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B歼击机,是中国第三代歼-10战斗机的最新改型,是一种单座、单发多用途战斗机,也是一种配备了现代化机载设备(尤其是雷达系统,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第四代战斗机。J-10B是J-10多任务战斗机的一个改型,修改了机身和航空电子设备。2004年5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的成都飞机公司(CAC)开始继续发展歼-10战斗机改型。2014年11月,歼-10B战斗机已经进入量产阶段,部分完成试飞的歼-10B战斗机也已经刷涂中国空军涂装准备服役。
中文名歼-10B战斗机
国家中国
英文名Firebird(火鸟)
类型战斗机
研发日期1989年
首飞日期2008年12月
设计单位中国中航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公司
试飞服役歼-10B原型机在2008年12月首次飞行,飞机的图片在2009年3月首次在网上被披露。2011年试飞的1035号机发动机为太行发动机。2013年下半年,国产歼-10B型战斗机已正式开始批量生产,将进行交付试飞并交付部队使用,歼-10B的服役,将使其成中国空军最先进的现役战斗机,中国现役战斗机将从四代机正式迈向四代半。首架量产型歼-10B,进气道编号符合军方量产型战机编号规则。歼-10B此前已生产数架验证机,机身并无军方正式编号。
人民网珠海11月6日电 (邱越)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6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据悉,本届航展规模创历史新高,来自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的770家参展商将亮相航展,超过100架飞机将进行飞行表演。[1]
战机配置DSI鼓包进气道
歼-10B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机头下方换装的“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口(或蚌式进气道)”。歼-10上的传统矩形形状进气道需要一条大的可调进气斜板来产生一个向后倾斜的激波帮助进气道压缩过程。斜板以锐角安装使吸入空气从纵向转向进气流。空气斜板包含许多移动部件,增加了飞机的重量和雷达反射面。
崭新设计的无斜板进气入口,被成都飞机公司首先测试在枭龙战斗机的设计上,使用一个位于入口一体式凸起去代替可调斜板。这样就去除了入口上的所有移动部件,能减轻机体全重和减少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
歼-10B已经增加使用一套光电瞄准系统(EOTS),普遍在如苏-27和米格-29的整个第三代俄罗斯战斗机上,安放在驾驶员座舱罩右前方,系统包括一套红外搜寻和跟踪(IRST)感应器和激光测距仪,能无需打开火控雷达被动式发现敌人的目标,因而减少飞机被发现的机会。歼-10B的EOTS或许以俄罗斯设计为基础。
尾翼改进歼十B歼-10B尾翼上面边缘是弯曲形,与歼-10的锐利直线尾翼不同。大的整流罩被加到尾翼的顶端去容纳电子战和对抗(EW/ECM)装置。
天线阵列歼-10B外部有四组黑色的天线阵列附加到机身,较大的在驾驶员座舱两侧,较小的在后机身两侧靠近发动机喷嘴。这些天线的详细用途暂时未知,但是分析认为是用于电子对抗。
气动布局歼-10B气动布局的改进主要有几点:1、机头线条向下倾斜;2、垂尾切尖;3、腹鳍切尖。歼-10B机头修形能取得什么效果暂时无法获知,但垂尾切尖、腹鳍切尖的效果是明确的。
由于压力扰动只能发生在由翼尖前缘发出的马赫锥之内,马赫锥之外的机翼并不受影响。显然,切掉这块降低效率的翼尖,对改善飞机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歼-10B垂尾切尖、腹鳍切尖有助于降低飞行阻力,改善飞机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于DSI进气道的限制,歼-10B的最大速度应该会略低于歼-10。
电子吊舱歼-10B在垂尾顶端和翼下增加了电子吊舱,以满足在复杂电磁条件下作战的要求。尤其是翼下的一对电子吊舱,尺寸较大而且应当是固定或者是半固定设计,并且占用了翼下最“黄金”的挂载位置,翼下吊舱和垂尾电子舱前段呈灰色与雷达舱颜色一致,而吊舱体其他部分与机身的防锈黄色底漆颜色一致,因而基本可以认为吊舱前段灰色部分存在天线。
如此布置,天线工作在被动模式下,可以与垂尾顶端的天线一起构成三点无源探测,能够比传统雷达告警器更精确的测定敌方雷达的坐标、频率和波形,大幅度提高飞机的电磁频谱感知能力;工作在主动模式下,可以通过垂尾、左翼和右翼吊舱配合的方式实现闪烁式有源欺骗干扰,能够有效的导致敌方雷达测角能力下降和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脱锁。
