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其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长约0.5~1.0cm,呈梭形或椭圆形常引起剧痛,愈合困难。
而肛管表面裂伤不能视为肛裂因很快自愈,且常无症状。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处剧痛的常见原因。
肛裂最多见于中年人,但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但也有报告女多于男。肛裂常是一个裂口,绝大多数发生在肛管后正中线中。
中医病名肛裂溃疡
患病部位排泄部位
相关疾病阿米巴肠病 便秘 肛门闭锁 淋菌性肛门直肠炎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贫血 肛门瘙痒症 肛门失禁 肛门外伤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裂 痈 湿疹 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 新生儿肛门和直肠畸形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小儿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 痔 狐惑
相关症状肛裂 肛门剧痛 肛乳头肥大 剧烈疼痛 溃疡 脓肿 皮肤擦伤 贫血 息肉
所属科室外科 肛肠科
相关检查肛门指检
致病原因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并且肛提肌的大部分均附着于肛管两侧,前后较少。可见,肛门前、后方不如两侧牢固,容易受损伤。[1]
并且向下、向后与直肠形成一近90度的角。因此,肛门后部受粪便压迫较重,又因肛管后部血液循环不足,弹性较差,肛门腺分布又较多,这些都是发生肛裂的因素。
2.外伤学说: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容易引起肛管皮肤的损伤,这是引起肛裂的主要因素。
3.感染学说:主要是肛门后部的肛隐窝感染,炎症向肛管皮下部蔓延,致使皮下脓肿破溃而成肛裂。
4.内括约肌痉挛学说: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5.肛门狭小学说:肛管皮肤在发育中迟缓,生成肛管狭小,易损伤成肛裂。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原因
多由血热肠燥,大便秘结,排便过于用力,使肛门皮肤破裂,反复而发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
扼要阐述了因热结肠燥,或因阴虚津亏而致大便秘结,排便用力,使肛门皮肤裂伤,随后又继发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梭形溃疡。但也有因肛管狭窄、肛门湿疹、痔疮损伤等感染而发病。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多由燥火、湿热蕴结肛门以及血虚肠燥所致。
①感受风火燥热邪气:燥火结于胃肠,灼伤津液,粪便坚硬干结,难以排出,强努而损伤肛门,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复加深,久不愈合,导致肛裂。
②湿热蕴结于肛门:外感湿热邪气,内积醇酒肥甘,以致湿热蕴结胃肠,下注肛门生痈,痈溃不愈而成肛裂。
③血虚肠燥:老人、产后及贫血病人,血虚肠燥而为便秘,最易发生肛裂。
检查方法肛裂症状有明确特点,只要详细讯问病史病程,以及疼痛、出血特点,诊断并不困难。但在诊断时,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防止失误,应严格按问诊、触诊、视诊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几个方面加以鉴别诊断。
视诊:急性肛裂肛门部可见分泌物,牵开臀部可见肛裂下端,如用探针轻触裂口的下端,可引起疼痛;慢性肛裂常见有结缔组织外痔。
指诊:因括约肌痉挛肛门收紧,如用力过猛,常引起剧烈疼痛,有时须在局麻下检查。肛门内摸到的裂口,急性者边缘软,底浅,有弹性,触之敏感;慢性者边硬突起,底深,无弹性。
窥器检查:可见卵圆形溃疡,或见细小裂口。急性肛裂的裂口边缘整齐,底浅红色;慢性肛裂的裂口边缘不整齐,底深灰白色,有的严重肛裂者还可看到括约肌纤维。
鉴别诊断肛裂三联症:一般是指肛裂日久所导致的肛乳头瘤或肛乳头炎、哨兵痔、陈旧性肛裂或者是其导致的皮下瘘管三者,此三者在肛裂中,应属Ⅲ期肛裂范畴。因此,肛裂三联症是Ⅲ期肛裂。
裂口呈陈旧性溃疡,合并肛乳头肥大及哨兵痔,或伴有皮下瘘管及肛隐窝炎症等。
肛门剧痛:就是肛门处剧烈疼痛。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排便时,但也可能在非排便时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肛周脓肿、内痔嵌顿、肛裂、肛管直肠癌晚期还有肛门异物。
粪便脓液--粪便脓液检查,检查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以初步提供消化道功能或病理变化的状况,以及间接判定胃肠、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缓解方法对肛裂应提倡早期防治。有人一生不患肛裂,其经验在于保持大便软化,有按时排便的规律,无久蹲强努的不良习惯。这是预防肛裂的根本办法。
早期初发肛裂完全可以经保守治疗而愈。比如利用粗纤维饮食或润肠药物将大便调理软化,配合外用药如2%生皮硝水或痔科浴液热浴,黄连膏、九华膏等外涂,若同时请专科医生帮助上引流药条,则康复更快,一般一周就能治愈。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1:3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肛裂溃疡(医学名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肛裂溃疡(医学名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