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2:22 阅读: 评论:0

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种牛痘 (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次浏览 | 2022.11.26 18:12:2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

种牛痘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明的一种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这种病。詹纳相信,用牛痘的液体注入人体内,牛痘的细菌使人能抵抗以后注射的天花细菌所带来的危险。1796年3月,一位名叫莎拉·内尔姆斯的年轻挤牛奶姑娘去看詹纳。此时詹纳看见莎拉·内尔斯姆正长牛痘,詹纳从她的牛痘肿块中抽出一些液体,后放入詹姆斯手臂上的切割口。詹纳称他的“接种疫苗”想法来自拉丁文牛痘。1980年由于詹纳发现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称,全世界的人民已从天花病解放出来。

中文名

种牛痘

简称

种痘

作用

使人体获得对天花免疫力

方法

将牛痘苗接种人体

时代

宋真宗时代

基本概念

将牛痘苗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对天花免疫力的措施。

中国早在宋真宗时代(998~1002)即发明了人痘接种法,但此法不安全,有时会引起天花。爱德华·琴纳发现挤牛奶的妇女感染牛痘后不再感染天花,1796年试用牛痘预防天花,获得成功。以后牛痘接种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对消灭天花起了巨大作用。198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世界已消灭天花,种痘也就取消。

临床应用

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对人的致病力很弱,一般仅能在接种部位繁殖,但由于它和天花病毒有很强的交叉免疫性,故在接种牛痘后人体内会出现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接种用的痘苗有三种:液体牛痘苗、冻干牛痘苗及鸡胚组织痘苗,效果均很好。一般接种于左上臂或大腿外侧中部或小腿内侧中部皮肤。初种、复种均为一颗。如果被接种者无免疫力,则接种后呈原发反应:种后3日左右局部出现红丘疹,5日左右丘疹形成疱疹,8日左右转为脓疱,12日左右形成棕色痂盖,18日后痂盖脱落,遗留瘢痕。这是种痘成功的表现。若被接种者以前种过牛痘,仍有部分免疫力,则接种后会出现加速反应:痘疹发展经过与原发反应相似,但反应轻,过程短。一般种后第2日即出现丘疹,4~6日疱疹达最高峰,结痂快,痂盖小,这也是接种成功的表现。若被接种者近期种过牛痘,具有免疫力,则会出现即刻反应(免疫反应):种痘数小时至第2日,接种处即轻微红肿、痒感或发生丘疹,2~3日内迅速消退。但由于对痘苗过敏者也可出现这种反应,故除非肯定受种者最近种过牛痘而且发过痘,本次种痘技术无误,所用痘苗也确实有效,才能认为是免疫反应。否则应考虑用新鲜有效痘苗复种。若接种后仅见划痕的外伤反应,则表示种痘失败,应重新接种。

种痘后10~14日体内可查出抗体,而天花的潜伏期为12~14日,故在接触病人后的第二日即接种牛痘苗,天花可不发病,3~7日后接种也多可不发病,8~10日后接种可减轻症状,10日后接种则无效。种痘也可有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局部化脓、败血症等。若痘苗毒力较强,被接种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或护理不当,亦可发生子痘、匐行痘、移植痘、全身痘、湿疹痘、坏疽痘等并发症。若被接种者对痘苗过敏,可发生痘后疹、种痘后紫癜、种痘后脑炎,但均少见。

产生

18世纪,天花是一种杀伤性很强的疾病。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这种病。大多数得这种病的人是小孩或较大的孩子。医治或处理这种病的主要方法是从得这种病的人中,挑选出不是很严重的病人,从他们身上的天花色点中取出一些物质,然后注入健康的人。但这样,常常得到失败的结果。

爱得华·詹纳(1749-1823)经过在伦敦训练以及在军队当了一段外科医生后,成为一个农村医生。他从口头的传说中知道,挤牛奶的少女不会得天花。他相信,挤牛奶的少女只会得很轻的天花和她得无生命危险的牛痘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但他不知道水疱中的脓水保护挤牛奶少女的作用。詹纳相信,用牛痘的液体注入人体内,牛痘的细菌使人能抵抗以后注射的天花细菌所带来的危险。詹纳决定试试他所想出的主意。

1796年3月,一位名叫莎拉·内尔姆斯的年轻挤牛奶姑娘去看詹纳。此时詹纳看见莎拉·内尔斯姆正长牛痘,詹纳从她的牛痘肿块中抽出一些液体,后放入詹姆斯手臂上的切割口。詹姆斯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他同意注射内尔姆斯牛痘的液体。注入牛痘后,詹姆斯得病并不利害。六周后,詹姆斯康复。詹纳又给詹姆斯注射天花病毒,但经过注射牛痘液的詹姆斯不再得天花。詹纳的实验成功了。经过许多进一步成功的试验以后。詹纳在1798年发表他的发现“一个原因的调查和天花疫苗的效果”。詹纳称他的“接种疫苗”想法来自拉丁文牛痘。

最后,欧洲的医生都承认,用接种牛痘的方法防止天花的效果很好。接种牛痘遍及欧洲和北美。1980年由于詹纳发现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称,全世界的人民已从天花病解放出来。

相关简介

天花

天花在中国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战争中,天花由俘虏从印度经越南带到中国,所以天花在中国古代也称“掳疮”。晋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第一次描述了天花的症状和流行情况。

中国北宋丞相王旦(975—1017)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急切地期望他家里的人再也不被传染上这种病,特从全国各地请来医生、巫医和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从四川峨眉山来了一位道姑,她选取毒性减弱了的轻型人痘痘苗,通过鼻腔的粘膜使健康人“接种”而获取了对天花的免疫能力,可谓是为现代免疫学的滥觞。

从历史看,唐宋以后,天花在中国流行逐渐增多,明代以后流行范围更广。1661年正月初六子夜,清朝皇宫养心殿里传来阵阵嚎哭声——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驾崩!这一直被认为是清廷的一大谜案,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他死于天花。在清朝的皇帝中直接死于天花的还有同治,顺治皇帝的死因之所以在当时不予记载,表明“出痘”在当时是一件令人恐怖、谈之色变的事。康熙和咸丰虽然侥幸从天花的魔掌中抢回性命,脸上却留下了永久的麻子,因此,康熙登基主政后,意识到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在总结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1682年颁发圣旨,要求各地开展种痘,有效控制天花的流行。

可以说,中国开创了人类天花预防之先河。俄罗斯是最早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种人痘的国家。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州长崎,把种痘法传授到日本,其后,又传到朝鲜及欧洲等地,为阻止天花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受当时科技和文化的限制,也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乃至死亡。我国对天花治疗比较有价值的记录有,明末俞昌的《医学法律》(1643),它对人痘接种法做了生动的记述,而清初张琰《种痘新书》(1741)则描述了进一步减弱天花病毒毒性的“藏苗法”以保证接种的安全。[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11:1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4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种牛痘(预防天花病毒的方法).pdf

标签:天花   病毒   方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