改进设计歼-10B在于歼-10的基础上改进提升,改进的关键区别包括:机头下方的进气道进行了重新设计;雷达罩改成较长的扁圆形,据称里面为一台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风挡前加装了光电瞄准传感器(红外搜索与跟踪设备和激光测距仪);还有,垂直尾翼上新增了一个电子警告或对抗系统整流罩。
歼-10B将携带与歼-10相同的一系列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武器,包括一个新型双导弹复合挂架,能够携带霹雳-12空空导弹。更强大的AESA雷达也许还能使歼-10B使用一种更大型的新型空对空导弹以及新型CM-400AKG超音速对地攻击/反舰导弹。
歼-10B还采用了多项世界先进水准的机载设备,比如美军在F-35上才使用的头盔式显示系统(HMDS),以及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等。新生产的歼-10B仍与歼-10一样使用俄罗斯的AL-31FN涡轮风扇发动机。
外形对比1、机头线条向下倾斜。
2、垂尾切尖。
3、腹鳍切尖。
4、在风挡前加装了光电探测仪。
5、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改为枭龙04型(枭龙生产型)所采用的DSI进气道。
歼-10B与歼-10相比,外形有了明显的变化,相应带来了新的性能。
DSI进气进气道变为DSI(“蚌”式)进气道。J-10为了高空高速性能,使用了复杂的二元三波系可调进气道,重量增加。DSI是最新出现的技术,他应用在美国最新的F-35上。与常规进气道相比,DSI取消了附面隔层,大大减轻了重量。美国在F-16上的测试结果显示,DSI比复杂进气道降低了182KG。总压恢复系数是进气道的重要指标,总压恢复系数下降1%,发动机推力下降1.1%~1.6%。DSI有利于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提高发动机实际推力。这两个优点使J-10B的推比得到了有效的提升。DSI的另一大优点是取消了附面层隔道这个大的雷达反射源,明显降低了RCS。此外,DSI能够减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以前有说法说DSI高速性能比较差。美国在F-16上的测试表明,DSI在0.6-1.2MH时,总压恢复系数高达0.98,但在2.0MH时,仅为0.74。因为有人担心DSI的使用会明显降低J-10的高空高速性能。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技术总是在发展的。我国某型进气道的测试结果是,在1.8MH总压恢复系数为0.91,在2.0MH时为0.87,好于一般的三波系进气道。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超音速性能方面,即使2013年的DSI不尽如人意,但并不足以严重影响DSI的发展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在未来第四代战斗机服役期间,高超音速作战不是强调的重点。而发动机推力的增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DSI进气道的不足。
另一个缺点是作为一种新技术,DSI对气动设计、制造工艺都有很高要求。在设计上通过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数值计算,对于DSI进气道、前机身流场、进口段和管道内流场进行了精确模拟,并通过对计算得到的流场图谱的观察,估算设计方案的性能。为了弥补超音速性能上的劣势,整个设计又进一步的复杂化。在工艺上要求极高的加工精度,金属类的利用超塑成型尚不能符合要求,必须使用复合材料。设计中需要大量精确的气动数据计算,而且对部件加工工艺精度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这显然增大了整个项目的研制难度,抬高了飞机的成本。
机头变扁歼十B机头由原来的圆锥型变为了扁圆形,以起到对空气进入进气道前的预压缩作用。机头略向下,改善了视野。其雷达罩与机头结合处为向后倾斜的斜线,据悉这表明其装备了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
雷达发展过程为:机械雷达→PESA(无源相控阵雷达)→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是和三代机同期发展的技术,2013年除装备4代机外,还用于装备和升级3.5代甚至3代机。与机械雷达相比,AESA探测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反映速度更快,多目标攻击能力更强,功能更多,抗干扰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采用一些技术后,隐身能力更强。
