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恺(美术史论家)

更新时间:2025-01-09 22:32:01 阅读: 评论:0

杨仁恺(美术史论家)

杨仁恺 (美术史论家) 次浏览 | 2022.09.05 13:08:35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杨仁恺美术史论家

杨仁恺先生: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191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岳池县。生前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讯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其杰出贡献,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杨仁恺先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海内外影响深远。

中文名

杨仁恺

籍贯

四川省

出生地

岳池县

性别

民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年月

1915年10月

职业

大师

生平

杨仁恺,生于1915年,原籍四川省岳池县。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家,现任辽宁省文史馆、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从1980年代起与谢稚柳、启功等8人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涉足全国,奔波8年,鉴定古书画两万件以上。2000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鉴赏家"称号。[1]

杨仁恺先生幼年读私塾,家道中落,勉强完成旧制理科。少时酷爱历史,喜欢法书绘画,书法极佳;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逐渐走入中国书画艺术的殿堂。

杨仁恺从成都总府路走出,1934年曾任成都群觉女子中学历史教师,成都球精印刷厂校对并负责出版工作,后任重庆德光印书局协理与《说文月刊》出版社合伙人、负责人与顾问;1941年执教重庆私立敬业高级专科商业学校、长江音乐高等专科学校,时任《文物》杂志顾问。抗战时期,杨仁恺移居重庆,和当时集中在重庆的文化艺术界名人郭沫若、徐悲鸿、沈尹默、谢无量、金静安、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老舍等诸先生接触频繁,受益颇多。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后移居北平,任北平市政府技正(研究员),进一步与文化、文物界名人密切交往,与书画鉴赏家张伯驹、徐石雪、陈半丁、邓拓等文化名人志同道合,披览历代藏品,交流鉴定心得。

1950年郭沫若推荐文化部文物局为果,转任东北局文化部研究员,先负责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整理与编撰,有“文溯阁大学士”之称。1952年,参与并负责了末代皇帝溥仪伪满散失的大量历史国宝《故宫散失佚目》的追缴与考证工作。

杨老先后在东北银行鉴定与整理所存历代书法名画,以及参与接收1945年8月苏联红军缴获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所盗国宝拨交东北博物馆的接收工作;明察暗访追寻大量散失于民间历史国宝的下落,收缴、追回、鉴定与考证抢救了大批历史流失国宝,同时竭心尽力追寻与抢救千年历史中散失于海外大量国宝,通过索回、捐献、捐赠及回购等方式使历史散失的大批国宝一一回到祖国怀抱。先后任东北博物馆研究员,历任辽宁省博物馆(前身东北博物馆)副馆长、名誉馆长,文史馆名誉馆长等职。默默地耕耘六十载,贡献卓绝,居功至伟,堪称标柄一代鉴定宗师。

80年代初期与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启功等人共同担任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小组成员,对全国各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美术馆、大专院校、文博机构、文物商店所藏书画,逐一过目,鉴定真赝,摸清了中国历史国宝书画艺术品的家底,编纂完成中国绘画法书文字图目。期间巡回鉴定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200多个城市,历时8年,鉴定书画在六万件以上。

80年代以来,杨仁恺应邀访问亚、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并应邀讲学海外诸多著名学府、国家博物馆及美术馆,被聘为客座教授及顾问。在世界各国传播中国文化,海内外影响深远。杨仁恺先生默默地耕耘六十载,贡献卓绝,居功至伟,堪称标柄一代鉴定宗师。

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31日5时25分在沈阳逝世,享年93岁。[2]

趣事

痴迷书画,自学成才1935年,20岁的杨仁恺来到成都,在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学校离古董店云集的总府街很近,杨仁恺课余时间常去浏览。有人问他师从何人时,他总是风趣地说:“古董店和地摊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抗战胜利后,杨仁恺北上进京,北京的琉璃厂和厂甸成了杨仁恺的第二所大学。杨仁恺在琉璃厂见到了很多国宝级书画,对书画更加痴迷。1950年春天,杨仁恺来到沈阳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事研究工作。发现《清明上河图》 杨仁恺在沈阳先是协助东北图书馆整理补缀《四库全书》。

