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德安,男,博士,1962年4月出生于山东郓城。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
中文名果德安
国籍中国
出生地郓城
毕业院校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籍贯山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4月
个人奖项2016年Varro E.Tyler奖
职务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经历学习经历1983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药系,获学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获博士学位。[1]
工作经历2008.06-至今,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2005.02-至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1997.07-2005.01,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1996.10-1997.06,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项目
2018/01-2021/12,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1700803,主持。
2017/01-2019/12,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IC041,主持。
2017/01-2019/12,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7ZF001-01,主持。
2016/01-20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行动项目,ZYBZH-S-SH-02,主持。
2016/01-20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行动项目,ZYBZH-K-LN-01,主持。
2017/01-2018/12,工程院院士咨询项目,2017-ZD-06-04-01,主持。
2016/0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530095,主持。
2016/01-2017/1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2020217,主持。
2014/01-2016/1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9304307-001-007,主持。
2013/01-2015/122013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307002,主持。
2012/1-2015/1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29B06,主持。
2012/01-2015/12,“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4005004,主持。
2012/01-2015/12,“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4005004,主持。
2009/01-2010/12,“十一五”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009ZX09308-005,主持。
2009/01-2012/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2-YW-R-166,主持。
2008/6-2011/8,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主持。
2007/01-2009/12,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6DFB31860,主持。
2006/12-2009/12,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064319052,主持。
2006/10-2009/1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8B03,主持。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05DZ19701,主持。
2004/09-2006/12,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04dz19848,主持。
科研成果
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期致力于中药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在中药标准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推动中药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性成果。通过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课题,创建了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和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体系,并应用于国际主流药典标准及中药产品标准提升中,实现了中药标准从单一成分到整体控制的跨越。组织制定的15个中药标准收入中国药典;丹参、三七等9个中药32个标准首次写入美国药典;钩藤等8个中药标准载入欧洲药典,是首个制定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药标准的中国学者。
2016-2019年担任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实施的《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项目专家组组长,技术指导全国110家企业及大专院校共起草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3000余个,极大提升了我国中药的基础标准、分级标准及优质产品标准水平。
同时在多个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任职,包括中国药典天然药物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典英文版主编(2010,2015版)、美国药典委员/东亚专家委员会主席、欧洲药典委员、世中联中药分析专委会会长等;担任《世界中医药》英文版主编、《Phytochemistry》副主编以及10余个传统药物领域国际知名杂志的编委,曾任国际中医药规范研究学会会长(2015-2017)。
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480余篇,被SCI引用11000余次,连续多年在El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药学领域名列前茅;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主编专著12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60余次,发起并主办系列国际会议—“上海中医药国际大会”和“中药分析国际学术会议”,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代表论著
1.Li Zhenwei, Hou Jinjun, Deng Yanping, Zhi Haijuan, Wu Wenyong, Yan Bingpeng, Chen Tingting, Tu Jia, Zhu Zhengjiang, Wanying Wu, De-an Guo. Exploring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Danqi Tongmai tablet on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rats by comprehensive metabolomics profiling, Phytomedicine, 2020, 74, 52918.
2.Qinghao Jin, Jianqing Zhang, Jinjun Hou, Min Lei, Chen Liu, Xia Wang, Yong Huang, Shuai Yao, Bang Yeon Hwang,, Wanying Wu, De-an Guo. Novel C-17 spirost protostane-type triterpenoids from Alisma plantago-aquatica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Caco-2 cells, Acta Pharm Sin B. 2019, 9(4): 809-818.
3.Wenlong Wei, Jinjun Hou, Changliang Yao, Qirui Bi, Xia Wang, Zhenwei Li, Qinghao Jin,Min Lei, Zijin Feng, Wanying Wu, De-an Guo. A high-efficiency strategy integrating offline two-dimensional paration and data post-processing with derepl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bufadienolides in Venenum Bufonis as a ca study, J Chromatogr A., 2019, 1603: 179-189.
4.Chang-liang Yao, Hui-qin Pan, Hui Wang, Shuai Yao, Wen-zhi Yang, Jin-jun Hou, Qing-hao Jin, Wanying Wu, De-an Guo. Global profiling combined with predicted metabolites screening for discovery of natural compounds: characterization of ginnosides in the leaves of Panax notoginng as a ca study, J Chromatogr A, 2018, 1538: 34-44.