与机械雷达相比,AESA探测距离大幅度增加,美国甚至宣称能增加100%。21世纪已逐渐进入隐形时代,常规雷达对隐形飞机、隐形巡航导弹这类RCS反射很小的目标发现距离很短,比如J-10对RCS为0.03(比如F-22)的发现距离锐减为30公里左右,在电磁干扰环境下距离更短。AESA更大的探测距离,更高的探测精度,使他对探测这类小目标享有很大的优势。多目标攻击能力是3代机就开始宣称的,一般为同时跟踪8-10个目标,同时打击其中2-4个。
但实际这个能力对2代机并不实用。由于战斗机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常规雷达在锁定一个目标时,很难继续锁定另一个目标,因此2代机一般一次只攻击一个目标,除非面对的是低机动目标。AESA使战斗机真正具有了这个能力。2代机在空战中开始要采用静默飞行,是因为其一旦打开雷达搜索,就像黑夜中的手电筒,很容易被对方预警系统发现。这个问题对隐形飞机来说更为重要。现代战争都伴随着强烈的电磁干扰,这使雷达的探测距离大大缩短。
F-22的AESA雷达有效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通过采用射频管理等技术,对方较难发现其雷达辐射的电磁波,较难对其进行干扰。AESA为实现此项功能奠定了基础。AESA还使战斗机具有电子战等更多的功能,具有更到的可靠性。
美国装备AESA较早,其最早于2000年便开始为F-15C改装AESA,只是当时雷达发射单元大、重而耗电厉害。采用新式的体积更小的发射单元的各型AESA雷达装备/改装开始于2004年的F-22、F-16block60(外销),2005年的F-18E/F和2010年的F-15C。2013年,美国正考虑为自己的F-16C换装AESA。欧洲的3.5代中,阵风于2013年换装AESA,台风计划2015年,JAS-39NG在2013年只是验证机。
俄罗斯于2014年服役的SU-35BM(SU-27SM2)装备是PESA;米格-35倒是拥有了自己的AESA,但“600mm直径、680收发单元、130公里探测距离”的配置却比较悲剧。日本于2000年服役的F-2也装备了AESA,只是此雷达性能十分悲剧,对空探测距离只有40公里,还经常丢失目标。据说现已解决问题,恢复正常。
歼-10B年底将小批量生产,其雷达采用1000-1200个收发单元,对3平方米目标有效发现距离能到160-180公里,已经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衍射平显换装了衍射平显,机头加装IRST(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衍射平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角全息平显。与折射平显相比,它的视场更大(有利于武器瞄准和夜间飞行),外景透视率、字符反射率更高。衍射平显技术在3.5代战斗机中应用较普遍,中国最先应用于歼11B。AESA雷达虽然有效解决了辐射和抗干扰问题,但还不能完全避免。IRST采用被动探测,不仅难以被发现,在探测隐形飞机方面还具有不错的效果。且正在具有更多的功能。F-22是通过无源接收机系统实现的这个功能。椐称,歼-10B的IRST可以在60KM处跟踪隐形飞机,30KM至50KM距离上就具备识别敌机、显示敌机队形、统计敌机数量、对导弹提供制导的能力。
电战能力加装垂尾电子舱和翼下电子吊舱。电子战能力是战机十分重要且关键的能力。这方面重型机一般对轻型机享有一定的优势。歼-10B在机翼下增加了一对挂点,加挂了一对电子吊舱(据称此吊舱可拆卸下来),配合垂尾电子舱,大大强化了电子战能力。
机体优化歼-10B垂尾、腹鳍进行了切尖处理,这有利于提高高速性能,表明了其对高空高速的依然追求。J-10B改进了机翼结构(翼型不变),增加一对挂点(用于电战设备),增加了机翼的储油量。改用复合材料机翼蒙皮,减轻机翼结构重量的同时也加强了机翼强度。
歼-10是第一款国产全权限数字电传鸭式布局战机,由于鸭式布局配平复杂,因担心横截面为卵形的前机身与鸭翼耦合诱发大迎角时的纵向发散,所以采用了横截面为圆形的前机身。又由于有歼-8II的3波系进气道的技术储备,所以采用腹部3波系进气道。2000年后由于国内对DSI进气道深入展开,后来又有FC-1的DSI进气道来练手,对DSI进气道有了更深入地研究。由于歼-10的研制成功及装备部队,国内对全权限数字电传鸭式布局的气动特性的研究进入更深层次,已经攻克了卵形的前机身与鸭翼耦合的气动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机身下部修平的半卵形前机身与鸭翼耦合的更为优秀的前机身气动布局,提高了升力和可用迎角。
增超音性歼-10B的总体气动外形对跨音速面积率和超音速面积率进行了深度优化(提高超音速性能的关键),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垂直尾翼、腹鳍,更换了新的主翼(翼型基本不变,采用了更多的复合材料),新一代的DSI进气道高速设计点为2.0MH,在2倍音速时可提供的总压恢复好于3波系进气道,在2.2MH时总压恢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低空设计点为1.2MH。优化后的气动外形在亚、跨、超音速的包线内的减阻效果明显,亚/跨/超音速升阻比提升,加速性能得到改善。