5个月后,他开始清理由东北银行转来的一批文物。一天,杨仁恺从库房拿出一长卷,慢慢展开,5米多长的绢本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风俗画。杨仁恺的眼睛为之一亮,急切地寻找款识与题跋,可惜,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巨作上没有作者署名,但是画后有金代张著的题跋,明确作者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历朝历代仿作摹本很多,这使真迹在几百年里淹没在赝品中。在此之前,杨仁恺对明代画家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鉴定,后来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一直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杨仁恺不敢相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竟然在这批文物中。他立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艺术鉴定,最终确认,此画是张择端的真迹,他郑重地写上了鉴别结论。不久,这幅稀世之宝被故宫博物院调去。

碎纸片中缀识国宝。

由于工作关系,杨仁恺经常到北京,每次进京,荣宝斋是他必去之地。1963年的一个夏日,杨仁恺午睡时被人唤醒,说一个外地青年,拿来一些碎纸片,好像是清宫的书画,请杨先生前去鉴定。杨仁恺一听“书画”二字,睡意全消,马上来到荣宝斋门市部,翻看那些碎纸片,这包碎纸片果然是国宝。整整一下午,杨仁恺没动地方,拼凑整理出37件书画,且多是精品和孤本。其中最完整的是北宋陈亚之的《自书诗稿》,上面有司马光、苏轼等大家的题跋,是有名的传世孤本。最让杨仁恺兴奋的是,发现了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荣宝斋把这批国宝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主要贡献

杨仁恺先生 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一生贡献给中国的文博事业,贡献居功至伟,堪称标柄一代宗师。

1、20世纪50-60年代,发现与鉴定失踪800多年的北宋张择端的旷世巨制《清明上河图》、在碎纸堆中拼凑出北宋米芾《行书苕溪诗》等37件国宝,追回鉴定千年历史国宝《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祥鹤图》等散失各类国宝130余件;发现与考证《聊斋志异》原稿善本等;70-80年代继续追寻与考鉴散失国内外大量国宝,同时追回、考证及回购回祖国的各类国宝、文物、善本不计其数。追寻历时三十余载,终于上世纪80年中期完成历史巨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散失佚目考》。

2、80年代以来,应邀访问亚、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寻祖国多灾多难历史中散失海外的流失国宝,交流与考察各国的文博艺术事业,为推动文博和美术事业的交流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杨仁恺这一时期频繁出访世界各地及国内各地,一方面,从各国家国家博物馆、著名博物院、美术馆、知名学府及各类机构中获得了大量追寻国宝线索并予以考鉴记载;另一方面,世界知名拍卖机构、华人机构、各类艺术机构及私人渠道、大小私人藏家等获得线索,追寻国宝历史跨度五千年。一方面通过促成众多所有者认识历史捐赠回中国,同时回购与记录下大量国宝的现状、保存及历史、脉络、经历与价值,通过考鉴并予以记录在案。杨老追寻回的国宝“每一件背后都记载着祖国多磨难的历史,记录文化流传中千年沧桑,每件背后都有讲不完的传奇与故事"

3、20世纪90年代后,年逾九旬的杨仁恺先生,足迹继续踏遍国内与海外各地,在世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追踪与考证祖国千年散失的历史国宝。在大量而细致的追寻工作中,又重新追回、考证与确定了三十余件散失国宝,使很多国宝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历时六十载,考证补充记录于巨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散失佚目考》(增补版)中。

4、杨仁恺晚年创立了鉴定学,使这门科学形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其鉴定思想收录于《书画鉴定学稿》、《沐雨楼书画论稿》(上下卷)、《沐雨楼文集》(上下卷)中。

5、杨仁恺先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唐簪花仕女图研究》、《叶茂台辽墓出土画考》、《国宝沉浮录》《书画鉴定学稿》、《聊斋志异原稿研究》、《宋元明清丝图录》、《博物馆藏历代绘画、书法选集》《书画真伪图录》、《清宫流失书画图目》等几十部,余千万字,有关书画鉴定的文章大都收入《沐雨楼书画论稿》、《杨仁恺书画鉴定集》、《沐雨楼文集》等著作中。

6、杨仁恺先生的一生:杨仁恺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爱国情操,让无数的“国宝”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沐雨栉风数十年鉴宝护宝奉祖国,焚膏继晷千万字著书立言遗人民。”国学大师冯其庸给杨老的一生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9:3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213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杨仁恺(美术史论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杨仁恺(美术史论家).pdf

标签:史论   美术   杨仁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