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病(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

更新时间:2025-02-23 19:47:18 阅读: 评论:0

螨虫病(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

螨虫病 (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 次浏览 | 2022.10.29 10:31:5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螨虫病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

螨虫病又称毛囊虫皮炎。该病是同一种寄生在毛囊和皮脂腺内的毛囊蠕形螨,即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该病是同一种寄生在毛囊和皮脂腺内的毛囊蠕形螨,即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无特征性改变。在典型损害连续切片中可找到虫体的切面,此为病理诊断依据。

中医病名

螨虫病

别名

毛囊虫皮炎

常见病因

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

寄生地点

毛囊、皮脂腺内

特征

无明显特征

临床表现

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尤以男性为多。皮损见于颜面,以鼻尖、鼻翼、眉间、额、颏等处常见。初起局部轻度潮红,时隐时现,以后逐渐持久不退,在其上可见散在丘疹、斑丘疹、脓疱、结痂、脱屑和毛细血管扩张。久之鼻部皮肤肥厚,毛囊口扩大呈“漏斗状”毛孔。临床可见酒渣鼻样或寻常痤疮样表现。自觉症状轻微,亦可有轻度瘙痒或虫爬感。遇热、饮酒或吃辛辣食物时症状可加剧。日晒后可有烧灼感。病程缓慢,常久治不愈。在皮损处可挤出皮脂腺内容物,涂片常可找到虫体。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如能找到蠕形螨有助诊断,但确诊常需参考螨虫的密度和治疗效果方可。临床上需与寻常性痤疮、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酒渣鼻样结核疹、脂溢性皮炎、口周皮炎、痛经性皮炎、类癌综合征、盘状红斑狼疮相区别。

治疗方法

据相关资料显示,尚无满意杀灭皮脂螨成虫、幼虫或虫卵的特效药物。但下列药物有治疗作用。

1、内用药物:甲硝唑成人每次0.2~0.4g,3次/d,连续服15d为一疗程。间隔半月后再服第2疗程。白细胞降低者或孕妇禁用。

2、外用药物:在保持面部清洁卫生基础上,可选用下列药物外搽。

(1)20%苯甲酸苄酯乳剂、洗剂或油膏,每日外涂2次。具有很强的杀虫作用。加入5%硫磺则效果更佳。

(2)5%沉降硫磺洗剂、软膏均可。

(3)5%过氧苯酰酯洗剂、乳剂外涂。为避免刺激性,可加入糖皮质激素。

(4)甲硝唑冷霜。

(5)γ-六氯环己烷霜。

疾病预防

注意面部的清洁卫生,不要共用毛巾和脸盆。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9:5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7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螨虫病(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螨虫病(毛囊虫引起的皮肤慢性炎症).pdf

标签:毛囊   炎症   皮肤   螨虫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