鸭式布局在4代电传操纵系统下极好的兼顾了高/低速性能。实际试飞结果表明,歼-10B高空高速比歼-10A还好,机动品质更好,其在全飞行包线内(0~2.3MH)各阶段均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实用最大速度、实用升限和爬升率均优于歼10A。高空带弹情况下(模拟弹)的极速和最大静升限均有所提高,并且稳定盘旋性能提高喜人,数字飞控最大迎角限制达30°左右。
改型优劣歼10B航电的架构和性能指标某种程度上是参考F-22的宝石柱的标准,如独立的飞控、火控等换成了新一代的综合的CIP(通用信息处理机)。歼10B采用了新一代的航电系统,包括改进的飞控系统,最新的配套机载相控阵雷达、(主动/被动)电战系统,新增的光电雷达,其系统更新比例不低于70%。
歼-10B大幅度增加复合材料使用量,尝试了缩减RCS的工艺,除了DSI进气道、机身修形外,还尽可能减少机体外表的突出物,将航灯改为半埋式,将冷却空气进气口从外凸型改为附体的嵌入式。J-10B在工艺上提升很大,RCS缩小一个数量级,类似于台风、阵风和F-18E/F。J-10B的RCS小于1平方米,是我军目前已服役战斗机中RCS最小的机种。
本来611和601共同竞争我国三代机,开始601呼声比较大,611当时为了备份,J-10本有多种改型。但后面三代机花落611,611开始把主要力量转移到四代上。08年后,J-10的其他方案都中止了,10改全面转向DSI的单发方案,曾经讨论过上舰的可能性,最后以空装为主导,强化空优性能,拓展多用途能力,彻底放弃上舰的方向。当时确定歼10B改作为3.5代量产机、兼4代部份技术的验证,向4代航电进军(当然就包括了上AESA)。
歼-10B的机载设备、雷达、航电虽然与重型4代制空机的不一样,但歼10B上的机载设备、雷达、航电也是按4代标准研制的,可算4代标准的首版实践。没有首版实践的经验,重型4代制空机的机载设备、雷达、航电衡有可能出现相互干涉或不达标情况,这会导致重型4代制空机研制预算超标,研制期加长,定型推迟。所以拿歼10B作为4代制空机的机载设备、雷达、航电、配套武器、结构工艺、新材料工艺、生产工艺的练习对象,积攒经验。
歼10的改型会一直存在下去,一是提高(重4服役前)空军空战实力的需要,二是提前解决重型4代制空机的研制可能遇到的障碍,分担部分重4研制的风险。重4研制是独立拨款的,歼10的改型也是独立拨款的。歼10的改型向4代逼近,分担部分重4科研试验的风险,对重4研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终极改进版会用上标准的4代的与单发机配套的航电。
利弊分析1:采用DSI进气道引起的结果是,进气口和机身之间不留间隙,歼10B的雷达截面积会比歼10A小,隐形能力得到提高,RCS值大约在0.5㎡左右;歼10B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能会比歼10A有所下降,但这并不会影响到战机的战术性能;去除了进气口和机身的间隙部分,歼10B的机体重量下降,有助于提高机动性和航程;鼓包还可以起到压缩作用,得以增加超音速条件下的进气效率。
2:将机翼切尖决不是为了减轻重量,也不是为了外形上的美观,而是出于实际的气动需要。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在超音速飞行时,机翼翼尖处的气流仍会像亚音速时一样,从高压区横向绕过翼尖流向低压区,减小上下翼面的压力差。不过,由于压力扰动只能发生在由翼尖前缘发出的马赫锥之内,马赫锥之外的机翼并不受影响。显然,切掉这块降低效率的翼尖,对改善飞机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3:机头略往下倾斜是为了更好的给飞行员提供视野。也有一种说法是安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
4:增加光电探测仪,可以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依然起到雷达功能,可以给飞机提供很好的隐身能力。
编号对比与西方战机的编号方式有所不同,歼10的第一种初始型号编号为歼10A,改进型则命名为歼10B。而F-16的第一种初始型编号为F-16A,其双座教练型编号为F-16B;改进型编号为F-16C,F-16C的双座教练型则是F-16D。
网上有很多人认为歼10的双座版是歼10B,其实不然,歼10双座版叫做歼10S,而非歼10B。
性能分析机型争论一:轻型机和重型机的争论
有人说,歼-10是轻型机,歼-11是重型机,J-10空战性能和歼-11相比,不是一个档次。事实无情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在2006年举行的J-10和SU-27SK的对抗中,一架J-10面对4架SU-27SK,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取得了4:0的战绩。