5.Xiaojian Shi, Wenzhi Yang, Shi Qiu, Jinjun Hou, Wanying Wu, De-an Guo. Systematic profiling and comparison of the lipidomes from Panax ginng, P. quinquefolius, and P. notoginng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ion mobility-derived collision cross ction measurement, J Chromatogr A, 2018, 1548: 64-75.
6.Chang-liang Yao, Wen-zhi Yang, Wei Si, Yao Shen, Nai-xia Zhang, Hua-li Chen,Hui-qin Pan, Min Yang, Wanying Wu, De-an Guo. An enhanced targeted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for the l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 O-glycosides from Carthamus tinctorius by integrating offlin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linearion-trap-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 high-resolution diagnostic product ions/neutral loss filtering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solid pha extraction-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7, 1491: 87-97
7.Xiaojian Shi, Wenzhi Yang, Shi Qiu, Changliang Yao, Yao Shen, Qirui Bi, Min Yang, Wanying Wu, Dean Guo. An in-source multiple collision-neutral loss filtering bad nontargeted metabolomics approach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lonyl-ginnosides from Panax ginng, P. quinquefolius, and P. notoginng, Anal Chim Acta, 2017, 952: 59-70.
8.Qingxi Yue, Lixing Feng, Biyin Cao, MiaoLiu, Dongmei Zhang, Wanying Wu, Baohong Jiang, Min Yang, Xuan Liu, De-an Guo, 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vimentin in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HeLa cells treated with gambogic acid. Mol Cell Proteomics, 2016, 15(1): 26-44.
9.Shi Qiu, Wenzhi Yang, Xiaojian Shi, Changliang Yao, Min Yang, Xuan Liu, Baohong Jiang, Wanying Wu, De-an Guo, A green protocol for efficient discovery of novel natural compounds: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ginnosides from the stems and leaves of Panax ginng as a ca study, Anal Chim Acta, 2015, 93: 65-76.
10.De-an Guo, Wanying Wu, Min Ye, Xuan Liu, Geoffrey Cordell,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 medicines, Science, 2015, 347 (6219 Suppl), S29-31.
国际学术会议
受邀请在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40余次,包括著名国际会议如国际药学大会、国际传统药物大会、美国生药学会年会、欧洲药用植物研究学会年会等,同时担任过数10个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的委员或分会主席。
组织国际会议
从2008年作为发起者开始组织第一届“上海中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邀请了国际上著名的中药和药用植物领域的专家参加会议并作大会报告,促进了中药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从2007年开始每年组织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中药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参加在美国密西西比召开的“Oxford国际植物药科学国际大会”,目前已经连续组织了5届,有60余名中国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个系列会议,并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作为大会主席主办了2届“中药分析国际学术会议”系列会议。
中药国际标准
作为美国药典委员和中美药典中药顾问专家组副主席积极推动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的工作,已经完成中药丹参药材和粉末专著的制定工作,通过了美国药典专家委员会的所有评审程序,有望于2011年底发表于美国药典论坛征求公众意见,2012年6月份正式收载于美国药典。这将是我国科学家制定的中药标准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品种,美国药典会已经明确将以丹参的标准作为以后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的典范。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中药三七、灵芝、五味子、白芍等多个中药品种的标准制定工作,准备提交给美国药典会进入审评程序。此外,正在积极推动中药标准进入欧洲药典的工作,并参与主要研究工作。
国际合作研究
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与美国国家天然产物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中美中药研究中心-Sino-US TCM Rearch Center”,还与英国University of Nottingham,英国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奥地利University of Innsbruck等国外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发表多篇合作论文。
荣誉表彰1997年获第四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研究奖三等奖;
199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基金会地奥药学科技奖三等奖;
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五;
2005年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7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
1998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在2016年8月哥本哈根举行的第9届国际联合天然产物大会上,获得由美国生药学会颁发的2016年Varro E.Tyler奖。
社会兼职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第十届执行委员);
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版《中国药典》英文版主编;
2005年版《中国药典》英文版副主编;
美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国际药用植物研究学会》(GA)理事,顾问专家(亚洲唯一人选);
美国植物学委员会顾问专家(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
国家863专家组专家(1998-2006);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会长;
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1:4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3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果德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果德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