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中文名慎独精神
外文名Self-restraint
出处《中庸》
释义在孤独中谨慎不苟的自律精神
基本内容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由于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身心尚欠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外界因素的作用,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他们常常会迷失网络,堕落其中,不思进取。为此,研究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慎独”思想与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自律进行契合,以帮助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并给网络德育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
相关文献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在荒郊野外时就随意摘无人看管的水果和蔬菜;有人官做到一定地位时就失去自我约束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白天是人,晚上是鬼。上班时道貌岸然,八小时以外出入声色场所,花天酒地。这就背离了慎独的初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力倡共产党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改造世界观,并且学会养成自注习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严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头无愧于党,俯首无愧于民。刘少奇曾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要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在新时期,党员干部更要力倡这种"慎独"精神,以《党章》为准绳,查找差距,认真整改,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官,永远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和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2:05: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5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慎独精神(在孤独中谨慎不苟的自律精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慎独精神(在孤独中谨慎不苟的自律精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