其实歼-10并不是轻型机,其空重约8.6吨,最大起飞重量约19.2吨,属于中型机;FC-1、JAS-39才是轻型机(歼-10最大速度2.2MH,最大静升限接近2.1万米,最大动升限大于2.2万米,最大航程35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1350公里,最大载弹量7吨)。如果说在90年代,苏-27SK还是一款优秀的战斗机,但进入21世纪,其航电、武器已明显落后。歼-11是苏-27SK的中国生产版,其00、01、02、03、04共5个批次,约100架,国产化程度逐渐增加。00-02批次基本是原版的SU-27SK;03、04批次逐渐换装了国产的雷达等航电,部分能够发射国产的PL-12导弹,作战能力大增。2013年大部分老歼-11航电已得到升级,以前只能发射半主动的R-27,升级后能发射主动的R-77,作战能力增强。但无论是换装了国产化航电的新歼-11,还是升级后的老歼-11,在近几年的多次对抗中,均不是歼-10的对手。
重型机就机体方面来说,载弹量大,航程远,作战半径大,滞空时间长;就航电方面说,由于更大的空间,可以使用更大和更复杂的设备(如更大直径的雷达等),性能更强,功能更全面。所以同样技术水平下,重型机空战性能强于轻型机——但这个前提是同样技术水平。
相关性能三代机气动设计理念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70年代的能量机动→80年代的瞬时机动→90年代的过失速机动(超机动)。苏-27SK是典型的能量机动战斗机,瞬时机动理论诞生了台风、阵风、鹰狮等欧洲3.5代。瞬时机动强调在空战中瞬间改变机头指向,配合能大离轴角发射的导弹,对敌机进行攻击。瞬时机动理论在我国的产物就是J-10。J-10由于发动机推力不够大,推比并不高,按能量机动理论,其稳盘对SU-27SK并不占优势,但他却有着比SU-27SK优异很多的瞬盘(31°),在格斗中往往能优先锁定SU-27SK。
传统的观念认为,鸭翼的失速迎角为35度,这是以色列人提出来的,后来为各国所重视,法国的阵风就将最大迎角限制在28度,中国的歼-10则限制在26度(SU-27为28度),所以航空界一般以为在大迎角性能方面,鸭翼不如常规布局,因为鸭翼的失速迎角限制了鸭翼的大迎角性能。然而,在过失速飞行中,中国试飞员却发现另一种现象,即歼-10的大迎角控制性能远超过苏-27(即歼-10在飞眼镜蛇机动时的角度超过了苏-27)。这一信息最早由雷强披露,但受到持有传统观念网友的广泛质疑。成飞的研究成果,证明了雷强的说法。
J-10不仅拥有优异的瞬盘、全数字式电传(J-11是模拟式电传)、飞火交联技术、大幅度放宽的静不稳定度(11%)和综合气动控制技术(90年代)还给其带来了优异的敏捷性和飞行品质。J-10的空战格斗性能,在我国现役所有战机中,可以用“强悍”两字来形容。
J-10的优势还在于其优秀的超音速机动性能。如果说二代战斗机强调高空高速,三代机强调中低空、亚跨音速格斗性能,那么四代机一部分强调的就是超音速机动性能(超巡、超机动性)。SU-27SK虽然最大速度比J-10大(SU-27最大2.35MH,J-10最大2.2MH),但标准空战挂载下(4中2近)其最大速度会下降到1.7MH以下,而J-10(2中2近)则大于1.9MH,并在超音速阶段拥有更好的机动性。在SU-27SK与J-10的对抗中,常出现打打不过,跑跑不掉的情况。
J-10是一种全空域、全速度的空优战斗机,在2010年以前,J-10一直是国内空战中的王者。
J-10于2004年刚服役时,航电系统还不是很完善;2005年开始完善,后续每个批次都有新的改进,老的批次也进行了升级。论坛上一般称为歼-10A。
J-11并没有停止不前,采用西方设计标准、我国航电技术的歼11B于2003年首飞(据说使用的还是模拟电传),2007年定型并服役。J-11B原计划使用国产的太行发动机,但由于当时太行性能并不稳定,第一批次一个团的J-11B仍旧使用的AL-31F。2008-2009年上半年,太行继续不给力,J-11B堆积了大量机体却无发动机可用。2009年下半年,太行基本解决问题,J-11B于2009年末或2010年初开始大批量服役,大概生产了80架。
第一批次装AL-31F的J-11B性能也并不稳定,几次出现问题,2010年前一直未形成有效战斗力。2010年是否和J-10A进行了对抗还不清楚,有传言有过对抗,不过结果不是很理想。太行版的J-11B,有可能和J-10A对抗。
J-10A的1473雷达直径大概700mm,对3平方米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20公里,J-11B的1493雷达直径约960mm,对3平方米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50公里。J-11B貌似在超视距攻击中对J-10A享有优势。但实际并没那么简单。
在现代空战中,空战双方开始都是静默飞行,由预警机提供敌方目标大致方位。在双方相距约80公里处打开雷达搜索跟踪目标,在约40公里处开始发射导弹攻击。所以J-11B雷达发现距离远所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其较大的RCS又抵消了这种优势。
