射催产后,按雌雄1∶1比例放入产卵池中。一般10小时发情产卵,产卵后雌雄分池放入青蛙池中。
⒊蝌蚪的培育 受精卵在2天~3天的时间便可孵化出小蝌蚪,刚孵化出的小蝌蚪静卧在池底和卵巢上。刚孵化出的蝌蚪可投喂部分轮虫、鸡蛋黄或蝌蚪专用粉状料,粉料洒于水中,6天后改为投喂蝌蚪颗粒料,饲料也可自行配制,配方为鱼粉60%、面粉30%、豆粕10%。蝌蚪放养密度为500尾/平方米~1000尾/平方米,半个月后减为300尾/平方米~500尾/平方米,大蝌蚪100尾/平方米~300尾/平方米。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蝌蚪体重的5%~10%。28天左右蝌蚪接近变态,此时池中放入一些水葫芦和薄木板,以便蝌蚪变态脱尾上岸。注意水质变化,适度补充新水,水位保持在0.25m~0.30m。
⒋幼蛙的培育 幼蛙池保持水深0.3m~0.5m,水面设置3~5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刚变态的稚蛙放养密度为200只/平方米~300只/平方米,50g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只/平方米~200只/平方米。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后应按幼蛙大小不同分级饲养,避免发生大蛙吃小蛙的情况。幼蛙培育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各阶段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应与蛙的口径相适应。刚变态的幼蛙投喂粒径为2.0mm的稚蛙料,个体20g~30g时投喂粒径3.0mm的幼蛙料,个体30g~50g时投喂粒径3.5mm的小蛙料。日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5%左右,上下午各投喂1次。要定期加换水,保持水质新鲜。
成蛙的养殖成蛙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单养、稻田养殖和蛙鱼林生态养殖等。
⒈池塘单养 池塘面积以300~500平方米为好,水泥池和土池均可,池深为1.2m,并保持水位在0.3m~0.5m,池上方要复盖遮阳网,复盖面积为池塘总面积的1/3,土池要设置1.2m高的防逃设施,水面上设置多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幼蛙放养密度为50只/平方米~60只/平方米。饲料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幼蛙个体为50g~100g时饲料粒径为4.0mm,个体为100g以上时饲料粒径为5.0mm,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蛙体总重的3%~5%。池塘养蛙密度大,排泄物多,要经常换水,及时清除死蛙、残饵。幼蛙饲养60天~75天,可干塘出售。一年可养殖二批黑斑蛙,第一批投苗时间为5月底或6月初,第二批投苗时间为8月上中旬。饲养二批,亩产蛙5t~8t,纯利1.5万元~2万元。
⒉稻田养殖青蛙,青蛙能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蛙粪肥田,可以不施农药化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生产的稻米、青蛙接近天然食品。稻田养殖黑斑蛙与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经济效益翻了5~8番。稻田养殖青蛙以单季稻田为主,单块面积不要超过1000平方米。稻田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沿田埂四周开控"口"或"田"字型蛙沟。水稻要选择种植耐肥、抗倒伏的优质品种。秧苗返青15天后,每亩放养15g左右的幼蛙0.3万尾~0.4万尾。投喂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日常管理重点抓好防逃和防白鹭工作。
⒊青蛙鱼林生态养殖 蛙鱼林生态养殖是在池塘单养青蛙的基础上沿塘埂内侧四周筑上宽、底宽、高各为0.4m、0.6m和0.6m的梯形小塘埂,植树季节在小塘埂上种植欧美扬等速生林,株距1m,每亩种植60株左右。小塘埂为青蛙的摄食和休息场所,青蛙不仅可以吃掉速生林掉下来危害树木的害虫,蛙粪还可肥树,鱼净化水质,树起到遮阳的作用。5年后速生林可成林,可伐混合木材20平方米左右,每亩增收产值0.6万元,年均亩增收0.12万元。
病害防治黑斑蛙的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平衡,科学喂养,就可减少黑斑蛙病害的发生。黑斑蛙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⒈胃肠炎 此病在养蛙的各个阶段都容易发生,主要是高温天气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引起。病蛙前期因肠道不适会烦躁不安,后期伸腿闭目,不动不食,反应迟钝,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防治办法是控制饲料投喂量,饲料30分钟内不能吃完,说明投喂量过多。及时换水,清除池底污物,用2.0g/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每公斤饲料加入20g~30g酵母片,每天2次,连用3天。
⒉白内障 初期有一层白膜附于眼球之上,随着病情加重完全复盖整个眼球,最后导致失明,眼球突出。此病是由于天气突变、温差太大或水质变化过多引起。防治办法是用2g/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0g/立方米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保持稳定的水温;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维生素E,提高蛙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⒊肝肿大 病蛙呈肥胖状,后肢粗大,手压有硬感,皮肤微红,解剖可则刊中大、腹水等。此病主要由营养不平衡引起。防治办法是定期进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饲料中经常添加鱼肝油、维生素C,增强肝脏功能。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2:3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黑斑蛙(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黑斑蛙(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