J-10于1998年首飞,2004年定型服役,截止2013年生产数量200余架。J-10刚公开时,官方媒体曾称其为3.5代,后又改称3代。其原因是,J-10虽然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发动机推力不足,航电、武器性能不够先进,且和J-11B一样,主要用于空优作战,对地能力不强。
2009年还在猜测新一代格斗弹PL-10的状态。2年过去了,我们又看到了我国在中远程空空导弹上的发展,如PL-12的各种改型和PL-21远程冲压导弹。我们可以想象J-10B配合新型的远、中、近程导弹,空战能力必将更加强大。2006年后,我国精确对地攻击弹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种类已大大丰富。J-10B本身拓展了多用途能力,配合新型弹药,对地攻击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J-10B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动机。歼-10受累于发动机推力不够大,性能受到限制,太行发动机又一直不稳定。担心太行发动机会拖J-10B的进度。如今2年过去了,事情并未发现本质性的改变,太行虽然大量装备了J-11B服役,但在J-10上的测试还在进行中。J-10B开始会继续装AL-31FN服役,大概于年底开始小批量生产。
听闻中航准备花费大量资金大力发展发动机水平,并吹嘘将会多么多么快的发展——我们不必理会这些吹嘘,但也能够看到,虽然有点小郁闷,但前景还是很好的。
我们羡慕过苏-35、苏-37、米格1.44、苏47,羡慕过阵风、台风、鹰狮、米格-35、苏-35BM,更羡慕F-22和F-35。如今我们终于有了一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斗机,虽然离F-22/F-35还有很大差距,但已和其他3.5代战斗机处于同样的档次。有了J-10B,我们不再羡慕双风。我们甚至开始认为,JAS-39C/D不如J-10A,并开始探讨FC-1和JAS-39的对比。
美国航母上的战机为3.5代的F-18E/F,驻扎在日本的F-15C也已经升级到了3.5代。韩国、日本、印度正计划购买3.5代战机,小小的新加坡已经装备了3.5代的F-15SG。五代的F-22于2004年服役,共180多架,将于年底开始逐步升级,已经常在日本冲绳驻军。F-35正在大量试飞,未来几年内也会服役。2017年后,F-35会逐渐进入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
中国的J-20已于1月份首飞。J-20的出现,标志者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赶超欧洲,跨入了世界一流空军的门槛。但受累于发动机,J-20只是处于第一阶段。以后会换装新一代的WS-15,对机体重新修形,继续试飞直到装备。WS-15计划约2016年交付,这样J-20完善版的服役时间大概是2018-2020年。那么在这8年间,谁来保卫我国的领空。
正在生产的J-11B属于3代,2007年首飞的歼-11BS为J-11B的双座机,2010年已开始装备空军4个团;2009年首飞,正在试飞的歼-15是舰载机,性能类似J-11B;可能于下半年首飞的歼-16为类似苏-30MKK的战斗轰炸机(航电、武器大幅提升)。因此这个重任就交到了J-10B的身上。J-10B能够有效对抗周边3.5代战斗机;在体系对抗的防守中,可以对抗F-35。
影响及前景歼十BJ-10B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与外贸前景
一直在传言巴基斯坦准备购买我国36架J-10,到货时间大概是2014年。根据到货时间,其真正型号应该是J-10B。J-10A国内价格接近3000万美元,J-11B约5400万,飞豹A约2400万。FC-1外卖价格1500-2000万,J-10A出口价格约4000万,J-10B约5500万。2013年国际市场上各3.5代的价格分别是:台风1.2亿,阵风1.1亿,F-15SG1亿,F-18E/F9000万,F-16E/F8000万,JAS-39NG8000万,米格-355000万;三代的苏-30MKK6000万。与同档次飞机相比,J-10B可谓物美价廉。
巴基斯坦现有34架F-16Block15OCU,目前正在他国把航电升级为F-16Block50状态,预计2014年升级完毕。巴基斯坦新购买了18架F-16Block50/52,年底全部到货。预计巴基斯坦可能还会购买18架F-16Block50/52。这样到2014年左右,巴基斯坦将拥有70架F-16Block50/52状态的战斗机。自从2007年接收第一批8架JF-17,2009年开始接收第二批40架JF-17,截止2013年6月巴基斯坦总已接收约30多架。后面JF-17的交付估计会稳定在20架/年的速度。
在2014年,巴基斯坦会获得约100架JF-17。此后的批次,估计会做比较大的改进,比如隐身修形,换装AESA,加装IRST等。这样,至2014年,巴基斯坦将拥有170架现代化的第三代战斗机。
印度于1997-1999年购买了18架SU-30K;2002-2004年购买了32架SU-30MKI。2004年印度HAL公司开始组装生产SU-30MKI,至2014年共要生产90架,截止2013年6月,共生产近70架。印度于2007年订购了40架SU-30MKI,2011-2012年交货;2009年订购了50架SU-30MKI,预计2013-2014年交货。2010年订购了42架SU-30MKI,计划于2014年由HAL公司开始组装生产,2018年生产完毕。印度目前有米格-29K共16架,计划增购29架。
印度开始将63架老式的米格-29升级成米格-29UPG(升级费用1500万/架),将51架老式的幻影-2000H升级成幻影-2000-5(升级费用4000万/架)。印度的国产轻型战斗机于2011年1月服役,产量约10架/年。这样到2014年,印度将拥有230架苏-30MKI、60架米格-29UPG、50架幻影-2000-5、40架米格-29K、40架LCA等共420架现代化的三代战斗机。
印度并不满足于这些,其正热火朝天的准备购买126架阵风战斗机。2014年后印度也准备对其苏-30MKI机群进行再一次升级。
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特别是面对未来更加现代化的126架阵风战斗机,巴基斯坦空军无论是F-16Block50/52,还是JF-17,都显得力不从心。巴基斯坦一方面计划购买更多的二手F-16A/B并加以改进,以补充数量;另一方面,巴基斯坦想到了中国,想到了中国的J-10B。其实有传言巴基斯坦一直有介入J-10B的研发。
J-10B能够有效对抗印度未来的3.5代战斗机,并对印度其他的3代机形成性能上的压制。如果说FC-1到巴基斯坦后,是位于F-16Block50/52之后的二线机,那么J-10B到巴基斯坦后就是位于F-16Block50/52之前的高端机。
然而,作为一种第三代飞机,能否与进入国内的苏35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苏35来华后,借鉴其先进的航电与发动机技术也成为当务之急。作为未来歼20的补充,特别是将担负围捕来犯四代机之重任,歼10B必将会有很大的升级,这些升级也许会在苏35引进之后才会出现,那么,自行装备的歼10B是否会千呼万唤才出来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
总体评价歼十B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2014年3月24日报道,文章称,虽然在官方层次,枭龙战斗机被巴基斯坦、中国官方高度赞扬,但是私下,巴空军对枭龙的技术问题颇有微词。巴基斯坦第三个枭龙中队迟迟未成立。
文章认为,从歼-10B的研制进度看出枭龙可能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歼-10B从2004年开始研制,2009年公开亮相,迄今为止已经5年,尚未装备部队。有一种说法是即将装备空军,但是文章认为,成飞任务是“全力保20”,即优先发展歼-20!直到2013年10月,依然没有迹象显示歼-10B的生产型出现,依然是103X号机试验机在试飞,其中一架试飞机使用WS10A发动机。
文章称,5年过去,在拥有生产歼-10A丰富经验的情况下,歼-10B的研制进度尚且如此缓慢,其实这一点是完全正常的,歼-10B在基本结构上,进行了相当大的改动,歼-10A/B之间的改动,至少达到80%以上,机身前部几乎接近90%大改。
再看枭龙的研发,从1、2、3号机开始,经历了漫长的路子,第四号机突然换装DSI进气道,2006年4月出现,而1、2、3号原型机的出现是在2003年以后,如此快速地更改设计方案,采用从未运用过的DSI,是否有些过于急躁?留下来诸多的问题?这一点需要仔细分析。据说成飞从1999年开始研制DSI技术,这一过程并未得到俄罗斯的技术信息。
文章称,消息来源表示,的确枭龙研制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实验性的技术,后来运用到歼-10B甚至歼-20上。文章认为:歼-10B是最为独特的中国战斗机,国际上首次运用了腹部DSI进气道,因此亮相之后,从未有人批评过歼-10B是抄袭而来的。
DSI进气道的有效运用,强化了歼-10B的隐形性,和进气道强度。早在歼-10A亮相之初就报导过歼-10A进气道安装了加强筋的原因,换装俄式大推力发动机之后,需要对进气道结构实施强化。因此这一临时措施是歼-10A外表比较难看,这是为什么中国有人把歼-10A称作“棍子”的主要原因。
DSI的有效运用,主要至于强化对发动机风扇的总压恢复系数,恢复系数越大,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也就越大。在歼-10B上采用的是AL31F,今后一旦换装中国已经得到的13500公斤加力推力AL31FM1,那么歼-10B的推力、有效发动机功率将会更大。总压恢复性能的提高,有助于全飞行包线内的增减速性能,瞬间加速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爬升率可能改善,就这一点而言,枭龙采用正确的DSI进气道设计之后,发动机推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多少得到弥补。
DSI进气道的运用,还意味着枭龙、歼-10B的材料工艺得到改善,尤其是复合材料,但是这一技术是相当复杂的,即使美国也自在F-35上运用,因此枭龙的技术问题,是否与DSI设计有关。
歼-10B的尾翼部分也进行了重大的设计修改,顶部为切角,这一点似乎直接借鉴了枭龙,可能安装了相同制式的电子作战系统。不仅如此,歼-10B还简化了飞机结构。歼-10B腹鳍也采用了后部切角方式,所有这些措施都为了简化结构,尽量避开锐角,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同时优化低速、超音速的飞行稳定性。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这一设计理念同样借鉴了枭龙四号机,二者都采用近似的切角腹鳍。
机头略微下垂,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飞行员的视野,此外红外探测系统的视场也会增大,后一点更加重要。
更大的改动在于机翼,歼-10A采用的是双三角翼,而歼-10B回到了米格-21系列的传统三角翼的布局,翼面积增加,低空稳定性有可能更加突出,因此才认为歼-10B几乎可以成为是重新设计的。
现代红外、光电探测系统已经可以取代雷达,形成第二探测通道,抗干扰能力加强、因此被中国称作“光电雷达”。西方早年的战斗机不重视,阵风、台风战斗机都开始装备。隐形性能也得到大大加强,必要时,战斗机可以不开雷达,只是用光电探测系统,同样能够达到100公里左右的探测距离。F-117A就采用的是这一原理,因此不装备雷达。
至于歼-10B的雷达,有人说是有源相控阵AESA,从一张歼-10B测试雷达的图片,判断这是俄式的PESA无源相控阵雷达,因为天线表面安装了IFF天线。实际上仅仅从天线外表是无法看出相控阵雷达的制式的。文章认为,是在早年俄式PERO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数组上发展而来的PESA雷达。因此歼-10B是3.5(俄式4.5)代战斗机。
歼-10B装备PESA雷达,已经相当不错。依照其基本的飞机尺寸,安装700毫米的PESA雷达天线不成问题,配合强大的发射机,探测距离达到150千米、同时搜索30个以上目标,同时攻击4-6个目标是可能的。比起歼-10A使用的1473雷达,已是重大进步。至于中国空军的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在发展之中。步子是一步步进行的。再配合歼-10B安装的广角、抬头显示器,视场会扩大许多。
剩下的问题是配备何种武器?网络出现过歼-20携带新型空空导弹的画面,似乎是借鉴了R-77的若干气动外形,采用四方形弹翼,有利于挂载在弹舱内,而霹雳12的弹翼非常之大,不修改设计,不能挂在弹舱内。关键的问题是是否真正开发成功具有90度离轴发射能力的新一代短程空空导弹,AIM-9X设计师声称这种导弹拥有180度离轴发射能力,并且在巴黎航空展上展出过录像。2014年为止,中国官方并未公布过中国版的AIM-9X,在多次歼-10B出现的画面中,依然使用PL-8模型弹。
服役情况2014年7月以来,刷涂3位数编号的量产型歼-10B新机不断现身试飞,该机型何时加入中国空军部队服役也引人关注。2015年,就有网友拍摄到了1架新制造的歼-10B战斗机已经从“黄皮机”换上了中国空军的灰色涂装,刷涂新编号后就将加入中国空军服役。
性能参数机长 | 16.43米(不含空速管) |
机高 | 5.43米 |
翼展 | 9.75米 |
全机空重 | 8840千克 |
发动机推力 | 135KN |
正常起飞重量 | 12400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 | 19277千克 |
最大速度 | 2.0马赫(高空)1马赫(低空) |
最大表速 | 1250千米/时(低空) |
最大过载 | +10.0G |
最小过载 | -2.0G |
起飞距离 | 350米 |
着陆距离 | 450米 |
作战半径 | 1200千米 |
最大航程 | 3500千米 |
载弹量 | 7000千克 |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9: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7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歼十B(单座、单发多用途战斗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歼十B(单座、单发多用途战斗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